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海观澜:中国元素与艺术智慧
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艺术遗产,具有各不相同的表现特征和风格。中国元素,就是经过时间的锤炼与锻造,从传统文化遗产中提炼出的精华。民间艺术的粗犷朴实,宗教艺术的博大深邃,文人艺术的典雅隽秀,无不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也构成了中国元素的艺术基石。 象征性图形在中国元素中占有很大比重......
-
〓 文化评析:“有书不读”折射出版资源浪费
我国是出版大国,出版图书的数量和种类都居世界第一,是美国的两倍多;另一方面,我国又是阅读小国,年人均阅读量不到5本,是主要发达国家的1/6。“不读书”让国人忧心,有人甚至呼吁通过立法培养全民阅读习惯。但我们也应该追问一句,已经出版的大量图书,都让谁买了、读了?“有书也不读”的矛头不能仅指向读者,在出版繁荣、阅读......
-
〓 时令漫谈:春来说杏
杏树在我国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甲骨文中就有“杏”字。《管子》中有“五沃之土,其木宜杏”的记载;《礼记》记载可食用的1000多种果实中,也有杏;《齐民要术》中不仅记载了杏树的栽培,还有“杏可为油”,“杏子仁可为粥”的记述。 与“杏”有关的地名也很多。据说以“杏花村”为名的地方,全国有几十个。杜牧的“借......
-
〓 让端午实现“年轻传承”
包粽子、做荷包、赛龙舟……这是端午节的老传统。近日,江西一位制作龙船的老师傅说:尽管这两年做龙船利润少了,但更多的年轻大学生参与到龙船制作中来,他很高兴。文化传统有了年轻人的传承,没有比这更令人欣慰的了。从在网上扎堆观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忠粉”程派青衣张火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打开传......
-
〓 解说台湾地名
现在,不少大陆游客已进入深度游台湾阶段,在台湾搭客运、火车,或者骑着自行车上山下乡,有不少难以从字面理解的地名引起大家的兴趣。探究地名不仅满足好奇心,也是深入了解一地的途径,现就笔者了解的一些地名与读者分享。宜兰 旧称“噶玛兰”、“蛤仔难”,来自宜兰平原上的原住民平埔族分支“噶玛兰”。清朝于光绪元年在此设县,县名保留......
-
〓 藏品的故事:话猴
马上封侯(泥彩塑,陕西凤翔,中国美术馆藏)大闹天宫(中国画) 刘继卣 中国美术馆藏美猴王(玩具)喻湘莲 王南仙 中国美术馆藏献果(中国画) 齐白石 中国美术馆藏在十二生肖之中,猴因其轻灵黠慧颇得世人喜爱。猴在民间文化中还寓有吉利之意,因“猴”与“侯”谐音,“侯”是古代爵位。《礼记》云: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
-
〓 人才史话:“停年格”的懒办法何以沿用千年
资料图片 在我国历史上,循资用人虽然肇始于东汉,但并没有普遍推行,影响也不大,流弊较为广远的是北魏孝明帝时的吏部尚书崔亮定制的“停年格”,即循资用人。这里的“格”,意思是规格,亦可理解为标准。所谓“停年格”,就是不问才能,一律按年资先后授官,说白了就是论资排辈用人,按年限候补。 究其实,崔亮的“停年格”实在......
-
〓 “残山剩水”亦堪怜:古采石场遗迹保护开发亟须“中央军”
天下第一石——云骨 胡一峰摄 不久前,笔者游览了浙江绍兴的柯岩风景区。这里是古代采石遗址,三国以来就是有名的采石场,经过历代开山采石,形成了石壁、石宕等众多自然景观,最有名的是有“天下第一石”之称的“云骨”。据传,这块巨石历经百年开凿而成,是古代石匠采石的高度度量标尺。它高30余米,底围直径仅4米,远观似一朵长柄......
-
〓 只鸡絮酒
鸡是农家必养的家禽,家中有鸡,说明粮食丰收,粟米稻谷除了用来食用,还可以有余,以饲养鸡鸭,陆游在赞美农家的丰足时,有这么一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虽然农家的酒水不是那么高档,有点浑浊,可小百姓家的日子还是很殷实,起码家里有足够的鸡和猪来招待客人,陶渊明也在《桃花源记》里这样描述世外农家的幸福生活:“设酒杀......
