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广辉:怎样读《周易》
《周易》作者及其书特点 《周易》在先秦称《易》或《周易》,至汉代则有《易经》之称。司马迁、班固等人构拟了一个《周易》演生史,即认为“伏羲画八卦”;“周文王重卦”并“作上、下篇”卦爻辞;孔子作“十翼”等。但经历代学者考证研究,这些说法并无确证。我们的看法是,《周易》卦爻辞及“十翼”各篇应是历史上许多佚名的智......
-
〓 观点与事实:丝绸之路的当代意义
随着中国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外交格局的确定,对于丝绸之路的关注也再次升温。而中国与中亚三国的“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也进入倒计时。 这条起始于公元前2世纪、持续至公元16世纪的古代亚欧大陆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它以中国长安......
-
〓 品智生活·汉字⑨:“熬”之况味
熬,从火,敖声。“敖”有“抬高”的意思,与“火”联起来表示“隔空加热”,原指烹调工序,引申到人文领域,有“艰苦修行、持久忍耐、终成正果”的意思,所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人们在劝解受过挫折、心情处于低谷的人时,常常会说,慢慢熬吧,总会有出头的日子。“慢慢”是过程,说多长就有多长;出头之日是结果,在这里还只是预期......
-
〓 刘晓峰:中国妖怪行不行?
关于这一年的阅读,我想谈谈“妖怪”。 妖怪是如何产生的?飘荡在原野的幽灵、飞奔于想象世界的怪兽、在黑暗的世界里留下轻声叹息的暧昧物体,它们究竟来自何处?学术界最新的研究观点认为,妖怪是人类对于未知的一种想象。它是一个民族民间创造力、想象力的特殊结晶,是创造未来重要的文化财富。 倒退30年,谁能够想象......
-
〓 作家杨绛去世引发热议折射对文化的向往
如同每一位文化名家的离开一样,杨绛的去世在朋友圈里也引发了密集的“云戴孝”。有纪念文章和鸡汤、蜡烛、祈祷,就有反鸡汤、反蜡烛、反祈祷。那些批评刷屏纪念现象的文章抨击的是许多人其实并不熟悉杨绛,有的人甚至连杨绛的书也未曾读过,此番跟风纪念只是附庸风雅。在我看来,每一场热闹的讨论背后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稀缺。各种转帖中的照片......
-
〓 中国的早晨
“啪”的一声,一朵迎春花打开了自己,把整个春天点亮。 这个早春的清晨,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们,在小草此起彼伏的拔节声中,次第醒来—— 黑龙江醒了,他从一座冰雕呵出的热气中醒来;海南醒了,她在一棵棕榈树摇曳的长臂上醒来;北京醒了,他从长城蜿蜒的优美弧线上醒来;广西醒了,她在漓江的柔媚水波中醒来…… ......
-
〓 光明论坛·温故: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013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指出:“庄子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再次引用庄子的这句话说:“知识是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
-
〓 祥夫谈屑:且说陈老莲
陈洪绶绘《品茶图》(局部) 说来也怪,中国古代的那么多画家里,我独喜陈老莲(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号老莲——编者注)。 有一次避雨,躲进路边小书店,想不到却买到了一本《陈洪绶集》。这本书薄薄的,里边诗占了三分之二,文章占三分之一。想看看是否有画论,却没有。其实也不必有,陈老莲的画论都一笔笔写在他的画里。我以......
-
〓 月明直见嵩山雪——唐·孟郊《洛桥晚望》诗赏析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这首七言古体绝句,是中唐著名诗人孟郊的杰作。诗题中的“洛桥”,即首句中的“天津桥”,是隋唐时期的一座名桥,在洛阳,横跨洛水。“陌”,街道。“嵩山”,即“中岳”,为中国名山“五岳”之一。诗写冬日夜晚登洛桥所见之景。诗人驻足桥上,也引领读者跟着他伫立在桥上,视......
-
〓 演艺聚焦:走出历史剧创作的误区
京剧《曹操与杨修》 中国民族戏曲继承了世世代代积累保留下来的大量剧目,其中以历史故事戏数量最多,几乎涵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有的历史、神话、传说、轶事,庞杂纷繁、林林总总,纵贯横连、蔚为大观。戏曲历史故事戏具有历史的连贯性和内容的系统性,从封神故事戏开始,列国、两汉、三国、隋唐、薛家将、西游、残唐五代、杨家将、说岳......
