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观:读书还有什么用?
眼下正是大学录取季,有两则与读大学有关的新闻耐人寻味。一是西部某边远村落调查显示,四成农户认为读书无用,有子女读了高中或大学的家庭认为读书无用的比例还略高;二是某媒体报道一名重点大学毕业生“回炉”读技校引发争议,尽管后来查明该学生并非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但围绕此事件的种种争议本身暴露出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敏感心态。两则新闻,......
-
〓 谢冕:我的“反季节”写作
曹文轩和一些朋友都肯定我的写作风格,说我凸显了某种个人文体,我愧不敢当。但我毕生追求美文却是真的。文字传达人的思想情趣,必须让人乐于接受,所以文字要美。我甚至在写学术论文时也要求文字的魅力。我希望我的文字给人愉悦。生活中的烦恼够多了,我不希望再给人们增添烦恼。我希望人们在阅读时忘记人间的一切不悦,希望阅读成为人......
-
〓 羊的文化象征
农历乙未年——羊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人们谈羊说羊。这里,笔者想与诸位分享一下羊在古人心目中的文化象征意义。羊伴随人类时间久远、与人关系密切;加之形体适中,攻击力差,对人几乎毫无威胁;又因其食草,而产出者却是奶、肉、毛、皮;且其性格温顺、易于驯服,故而成为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之一,在古人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且被赋予种种......
-
〓 读书管见:著述出书“三境界”
做学问有三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非常形象、生动、精到,被广泛认可。著述出书也有三种境界。其一:立言传世,使命使然。如孔门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
-
〓 文化评析·文物遗存:每一点丢失都是永失
今天对于历史遗存和历史文物保护,必须要有一砖丢不起、一瓦伤不得的较真,并以对每一个个案的严肃查处、对文保工作绩效的严格考核来体现出这种较真。围绕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洛大云寺的文保“暗战”,日前因媒体调查报道而浮出水面。数年以来,这座保存极为完整的,以《大云经》冠名的寺庙被卷入商洛市西街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寺院内的......
-
〓 农村教育,应承担哪些职责
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是广西蒙山县人,蒙山县政府负责人说,将在全县中小学开设扶贫济困精神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武术方面的地方特色课程。我们为此点赞。结合地方人文、风俗特色,强化校本课程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国务院要求2015年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但实际只完成了36.02%。一项权......
-
〓 芈月自述:我与秦人、戎人的故事
马家塬墓地出土金凤鸟纹银带扣秦人西迁示意图马家塬出土的礼仪用车的复制品(小)及局部(大) 本文图片摄影 李韵 大家好,我是芈月。你们也许已经知道,“芈月”非我真名,我也不一定是楚国公主。你们还是称我的谥号吧,“秦宣太后”。听说连我的墓,你们都已找到?没错,位于如今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道的秦东陵区,就是《史记》所载我......
-
〓 守望历史为了和平——写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
(一)这是一场跨越70年的检阅,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重温。初秋的北京,天安门广场装饰一新,人民英雄纪念碑直指苍穹。明天,新中国第一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将从这里展开队列。当将士们由远而近的铿锵脚步震落时间的帷幕,历史的场景扑面而来。生与死、聚与散、笑与泪,沉沦与奋起、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在这......
-
〓 文化评析:乐见诗歌“下绣楼”
暑期将至,以诗歌为主题的活动日益增多,反映了近年来新一轮的“诗歌热”。在我们这个古老的“诗国”里,有很长一段时间,诗歌像高冷的闺秀,与大众并不亲近。写诗是诗人的事,谈诗是圈子里的事,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的全民诗潮后,诗人们精疲力竭地收缩在越来越小的诗歌圈里,生气不振。忽然一夜清香发,这两三年,诗歌走下绣楼,重新回到大......
-
〓 文学个案,不具有可复制性——也说余秀华现象
诗人余秀华 最近,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新闻人物非庞麦郎和余秀华莫属。前者是一名业余歌手,凭借一首“神曲”《我的滑板鞋》迅速走红网络,后者是一位身患脑瘫疾病的女农民诗人,因为身份的特殊性,引发各方媒体的关注。或许因为他们都来自社会底层的缘故,他们的走红更被视作“草根逆袭成功”的又一范本。其实,对于庞麦郎及其作品而言,关......
