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景区贵在“文而化之”
景区要做到文化惠民,关键在于“活化”,让文化能够方便地走到老百姓的跟前,实现人和文化的零距离接触在此前不少景区纷纷涨价的背景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山东曲阜“三孔”景区,最近“逆势而动”,宣布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向全国教师免费开放。这是继“背《论语》免费游‘三孔’”举措后的又一创新。无独有偶,故宫近日也再次发出邀请......
-
〓 见仁见智:“焐热”我们的母语文化时尚
央视第二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启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每周节目中精选推出一个“冰封词汇”,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进行广泛传播,激发亿万人学习和分享这个“冰封词汇”的文化含义和使用价值。于是“葳蕤”和“搴芳”这两个冷僻的古文字词,被年轻人所追捧,成了流行用语、一种时尚文化,耐人寻味。 我们知道,我们有深......
-
〓 一身傲气若不屈?
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叫邓艾的少年,父亲早逝,母子俩相依为命。为了生存,邓艾不得不为大户人家放牛。不过,邓艾虽然贫穷,却喜爱读书识字。没有钱上学,母亲便亲自教他。邓艾学习很刻苦,常常是一手拿着牛鞭,一手拿着书本。牛放到哪座山,书就带到哪座山。众伙伴都笑他,欺负他。在这种高压环境下,邓艾养成了口吃的坏毛病。不过,邓艾虽然口吃......
-
〓 唐诗故事:一字推敲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是唐末五代诗僧齐己。齐己(860-约937)俗名胡得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宋高僧传》卷三十载:“乃益阳人也”(今湖南益阳赫山区)。六、七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家境贫寒,7岁即替大沩山寺放牛。性颖悟,......
-
〓 智海观澜:中国元素与艺术智慧
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艺术遗产,具有各不相同的表现特征和风格。中国元素,就是经过时间的锤炼与锻造,从传统文化遗产中提炼出的精华。民间艺术的粗犷朴实,宗教艺术的博大深邃,文人艺术的典雅隽秀,无不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也构成了中国元素的艺术基石。 象征性图形在中国元素中占有很大比重......
-
〓 思考者说:当一匹被鞭打的马
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鸣啼,弟子们纷纷向外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的委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问他:“假如你要驾驭马和羊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
-
〓 解说台湾地名
现在,不少大陆游客已进入深度游台湾阶段,在台湾搭客运、火车,或者骑着自行车上山下乡,有不少难以从字面理解的地名引起大家的兴趣。探究地名不仅满足好奇心,也是深入了解一地的途径,现就笔者了解的一些地名与读者分享。宜兰 旧称“噶玛兰”、“蛤仔难”,来自宜兰平原上的原住民平埔族分支“噶玛兰”。清朝于光绪元年在此设县,县名保留......
-
〓 提案精选:抢救水下文物急需拓宽视野
CFPCFP 我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疆和3.2万公里海岸线和丰富的内陆水域,在其通道上遗留了数量庞大的水下古物和遗迹。我国水下考古工作区域多集中于沿海海域的“咸水区”,而忽略了“淡水区”和“深水区”。我国的内湖内河等亦存有大量跨越古今的文化遗产。 水下文化遗产是指至少100年以来,周期性地或连续性地,部......
-
〓 前沿问题:学术型阅读促进大学生独立思考
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碎片式语言,拼盘式内容”的快餐式文化浅阅读,正成为大学生时下阅读的新趋势。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等方式,对十几所高校大一到大三学生的读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读书时间过少,读书目的性不强,不知读什么、如何读书的现实困惑。 如何改变这种困境?黑龙江大学推出学术型读书工......
-
〓 青年驿站:“倒”看人生
剪报是我多年来的习惯,昨天,儿子突然问我,是否见到他放在书桌上的一份报纸,那上面有他需要的一个重要资料。我一愣:我的确见过,而且已经把它做成了剪报。我拿出剪掉的那篇文章给儿子看,却并不是他要的那篇。儿子没有责备,但明显有些失望,突然,他好像想起什么:“会不会在背面?”我赶紧揭掉剪报,果然在背面,虽然已经破烂不堪,但至少......
