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评析:保护方言的文化慰藉
通过口述史的方式记录方言,最大限度地彰显了方言的文化属性,可以说抓住了语言作为生活方式的真谛。 两位热爱汉语的美国人,一位叫柯祎蓝,一位叫司圆直,出于“离家很远的人,突然听到家乡的声音,感觉是很温馨的”的想法,经过数年筹备创办的“乡音苑”网站于今年4月正式上线,以便“让处在不同地方的中国人能够听到各种方言......
-
〓 名人故居:郑观应故居——盛世危言犹在耳
郑观应故居 雪 村绘澳门又一次吸引了我的目光。吸引我目光的不是碧波万顷的海水,不是鱼贯疾驶的车辆,而是一座建筑。这建筑不是拔地而起、要与白云试比高的现代高楼,而是安卧深巷、像是要聆听大地心音的一座大院。这大院被唤作郑家大屋。郑家大屋位于澳门妈阁街亚婆井龙头左巷,乍看就是一座岭南风格的普通大宅,细瞧却没这么简单。它在......
-
〓 文化评析:文物保护共识亟待修复
比修复一件件文物更重要的,是修复我们对文物保护的共识:要制定更有力的文物保护制度,并保证其刚性执行;要进行必要的文物保护常识教育,提升全社会的文物保护认知。 面对上百万件需要修复的文物,故宫博物院拟邀社会人才进“宫”协助修缮。日前,“平安故宫”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项目启动,首批文物修复保养工作长达半......
-
〓 纪念草婴,也是在呼唤一个时代
或许你不知道这个人的名字,但你一定知道他翻译的作品。内行读书人,选书是挑版本的,如果是读托尔斯泰,一定会选他的译本。24日,这位93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他叫草婴。文字翻译,本身就是幕后英雄,而草婴又如此低调,由名字就可见一斑。看他的经历,更让人肃然起敬:他拒绝当领导,只为一心一意搞翻译,举一人之力翻译了托尔斯泰全集;几十......
-
〓 台中的疼痛
台湾雾峰林家外景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我们由台北前往台中,一路由林先生陪同。 林先生名林铭镡,是雾峰林家的后人。雾峰林家是台湾知名的望族,曾集政、军、农、商的势力而兴旺100多年。以占地广阔的家族三合院建筑闻名于世,与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陈家并称为台湾五大家族。 史载,雾峰林家的祖籍源......
-
〓 一城一街:锣鼓参天地小巷照古今
南锣鼓巷四记之一 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南锣鼓巷,如今是中外游客来北京的必到之地。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小巷里,人流如织,店铺琳琅,中国文化的包容与博大在这里汇合。虽然没有长城的气势磅礴、也没有故宫的金碧辉煌,南锣鼓巷的市井范儿,依然是北京文化中耀眼的明珠。 南锣鼓巷是历史的见证者。随着时代变迁,元大都的里......
-
〓 情天恨海——小议《失街亭》马谡之死
今天语文课上,学习了耳熟能详的《失街亭》,马谡的死,王平的劝谏,诸葛亮的眼泪再一次环绕在心头。但是,在诸葛亮“戮谡以谢众”的背后,除了严明军纪,执法如山之外,还有什么难言之隐呢?这就有围绕诸葛亮的三个问题浮现出来。第一,诸葛亮为什么要发动北伐战争?因为那时本来就蜀汉弱,曹魏强,难道你还想以弱胜强,重现当年“赤壁之战”那......
-
〓 声名须后定
清代诗人、诗评家方世举《春及堂诗》有《沈归愚宗伯方选今诗,闻以余入,放言有作,寄而止之》,其中有句云:“天下声名须后定,故人嗜好恐阿私。”沈归愚即沈德潜,著名诗人、诗选家。“方选”即将要选或刚开始选。方世举、沈德潜不但均以诗名世,而且年龄相仿,素有交往,所以方诗有“故人”之说。既为老朋友,便难免“阿私”,而劝沈......
-
〓 相对论:什么样的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编者按日前,一则“清华北大毕业也买不起学区房,花重金买学区房上清华北大还有什么用”的网络戏言引起广泛关注,在有关部门对炒作“天价学区房”者展开依法惩处、制定更多政策细则治理学区房乱象的同时,这则戏言再度引发了各界关于“知识改变命运”这个命题是否依旧成立的讨论。本期我们共同关注——4月3日,天津大学一年一度的海棠季校园开......
