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孙扬:历史记忆深处的端午节
端午节被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已是第七个年头,虽然民俗专家不断呼吁重视和保护传统节日的风俗,但时至今日,在大多数人心中,这个节日最重要的“意义”恐怕只是放假一天。食粽、悬艾、竞渡、祭奠,诸多风俗虽沿袭至今,但这些仪式背后的价值与意义却逐渐褪去,隐藏在了历史记忆的深处。 学人对端午节的源流和嬗变考论颇多,一般......
-
〓 诗说节气:立夏
进入五月,迎来的第一个节气便是立夏,也是夏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今年立夏在5月6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的这句诗最能代表立夏时节的景色。 《礼记》上说:“夏之为言,假也。长之,养之,假之,仁也。”意思是说,万物在这一季节里,都要长大,走向成熟。《逸周书·时讯解》中云:“立夏之日,蝼蝈鸣......
-
〓 陈平原:关于书的书
坊间有不少“阅读学”方面的书籍,热衷于讨论阅读的起源、意志、目标、心境、方法、品质等,在我看来,这些书意义不大。还不如读一点“关于书的书”,略具纸张、印刷、书籍、古书版本、历代藏书,以及现代报刊和图书馆业的知识,那样对于养成读书习惯更有好处。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小说家安贝托艾柯,与法国电影泰斗、法国国家电影......
-
〓 徐桂香:丘园养素心
林 园(中国画) 徐桂香 与江南园林的邂逅是在2003年秋季,那时我刚刚成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一名美术教师,10月份随学院的师生一行考察江南的文人园林。 彼时将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留园、退思园一一游过。那真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以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组成的建筑群体巧妙地分割着庭院的空间,其间穿插繁花异草、......
-
〓 海岩:姚黄魏紫俱零凋——红木家具今古谈(连载四)
《红木》国标中的木材及产地黄花梨木纹理 今天人们生活中说到明式家具,主要是指家具的款型,至于是不是传统用材,是不是传统榫卯工艺,都不会太过关注。所以“明式家具”事实上也就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明式家具”的用材当然还可包括楠木、榆木、柞榛木等各种软木,甚至包括“明式”文人款型的漆饰家具。狭义的“明式家具”除了......
-
〓 谭楚子:《金瓶梅》与江湖中国
《金瓶梅》《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在其成书并传播的明代曾被并称“四大奇书”,其中《金瓶梅》雄踞榜首,清初获称“天下第一奇书”。然而自问世那一刻起,这部奇书即遭官家封禁,因为人们无法看到,于是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直到今天,民间普遍流传着《金瓶梅》乃是一部“淫书”的说法。如果我们有条件能够看到足本原刊《金瓶梅》......
-
〓 北京:昔日“满井”今安在?
《满井游记》插图 2014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给定七则关于北京水资源的材料,要求针对目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进行申论。考试材料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市所依托的21条主要河流全部断流。”“1950年到2009年间,北京湿地缩减率达79.5%,其中水稻田和沼泽地缩减幅度最为明显。如北京的南海子”。这不......
-
〓 漫议“便面”——兼谈文物图像命名
文物图像命名,常有不同意见。同一幅图像,不同的眼睛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即使看到同样的东西,不同的表述,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当然,根本的差异,还在于看到的东西不同。 理论探讨,可能乏味。因此,想以“便面”辨识为例,兼谈文物图像命名。 “便面”是中国古扇的通称,又是某种古扇的专称。随便上网查询,都可以下载如下资料......
-
〓 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国产”精髓
用我们的“点金手”,释放中华文化特有的美感与价值,是当今文艺创作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最近,一部名为《大鱼海棠》的国产动画电影火了,上映两周票房即破5亿元。这部作品公映伊始,便引发了热议。有人称赞它有情怀、有担当,是今年“国漫”电影的扛旗之作;也有人吐槽其叙事单薄无力,画面乏善可陈,没有挣脱中国传统动画的问题窠臼。热议的背......
-
〓 历史正剧能否迎来春天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透过历史来回望现实,总能对今天有所启迪近日,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登陆荧屏,磅礴的气势,饱满的人物,厚重的历史,让其被称为“值得用手机流量刷的国产剧”。此前,另一部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经过修复,10年之后重播,也收获赞誉无数。在网剧走红的当下,历史正剧在网络上掀起的热潮,引人思考。与那些充斥着......