-
〓 光明论坛·温故:固本培元壮筋续骨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改革“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围绕改革也要辨证诊治。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一连串的中医术语,将国家比作人体,将治国看成治病,准确精辟,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辨证诊治”又称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特殊方法。辨证就是通过......
-
〓 学人论教:因材施教能否回答“钱学森之问”
CFP“因材施教”是一条古老的教学原则。于永川先生在概述“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时,将“因材施教”作为第一条教学原则。他概括道:“显而易见,‘材’是指学生的道德修养、意志性格、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才能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教’是指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
-
〓 广寒秋
此曲传自明代以前,题义表现秋高气爽之际,明月普照大地,夜深人静的意境。《广寒秋》,曲牌名,即折桂令,异名甚多。此调字句不拘,可以增损。元人作品中以作十一句或十二句为常。明陶宗仪《辍耕录·广寒秋》:“《折桂令》,一名《广寒秋》,一名《天香第一枝》,一名《蟾宫引》。”《广寒秋》取材于《天宝遗事》中记载的“唐明皇梦游月宫”。......
-
〓 柴小桠:自清
自然界总有类似山谷深潭这样于无意中给予人们启迪的事物。在暴风骤雨的肆虐下,山谷深潭面对泥沙落叶的侵扰,却能以自身强大的自净能力将其沉淀,努力保持着自己的洁清。以此推及于人,一个自清的人,必定是能够摆脱生命困难、摒弃俗世纷扰的有内涵和深度的大写的人。 12岁成为青瓦台第一千金,22岁代母行使第一夫人职责,6......
-
〓 猿猴造酒的传说
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极精采之记载。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在巉岩林木间跳跃攀缘,出没无常,很难活捉到它们。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并掌握了猿猴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嗜酒”。于是,人们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几缸香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
-
〓 新语:胡同有史,城市有魂
胡同,是老北京城的血管和经脉。曾经,达官显贵、市井平民,都在或宽或窄的胡同出入;饮食起居、悲欢离合,都在或深或浅的胡同发生。要问北京城究竟有多少胡同?这里流传下来一句话,“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如牛毛。”每一条胡同,有哪些过往,可有人记得清,说得明?北京市东城区最近就在干一件“记住过往”的事——为1200多条胡同撰写“编......
-
〓 黄朴民:大学者的学术失误
□北京大学中文系名教授林损(林宰平)讲解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居然称此诗类同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杜甫认为这位卫八处士很不够朋友,用黄米饭炒韭菜招待老朋友,杜甫大不满意,所以,结尾处明确表态:“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从此之后,你卫八走你的阳关道,我杜甫就走我的独木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明......
-
〓 古籍整理出版大家谈:书比人寿
“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活动,历时一年多,于2013年8月18日公布。对于古籍出版工作者来说,值得书写。 中国现存数十万种传统典籍,不但是中国历史文明的记录,更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此次“推荐书目”,既是一次新中国古籍整理与出版成就的展示,又是成功经验的总结,更是一种倡导,一种要求。“推荐活动......
-
〓 节气·物候:芒种——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芒种节气一般落在公历6月6日前后,太阳黄经到达75°位置。今年芒种交节时刻为6月6日7时58分。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鷃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秋天产的卵破壳生出若虫,然后伯劳鸟开始在枝头鸣叫,反舌鸟(据说这种鸟会学其他鸟叫)与此相反却停止了鸣叫。唐代元稹有《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
-
〓 古代文学的浪漫与犯规
东西方文学无论有着何种差异,但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对天生丽质的惊叹与赞美。欧洲最早的荷马史诗渲染美貌的女性使男人们心神荡漾,而我们的诗歌鼻祖《诗经》描写窈窕淑女弄得小伙子们辗转反侧;法国的《红与黑》说于连深夜爬窗,而我们的《西厢记》早演过张生月下跳墙;美艳绝伦的海伦让两个部落争战十年,而我们的《汉宫秋》里匈奴单于竟扬......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