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人论教:因材施教能否回答“钱学森之问”
CFP“因材施教”是一条古老的教学原则。于永川先生在概述“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时,将“因材施教”作为第一条教学原则。他概括道:“显而易见,‘材’是指学生的道德修养、意志性格、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才能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教’是指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一把钥......
-
〓 丁帆:知识分子该如何反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应该成为每一个知识分子所坚守的价值立场! 近三十年来我一直关注着知识分子自身的思想启蒙问题,我总是怀疑五四运动是在中国知识分子现代性思想尚未发育健全的时候就匆匆忙忙上阵去打扫封建主义的战场,难免会使许多倒地的封建僵尸每每适时复活,使一些原就是彷徨者的“战士”借封建主义的尸体还魂,而更......
-
〓 家风家教大家谈:剔除传统家教中的世故成分
早在上世纪初,鲁迅先生就提出了“立人”的思想。孩子最早的教育是在家里进行的,是在父母等亲人的关注下长大的。“立人”的起点在家庭。家风是孩子在父母亲人最日常最世俗的一举一动中耳濡目染的身教言传。它日积月累渗透到孩子幼小心灵的深处,慢慢在孩子成长的岁月里开花结果。 我是个特别喜欢孩子的人。但是,坦率地说,我经......
-
〓 干部谈读书:读书给基层工作插上翅膀
10年前,我从高校毕业后到基层工作,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基层干部,基层工作的繁忙与琐碎,让我的生活一度与读书“划清界限”。可是随着工作的慢慢深入,渐渐发现,缺少了读书,就像莎士比亚说的,“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而重拾读书后,生活犹如插上一双翅膀,掠过之处皆为风景。“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刚到街道办事......
-
〓 新语:保护长城,别帮“倒忙”
近日,一条“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700年历史的国宝面目全非”的帖子引起关注。有700年历史的国家级文保单位、位于辽宁绥中、被誉为“最美野长城”的小河口长城的一段城墙与地面被灰色路面覆盖,被网友戏称是把“长城”修成了“水泥路”。在《长城保护条例》颁布10周年的时候,出现这样的新闻,不能不令人唏嘘感叹。对于这个两千余岁的......
-
〓 好琴多“磨”
谭嗣同十七岁那年的夏天,家里庭院中两棵高约六丈的梧桐树中的一棵被雷霆劈倒。九年后,谭嗣同以这棵梧桐树的残干制成了两张古琴,一名“崩霆”,一名“残雷”。“崩霆”琴今藏湖南省博物馆,“残雷”琴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据说谭嗣同应召北上与妻子分别之时,两人对弹的就是这两张琴。谭嗣同毕生好琴,曾经收藏有文天祥的“蕉雨”琴,琴铭是“......
-
〓 浅读——历史背后的曹操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的人物。也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的人物之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成了历史上对曹操最著名也是最准确的评论。但“乱世之奸雄”又几乎成了曹操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他在能臣与奸雄之间是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的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成为“奸雄”而不是能臣的呢?又为什么会有......
-
〓 靠什么留住你,我的乡愁
在偏远欠发达的贵州,最有价值、最不可替代的资源是什么?当然是那些绚丽多姿、神妙奇特的民族文化。这些年到过贵州民族村寨的旅人,无不为其古朴宁静却又热烈亲睦的生活方式而赞叹。这样的文化样式就存在于贵州几百个山环水绕的传统村落里,其中60%分布在黔东南州,多数是民族村寨。按冯骥才先生的调查统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全国平均......
-
〓 观点摘编:挖掘民间侵华日军罪证文献
从事史学研究,挖掘利用民间保存第一手史料推动学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毋庸赘言。以日本细菌战罪行专题研究为例,学者虽从不同领域和视角展开研究,但所参考的史料档案多为公藏档案,且日益趋同化,这影响了学术成果的质量。散落民间的日军侵华罪证文献文物极其丰富,蕴藏大量鲜为人知的证据信息,可为日军侵华问题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
-
〓 光明论坛·温故: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在讲话中引用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借以说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来。杨万里原诗题作《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实为四首纪行绝句。习近平总书......
