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家手笔:让中国哲学讲中国话
数百年以来,中国古典文献特别是中国哲学被译成西方语言,一开始就被套上基督教的神学框架,这种“基督化”的烙印至今随处可见。汉英词典中对于中国哲学词汇有不少译法欠妥,却长期被奉为规范,误导后学。要克服西方人对中国哲学的不准确理解甚至是曲解,就必须准确翻译中国哲学词汇,让中国哲学讲中国话。英籍奥裔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过,语言......
-
〓 告别碎片化、表象化,高校改革:好政策要执行到位
CFP 编者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正在逐渐清晰,步伐也明显加快,从两、三年前相继推出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大学章程制定、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政策,到今年年初以来大学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综合改革试点以及研究生质量体系保障政策的推出,再到教育部最近放出口风说要进行高考模式的分类改革,种种迹象表......
-
〓 代表委员手记·吴为山:活化经典弘扬精神
经典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及智慧,反映了民族的品格和时代的特征,刻载着艺术家的追求和探索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所以才会成为不过时的作品。就美术而言,大量的经典贮存在美术馆、博物馆的库房里,要发......
-
〓 文化评析:“年味淡了”折射时代变迁
春节回老家过年,总听亲戚朋友感叹:年味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一位长辈跟笔者说,以前一到“腊八”就开始忙碌,蒸馒头、炸丸子、炒花生、包饺子、插花、上坟祭祖、写春联、熬夜守岁、拜年……样样都不能少。可现在过年,馒头不蒸了、丸子不炸了、花生不炒了,花也不插了,初一吃了顿饺子,还是买的速冻的。最让这位长辈不解的是,......
-
〓 一位科学家给博士研究生的回信:我们为何做科研
编者按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张双南教授7月15日接到一位博士研究生的邮件。信中,这位博士倾诉了他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的困惑:我们为什么做科研?做科研的收入,能不能足以养家糊口?结合自己工作几十年的感悟,张教授认真地给这位博士生写了回信。征得张教授的同意,我们把两封信刊登出来。正如张教授所说:“这些困惑很有代表性,发到这......
-
〓 博物馆成“纳凉地”,不妨宽容和引导
这几天,济南成了大蒸笼,有凉气的地方成了“风水宝地”。随着越来越多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既能在课本之外学到知识,还有免费的凉爽空间,让家长们觉得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既省钱又省心的寓教于乐方式。上周末,记者走访了济南多家博物馆和科技馆,发现在参观之外,很多人来此休闲纳凉,而且不仅仅只是带孩子的家长。(7月16日《济南时......
-
〓 戏曲人走艺失亟待改观
戏曲艺术作为国之瑰宝,其传承所需的特殊形式在未来传播过程中亟待改观,不能止于向国粹情怀致敬,不能只靠口传心授,也不能全凭影像资料。11月22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长礼先生因病逝世。马长礼先生幼年科班学艺,后又投师名家,再向前辈问艺,终成一代名家。他师承多个门派,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位长于刻画人物......
-
〓 文化随笔:“三希堂”前话乾隆
很多人游故宫,都惊诧于导游讲的所谓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却忽略了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的一间小小书斋。它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书房。透过窗户,窥探这仅八平方米的小小书斋,驻足于此,也总能令人付思联翩。 乾隆皇帝作为“文奋武钦”的一代帝王,其书房虽小却极为雅致。楠木雕花隔......
-
〓 光明时评:“衡中模式”是“高考梦工厂”还是“人间炼狱”
“一本上线率86.6%,10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包揽全省文科、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这则今年河北省衡水中学竖在校门口的高考喜报,最近又在网上被热炒。“衡中模式”在连战连捷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这个所谓“高考流水线工厂”的“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常化”的质疑:如此高压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得到......
-
〓 人才史话·不忽木:心怀大局成大器
资料图片元世祖忽必烈统治中后期,因管控不力,相继发生了理财大臣阿合马、卢世荣等人的贪赃枉法事件。至元28年春,右丞相桑哥也因结党营私、贪赃受贿被革职法办。谁来继任相位更为合适?忽必烈想起了见识不凡、沉稳敏瞻、廉洁公正的不忽木。不忽木先后师从王恂、许衡,具有较高的汉文化素养和文学造诣,许衡夸他将来“必大用于世”。不忽木从......