-
〓 新语:文学需要“寂寞”的长跑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甫一揭晓,朋友圈里好几个人同时炫耀:“全中!”“全中”,说的是5部得奖作品都在他们意料之中。对关注当代文学创作的人来说,这次的评选结果似乎没有太大异议。这5部作品的确扎实、分量重且各有突破,担得起茅奖的荣誉,也当之无愧是中国当代文学这4年来的重要收获。5位获奖作家,除了60多岁的金宇澄是近两年携一部《繁......
-
〓 有大志者事竟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大学,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崭新平台,体现为个人心智提升、能力和素质养成的过程。大家如何经过四年本科阶段或者几年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锻炼,从青涩、稚嫩、懵懂中转变成长为一名成熟、优秀的贸大人,这不仅是你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学校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永恒主题。作为校长,我有三点期望。 第一,希望你们不断加强道德......
-
〓 陈原:过清明在诗歌中徜徉
今年的清明节,我忽然发现,诗格外的火。网上,殷之光、方明、王刚,这些名家朗诵的名篇,令人心潮起伏;“清明节,母亲在喊我”,作为“春天读诗”的第一个视频,余光中的名句令人一次次动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这首不朽之作,有朗诵、有解读,自开春以来,反复传播不绝。同学、同行组成的微信圈,用格律诗彼此唱和,将我们带进多......
-
〓 社会时空:回望向阳湖
车进咸宁市区,然后转去向阳湖。内心翻滚,遐思无限,当初那一批文化名人走入向阳湖时,是不是也在揣测:道途何样?山川何样?家舍何样?来日何样? 向阳湖原本叫关阳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更名为向阳湖。湖区面积48000亩,湖水荡漾,碧波琴浪,让丘陵居多的咸宁山区多了一只“天眼”。但在一个秩序被打乱的年月,这里成了围......
-
〓 重拾家书,感受文字的力量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过去的几十年,从书信、电话,到后来的聊天软件,再到如今的微博、微信,技术革新让生活日新月异,过去的一些生活习惯逐渐淡去。不过,依据这种更替来评判孰优孰劣恐怕不合适。比如,言及书信,除了被认为是一种过去时的沟通方式,大家经常还会产生一种怀旧情绪——远离了书信,似乎总觉......
-
〓 青春荟:香港书事
因为某些机缘,我常常到香港去,虽然每回来去匆匆,却也算得上资深的过客。那些凭山临海的商场,冷气袭人的巴士,昏暗店招下鱼蛋和鸡蛋仔的香气,都已相逢无数次,以至于不再有兴趣去领教。然而,书店与图书馆却总是萦回在心上。 电子阅读时代,书业久已萧条,这几乎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内地,这体现为独立书店的左支右绌,一旦......
-
〓 家风家教大家谈:家风是文化传承的基因
人是一种文化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人类之所以超出其他动物,一是由于有个发达的大脑;二是由于有文化,以及文化对基因发生的诱变作用。 家风是文化在家庭中的体现,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满足家庭成员可持续成长与发展的精神需求,并实际引领这种需求的意识存在。它使家庭成员能从中寻找到精神归属感,使家庭文......
-
〓 教育评论:“211、985废存”争议突显行政性资源依赖之困
不久前,“211”“985”这些沉睡已久的中国高等教育的“标签”重新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大学是否应该分层、如何合理分层,这些问题直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诟病。 “985”“211”存废的争议,其导火索和症结在于资源的配置问题。行政性资源配置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政府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参与到大学......
-
〓 新德里“鲁迅文化周”散记
2012年11月中旬,我率鲁迅博物馆代表团到印度新德里参加了“鲁迅文化周”活动。活动包括印度中国研究所与印度尼赫鲁大学联合举办的“鲁迅及其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新德里各高校中文系学生自编自演与鲁迅及其著作相关的舞台剧、根据鲁迅名著改编的电影赏析、公开讲座等。北京鲁迅博物馆的《鲁迅生平展》,也是鲁迅文化周的重要活......
-
〓 文化评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以人为本”
《光明日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淮南市市委书记沈强在全国两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市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国是文明古国,具有悠久人文历史的城市与景点在国内星罗棋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有的城市由于诞生过在......
-
〓 文化评析:文物保护当少些“遗砖之憾”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文物保护不只是为人类留下怀旧的念想。让收藏在宫阙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前提是敬畏,基础是保护。今年是南京明城墙肇建650周年,南京专门成立了城墙保护基金会,与社会力量协作,共同保护。11月14日,南京城墙保护基金会举行成立以来的首个社会公益活动,即日起......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