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时评:对过度消费文化名人应叫停
文化名人不同于一般公众人物,其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承担着传播文化的作用,有的甚至成为国民的精神领袖,他们除了“物质价值”,更有“精神价值”。 日前,随着杨绛先生两次发表声明,强烈反对拍卖其家人及自己的书信,保利公司在其官网上公开声明,宣布将3件相关拍品撤拍。不过,计划拍卖钱钟书《也是集》手稿的中贸圣佳......
-
〓 读书论世:“掩卷而思”与“废书而叹”
一如不同的人有各异的性格,不同的书也有专属于自己的风格;因此,读不同的书,就应该有不同的读法。以此立论,想要真正读懂司马迁的《史记》,就需要带着强烈的情感。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说到读史书的基本方法时,一定会强调秉持客观、理性、超脱、冷静的基本立场,不宜带上过多的读者个人的情感在内——无疑这是必需的,历史学严谨立说的传统训......
-
〓 孔子思想的“五大智慧”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孔子是最杰出的文化代表。孔子儒学总体上蕴含着文化、伦理、政治、教育、社会治理方面的五大智慧。它们仍可为今所用,甚至可以为全人类共享。 其一,述而有作的文化智慧。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周文疲敝,礼坏乐崩,当面临“古今之变”、重建“文化认同”的时代课题时,孔子应之以“述而有作”之道,述礼作......
-
〓 辣评:讲解乱象几时休
近日,《北京市旅游条例(草案修改稿)》提交审议,建议北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故宫、天坛、颐和园等景区逐步实行讲解员管理制度,强调“景区应当规范讲解内容,增加讲解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对讲解员、导游、旅游志愿者的培训。未取得景区讲解员证的人员不得在该景区从事旅游团队讲解服务。”时值中秋,这一规定引起了社会对旅游景点讲解良......
-
〓 王垚烽:教材编写追“新”更应求“真”
“我们需要一本怎样的语文教材?”“哪些课文值得收录?”这是近些年,引发教育学界、新闻媒体、社会各界激烈讨论的一个话题。从民国版国文课本走红,到日前语文版教材的修订,许多人都在探索、尝试。 中国人向来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追求“微言大义”的境界,以此标准衡量,在语文课本中掺入某些科学知识、做人道理,寓教于文......
-
〓 “中国风”与“西洋风”——午门尚美珍宝展上的东西对话
为贝利公爵夫人定制的中式折扇 1830年 法国欧塞尔市政厅埃克莫博物馆藏品道光帝御题书画折扇 道光十五年(1835年) 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国风茶壶与奶壶 19世纪中期 卢浮宫博物馆藏品铜镀金画珐琅八棱开光提梁壶 清乾隆(18世纪) 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国官员夫人”画像 19世纪初 马勒梅松城堡博物馆藏品逊帝溥仪的镍金戒指 ......
-
〓 古书中的“呵呵”
陆灏《听水读钞》中有篇《陈寅恪的“呵呵”》,说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不止一次用到“呵呵”二字,很有感慨:“陈寅恪给人的印象是个严肃古板的老学究,而在其史学著作中,居然出现‘呵呵’字样,可见他也不乏俏皮风趣。”《东方今报》副总编辑曹亚瑟先生曾撰文说:有网友查“呵呵”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韦庄的“菩萨蛮”。他本人查遍......
-
〓 中国文化艺术如何进军海外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随着国际上各种文化交流交融日益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从经济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要让世界知道我们,理解我们,弘扬中国文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海外文化和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有一件事也令我记忆深刻。不久前有人来找我,说国内有一个400人的业余老年......
-
〓 光明论坛·温故: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在讲话中引用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借以说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来。杨万里原诗题作《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实为四首纪行绝句。习近平总书......
-
〓 历史名人的家风家训:答禄家族的“成人”家训
太阳汗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其领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在如此辽阔的疆域里,不仅大江南北的汉族人士结束了百年分离,得以广泛而深入地交流,而且大量出身于漠北、西域的人士迁入中原,为中华民族注入新鲜血液。长城之外的移民虽多因征戍、经商而来,定居下来却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成为中华文明的皈依......
