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史遗痕:蒿草青未央
一棵荒草用细细的根须抵达千年史实,一行黄叶用小小的叶面采集千年的荣光,一瓣野花用嫩嫩的蕊丝扰动千年的芬芳。 这就是长安城,荣华末路唯有荒草。 这就是未央宫,岁月流转尽是浮尘! 千百年前,这里曾是龙首山。 千百年后,这里又是龙首山。 岁月之间,肯定有过那座方方正正,四面筑围墙的未央宫......
-
〓 米芾驱蝗
米芾,字元章,吴人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旧恩,补浛洸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上其子友仁所作《楚山青晓图》,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卒,年四十九。——摘自“国学宝典”/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传第二百三这是北宋一个幽默故事。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
-
〓 “端午图”中的民俗文化
龙舟夺标 [元]吴廷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端阳即景图 [明]陆 治 上海博物馆藏端午图 [清]任 颐 广东省博物馆藏端阳景图 [清]余 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轼《六幺令·天中节》)——写出了我国极具特......
-
〓 清朝京城的服饰
服饰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民族,因此她把服饰放在人类生活衣、食、住、行四大要素的首位。在我国的史书中,人们不难从《舆服志》上找到当时社会部分服饰的颜色、样式以及演变的情况。至于北京,由于她是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因此北京人的服饰就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所写的北京服饰,是晚清和民国时期北京人的......
-
〓 猴年话猴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一马失足污泥中,老畜生怎能出蹄(题)明代翰林学士解缙,从小聪颖超群,文思敏捷。他十来岁便中了进士。一天,解缙参加同僚的宴会,有一大臣,权倾当朝,对解缙的才华十分妒忌,处心积虑地想奚落他一番,就提出让解缙对句,阴阳怪气地出了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借用“锯”与“句”的......
-
〓 智海观澜:智勇双全谭记儿
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元杂剧《望江亭中秋切脍旦》中,独到地塑造了生动活泼的谭记儿这一女性形象——她乔装改扮,智勇双全,为捍卫自己的幸福生活而战。 谭记儿与潭州太守白士中原本是夫妻,感情和睦。然而,权贵杨衙内看中了谭记儿,暗中向皇帝请来势剑金牌,要取白士......
-
〓 文艺观察:从“语文课”引向“语文生活”
漫画 徐鹏飞“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通过课上引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一种终身受益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人”,而这正是“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今年秋季开始,依据新课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部编本”语文新版教材即将投入使用。经过十多年的探索,课改的成果终于凝结成形。回顾这些年语文教学改革......
-
〓 陈遂偿博弈
陈遂,字长子,杜陵人。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宣帝即位后,用陈遂为太原太守,赐玺书说。“制诏太原太守,官尊禄厚,可以偿博进矣。”这一段故事见于班固《汉书·陈遵传》,陈遵字孟公,是陈遂的孙子。陈遂相随宣帝博弈,受到宠信,官加太原太守。这在历史上,开了伴君下棋升官的先例。但这种升官方式是不正当的,所以明冯元仲《弈......
-
〓 师友印象:和谢冕先生聚餐
那天和谢老师的聚餐是老孟召集的。近些年来,我们一帮弟子,每年都会召集一处和谢老师吃饭,说起来是尽弟子之礼,但我的内心深处认为,也许只有在这样的场合,我们才可以肆无忌惮地放纵一番吧。在老师面前,我们永远是学生,也能够永远保持学生般的纯真情态,能够回味少年般的情怀。 杯中酒频频举起,酒酣耳热之际,大家照例会讲......
-
〓 漫话弥勒佛
弥勒,为梵文Maitreya的音译,意译慈氏,为姓,一说名阿夷多。弥勒菩萨为佛弟子,先佛灭度,居住在六欲天中的兜率天宫,在那里讲经说法,由于释迦牟尼佛预记他在兜率天寿命终尽时将下生人间,继之为佛,因此他又被称为一生补处菩萨,即下一辈子即可替补成佛的菩萨。由于他将来必定成佛,因此也被称为弥勒佛。弥勒的名字在早期的《阿含经......
