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时评:经费改革,激发科研生产力
此次改革旨在推动科研经费与科研人员之间关系的转变,将“人围绕着经费转”,转变为“经费以人为核心”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一份文件,在很多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的微信朋友圈中“刷屏”。这份《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被冠以“科研经费大解放”这样兴高采烈的标题。人们期待,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
-
〓 人才史话:英才缘何弃袁绍投曹操
CFP 知人善投与知人善任具有双向互动效应,表现为求职择业的智慧与察人用人的眼光。两者若能相契共鸣,就堪称是珠联璧合了。一个有才华的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显身手,展抱负。为此,既需要一个广阔的舞台,更需要一个拥有这个舞台的明智掌门,赏识你的才艺,发挥你的能量。倘若遇人不淑,那就要及早抽身,另谋高就。否则,就是不识时务......
-
〓 穿越时空的乐器
夜雨读闲书,非常意外地看到中国古代曾有一种乐器叫兴隆笙。它和海南的兴隆这个地名没有半点半系,是元朝中统1260至1263年间由中亚的“回回国”进献的一种乐器。《礼乐志》称其“制以楠木,形如夹屏”,缕金雕镂枇杷、宝相、竹木等物,“上竖紫竹管九十……盾头两旁立刻木孔雀二,饰以真孔雀羽,中设机,每奏,工三人,一人鼓风......
-
〓 文学经典阅读调查:让经典阅读在年轻人中复归
大学生离文学经典有多远?早在多年前,就有学者发出如此喟叹。遗憾的是,十多年过去,尽管浅阅读、碎片阅读的争论不曾休止,但这一社会隐忧似乎也并无缓解之势。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日前出版的《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只不过以白纸黑字的调查数据,再次证实了经典阅读存在的忧虑。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相信在这一点上,并不存在太大的分......
-
〓 寺院图谈:独乐寺
独乐寺,又称大佛寺,位于天津市蓟县西大街,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是一座享誉中外的千年古刹。独乐寺始建于隋朝(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上下为两层,中间设平座暗层,通高23米,是国内......
-
〓 报国力行达济天下——追忆邵逸夫先生
编者按: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刊载此组文章以为纪念。 2014年1月7日清晨,107岁高龄的香港著名爱国人士、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在家中与世长辞。海内外各界纷纷为巨星陨落举行哀悼活动,缅怀这位勤奋创业的影视巨子,共同追忆他爱国重教、奉献社会的善行义举。逸夫先生在事业上的辉煌成就令......
-
〓 光明时评:层层失守的保研审核让教育蒙羞
据媒体报道,在不符合“推免”条件的情况下,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学生赵某,经北京师范大学时任教务处处长涂某疏通,成功免试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就读研究生。这桩腐败案涉及3所高校,各环节审查层层失守,信息公开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走过场。不久前,相关责任人受到了相应责任追究。这起腐败窝案令人发指。一是此案发生在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成......
-
〓 文化评析:“年味淡了”折射时代变迁
春节回老家过年,总听亲戚朋友感叹:年味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一位长辈跟笔者说,以前一到“腊八”就开始忙碌,蒸馒头、炸丸子、炒花生、包饺子、插花、上坟祭祖、写春联、熬夜守岁、拜年……样样都不能少。可现在过年,馒头不蒸了、丸子不炸了、花生不炒了,花也不插了,初一吃了顿饺子,还是买的速冻的。最让这位长辈不解的是,......
-
〓 《牡丹亭》:一部“致命”之书
一个作家最好的传记乃是由他的作品写成。汤去世多年后,他最成功的剧本《牡丹亭》还在持续不断地上演着,当时知识界人士的书房和雅好文艺的深闺女子案头,随处都可见此剧各种版本的刻本,其受推崇的程度就如同十八世纪晚期的“少年维特热”之于欧洲。一个叫程琼的徽州女诗人曾经说,闺中女儿家聚在一起做女红,都会带上一本书做安放新样......
