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人隽忆:永不再来的催稿电话——悼褚钰泉
褚钰泉1990年6月,褚钰泉写给范用的信2016年1月16日晚上,我乘地铁回家。出了车站,意外发现下起了雪,下得很急。已近午夜,雪将万物覆盖,白茫茫,静悄悄,未着任何痕迹,显得美丽而异样。进小区楼门厅打开信箱,报纸之外,还有一个大信封。我的心猛地收紧:一定是钰泉兄寄来的新一期《悦读》杂志,里面有我的文章。可是钰泉兄已于......
-
〓 幼儿读经要有所选择
电视上的“国学”节目拥有高收视率;高价的“国学”班,大家争先恐后报名;书架上的“国学”论著触目皆是……近年来,我国各地迅速掀起一股国学热潮,孩子们成为热潮中的主流。然而,对少儿教育来说,国学启蒙是一把双刃剑,在帮助儿童学习传统美德的同时,也要注意拒斥其中糟粕的不良影响。 在许多家长和老师看来,包涵孝、礼、......
-
〓 地域文化:斯地有奇山秀水
斯地有奇山,名曰华山。 华山清癯,神态超凡,别有一番天趣。 华山属秦岭山系,其险峻甲天下,仿佛生硬地从巨大的青石上刀劈斧砍而成。山色如雪,孤峰拔地而起,远远望去犹如灿然盛开的莲花。此山端的突兀:一条小道穿岩过岭蜿蜒而上,消失在一片苍翠之中,有瀑布自天际而来,飞玉溅珠,银河倾泻。山坳峪深,密林幽幽,枯......
-
〓 新论:读懂青年就是读懂未来
青年一代的需求潮流、阅读版图、思想生态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需要跟青年谈谈”阅读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人。“得青年者得天下”,这已经是举世共识。变化着的时代造就着不一样的青年,而不一样的青年也将成就不一样的世界。如果说21世纪的头十年,青年一直在寻找路径:“我们要跟这个世界谈谈”;那么2......
-
〓 张同吾:在徐志摩的故乡
去年晚秋时节,在北方已是万木萧疏了,而在江南海宁却仍是杂花生树层林尽染,浓浓的绿荫掩映着红顶楼房,一派幸福安详的景象。 海宁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曾三次登临百里长堤观潮,白光耀眼,惊涛裂岸,声如万马奔腾,状若山倾海翻。我因而理解了:是海洋文化和潮文化,在海宁人聪颖细腻的文化性格中增添了大气、潇洒与果敢,所以这......
-
〓 题壁涂鸦有好诗(三)
黄鹤楼崔颢题诗图浮雕《水浒传》连环画封面古代民间诗文难以发表,偶获传抄,辗转来去,范围毕竟有限,旅途中的文人墨客不忍诗文埋没,愿意借壁挥洒,在交流信息中寻求知音赏识,以存久远,这是中华文化的美好创意。虽然驿馆邮亭酒楼的诗文雅聚非常短暂难得,但在“能题是幸,得传是命”的古代,口传手抄后的各奔西东,就会自然形成辐射九州四野......
-
〓 蜀鸡考
鸡蜀渊源今人考证“蜀”字的来源,大都引用《说文》:“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诗》曰:‘蜎蜎者蜀’。”把字形讲得十分详细。甲文和金文的“蜀”字,确实是上面有个眼睛图案,下面近似柔软的虫身。不过所引诗句,今本《诗经•东山》作“蜎蜎者蠋”,《毛传》释“蠋”为“桑虫也”;就是野蚕。由于最早的蜀王名......
-
〓 张之洞盲目创办汉阳铁厂
提到张之洞大家大都会想到汉阳铁厂,张之洞所创办的汉阳铁厂离我读的学校不远,附近还有个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和张之洞主题公园。对于汉阳铁厂,我们大多认为是张之洞人生中的一大杰作。后来我多方查阅资料却发现这座号称“东亚第一”的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煤矿联合企业,也是东半球上最早最大的钢铁企业的汉阳铁厂在创办开始的时候,张之洞就......
-
〓 方启:考古应自己撕去面纱
时下,公众考古已成为一个热词。公众从未像今天这样将如此多的关注赋予考古领域,全国各地的公众考古活动层出不穷。 但是冷静地看一下就不难发现,目前国内公众考古活动中的业外人士远远多于业内人士;而有业内人士参与的公众考古活动中,民间性质的又远多于官方;即使是业内人士参与的官方公众考古活动也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笔......