-
〓 慢慢走,欣赏啊——赏花记
审美活动从字面上讲就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在日常生活中,花无疑是美的直观形态,也是美好事物的一个代表。植物开花之时是其生命美好状态的直接呈现,所以赏花也是对美的欣赏。中国古人很早就懂得这个道理。在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吟咏中,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绽放的赞美。以至于发展出赏花美学,其主要内容是:欣赏花姿色气味......
-
〓 雅趣说字:“法”的温度
(图1)(图2)(图3)(图4) 战国末期的韩非是先秦法家理论集大成者。在他看来:“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他还强调:“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可见法之黑白分明,法之公平公正。 在“汉语盘点2014”中,法字在7000多条网友推荐词中脱颖而出,荣膺中国年度......
-
〓 名人故居:赵树理故居——永远的草根情结
赵树理故居一隅 宋嵩绘作家赵树理的故乡与我的家乡不过百里之隙,可是我却一直没有去过。起初,我并没有将他视为写作样板,甚至觉得他的作品“土气”。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写作的磨练,我却越来越敬仰他。敬仰他的文笔,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大旗虎皮,用农家话写农家事,趣味丛生。敬仰他的为人,情系底层农民,始终如一,从故土出发时是什......
-
〓 青春荟:你永远无法读完一部经典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如果你刚读了纳博科夫《洛丽塔》开篇的第一段,或许,这个舌尖上的洛丽塔,会像库布里克同名电影开头的那只少女之腿一样萦绕于你的脑海中。不过,读完这个诱人的开头之后,接下来,你是否仍......
-
〓 光明时评:立法为全民阅读创造条件
政府借助公共力量、法律力量,发挥更为积极的协调和组织功效,让读书活动成为公民的精神自觉,最终将读书等文化活动引向纵深,让“书香中国”得到全面落实。 据报道,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的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目前,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
-
〓 域外记趣:京都的穿
配图为京都街头穿和服的人 日本有俗语曰“东男京女”,意思是男人要关东一带出身的好,有男子气概,女人还是京都的好,温柔能干。这能干里头,最重要的一条是擅长织染。平安京时代,诸官厅中缝殿寮、织部司所需的职人有一部分必须召自“京内妇女”。据《延喜式》载,当时天皇从一月到三月定额的衣物有袍十领、袄子十领、半臂十领、汗衫十......
-
〓 光明谈:教育要有人文关怀
日前,有两则教育新闻引发关注。贵阳一中学规定上课去厕所需带“如厕牌”,一个班一块,轮流如厕,不得外借;青岛一大学生因为姥姥病重想请假,授课老师却不允许,并称“将生死置之度外地投入学业”。这两则新闻颇有些荒诞色彩,背后的思维起点又有共通之处:缺乏人文关怀,没有人性考量。或许在这些学校、老师眼中,教育大概只等同于知识传递,......
-
〓 恪守原著的人文精神——关于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
文学经典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长期以来受到数字影视媒介编创者的青睐。就“四大名著”而言,既有媒介化改编与呈现的优秀案例,当然也不乏偏颇之作。无论改编对原著的忠实与偏离,呈现形式的单向与多元,都因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和不可比拟性,而取得了或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上的收获。 数字影视媒介可以促进文学经典的传播和存在形......
-
〓 说文谈史:失落的文学珍奇
网上,对于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介绍,让人不能不多看几眼。代表作,《春江花月夜》《代答归梦还》。全集,也是《春江花月夜》和《代答归梦还》。其实网上反映的是实情,遍翻神州诗库,他的作品也只是这样两首,绝无多的。 但在唐代当年的文坛上,张若虚可实在是个有点儿头脸的人物。他和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我们从他现......
-
〓 金台随感·诗词里的文脉(六):隔代相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四顾茫茫,感受到的,是一种广阔时空中的孤独感。但恰恰是这种孤独感,让他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不再孤独,让这首诗拥有无数拥趸。诗人的目光,贯穿时间这条长线,悲怆于既见不到“古人”,也见不到“来者”。诗却因这种“空前绝后”,吸引着源源不尽的来者。好诗词,......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