-
〓 文化评析:让翻日历成为一种文化熏陶
临近年终岁末,多家出版社纷纷推出明年的日历图书。它们或配以名家书画,古朴隽永;或辅以唐诗宋词,韵味绵长;或手绘博物图谱,可识鸟兽草木之名。一些设计精致、印刷考究的文化日历,销量甚至超过畅销书。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最畅销的文化日历年销量可以达到近30万册,许多文化日历的年销量达到5万册以上,远超通常只能发行三五千册的普通......
-
〓 品智生活·汉字:“非心”即悲
“悲”,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非”加“心”。“非”表示违背,与“心”合起来看,违背心愿,故而伤心。 悲,若用颜色形容,有浓淡;若用声音形容,有高低。 当秋天的第一片落叶飘然而下时,你心中有一丝惆怅,那是悲秋的开始。若到了“洞庭波兮木叶下”,加上羁旅之愁或黍离之悲,那份悲愁就浓得化不开了。 世事艰......
-
〓 金台随感:“钱本草”
钱,古称泉,是一种等值量化的交换工具,也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有道是“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市场经济更如此。但钱亦是杀人不见血的刀,君不见落马之“苍蝇”“老虎”,谁又不是被钱所害?那么,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对其认识理解最透彻最深刻的,当数唐朝名臣张说的“罪己悟”。张说才华横溢,历仕四朝,三次为相,但有个毛......
-
〓 名家看两会·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以国家大事为己任
我曾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虽然只一届,但是我感受还是很深,应该说终生难忘。我一直认为,政协的组织形式,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创造。新中国的第一届政协会议,在那样一个把全民进步力量的各方面代表综合起来参政议政的基础之上,现在发展到代表方方面面的一个局面,我觉得真是来之不易。我想,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进步,政治协商制度的......
-
〓 “年度流行语”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且行且珍惜”“你家里人知道吗?”“萌萌哒”“有钱就是任性”……当2014年进入倒计时的时候,媒体盘点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络流行语,既带给人们一种亲切感,同时又让人感觉有点儿淡淡的忧伤,在这些网络流行语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寿命都很短暂。随着新一年的到来,它们就会被新的网络流行语所代替,提醒着我们,这一年又要悄然逝......
-
〓 光明论坛·温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
-
〓 蓦然回首真惊梦斯心犹存是国学
走在北京西郊略有些凛冽的风里,不经意间似乎可以闻到夹杂着远处十三陵水库水的气息,抬头看天空,是那样地澄澈高远;回首望远处,军都山清晰可见。然而,这一切于我,是那样的模糊和不真实,是那样的陌生和不适应。工作以来,整日埋头于上班、下班、开会、加班,整日埋头于写通告、报材料、写研究报告,半年前还在国学的乐土中少年恣意的日子,......
-
〓 文化类节目如何做“文章”
近两年的电视荧屏上,相继涌现的一批原创文化类节目成为一道新景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最美是中华》等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接地气的节目形态,让传统的文化类节目变得更好听、更好看,实现了传承文化、涵养心灵的传播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央视近期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以“走心”的节目设置......
-
〓 平凡却又非凡——《诗经》关于马的解析
自古以来,有关于“马”的成语多为褒义词。如:马到成功、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是人们较为喜欢的动物之一。 在《诗经》中,马较其他动物而言出现的频率很高,尤其是在“小雅”中。据统计,关于马的称谓词就有50多个,使用的次数就有91次。可见,在古时候,马在人们的心中是有一定分量的。为什么古人会如此倾心于马呢? 在古代,马是一......
-
〓 艺坛走笔:价高不等于画好
画价的高低与画作艺术质量的优劣往往是不成正比的。也就是说,画价卖得高,并不一定说明艺术质量就优。反过来讲,画作卖不出去,也说不定是艺坛佳品、旷世奇作。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画作价格的形成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首先要看画作本身的思想内涵和形式美感;其次还要看创作者的学养根基、艺术经历和社会影响力,以及在当代画坛所处的地位和在......
-
〓 新闻随笔:小满赶天
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所以小满也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最“接地气”的节气。农谚中,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沛程度,小满正是南方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时节,如若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这就是农谚中“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相似的农谚还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