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说台湾地名
现在,不少大陆游客已进入深度游台湾阶段,在台湾搭客运、火车,或者骑着自行车上山下乡,有不少难以从字面理解的地名引起大家的兴趣。探究地名不仅满足好奇心,也是深入了解一地的途径,现就笔者了解的一些地名与读者分享。宜兰 旧称“噶玛兰”、“蛤仔难”,来自宜兰平原上的原住民平埔族分支“噶玛兰”。清朝于光绪元年在此设县,县名保留......
-
〓 邵永海:怎样读韩非子
《韩非子》成书于战国末年。作者韩非批判性地吸收前代思想家的全部思想成果,构建了以任法、用术、重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体系,被后人视为法家之集大成者。秦国君主以韩非学说作为治国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建立了完善的君主政治制度;其后两千多年,韩非的一整套君主专制主义的理论始终为历代统治者所奉行。可以说,《韩非子》一书是理解和......
-
〓 地域文化:斯地有奇山秀水
斯地有奇山,名曰华山。 华山清癯,神态超凡,别有一番天趣。 华山属秦岭山系,其险峻甲天下,仿佛生硬地从巨大的青石上刀劈斧砍而成。山色如雪,孤峰拔地而起,远远望去犹如灿然盛开的莲花。此山端的突兀:一条小道穿岩过岭蜿蜒而上,消失在一片苍翠之中,有瀑布自天际而来,飞玉溅珠,银河倾泻。山坳峪深,密林幽幽,枯......
-
〓 钟敬文旧作:忆社戏(1926年)
社戏(资料图片) 风急天高,已届暮秋时节了。在这当儿,故乡各地正热闹地演唱着社戏呢。 在我们那南海之滨的故乡,自然社会上的风俗、习惯,不少还是属于中古时代的,其实,在我们这古老的国度里,除了少数的地域,受了欧化的洗礼,略有些变动外,大部分不仍是如此吗?那一年一度的演唱社戏,便是古代风尚的遗留了。 每......
-
〓 蜀鸡考
鸡蜀渊源今人考证“蜀”字的来源,大都引用《说文》:“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诗》曰:‘蜎蜎者蜀’。”把字形讲得十分详细。甲文和金文的“蜀”字,确实是上面有个眼睛图案,下面近似柔软的虫身。不过所引诗句,今本《诗经•东山》作“蜎蜎者蠋”,《毛传》释“蠋”为“桑虫也”;就是野蚕。由于最早的蜀王名......
-
〓 人民论坛:接过老兵手中的枪
“我们不怕死亡,就怕被遗忘。”这句抗战老兵的心声,曾让无数国人心里五味杂陈。当他们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接受习近平总书记颁发的抗战胜利纪念章,当他们行进于受阅方队最前面举起颤抖的右手敬礼,当他们步入抗战胜利日专题文艺晚会现场时全场自动起立鼓掌,“怕被遗忘”的担忧或许不复存在——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浴血奋战的英雄,党和国家从......
-
〓 集邮撷趣:月到中秋分外明
9月15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国邮政为满足节日用邮,提前于8月20日发行一枚《中秋月圆》特种邮票,图案上半部分是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下半部分为民间中秋拜月,展现祈求生产丰收、身体安康、多福多寿、家庭团圆的场景。月到中秋分外明。由于秋高气爽,中秋夜晚的月亮显得格外澄澈明媚,又圆又大。因此中秋节的月夜是一年......
-
〓 李宇明:有光的一生
2013年1月13日,在周有光先生家,李宇明代表北京语言大学师生祝贺周有光先生生日。光明图片十多年来,每逢周有光先生生日前后,我们都会去拜望他老人家,听他谈天说地,听他赤子般的笑声,也希望沾点瑞气。是他,使很多人生长出长寿的信心。这两天,我们正准备去祝贺他111周岁大寿,然而,噩耗传来。这噩耗,我是不信的,因为先生曾多......