-
〓 气象学说马事
2014年是马年。马是一种吉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汉字中以马为偏旁的有300以上,有关马的成语也有好几十之多。追溯马的祖先,可以到达5000万年以前,堪称“老马”。不过,那时的始祖马个儿矮小,其貌不扬。大小只同狐狸差不多,而且脖子短,没有威风的鬃毛。它们生活在温暖的森林之中,吃些鲜嫩枝叶。后来气候开始变冷,森林......
-
〓 为故宫限流点赞
6月13日,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之际,故宫博物院试行限流8万人次并采取实名制售票,很好地诠释了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 “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主题。 目前,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空前繁荣,但一些世界遗产地由于一年之中游客量分布不均,面临巨大压力。遗产地游客超载问题,最近几年愈演愈烈。以故宫为例,观众数量十年间从20......
-
〓 节气·物候·霜降:叶落草枯 秋晚凝霜
霜降为九月中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是在每年的10月23—24日,这时太阳位于黄经210°。今年霜降交节时刻是10月24日1时47分。中国北方到了霜降时节,夜里散热很快,温度会降到0摄氏度以下,于是圆润的露水改凝成六角形的霜花,形成入冬前的初霜景象。古人以为霜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所以就把初霜时的节气取名“霜降”,其实......
-
〓 三国演义之“关公”
“姓氏+公”,表敬称谓,古人常用。大都用于第三人称;有时用于第二人称,接近于“您”。够格称为“×公”者,为数不多,并非固定指称某个人。然而,有个独特的实例,就是在中国,只要提到“关公”,大家一般都会知道,是指关云长,即关羽。《三国演义》里,“关公”共出现521次。曹操,那个时代最为叱咤风云的人物,被称为“曹公”......
-
〓 大家手笔: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形成了如下一些主要特点。一脉相承,阶段明显。中华文明是一脉相承、连续发展的,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某一阶段的能量耗尽了就会起变化,变化了血脉就畅通,再接着生长、发展,如此螺旋式上升,使中华文明生命力不绝、延续至今,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
-
〓 学苑论衡:历史研究要强化史料辨析
史学的特性在于注重实证、注重反思。历史研究的根基在于史料,研究成功与否取决于史料与“问题意识”的结合成功与否。从这一意义上说,历史解释要靠史料说话,史料的收集与辨析是历史研究的基础。经由“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对今天的历史认知有所贡献。所谓“史料”,顾名思义是指历史上留下来的材料,其内容......
-
〓 雅趣说字:赤日炎炎且说“夏”
图一 图二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人高骈的《山亭夏日》描写的是江南初夏的风光。 初夏是一个连空气也弥漫着花香的时节,美好极了。可惜江南的初夏是短暂的,很快便是“赤日炎炎如火烧”的炎夏酷暑了。 不过,《说文解字》中“夏”的初字,与这里所说的夏日之“夏”字,却......
-
〓 文化评析:那个用生命写作的人走了
2016年4月29日,写出中国当代文学名著《白鹿原》的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无数陈忠实“沉默的读者”集体出现在网络上,以各种方式留言表示哀悼。不到一天时间,仅微信公众号就出现至少上百篇纪念文章。陈忠实是一个纯粹的作家。他的创作生涯长达五十余年,一生为文学而努力。写出一部史诗般的文学作品《白鹿原》,是陈忠实这辈子最重要的经......
-
〓 读书偶得:闲话改诗
梅花 吴昌硕 中国嘉德供图“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于诗歌而言,也是如此。诗歌从构思到表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作者须随物赋形,曲尽其妙。但是,“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情况时有发生。一般说来,诗歌初成之时,作者尚未从所营造的情景和氛围中走出来,加上“文章是自己的好”这种......
-
〓 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北京化工大学
1958年7月14日,化学工业部开始筹建北京化工学院,9月15日,北京化工学院诞生了,她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1994年2月,北京化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学校由3个校区组成,东校区位于北京北三环东路;西校区位于北京紫竹院公园西侧;北校区位于昌平区内,临近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