-
〓 “历史观念”与“致用观念”琐议
历史观念在中国起源甚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先民的神话传说。它不仅表现为人们记忆和追寻历史的意识,而且表现为人们观察社会问题的方法论。历史观念的内涵相当丰富,反映在人们的世界观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历史是发展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联系,前后继续而不能割断;二是认为历史可以为现实提供借鉴,历史经验可以为现实社会......
-
〓 毛泽东诗词中的树木
芙蓉国里尽朝晖 傅抱石/作春风杨柳千万条 傅抱石/作毛泽东出生于山区,从小就熟悉山、喜爱山。毛泽东在诗词中反复吟咏山,有专门以山为题的诗作,如《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六盘山》《七律·登庐山》;提到山的诗句更是不胜枚举。毛泽东把山作为丰富的审美题材,写得仪态万千、瑰玮雄奇、神情飞扬,而对树木似乎着墨不多。其实,毛泽东......
-
〓 节气·物候·清明——春和景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一般在公历4月的4—6日,此日太阳到达黄经15°。到这一时节,中国大地无论南方北方,气温普遍上升,南方雾气减少,北方风沙消失,空气清澈,景物明晰,因此得名“清明”。这是一个表征天气物候的节气名称。今年的清明节在4月4日北京时间17时46分。民间谚语有“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
〓 诗词赏鉴:李白《忆秦娥》赏析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桥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秦娥》词调始见于本篇,调名本身就是词题。古代秦、晋间(今陕西、山西一带)称美女为娥。词中的“秦娥”,是唐代京都长安(属古秦地)的一位少妇。题目是“思念秦娥”,内容却是“秦娥的思念”。对秦娥的思念通过拟写秦......
-
〓 为故宫限流点赞
6月13日,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之际,故宫博物院试行限流8万人次并采取实名制售票,很好地诠释了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 “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主题。 目前,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空前繁荣,但一些世界遗产地由于一年之中游客量分布不均,面临巨大压力。遗产地游客超载问题,最近几年愈演愈烈。以故宫为例,观众数量十年间从20......
-
〓 刘毓庆:怎样读《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中,一组无主名的五言抒情诗。它与《三百篇》同为历代诗家所重。《三百篇》创造了中国抒情诗的基型,而《十九首》则开创了五言诗的历史,故刘勰称它是“五言之冠冕”,锺嵘称它“一字千金”,其在中国诗歌上影响之深远,也仅次于《三百篇》。从魏晋以降,如陆机、陶渊明、韦苏州等名家,每有《拟古诗......
-
〓 诗说节气:霜降
霜降节气,首先想到的是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这首《枫桥夜泊》诗,除了是写霜降景色上佳之作外,它还被谱成曲,许多歌手曾为之传唱,风行一时,颇有影响。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的意思是......
-
〓 作家杨绛去世引发热议折射对文化的向往
如同每一位文化名家的离开一样,杨绛的去世在朋友圈里也引发了密集的“云戴孝”。有纪念文章和鸡汤、蜡烛、祈祷,就有反鸡汤、反蜡烛、反祈祷。那些批评刷屏纪念现象的文章抨击的是许多人其实并不熟悉杨绛,有的人甚至连杨绛的书也未曾读过,此番跟风纪念只是附庸风雅。在我看来,每一场热闹的讨论背后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稀缺。各种转帖中的照片......
-
〓 佳句咏仙境妙联话桃花
——桃花源妙联新作赏析
作者简介:钟胜天,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桃花源,因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记》而举世闻名,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曾沿着陶令的足迹来此巡山览胜,追梦桃源;到如今,更有众多的文人雅士继往开来,探秘梦幻。最近,笔者在中国楹联学会网搜索到了数十副桃花源妙联新作,现精选几副如后,让我们在细细品读中去体......
-
〓 晚唐党争与李商隐《嫦娥》的解读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前人对此诗的解释不尽相同,主要有自伤、悼亡、讽女冠三种。姜炳璋曰:“此伤己之不遇也。一二曰韶光易逝。三四喻不如无此才华,免费夜夜心耳。”(姜炳璋《选玉谿生诗补说》)何焯曰:“自比有才反致流落不遇。”(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纪昀认为此作是......
