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论坛·温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
〓 夜静春山鸟鸣涧——唐·王维《鸟鸣涧》赏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友人皇甫岳隐居“云溪”,王维为他写了一组五言绝句,这是其中第一首,也是最精彩、最为后人所传诵的一首。“鸟鸣涧”应是“云溪”中一条山涧的名字。“人闲桂花落”,人只有“闲”到一定程度,才会留意并感受到桂花的飘落。因为桂花极细小,极不起眼,其飘落又杳无声息,难以觉察。有学者注意......
-
〓 苏轼:中国书法史上的“尚意领袖”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我市著名青年书法家王冷石说,中国书法的一撇一捺都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它蕴含着文人情感和修养,体现了独具特色的优雅意境。所谓“尚意”,就是注重个人意趣、情怀的表现,这种重主观、重个性的美学思潮特别强调了书法艺术的抒情功能。这样,书法艺术就与人的品格......
-
〓 卢恩俊:芒种饯花神
红楼梦图谱 金廷标/绘红楼梦绘本 孙温/绘一说起“芒种”,就有种火辣辣的感觉。历书中说这天“有芒的谷物要收种”,在乡间,芒种成了“忙种”。就像白居易描绘的那幅“三夏”抢麦图:“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男女老幼,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间穿梭奔忙,挥汗如......
-
〓 中国话语·传薪绝学:其言已逝其学不绝——西夏学的传承与创新
西夏,是我国历史上曾先后与北宋、辽、南宋、金同时存在的封建政权,立国长达190年,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由于实物损毁、资料散失、史书缺载,渐渐不为人知。西夏学,因为研究的人少,而能够辨认神秘的西夏文字的人更少,也曾经被称为“绝学”。我国学者对黑水城文献的研究,首推罗振玉、罗福成、罗福苌父子。1918年和1924年,罗......
-
〓 男儿当自强——杜牧《题乌江亭》诗赏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七言绝句,为中国历史上的悲剧英雄项羽而发。项羽出身于战国楚贵族,秦末,随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一带)起义。项梁战死后,他率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威震天下。秦亡,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后来刘邦发动与他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他恃血气之勇......
-
〓 “故宫跑”说明了啥
●只有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文物才能摆脱仅仅作为宝物的狭隘“身份”,成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被世代传承●运用市场经济思维、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传播文化遗产承载的内涵,既是我们作为文化消费者的需求,也是我们作为文化继承者的责任10月11日,国宝《清明上河图》撤展的前一天,上千群众在故宫彻夜排队,次日凌晨四点,最后一位参观者......
-
〓 章开沅请辞让高等教育警醒
近日,有媒体报道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主动请辞“资深教授”头衔,成为中国社科界辞去“院士待遇”第一人,引发社会热议。 人文社会学科“资深教授”,终身享受院士待遇,是典型的“高大上”资源。88岁的老教授章开沅,四度请辞这一“待遇”,最终如愿获准。在学术腐败频发、沽名钓誉者甚众的当下,章先生此举......
-
〓 命题组解读·全国语文卷:突出“立德树人”
解读者: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组今年,全国共有九套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三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六套,所有试题均严控质量、合理控制难度,顺利完成平稳过渡的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是高考命题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语文命题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语文是综合性最强、关注度最高、影......
-
〓 花洲书院与范仲淹
范仲淹与《岳阳楼记》的关系可谓妇孺皆知,但要说范仲淹与花洲书院的关系,了解的人可能就少多了。花洲书院,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乃范仲淹所建,《岳阳楼记》诞生于此。创建书院成就名篇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十一月,范仲淹以资政殿学士、给事中的身份赴邓州做知州。到任后,他营建了南阳绝胜百花洲,并在百花洲畔创建花洲书院。他经常......
-
〓 传媒随笔:当新媒体成为阅读的生态
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孟莎美近期在一篇文章中感慨:“中国是一个有全世界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但现在的中国人却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对于“不阅读的中国人”,她深感“忧虑”。其实很多国人也同样“忧虑”。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来传统媒体一直唱衰,一些报纸、杂志多挣扎在生存线上;部分出版商虽然坚持在做纸版,但......
-
〓 元大都城门命名与《周易》
五朝古都北京,是一个地名遗产丰厚的老城。一些地名的特质,还体现在与“群经之首”《周易》思想的微妙联系上,它是京都文化的一部分。 据记载,中国古代都城的建筑规范源于《周礼·考工记》。其中的内容富于哲理、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历史上真正将这一方案圆满地付诸实施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元大都城就是这一实践的产物。忽必烈虽......
-
〓 金台随感:别错字
年轻的同事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篇文章,推介他们的视频项目,其中有一句:让我们一起带上耳机……我的“文字强迫症”又犯了,提醒他:兄弟,是“戴”不是“带”!那兄弟乐了:你老先生真的老了,一看到错别字就敏感,是衰老的标志。现在,年轻人在网上用的不都是这样的错别字?我被他的回复呛住了。老了?错别字已成常态?那倒是,新来同事的简历......
-
〓 智通天地道洽人文——汉字之美与书法之魅
●汉字的造字方式,给予先民一种“智通天地、道洽人文”的强烈暗示 ●汉字“立形见意”,其字符系统总体上与事物之间存在可理解或追索的视觉联系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门类,与诗、画等一起成为国人重要的精神生活方式 ●书法的形式法则和审美观念,充满着辩证精神和人文观念 编者按 艺术,是......
-
〓 大家手笔:中华文化具有会通精神
《庄子·天下篇》说,天下大乱的时候,产生了许多学说,“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儒家《易传·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主张思想文化的融会贯通。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诸子百家立论不同,但也有彼此相通的方面。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学说“......
-
〓 开学第一课:“好学”远比“学好”更重要
新生入学军训 CFP 这里摘录的是清华大学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给予新走入校园的莘莘学子的忠告。对我们每个正在校园,或已经走出校园的人来说,相信也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今天我要讲“学好”与“好(四声)学”的不同。 我相信你们从小都是好学生,更准确地说,是“学得好的学生......
-
〓 光明论坛·温故:知标本者万举万当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古人说:‘病有标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这句话出自《黄帝内......
-
〓 新评弹:“烧钱”能买孩子未来吗
“北京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的余温还未散去,一篇“月薪三万,还撑不起孩子的暑假”又成为朋友圈热文,引发不少人的关注与讨论。一位母亲抱怨,暑假期间,去掉给孩子去美国游学的费用、请保姆的费用、孩子钢琴考级的费用、游泳班的费用等,3万的月薪所剩无几。对此,有人共鸣,认为这位母亲说出了不少家庭的心声;有人则批判:与其说是在抱......
-
〓 干部谈读书:读书最乐乐在人生
结合人生去读书,感同身受、融会贯通,细细品味书中的喜怒哀乐,深深体会蕴藏在文字后面的历史真实、科学道理、人心善良和审美情韵两千多年前,荀子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可见,中国有着悠久的要求官员读书学习的历史,这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应当在现代社会中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古人为什么强调官员读书学习呢?因为“士大......
-
〓 光明论坛:大学语文不能被“边缘化”
在科研界,理工科学生的语文素养问题已被讨论多年。部分理工科大学生科研做得深入透彻,但要他们把自己的成果用母语表达出来,却是困难重重。理工科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相关专业课的学习上,不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认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