-
〓 思考者说:洗文章
皖人S君把写文章说成“洗”文章,虽是方言俚趣,可转念一想,洗文章一词,却是别有味道。 洗文章,就是把文章像一件衣服那样拿到河里去洗,洗去皂沫、废话,拧干水分,字句会变得轻盈,洗得很干净。有些文章不经磨耐泡,一浸水,手搓搓,就烂了,这种文章便称不得好。 好文章是篮子里的土豆、萝卜、红薯、芋头,从地里拔......
-
〓 文学个案,不具有可复制性——也说余秀华现象
诗人余秀华 最近,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新闻人物非庞麦郎和余秀华莫属。前者是一名业余歌手,凭借一首“神曲”《我的滑板鞋》迅速走红网络,后者是一位身患脑瘫疾病的女农民诗人,因为身份的特殊性,引发各方媒体的关注。或许因为他们都来自社会底层的缘故,他们的走红更被视作“草根逆袭成功”的又一范本。其实,对于庞麦郎及其作品而言,关......
-
〓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获奖感言·王培军:希望将来为此书做订补
我的这本《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出版于十年前,是我的博士论文,无论如何,我那时是想象不到十年后的今天会站在这里领取这个奖,获得专家们所给予的肯定和荣誉。虽则如此,我那时在做这个《笺证》时,自己却也是坚信其价值和意义的,也坚信出版后能为同行学者所认可,所以也就充满了年轻气盛的人所常有的那种饱满的信心和热忱。有几次,我甚至想......
-
〓 光明时评:保护地名留住历史文化记忆
有的城市有七八条建设路、公园路等重名街道,有的城市存在不少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不规范地名的存在给群众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为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地名不规范现象,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召开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地名不仅是简单的自然实体标记,更是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正如中......
-
〓 杜永道:“汉字危机”的提法不妥
由本报和中国发明协会主办的全国汉字输入大赛于今年7月在京启动。截至10月31日,共有3000多人参加了个人赛的比拼,125个团体进行了团体队伍之间的较量。光明网记者 王树平摄 《光明日报》2013年8月9日《汉字“失写症”,需要治治了》中说:“许多人不禁感叹:‘汉字的危机来了’!”其实,“汉字危机”的提法是不妥当......
-
〓 中华文化探宝:甲骨文的发现与学者之功
商王武丁时期牛胛骨刻文 一个多世纪前,甲骨文的发现石破天惊,改写了中国历史,革新了现代学术,也为汉字书法艺术开辟了新的路径。 中国是一个崇拜文字的国度。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在神话谱系中常与女娲炼石补天、盘古开天辟地比肩并论。相对于远古传说而言,甲骨文的发现就像是一个近世神话,在关心这个故事的人之间......
-
〓 干部谈读书:读外国历史,寻攻玉之石
借鉴他山之石也许不是唯一解决方案,但往往会引入新的视角,提供新的探索维度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著作中提到“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这都告诉我们多读历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身为领导干部,不仅需要熟知本国历......
-
〓 人才史话:清廉吏治的标杆管理效应
资料图片 明初,方克勤在济宁府任职时清廉自律,政绩斐然,朱元璋称赞他“善治民,赐宴仪曹”,并召入朝中做官,传为重视人才的美谈。 纵观历史长河,中国古代政府时常通过树立和表彰廉洁官员的方式来促进吏治的改革、创新和发展。这里我们就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标杆管理角度来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 标杆管理是指以领先者的业......
-
〓 心灵有约:夜宿白鹿洞书院
4月21日夜晚,细雨霏霏,汽车在山谷穿行。车灯照射下,两侧大树林立,树冠枝叶密织如盖,湿漉漉的道路蜿蜒向前。 那远处的白鹿洞书院,是我的,可能也是许多知识分子心中的一盏灯。 山林寂静,唯有溪水潺潺,夜色中终于闪现一片建筑。看守人老万打着手电,将我们引入延宾馆。 延宾馆由南宋朱熹始建,取“握发延......
-
〓 人才史话:知人难在未显时
文种像(资料图片) “知人者智”这个话题,从老子开始说起,至今已有2500多年了,可见知人是何等重要,又是多么不易。那么,从选拔人才的前提来看,怎样才算知人呢?通俗地说,知人的要义就在于识货与不识货。 譬如剖琢之后的美玉,任谁都能识得,可裹在石中的璞玉识别起来就难了。设若没有由表及里的穿透眼光,是无法辨识哪......
-
〓 文学时空:远去的书香
又逢4·23世界读书日,多年前那个关于书的梦想再次萦绕心头:我想自己开一家精品小书店,它面积不大,门脸隐蔽,静悄悄缩在幽僻的街巷,却自有书香弥漫其间,书友流连忘返。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满足自己坐拥书城、置身家园的某种想象。 15年前,我第一次听说北京有家专营学术书籍的“风入松”书店,一下子就记住了,并直奔那......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