-
〓 新世纪国学热的发展
关于新世纪以来的国学热,我想从文化现象入手,从文化事件入手,但不是依照逻辑的顺序,而是按照历史的序列,加以叙述,来提出我自己对新世纪以来国学热的观察,以此与大家进行交流。 在最近十余年的国学热中,第一个事件我想讲的是关于“儒藏编纂”。2002年开始,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四川大学都提出儒藏工程的计划,2003......
-
〓 电子阅读还是纸质书,家长该如何选择?
在各种场合,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小朋友手捧着手机或者iPad,小手不时地戳戳点点,一会着急、一会大笑,完全沉浸其中,甚至对家长也不理不睬。据统计,使用电子产品的孩子年龄呈现越来越小的趋势并且使用时间也越来越长,这其中,电子阅读占了孩子们大部分的时间。由此,关于孩子到底能不能使用电子产品进行阅读的争论也随......
-
〓 陈忠实:记忆抒雁
春节期间难免懈怠慵惰,正月初五早晨又比往常起床晚了。待坐下来打开手机,便看到北京一位文学朋友发来的短信,告知雷抒雁在当日一时三十一分去世的噩耗,我失声呼出一声“抒雁啊……”顿然陷入一种意料不及的重创后的失语状态,脑子里一片空白。 随后就有一位熟悉的记者打电话来询问我对抒雁去世的感想,我脱口而出:“一个伟大......
-
〓 肖复兴:藏书与扔书
少年时家穷,没有几本书。第一次见到那样多的书,而且是藏在有玻璃门的书柜里,是我到一个同学家里,他父亲是当时北京日报的总编辑周游。那时,真的很羡慕。渴望坐拥书城,是少年的梦想,也是那时的虚荣。第一次买的像样点儿的书,一本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编选的《李白诗选》,一本是冯至编选的《杜甫诗选》,一本是游国恩编选的《陆游诗选》,一本......
-
〓 知味·丝绸之路·唐代长安的“胡风”与“胡食”
盛唐时期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市,城区面积有83平方公里,城内百业兴旺,人口近百万,其中长住的外国人有数万人之多。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和赖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说:“作为横跨中亚陆上商路的东端终点,以及有史以来最大帝国的都城,长安城市挤满了来自亚洲各地的人。”他们充塞着长安的街道,从事着商贸、宗教、文......
-
〓 专家主持:如何缩短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刘振天 嘉宾: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吴景深■编者按 11月中旬,在教育部对某“985工程”高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振天得以与此番受邀以境外专家身份参加评估的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吴景深教授进行了深度交流。吴教授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后到德国汉堡工业大......
-
〓 读一本书,品一杯香茗
曾国藩说过: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里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里去。提升品格减少堕落的时间,多留读书的时间,现在读书的厚度决定以后运行的长度,忙累了容易迷失,不如停下来,读一本书,品一杯香茗,静心地给自己一个灵魂修炼的时光。读书是一种优雅的享受,冬天的暖阳里,静静坐在落地窗前,让阳光斜斜地打在身......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让大学教育回归人才培养本位
罗和安 近年来,“钱学森之问”和“钱理群之忧”引发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深刻讨论和强烈反思。这一问一忧,都不约而同地指向大学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即人才培养。应当说,这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而是对大学根本使命的一种追问。正因如此,我们应当从更宽广和更深层次,对日渐模糊化的大学的根本任务进行全面反思,让大学教育真正回归到人......
-
〓 闲话春分
春分,昼夜平分之意,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地球各地昼夜时间相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民间也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均”的谚语。 春分时节,杨柳吐绿,莺飞草长,春风和畅,是一年中春光最好的一段日子。欧阳修曾有一段对春分的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
-
〓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苏轼的寒食节(上)
春天里的寒食节春天的到来,调动生命的感官技能,去看,去闻,去听,去感受。风,看不见,但拂动的枝叶可以告诉我们——春天就在那里。唐代诗人李华在《春行寄兴》有: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是今天的我们应该去用心体会的自在、自适和自由的境地。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一簇桃花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