-
〓 马知遥:非遗保护得做“减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益重视,各地“申遗”的热情高涨。“申遗热”对于文化保护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也有些地区并没有认识清楚“非遗”的真正内涵,造成“非遗”保护的泛化、庸俗化。比如,一些人认为,任何百年以上的物件或村落文化都是非遗;还有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都应该“复活”。在这种误解下......
-
〓 文化评析:莫言能不能带研究生?
大学不是资格认证中心,不是社交沙龙,“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日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出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并称未来考虑招收研究生。“小学五年级学历的莫言能不能带研究生”引来热议。 相似的争论,曾发生在上世纪北大聘用沈从文和刘半农的事情上——前者只......
-
〓 文化评析:故居保护的差钱与不差钱
名人故居保护的差钱现象正在减少,只要政府重视,主要领导具备文化战略视野,钱已经不是问题。但是,不差钱未必就能做好保护名人故居的好文章。 日前,一则“北京名人故居仅三成挂牌保护”的报道,引发了人们对名人故居保护的再度关注。说多了,不免泛上些许悲凉:这些文明常识,前辈早就有过痛心疾首的呼吁,半个世纪过去了,为......
-
〓 新闻随笔:先识字后学拼音回归教育规律
今年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小朋友即将面临小学语文教育一项改革,这项改革动作虽小,却含义深远。据媒体报道,今秋开学人教版语文教材有个变化:一年级语文从先学拼音再认字变为先认字再学拼音,广东等地将率先实践此项改革。新版一年级教材目录顺序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有小学语文教师接受采访时介绍,原来的教......
-
〓 且说收藏: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玉
地球上到处都是石头。每个文明都曾经历过石器时代。世界各地的石头文化也都很发达。但是到了新石器时代,在中国的土地上,渐次出现了以玉为代表的石制礼器。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石文化与其他文明的石文化产生了差异,并最终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在大量接触、利用、加工、处理石头的流水线上,我们的先人面临一个难题:如果石头过于柔软,......
-
〓 一家之言:让孩子欣赏汉字的美
中国的语言文字魅力无穷。小学阶段的汉字教学,应该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度去探讨教学要领,应该从教会学生欣赏汉字的美入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像欣赏花朵一样去欣赏我们的汉字,热爱我们的文字,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汉字,写好汉字。过硬基本功,教师须先行 身教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显而易见。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都必须要......
-
〓 来点儿“逆潮流”阅读
过去的一周,读书成了热门话题。起因是世界读书日。朋友圈里流传一则段子:读书日,就是平时不读书的人跑出来瞎起哄。虽然是笑谈,却让大家都有种“中枪”的感觉。的确,如今几乎人人都感到读书越来越困难,即便是鼓足勇气拿起一本书,要坚持读完也非常不易。但有趣的是,也有人做出一番调查,得出的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恰恰相反:我们现在的阅读量......
-
〓 谈雅说趣:古人的“闲静”与“敬畏”
北宋理学家程颢有一首诗叫《秋日偶成》,此诗以清新闲适的语言风格写出了中国文化生成的几个重要心理语境。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诗中的闲静是中国文学生成的重要心理语境。中国文学的生成论中有著名的“感物说”,......
-
〓 诗词赏鉴·丝绸之路:刘禹锡《赠眼医婆罗门僧》赏析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诗人中年患白内障,求医于一位擅长眼科的印度医僧,故作此五言律诗以赠。“婆罗门僧”指古印度婆罗门种姓的僧人。在古印度4种姓中,“婆罗门”为最高种姓,是通晓一切知识的核心人群,即祭司与学者的阶级。首联交代病因。公元805年,诗人......
-
〓 龙门联合书局:特殊年代的学术避风港
朱谦之为“学术过客”遮风挡雨 熟悉中国学术出版史的研究者会注意到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这一特别时期。说这一时期特别,一方面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时期具有告别民国学术时代,迎接共和国学术时代的开篇意义。另一方面,接踵而至的政治运动、思想改造、阶级斗争等客观因素,也必然会对这一时期的学术出版产生深远影响......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