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古琴史话(一):古琴起源的传说
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最古老、最富代表性的乐器之一。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的古琴艺术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需要重点扶持和抢救的世界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琴究竟起源于何时,其基本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其早期的演变脉络如何,始终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人们推测古琴的历史,有3000年之久。著名学......
-
〓 思考者说:文章之喻
自从文章诞生以来,有关文章的比喻就层出不穷。 以人体喻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篇中说道:“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然后品藻玄黄,摛振金玉,献可替否,以裁厥中。”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文气”说和“风骨”说长盛不衰,代代相传,就是以人体喻文章的具体表现。 以植物喻文章。白......
-
〓 让经典走向大众
一 我国经典大作甚丰,文化积淀丰厚,五千年的中国史,始终伴随着五千年的文化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且又是唯一史迹绵源不断,文化发展史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我们的国家,虽历经磨难,特别是近代以来,我们民族曾遭遇多次灾难性的磨难,然而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险境,走出血与火的历史,再......
-
〓 常德柳叶湖诗墙的启示
传承经典是一种文化自觉,它不如办一台歌舞那样轰动;也不如上一个项目立见政绩。但是它埋下了文化的种子,会潜移默化,长久地辐射能量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只有诗歌是最集中表现人的情绪,并通过意境和韵律给人以美感的,实际上它已经包涵了绘画和音乐。如果说文学是“人学”,诗就是“人学”中的情感学、灵魂学和审美学。哲人说,是艺术这双慈......
-
〓 向何兹全老先生敬礼
时下,学术圈子里批评的声音少了,吹捧的文章却越来越多了。即使有些批评,既无“商榷”,也很少有人点名道姓了。可是,学者不能不写文章,写文章又难免涉及评价别人的观点或看法,赞同则好办,反对则难办。然而,学者毕竟是学者。实在不得已时,他们用引号点出被批评的论点(有的连引号都省略,也大都不加注释)之后,再阐发自己的高论。如此这......
-
〓 古风今谈:诗才未必关迟速
李白诗意图 谢志高/绘(中国嘉德供图) 诗才,人各不等,作诗有来得快的,挥毫落纸珠玑,也有慢慢悠着的,十天半月不成。这就跟赛跑一样,可以鸣枪吹哨同时起跑,极少有最后众人齐步到达的。然而,诗论工拙高低,应该不关迟速。慢工未必都出细活儿,快手未必都没绝活儿。 诗才,人各不等,作诗有来得快的,挥毫落纸珠玑,也有慢......
-
〓 觅渡,觅渡,渡何处?——就这样漂泊着的李白
李白是中国著名诗人中最著名的一位。他的名字在中国民间也几乎是无人不晓。在戏里,有“太白醉酒”的戏;在乡间的酒店里,还常见到“太白遗风”的招牌;在小说里,有“李太白醉写吓蛮书”的故事;在民间传说上,有“铁杠磨成绣花针”的故事。就作品论,凡是认得几个字的人,都能背出李白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首望山月,低头思故乡”的......
-
〓 “蟹”字透露的消息
俗话说“八月十五,菊黄蟹肥”,中秋佳节正是品蟹的大好时节。《红楼梦》第38回就写到一场中秋螃蟹宴。《红楼梦》中铺陈的美食很多,若论场面,则要数史湘云在“藕香榭”摆下的这场螃蟹宴。可见从古至今,中秋食蟹不仅是大快朵颐的舌尖享受,也是人们在社交往来中一个撑场面的事儿,足见“蟹”在食单里的非凡地位。 那么,古往......
-
〓 评论员随笔:守住学人的“半亩方塘”
真正的学术传承不能媚俗,立身于喧哗与骚动却从容且担当,在守望半亩学术方塘的同时,照鉴做人为学的真谛36年前国家交给他一个任务,几乎所有人都忘了,他却始终不敢忘怀,并在78岁时终于完成——这几日,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里,又在转发着这样一个故事。一段被遗忘的时光,一项没被忘记的使命。当车洪才教授把一份250万字的《普什图语汉......
-
〓 人民时评:涵养温暖向上的大学之道
大学生正处在走向精神成熟的关键阶段,最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导引,需要大学帮他们扣好价值观的“扣子”这两天,有一则小消息颇有趣味: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校区宿舍楼的洗衣房门口有燕子筑窝并繁育小燕子。因担心学校暑期封楼后小燕子会饿死,有同学将该信息发到网上求助。学校在得知后当天便决定,封楼期间在洗衣房打开一扇窗户,以便燕妈妈出入。......
