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世象:呼唤典雅精致的文学语言
央视播出的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宣布启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在观众和网民中引起热烈反响。有人惊叹,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过去却知之不多,真是惭愧;也有人对节目的动机和效果表示怀疑,指责节目选择的字词太过生僻,讥之为“语文版奥数”。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成人的书写正确率屡创新低,表面......
-
〓 智海观澜:古代清官“拒礼诗”
古往今来,大凡清官廉吏,都能严于自律,守持廉德,常常赋诗拒礼。 况钟为苏州知府时,人称“况青天”。明正统五年,况钟赴京述职,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送行。可况钟全部拒收,并作诗一首,倾吐心声:“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明人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为政清廉,一......
-
〓 人才史话·卜式:从牧羊人到御史大夫
资料图片西汉年间,有一个人叫卜式,因牧羊致了富。有了钱的卜式,位卑未敢忘忧国。听说国家与匈奴打仗,国力日渐不支,他就赶往都城,上书朝廷,愿将家产的一半捐给国家。这事在朝廷引起了争议。是啊,一个平民百姓,要将那么多家产捐给国家,所图何事?于是,汉武帝就派使者前往问询。使者问卜式,你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放羊,没学过为官之......
-
〓 诗说节气: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暑者,热也。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今年小暑节气在公历7月7日。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一股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
〓 曹文轩:语文课的几个辩证关系
编者的话 本刊分上下两期选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点评。文中,他谈到对当前语文课值得反复思量的种种问题,欢迎读者参与和讨论。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参与中国的语文教育与语文教学,听过若干观摩课,编过数部官方的、民间的语文课本和读本。这两天半的观摩,使我学习到、感......
-
〓 与马相关的民俗传说及娱乐
《唐人马球图》蚕神马头娘的传说唐僧西天取经成功,白龙马功不可没马在十二生肖中位居六畜之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极高的地位。这与它积极进取的文化象征意义密不可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马”字进行了生动的描绘:“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高昂的马首、颀长的脖颈、飘逸的马鬃、健壮的四肢、洒脱的马尾、光滑......
-
〓 文化评析:让节日阅读成为常态
近年来,随着出版行业推出“贺岁图书”,“贺岁阅读”也在悄然兴起。今年两会,“倡导全民阅读”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节日阅读”“贺岁阅读”正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推力。 新年伊始,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并制定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意见》把公民的阅......
-
〓 流行语与流行病
如今的网络流行语,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莫名其妙。比如说最近在网上风行一时的“蓝瘦香菇”,仅仅因为一位南方口音的小伙子把“难受,想哭”发音成了“蓝瘦,香菇”,就在网络上得到了病毒式传播,让不少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近期网上热传的“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帖子中,与“蓝瘦香菇”一同入选的还有“洪荒之力”“老司机”......
-
〓 我与梅花是故人
正值天寒地冻、北风凛冽之时,南京紫金山南麓梅花山的梅花却开得异常热烈,3万多株梅树婷婷玉立、蓬蓬勃勃、云蒸霞蔚,开满了密密层层的花朵,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竟是这样饱满,这般豪放和烂漫,带着狂野和自信。空气中弥漫着点点香气,这新鲜的奇香,不像玉兰花那样浓郁,倒像水仙花透出的淡淡香气。梅花把一个冬天所蕴藏的......
-
〓 寻踪·王仁湘·煎饼:鏊子煎出的历史滋味
仰韶文化陶鏊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砖画厨娘煎饼图,厨娘双手举起煎饼,好像觉得成色不错。河南登封高村宋朝墓葬出土壁画厨娘煎饼图,画面上有三位执事厨娘,一位在擀面,一位用铛在烙饼,一位端起烙好的饼要离开。由饼铛的样子看,应当是平面无沿,只是这饼要先擀后烙,与煎饼工艺稍有不同。(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有鏊(音“傲”——编者注)就......