-
〓 演艺聚焦:走出历史剧创作的误区
京剧《曹操与杨修》 中国民族戏曲继承了世世代代积累保留下来的大量剧目,其中以历史故事戏数量最多,几乎涵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有的历史、神话、传说、轶事,庞杂纷繁、林林总总,纵贯横连、蔚为大观。戏曲历史故事戏具有历史的连贯性和内容的系统性,从封神故事戏开始,列国、两汉、三国、隋唐、薛家将、西游、残唐五代、杨家将、说岳......
-
〓 刘晓峰:中国妖怪行不行?
关于这一年的阅读,我想谈谈“妖怪”。 妖怪是如何产生的?飘荡在原野的幽灵、飞奔于想象世界的怪兽、在黑暗的世界里留下轻声叹息的暧昧物体,它们究竟来自何处?学术界最新的研究观点认为,妖怪是人类对于未知的一种想象。它是一个民族民间创造力、想象力的特殊结晶,是创造未来重要的文化财富。 倒退30年,谁能够想象......
-
〓 谁念嫦娥千秋冷
中秋夜,丝竹阵阵,冰盘皎皎,抬头望,有宫殿隐隐,桂影摇摇,不由自主想到的,是那个古老的神话。怀想当初,那美丽的人间女子是如何踏着祥云飘飘飞入月宫的呢?《淮南子·览冥训》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自唐以来,文人多有以中秋人间的圆满快乐反衬嫦娥的孤寂冷清之作,李白《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
-
〓 百物谈趣:小饼如月
月下把杯图页 马远/作“中秋节物未为低,火烧罗罗出釜齐。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清代祁启萼的《月饼》诗,将月饼喻为一轮缩小的月亮,点出了月饼命名的寓意。而最早将圆饼和月亮联系到一块吟咏的,似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应将胡饼邀蟾蜍”。人们把胡饼与酥点结合起来,就成了早期的月饼。读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胡麻饼......
-
〓 光明论坛·温故: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11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秘鲁国会发表演讲指出:“中国人历来‘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中国一贯主张,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仁者,以天地万......
-
〓 肖复兴:冬至萝卜挑
冬至到了。寒冷的冬天来了。在老北京,即使这时候已经进入数九寒冬,街头卖各种吃食的小摊子也不少。萝卜挑,是其中一种。萝卜是老北京人冬天里常见的一种吃食。特别是夜晚,常见卖萝卜的小贩挑着担子穿街走巷的吆喝:“萝卜赛梨!萝卜赛梨!”老北京人管这叫做“萝卜挑”。一般卖心里美和卫青两种萝卜,卫青是从天津那边进来的萝卜,皮青瓤也青......
-
〓 张良在哪一年去世?——兼谈历法学的重要性
电视剧《楚汉传奇》不久前热播, 《楚汉传奇》一书也在京出版。但对于“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一张良去世的时间,它们却有一处重要疏忽。这个疏忽很可能出于《辞海》的误导。因为《辞海》“张良”词目为“张良(?—前189或前190)”(第六版,第2880页)。那么,张良到底哪一年去世呢? 年代问题是我国古......
-
〓 《寄青霞馆续刻弈选》版本辨伪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寄青霞馆续刻弈选》(含在《中国历代围棋棋谱》丛书中),其作者、校者、目录、版式、风格与《寄青霞馆弈选续编》广州本几乎没有不同,而且头尾分明,俨然独立的一部书。然而,它的内容不出后者的范围,篇幅却明显短小,只有广州本的四分之一。那么,两卷本《续刻弈选》,究竟是不是同一作者——王存善,谭其......
-
〓 夜读红楼
夜沉水底,独葬花魂每每夜读红楼,眼中心中只见黛玉,不愿再有外人。常讶于颦儿之才情,而叹其情思太嫩,柔弱不足以抵风雨,更何甚于他人冷嘲热讽乎?卿本浓爱,爱花爱竹,尤爱宝玉。然相聚日多,怎不心由口出,却非要泪渍斑斑,独自折损。礼教限于“良辰美景奈何天”,卿自已有赏心悦事,缘何闭而不谈?让我等干为卿之着急。我之爱卿唯有一事不......
-
〓 南方有嘉木
唐代陆羽的《茶经》,开宗之句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出了茶树起源于南方。但这里所指的南方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没有消除人们长久以来追寻这片奇妙树叶源头的疑问——茶叶究竟起源于哪里?当你把目光投向祖国西南边陲,循着从茶马古道传来的马帮铃声,你会被一块绿意葱茏的地方深深吸引,这就是普洱——一座茶林里长出的城市,一方流淌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