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度流行语”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且行且珍惜”“你家里人知道吗?”“萌萌哒”“有钱就是任性”……当2014年进入倒计时的时候,媒体盘点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络流行语,既带给人们一种亲切感,同时又让人感觉有点儿淡淡的忧伤,在这些网络流行语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寿命都很短暂。随着新一年的到来,它们就会被新的网络流行语所代替,提醒着我们,这一年又要悄然逝......
-
〓 读书论世:鹤梦不离云
《老生》:贾平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宋 嵩制图人人都说故乡好。我也这么说,而且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起商洛,我都是两眼放光。这不仅出自于生命的本能,更是我文学立身的全部。一商洛虽然是山区,站在这里,北京很偏远,上海很偏远。虽然比较贫穷,山和水以及阳光空气却纯净充裕。我总觉得,云是地的呼吸所形成的,人是从地缝里冒......
-
〓 光明论坛·温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
-
〓 蓦然回首真惊梦斯心犹存是国学
走在北京西郊略有些凛冽的风里,不经意间似乎可以闻到夹杂着远处十三陵水库水的气息,抬头看天空,是那样地澄澈高远;回首望远处,军都山清晰可见。然而,这一切于我,是那样的模糊和不真实,是那样的陌生和不适应。工作以来,整日埋头于上班、下班、开会、加班,整日埋头于写通告、报材料、写研究报告,半年前还在国学的乐土中少年恣意的日子,......
-
〓 我与梅花是故人
正值天寒地冻、北风凛冽之时,南京紫金山南麓梅花山的梅花却开得异常热烈,3万多株梅树婷婷玉立、蓬蓬勃勃、云蒸霞蔚,开满了密密层层的花朵,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竟是这样饱满,这般豪放和烂漫,带着狂野和自信。空气中弥漫着点点香气,这新鲜的奇香,不像玉兰花那样浓郁,倒像水仙花透出的淡淡香气。梅花把一个冬天所蕴藏的......
-
〓 文化类节目如何做“文章”
近两年的电视荧屏上,相继涌现的一批原创文化类节目成为一道新景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最美是中华》等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接地气的节目形态,让传统的文化类节目变得更好听、更好看,实现了传承文化、涵养心灵的传播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央视近期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以“走心”的节目设置......
-
〓 平凡却又非凡——《诗经》关于马的解析
自古以来,有关于“马”的成语多为褒义词。如:马到成功、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是人们较为喜欢的动物之一。 在《诗经》中,马较其他动物而言出现的频率很高,尤其是在“小雅”中。据统计,关于马的称谓词就有50多个,使用的次数就有91次。可见,在古时候,马在人们的心中是有一定分量的。为什么古人会如此倾心于马呢? 在古代,马是一......
-
〓 艺坛走笔:价高不等于画好
画价的高低与画作艺术质量的优劣往往是不成正比的。也就是说,画价卖得高,并不一定说明艺术质量就优。反过来讲,画作卖不出去,也说不定是艺坛佳品、旷世奇作。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画作价格的形成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首先要看画作本身的思想内涵和形式美感;其次还要看创作者的学养根基、艺术经历和社会影响力,以及在当代画坛所处的地位和在......
-
〓 新闻随笔:小满赶天
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所以小满也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最“接地气”的节气。农谚中,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沛程度,小满正是南方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时节,如若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这就是农谚中“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相似的农谚还有......
-
〓 行与思:让更多的“中国印”走向世界
今年的奥运会上,被誉为“神奇飞鱼”的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肩膀等处拔火罐的印痕,随着他的成绩传遍世界,美联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等西方著名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这让火罐及其留下的“中国印”引起了国外的广泛关注,于是,与之相关的中医药疗效又成了热议话题。然而,教育部中医学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伯礼院......
-
〓 水墨荷花“别样红”
▲刘文选绘墨荷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所特有的形式,是运用单一的色彩来对真实的形象进行描绘。水墨画是着色画的分支,在中唐时期就确立起来,担其肇始更久远。在南朝梁元帝萧绎所著的《山水松石格》中,就已经谈到用墨来作画,提出“笔精墨妙”。他主张用墨来作画,并解释说“高墨犹绿,下墨犹赭。”此后,运用墨这一单一色彩,历代画家......