-
〓 中国对于“竹岛”的记载至少要早于日本近四百年
韩国和日本关于独岛(竹岛)领土主权的纷争由来已久,今年入秋以来,两国再次为独岛(竹岛)领土主权剑拔弩张。韩国以为“独岛”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罗时期,当时“独岛”被称为于山岛(512年)、三峰岛(1472年)、可支岛(1794年)、石岛(1900年),1906年起称为独岛。未见“竹岛”一词。而日本方面则于日本宽文七年(166......
-
〓 栏杆拍遍英雄登楼——品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首词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在南渡之后所作,建......
-
〓 文史遗痕:蒿草青未央
一棵荒草用细细的根须抵达千年史实,一行黄叶用小小的叶面采集千年的荣光,一瓣野花用嫩嫩的蕊丝扰动千年的芬芳。 这就是长安城,荣华末路唯有荒草。 这就是未央宫,岁月流转尽是浮尘! 千百年前,这里曾是龙首山。 千百年后,这里又是龙首山。 岁月之间,肯定有过那座方方正正,四面筑围墙的未央宫......
-
〓 见仁见智:“焐热”我们的母语文化时尚
央视第二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启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每周节目中精选推出一个“冰封词汇”,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进行广泛传播,激发亿万人学习和分享这个“冰封词汇”的文化含义和使用价值。于是“葳蕤”和“搴芳”这两个冷僻的古文字词,被年轻人所追捧,成了流行用语、一种时尚文化,耐人寻味。 我们知道,我们有深......
-
〓 漫谈中国文化中的“猴”
图为小学语文课文《猴子捞月》插图 资料图片2016猴年邮票三勿石猴。“三勿”意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出自《论语·颜渊》。金羊辞旧岁,福猴迎新春。猴,在中国是十二生肖之一,位列第九,即所谓“申猴”。猴与中国人缘分深厚,自古便被视为吉祥、显贵、驱邪纳福的象征。猴文化是中国生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文化......
-
〓 教师节应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13日,《光明日报》“光明视点”栏目刊出对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谢庆生、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段惠军、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郑小燕以及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陈绍军4位政协委员的访谈。委员们建议,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以孔子为教师形象代表,有利于丰富教师节的文化内涵。 近些年,几乎每次两会都能听到将教师节改为孔子诞辰日(阳历9......
-
〓 文化评析:“守护传统,关切现实”是文学的时代价值
20年前的5月16日,作家汪曾祺走了。这位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作家,在他去世后的20年间,没有被人们忘记,而是成为一颗文坛“恒星”:他的书一版再版,他的读者越来越多,民间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汪曾祺热”。如果作家分为“出名趁早”和“大器晚成”两类,那么汪曾祺大概属于后者:早年或许并不耀眼,......
-
〓 北京有哪些“猴地名”?
2016年是农历丙申年,俗称“猴年”。在北京众多生肖地名中,也有几个以“猴”而称的。城区以“猴”命名的街巷有两条。猴尾胡同:今称侯位胡同,位于东城区中部,北京站街西侧,呈东西走向,西端北折。东起北鲜鱼巷,北止麻线胡同,全长172米,宽5米。因街巷最初呈弧状,形似猴的尾巴,故称“猴尾胡同”。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调整......
-
〓 文化风云:《我的一本课外书》教孩子们读书
10岁的黑龙江男孩范彦铎喜爱昆虫,并津津乐道地告诉你《昆虫记》中某些看来很瘆人的昆虫实际上并不可怕;而藏族小姑娘俄尼乌呷伊萨嫫则钟情于日本的名著《窗边的小豆豆》,她用流利的普通话讲述着书中那感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读书》栏目2014暑期特别节目《我的一本课外书》,将于7月10日播出。6名进入决赛的孩子......
-
〓 光明论坛·温故:固本培元壮筋续骨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改革“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围绕改革也要辨证诊治。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一连串的中医术语,将国家比作人体,将治国看成治病,准确精辟,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辨证诊治”又称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特殊方法。辨证就是通过......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