-
〓 诗词赏鉴:白居易《忆江南》赏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词人青少年时期就曾旅居江南,中年又先后在杭州、苏州等地做过刺史(州的长官),江南的美丽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恋恋不能忘怀。晚年在北方,他写过不少怀念江南的诗歌,《忆江南》词三首就是其中广为传诵的一组。它们约作于文宗开成三年(838)前后,当时词人6......
-
〓 光明书话:用诗境打开心墙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回到家,看到书桌上摆着一张父亲剪给我看的报纸,题目是“古典诗词让人心灵不死”,内容是介绍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我读过之后马上上网查询相关内容,然后就购买了《唐宋词十七讲》,买了很多本,送给同事,送给学生。那会儿,我已在初中教了三四年的语文,总会被学生问一些类似“背这些古诗有什么用,考试会不会考到”......
-
〓 《醉吟商小品》:合肥情事的反复斟酌
【醉吟商小品】石湖老人谓予云:“琵琶有四曲,今不传矣,曰濩索(一曰濩弦)梁州、转关绿腰、醉吟商湖渭州、历弦薄媚也。”予每念之。辛亥之夏,予谒杨廷秀丈于金陵邸中,遇琵琶工解作醉吟商胡渭州,因求得品弦法,译成此谱,实双声耳。 又正是春归,细柳暗黄千缕。暮鸦啼处。梦逐金鞍去。一点芳心休诉。琵琶解语。 这首......
-
〓 为叶适“事学”正名
对于叶适学术思想的特质,人们通常将其归结为“功利之学”。这一看法,源自朱熹对永嘉学派的批评。他说;“江西之学只是禅,浙学则专事功利。禅学后来学者摸索一上,无可摸索,自会转去。若功利则学者习之,便可见效,此意甚可忧!”(《朱子语类》卷123)朱熹实际上把南宋时期的学术类型分为三种:一种是以他自己为代表的朱学,另一种是以陆......
-
〓 影视窗:乡愁中的家国情怀
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剧照。乡愁是什么?是远方故土的一城一池、一砖一瓦,是来自家乡的一碗水、一盏灯、一道小吃、一声问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就会想念这个地方。《记住乡愁》的片名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不仅指思乡之情,也是家庭观、文......
-
〓 艺坛杂议:让文化类节目更热
《中国成语大会》7月6日刚结束在央视的播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7月13日起又开始跟观众见面了。发轫于去年夏天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今年继续亮相电视荧屏。 不过,与去年的高收视率及在业界产生的轰动效应相比,文化类节目今年却表现平平。正因如此,去年还在高呼“文化节目的春天已经到来”的社会舆论,如......
-
〓 快意的悲剧英雄——论项羽
太史公司马迁撰《项羽本纪》,以文采飞扬的得意之笔记下了霸气十足的一代英雄——项羽。这是一位生性快意,有真本领、真性情、真气概的英雄。在秦末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用一种狂飙式的精神刺破了历史沉重的铠甲。然而,无情的历史却给了他一个悲剧的命运。豪迈与温情相并的性格使他没有成为历史的主宰者,而他,用撕破了的生命演奏了一曲英雄的......
-
〓 提高研究能力开启研究新局大数据使社科研究不再“望数兴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握大数据迅猛发展的趋势,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毫无疑问,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为社会科学研究打开了“另一扇窗子”。但是,目前社会科学领域对大数据的运用还存在一定分歧:支持者认为大数据将显著提升社科研究能力和水平;反对者则担忧大数据的运用会削弱社科研究中的伦理、价值等基本要素......
-
〓 闲话书斋名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士就有给自己书斋取名的雅好,这也是传统书斋文化的点睛之笔。开书斋命名之滥觞者,史书没有确切记载。但可以肯定,书斋的兴起,是在造纸术、印刷术发明和广泛推行以使书籍大量产生的唐、五代之后。之前的甲骨、金石、简牍等,实在是聚之不易,即使汗牛充栋地聚集起来,那场景也实非书房而类库房。 唐代刘......
-
〓 师为公:避讳趣谈
避讳制度起于周礼,但周代为防止避讳扩大化,仍作了种种限制,如“诗书不讳,临文不讳,二名不偏讳,已祧不讳”等等。但自从秦始皇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之后,避讳的走向是趋于繁苛甚至形成法律;而且连带形成了皇帝的语言霸权。例如“朕”字,本是古代的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后成了皇帝的专有代词。极端的例子是《容斋续笔》卷四的《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