-
〓 孔子的好学精神
作者简介:叶根华,有多篇作品见于《宁夏大学报》《雨巷》《西夏青年》和《赣西文学》,获得过德育报举行的一次文学奖项。个人新浪文学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67674863。有人说,这个时代是“信息时代和生物经济时代”,是的,这个时代经济繁荣,科技以从所未有过的速度发展;这个时代“信息爆炸......
-
〓 食物·爱情·诗歌——七夕中的情感与文化
但凡中国的传统节日,过来过去,总是绕不开食物与诗歌。而七夕在此之外,却多了一个爱情的主题。对于大部分平凡的人来说,一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吃饱肚子,经历一场爱情,然后诗意地告诉全世界,自己很幸福。在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人们一年的期盼,便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七夕祭拜祈祷,大多以瓜果荐新,与其说是感谢神明,不如说是在犒......
-
〓 找准精神的根脉·传统文化系列谈⑥:“诗教”的启迪
●作为中华美学精神的一部分,“诗教”与当今时代的价值取向、审美风范息息相关,其核心内容是强调将人格的塑造与审美联系起来,讲究“身入”“心入”“情入”,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学不生产粮食,也不生产钢铁,但是好的文学可以感发生命,使人的生命状态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态。孔子说“诗可以兴”,实际已经接触到文学一个最本质的功能,即......
-
〓 “蟹”字透露的消息
俗话说“八月十五,菊黄蟹肥”,中秋佳节正是品蟹的大好时节。《红楼梦》第38回就写到一场中秋螃蟹宴。《红楼梦》中铺陈的美食很多,若论场面,则要数史湘云在“藕香榭”摆下的这场螃蟹宴。可见从古至今,中秋食蟹不仅是大快朵颐的舌尖享受,也是人们在社交往来中一个撑场面的事儿,足见“蟹”在食单里的非凡地位。 那么,古往......
-
〓 文化评析: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最先“发难”的对象,是针对“做一个……的动作”之类的冗词赘字,如“拥抱”“接吻”“按摩”“点餐”。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温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尽皆“拉长”,......
-
〓 詹福瑞:怎样读《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代表作。它考察先秦至齐梁各体文章的写作,总结为理论,系统论述了文章的本质、起源,文体和创作,发展与流变等问题,影响深远。如鲁迅所评价:“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今人对待《文心雕龙》,多把其视为文学理论著作,但严格说来,此书......
-
〓 文化评析:“语言学”要跟得上“学语言”
泳坛女将傅园慧用一句“我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来表示“已经尽力”的意思,这种真实、有新意、有趣味的表达方式引起广泛共鸣,竟成名言。其实,很多“80后”和“90后”都喜欢别样的表达,他们善用“网络时尚语言”,喜欢创造新词、新句表情达意,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在网络环境中长大的。当下,网络语言虽被广泛运用,但对“源头”的研究似乎尚......
-
〓 “死活读不下去”怎么办——关于《经典》阅读的一点浅见
读书是一项心脑并用的精神活动,一般因人因时因心情而异,青少年时代是读书黄金期,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读书大都被认为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日读万言乃至数万言,并不觉得厌倦和疲惫。有时餐饮俱废,呼唤无闻,身心完全融入了书的世界,与书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悲欢,被人称为书痴、书蠧、书虫子,几乎是一切读书人都曾经历过的一种境......
-
〓 光明论坛·温故: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语出唐代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文章讲述了长安人郭橐驼善于种树,成活率高,果树挂果早,还很茂盛,人......
-
〓 常森:怎样读《墨子》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墨子》一书的命运和经历相当独特。比如,很多传世先秦典籍至少在唐以前就形成了具有高度稳定性的经典文本,可《墨子》的经典文本至今都没有形成。从秦汉至清中叶,历代统治者均不提倡《墨子》之学,士人也绝少理会,以至于两千多年间几无学者研究或批注该书。今天我们读《墨子》,最好是读孙诒让《墨子间诂》,而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