-
〓 情天恨海——小议《失街亭》马谡之死
今天语文课上,学习了耳熟能详的《失街亭》,马谡的死,王平的劝谏,诸葛亮的眼泪再一次环绕在心头。但是,在诸葛亮“戮谡以谢众”的背后,除了严明军纪,执法如山之外,还有什么难言之隐呢?这就有围绕诸葛亮的三个问题浮现出来。第一,诸葛亮为什么要发动北伐战争?因为那时本来就蜀汉弱,曹魏强,难道你还想以弱胜强,重现当年“赤壁之战”那......
-
〓 贺捷生:铁马冰河入梦来
贺捷生(左)与战友们在观礼台上。 在世界瞩目的9月3日上午,当我站在天安门城楼西侧阅兵观礼台上,看见我军的50个受阅方队,从长安街由东向西铁流滚滚铿锵而来,看见走在最前面的抗战英雄部队中“雁门关伏击战英雄部队”那面鲜艳的大旗迎风飘扬时,我在心中默念起了陆游的诗句:“铁马冰河入梦来。”长眠在雁门关的先烈,还有在雁门......
-
〓 光明论坛·温故: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以《论语》中“举直错诸枉,则民服”表达了对干部任用的态度,同时对领导干部自身的素养提出了相应要求。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谈治国理政时较常引用的一句古语,“举直错枉”这句话颇耐人寻味。 “举直错诸枉”在《论语》中有两处论及。《论语·为政》篇载:哀公问曰:......
-
〓 关注传统文化村落:景观“整修”不能切断文化脉络
漫画 徐鹏飞发展旅游当然是村落保护的路径之一,村落的基础环境和设施也有改善之必要,但如此靡费资财地造假景,实则切断了村落本来的文化脉络,损害了村落动人的质朴之美,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近几年来,传统村落不断获得各种资金的支持,既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专项基金,也有社会资本的投入和捐助。这些资金对村落保护来说是一大笔钱,但钱......
-
〓 卢恩俊:清明柳
九州无事乐耕耘 徐悲鸿/绘古时的清明,也称柳节,是日不光有泪雨打湿了的“杏花村”,更多的是柳梢上系着的欢乐情。游春赏柳。透过唐代羊士谔的“别馆青山郭,游人折柳行。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可感受到人们踏青、折柳的愉悦心情。宋代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人们郊外踏青路上轿顶插柳的图景。白居易的“卷叶吹为玉笛声,剥条卷......
-
〓 赵玫:伍角船板
不经意间,总会回忆起十年前的台湾之旅。那时的宝岛旅游还没有对大陆开放,于是繁文缛节,颇费周折。前往台湾的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团也自然成为引人注目的“异类”。 台湾一直是我们想去的地方,结果成行之时,偏偏赶上“非典”。4月初,香港、台湾已风声鹤唳,我们能否动身,一直悬而未决,直到4月6日,终于登上了从北京过境香......
-
〓 陈原:过清明在诗歌中徜徉
今年的清明节,我忽然发现,诗格外的火。网上,殷之光、方明、王刚,这些名家朗诵的名篇,令人心潮起伏;“清明节,母亲在喊我”,作为“春天读诗”的第一个视频,余光中的名句令人一次次动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这首不朽之作,有朗诵、有解读,自开春以来,反复传播不绝。同学、同行组成的微信圈,用格律诗彼此唱和,将我们带进多......
-
〓 人才史话:真金也怕火炼
冯唐像 资料图片 真金不怕火炼,是从金子本身的物理特性说的。其实,真金也有怕火炼的时候。譬如,金子做成的各种物品,一经火炼,虽不会变质,却会失去使用价值。 人才通常被比喻为真金。人才经过“火炼”,可以辨其真伪,但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不讲方法、没有节制的“火炼”,也可能会 “炼”过头,适得其反。 西汉初......
-
〓 光明时评:赋予教师合理的教育惩戒权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舒指出,近年有一些教师体罚学生的报道见诸报端,体罚当然不好,但是过度渲染,让老师对学生完全不敢教育,孩子一点儿挫折都不能受,这同样是教育的失败。如今,学校中的“熊孩子”“小霸王”越来越多,陈舒认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谈及权力,笔者不禁忆起2009年教师节前夕教育......
-
〓 孟子——执著于虚妄的仁爱大师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在他的散文诗集《野草》中如是说。在比绝望更绝望的虚妄境地,仍然乐观地相信希望永存的人无疑是一个生命意志极顽强的人,一个做事固执的令人敬畏的人,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理想主义者。生活于2300多年前的孟子无疑就是这类反抗人生虚妄的伟大者中的最伟大者。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是一个迥异于传统的已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