-
〓 观点摘编:挖掘民间侵华日军罪证文献
从事史学研究,挖掘利用民间保存第一手史料推动学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毋庸赘言。以日本细菌战罪行专题研究为例,学者虽从不同领域和视角展开研究,但所参考的史料档案多为公藏档案,且日益趋同化,这影响了学术成果的质量。散落民间的日军侵华罪证文献文物极其丰富,蕴藏大量鲜为人知的证据信息,可为日军侵华问题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
-
〓 谢冕:我的“反季节”写作
曹文轩和一些朋友都肯定我的写作风格,说我凸显了某种个人文体,我愧不敢当。但我毕生追求美文却是真的。文字传达人的思想情趣,必须让人乐于接受,所以文字要美。我甚至在写学术论文时也要求文字的魅力。我希望我的文字给人愉悦。生活中的烦恼够多了,我不希望再给人们增添烦恼。我希望人们在阅读时忘记人间的一切不悦,希望阅读成为人......
-
〓 读书管见:著述出书“三境界”
做学问有三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非常形象、生动、精到,被广泛认可。著述出书也有三种境界。其一:立言传世,使命使然。如孔门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
-
〓 干部谈读书:读书最乐乐在人生
结合人生去读书,感同身受、融会贯通,细细品味书中的喜怒哀乐,深深体会蕴藏在文字后面的历史真实、科学道理、人心善良和审美情韵两千多年前,荀子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可见,中国有着悠久的要求官员读书学习的历史,这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应当在现代社会中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古人为什么强调官员读书学习呢?因为“士大......
-
〓 习得——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修身篇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典出:清《格言联璧》 原文:同引用 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
-
〓 五大道:读懂一座城市的人文密码
随着纪录片《五大道》在央视热播,天津“五大道”火了。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有的是来天津而游“五大道”,有的是游“五大道”而来天津,更多的是因为看了纪录片《五大道》之后,慕名而来。总之,这片1.4平方公里的街区,如今已然成为天津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 天津“五大道”是一片风情迥异的历史文化街区,过去曾是英租界的一部分。在“五......
-
〓 光明论坛:大学语文不能被“边缘化”
在科研界,理工科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已被讨论多年。部分理工科大学生科研做得深入透彻,但要他们把自己的成果用母语表达出来,却是困难重重。理工科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相关专业课的学习上,不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认为,......
-
〓 刘运勇:守岁
中国人习惯在除夕夜里守岁。这天夜晚,人人抖擞精神,不睡觉,熬到新的一年。我们当地干脆叫做熬年。正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这个欢乐的晚上,全家人团团围坐,茶几上堆满瓜果糕点,样样都讲究个吉利:摆一盘苹果,祝福平平安安;煮汤圆儿,比喻全家团团圆圆;吃枣,暗示幸福会来得早;嚼个柿饼儿,象征事事如意;拈块年糕,但愿生......
-
〓 智海观澜:人不痴,不成事
清代王应奎的《柳南随笔》中记载着一则清代杰出书画家吴历痴迷书法以至“忘情”的故事。 名列“清六家”之一的吴历,不仅善写诗作画,还精于书法,颇有宋代苏东坡的神韵。一日,他应浙江一位郡守邀请前去做客。到郡守家时,恰逢郡守有事出门,他便留下字条说自己已来,到附近走走,再来拜访。他知道隋代书法大师智永苦练书法的永......
-
〓 新闻随笔:先识字后学拼音回归教育规律
今年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小朋友即将面临小学语文教育一项改革,这项改革动作虽小,却含义深远。据媒体报道,今秋开学人教版语文教材有个变化:一年级语文从先学拼音再认字变为先认字再学拼音,广东等地将率先实践此项改革。新版一年级教材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有小学语文教师接受采访时介绍,原来的教......
-
〓 点将台·老鲍谭古:孟子的心理分析
造房子给孟子住、分配轿车给孟子乘、给孟子发高薪、还特许孟子不用上班的齐宣王,常常被孟子骂得晕头转向。其实,齐宣王智商一流,一点都不笨,他只是忠厚,只是知道尊重文化和文化人,知道道高于势,代表势的他必须低眉于代表道的孟子。这种对天地之道的敬畏,算是那个堕落时代仍然保留的古代遗风,当初魏文侯尊重子夏师徒,就是这样的......
-
〓 经典时光:两千年来谁荐书
电子阅读日益普及。(资料图片)本期的主题是读书,以迎接又一个世界读书日的来临。《两千年来谁荐书》采撷岁月长河里中国人藏书读书荐书的“珍贝”,浓缩出从官方荐书到私人荐书,再到大众荐书的历史发展过程。《甘口的良药》由阅读狄更斯的感受,扩展至对中外经典名著的精到评点,恰可视为一篇私人“荐书文”。随着电子阅读迅速兴起,我们可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