-
〓 稻花香里说丰年——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赏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至光宗绍熙三年(1192),词人罢官闲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凡10年,时当42—52岁。这首小词即作于此期间。“黄沙”即黄沙岭,在上饶西。“明月别枝惊鹊”,苏轼诗曰:“月明惊鹊......
-
〓 名家看两会·郭齐勇:重视国学教育加强文化认同
(人物素描:郭红松)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国民的文化认同与文明修养。 第一,国民的文化认同是国家安全的文化基础;第二,国民的文明修养已成为中国现代化成功与否的瓶颈。从前者来看,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
-
〓 猴年话猴
2016年是农历丙申年,也是猴年。猴为灵长类动物,性机灵、活跃、精明,深受人们喜爱。猴年说猴,更添几分情趣。猴有一个庞大的家族,种类很多,有长尾猴、眼镜猴、长鼻猴、猫猴、卷尾猴、黑叶猴等。在我国,有一些猴种被列为保护对象,如金丝猴、台湾猴、法氏叶猴、白臀叶猴等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豚尾猴、称猴、熊猴等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
〓 文化评析:图书馆,请择善而藏
百里挑一,择善而藏,让读者不仅能看书,更能看好书,“片纸只字皆有益于思想”是图书馆水准和价值的最重要体现。如果读者入馆最容易读到的是厚黑和骗术,馆长们何以安心? 如果你是首都图书馆的老读者,会发现该馆大半中文书在书目检索系统里被标上“图书加工中”“不提供阅览”。馆员说:“由于书库容量有限,2008年以前的......
-
〓 谈隐逸
读《顾准文集》,他写道,在古希腊,“学问不是‘货与帝王家’换口饭吃的玩意,而是一种个人的创造活动,这才能够产生或者放眼宇宙或者注视自己内心世界的思想家。(中国古代的)专制政治不可能设想这种知识的出路,知识无非‘求禄’”(《论孔子》)。他又写道,“‘君天也,天不可逃也’就算是注定了。知识分子不满意这一套,只好像贾宝玉那样......
-
〓 蟋蟀与文学
古时,蟋蟀亦称促织,曾与我们的祖辈有着千余年的悲欢交往。南朝诗人谢朓的《秋夜》诗,首句就是:“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意说秋天来了,天气一日凉似一日,蟋蟀鸣叫之日,正是赶快织布,缝制寒衣的时候。南宋诗人陆游的诗说得就更明白:“布谷布谷能劝耕,促织促织能促织。” 蟋蟀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据......
-
〓 李妍:大火给古城保护的警醒
受灾前的独克宗古城。CFP“517驿站”受灾前的影像。受访者供图1月13日,香格里拉大火发生后的第三天,当地群众在灾区清理现场。CFP 素有“月光城”之称的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被一场大火烧成了一座“光城”:三分之二的古城被烧毁,除房屋、商铺、基础设施等受灾外,此次火灾还造成古城内部分文物、唐卡及其他文化艺术......
-
〓 “仁义”提升中国软实力
我常听人提起,西方人对中国现代文化不感兴趣。事实上,一个国家的文化无法被简单切分为传统和现代。在我看来,传统文化不仅是现代文化形成的基础,还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这个国家软实力的深层来源。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理念,超越时间界限,体现在中国民众的行为准则之中。在与中国普通民众的接触中,他们的......
-
〓 腊八节食粥
腊八节原来是古代庆祝丰收酬谢祖宗的祭祀活动,后来在唐宋时期演变成为释迦牟尼得道的吉日,佛家称之为“佛成道日”。相传释迦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名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于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所以在腊八这一天,许多佛寺都会熬粥布施,吸引着一大批渴望沐浴佛的光辉行......
-
〓 光明论坛·温故:身之主宰便是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话“身之主宰便是心”,并精辟地指出:“‘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2015年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在中国传统哲学......
-
〓 诗说节气:惊蛰
民间有谚语云:“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这均为惊蛰节气的特征。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在公历每年3月5日至3月7日之间。其意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者,藏也。 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