-
〓 定格妙悟记录独造——中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述要
文化部先后认定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截至2015年底已有近300名去世,在世的传承人中70周岁以上的占56%,实施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刻不容缓。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享有国家荣誉,是当下提倡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重要承载,抢救记录他们的故事也是抢救我们的文化生态。——编 者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是最......
-
〓 陶敏:一生心力献给唐诗研究
陶敏,唐诗研究学者,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生于1938年12月14日,逝于2013年1月17日,享年75岁。 晚起打开手机,看到陶敏教授来电的未接显示,马上拨回去,接听的是他的女儿陶红雨:“爸爸在今天早晨7点55分去世了。”真的很意外,很悲痛。虽然知道他患肺癌已经多次化疗,好像已经趋于稳定,他也始终坚持体育锻......
-
〓 历史正剧能否迎来春天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透过历史来回望现实,总能对今天有所启迪近日,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登陆荧屏,磅礴的气势,饱满的人物,厚重的历史,让其被称为“值得用手机流量刷的国产剧”。此前,另一部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经过修复,10年之后重播,也收获赞誉无数。在网剧走红的当下,历史正剧在网络上掀起的热潮,引人思考。与那些充斥着......
-
〓 光明论坛:大学底蕴在校风
现在,各大学招生宣传火热进行,大学评价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除了招生分数,人们最关心的往往是大学在各类排行榜上的排名,以及学科实力、毕业生去向与收入等。不过,这些指标只能反映某些方面的水平,要综合了解一所大学,最重要的是关注体现其独特底蕴的校风。不同于科研院所和职业培训机构,大学之大在于其是开展高等教育、注重综合素质......
-
〓 人才史话: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像 资料图片 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完美的成功人士并不多,笔者认为,曾国藩应该算一个。而选贤任能,可以说是曾国藩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 关于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有学者从其所著《家书》和《冰鉴》中发微,概括为八字诀: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广收,就是广泛延揽人才。慎用,就是量才取用,务求慎重。勤教,就是经常......
-
〓 怀旧——我与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朝内大街166号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旧楼就要拆了。2012年圣诞前夕,我毅然放下正在紧张写作的鲁迅传《苦魂三部曲》之二《野草梦》,冒着严寒,从香山出发,行程数十里,前去告别。由于堵车,到达时夜幕已降,我忍受着北京十年来少有的寒冷,站在南小街路口立交桥上,朝这座老式五层灰楼行注目礼。在东边“徽商故里”......
-
〓 陈忠实:记忆抒雁
春节期间难免懈怠慵惰,正月初五早晨又比往常起床晚了。待坐下来打开手机,便看到北京一位文学朋友发来的短信,告知雷抒雁在当日一时三十一分去世的噩耗,我失声呼出一声“抒雁啊……”顿然陷入一种意料不及的重创后的失语状态,脑子里一片空白。 随后就有一位熟悉的记者打电话来询问我对抒雁去世的感想,我脱口而出:“一个伟大......
-
〓 品味古籍:从“三言”“二拍”看明代社会
美国著名汉学家高居翰在其《图说中国绘画史》中有这样一种观点:中国书画艺术以宋代为分水岭。宋以前,书画家极力推崇逼真,“直逼古人”为上,“如临其境”为美,至于宋,这种观念指导下的艺术臻于成熟。自宋以后,书画艺术家另辟蹊径,以表现自我为上,手法上则表现为我写我心,舍形而悦影,轻像而重意,不再受中古时代的圭臬所左右,绘画走得......
-
〓 人才史话:“爱才”不等于“宠才”
古代的帝王,通常把得力的将相视为左膀右臂,称为股肱之臣,高爵厚禄,信任有加。但由于其中有不少人得宠后自负其功,骄横跋扈,有失检点,造成极为有害的负面影响。 关羽是蜀国乃至整个三国范围内拔尖的将才,但就秉性而言,关羽的性格缺陷也很明显,特别是恃勇轻敌、居功自傲等致命弱点,使得他后来的结局很惨。对于关羽的“软......
-
〓 西北联大与“兴学强国”精神
图为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堂 西北联合大学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办学联合体。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保存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基础,京、津地区的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天津大学前身。编者注)三校西迁陕西西安,组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在民族危难的年代,发扬“兴学强国”精神,为国家和民族作......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