-
〓 杨雪:中药里的西方元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中药方里,其实有许多来自西方的元素。比如“乳香没药散”。 “乳香没药散”见于明代《普济方》:乳香、没药、当归、砂仁、枳壳(米炒)、甘草各等分,研末内服,主治跌打损伤。《本草纲目》云:“乳香活血,没药败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还有的医学书籍记载说——乳香,......
-
〓 名家妙笔抒端午
端午节就要到了。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吃粽子……中国各地都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每个人对端午节的感受与印象是不同的。作家笔下的端午节又抒发了何种感触呢?女作家林海音的端午缠粽子是最富童趣的。林海音在《我的童玩》中讲述了幼时用丝线缠粽子的游戏。用丝线缠粽子,是旧时北方小姑娘......
-
〓 高教论坛·贾玉明:论大学的独立品格
用“激情与失落同在,惊喜与尴尬并存”来形容国人当下追赶世界一流大学的心态,或许并不为过。我国自近代大学诞生以来,学人对大学的叩问从未停止过,或理论探究或实践躬行,关于大学的认识和理解从不逊色于西方学者,我国大学的发展也不时给人以激情和惊喜,但失落和尴尬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大学从功能目标到......
-
〓 一身傲气若不屈?
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叫邓艾的少年,父亲早逝,母子俩相依为命。为了生存,邓艾不得不为大户人家放牛。不过,邓艾虽然贫穷,却喜爱读书识字。没有钱上学,母亲便亲自教他。邓艾学习很刻苦,常常是一手拿着牛鞭,一手拿着书本。牛放到哪座山,书就带到哪座山。众伙伴都笑他,欺负他。在这种高压环境下,邓艾养成了口吃的坏毛病。不过,邓艾虽然口吃......
-
〓 登上国学船扬起理想之帆
2009年,结识了国学网。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对我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我试着去了解,去思考。同时有一个直接的原因:是随着我新浪博客在时间上的延伸,我关注到博友们对国学都有较好的了解,那我也有必要加强国学学习了。从心理角度上来讲,结识国学网的情缘是儿时的情结。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每位国民无不要受其影响。蒙学、儒学、佛学、释......
-
〓 “残山剩水”亦堪怜:古采石场遗迹保护开发亟须“中央军”
天下第一石——云骨 胡一峰摄 不久前,笔者游览了浙江绍兴的柯岩风景区。这里是古代采石遗址,三国以来就是有名的采石场,经过历代开山采石,形成了石壁、石宕等众多自然景观,最有名的是有“天下第一石”之称的“云骨”。据传,这块巨石历经百年开凿而成,是古代石匠采石的高度度量标尺。它高30余米,底围直径仅4米,远观似一朵长柄......
-
〓 文化风云:《我的一本课外书》教孩子们读书
10岁的黑龙江男孩范彦铎喜爱昆虫,并津津乐道地告诉你《昆虫记》中某些看来很瘆人的昆虫实际上并不可怕;而藏族小姑娘俄尼乌呷伊萨嫫则钟情于日本的名著《窗边的小豆豆》,她用流利的普通话讲述着书中那感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读书》栏目2014暑期特别节目《我的一本课外书》,将于7月10日播出。6名进入决赛的孩子......
-
〓 中国学术国际化的三重境界
1929年,冯友兰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题为《一件清华当作的事情》的文章,其中写道:“在德国学术刚发达的时候,有一个人说,要想叫德国学术发达,非叫学术说德国话不可。我们想叫现代学术在中国发达,也非叫现代学术说中国话不可。”“叫现代学术说中国话”这一说法,留下了很大的阐释空间,包含着中国学术国际化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
-
〓 一个父亲一样的人走了……
知道他的时日可能不多,但是所有人都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他的离去,造成了巨大的全国性震动,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空旷与寂寥……29日,这个城市当天气温逐渐升高,但我还是感觉到了一种透骨的冷。7年前,也是这个节气里,73岁的父亲也离开了,在张罗后事的半个月里,我就感受到这种冷,紧紧裹着一件厚衣服。这种冷,在后来世俗热闹生活的冲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