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蟋蟀与文学
古时,蟋蟀亦称促织,曾与我们的祖辈有着千余年的悲欢交往。南朝诗人谢朓的《秋夜》诗,首句就是:“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意说秋天来了,天气一日凉似一日,蟋蟀鸣叫之日,正是赶快织布,缝制寒衣的时候。南宋诗人陆游的诗说得就更明白:“布谷布谷能劝耕,促织促织能促织。” 蟋蟀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据......
-
〓 李妍:大火给古城保护的警醒
受灾前的独克宗古城。CFP“517驿站”受灾前的影像。受访者供图1月13日,香格里拉大火发生后的第三天,当地群众在灾区清理现场。CFP 素有“月光城”之称的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被一场大火烧成了一座“光城”:三分之二的古城被烧毁,除房屋、商铺、基础设施等受灾外,此次火灾还造成古城内部分文物、唐卡及其他文化艺术......
-
〓 “仁义”提升中国软实力
我常听人提起,西方人对中国现代文化不感兴趣。事实上,一个国家的文化无法被简单切分为传统和现代。在我看来,传统文化不仅是现代文化形成的基础,还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这个国家软实力的深层来源。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仁义”理念,超越时间界限,体现在中国民众的行为准则之中。在与中国普通民众的接触中,他们的......
-
〓 腊八节食粥
腊八节原来是古代庆祝丰收酬谢祖宗的祭祀活动,后来在唐宋时期演变成为释迦牟尼得道的吉日,佛家称之为“佛成道日”。相传释迦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名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于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所以在腊八这一天,许多佛寺都会熬粥布施,吸引着一大批渴望沐浴佛的光辉行......
-
〓 光明论坛·温故:身之主宰便是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话“身之主宰便是心”,并精辟地指出:“‘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2015年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在中国传统哲学......
-
〓 诗说节气:惊蛰
民间有谚语云:“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这均为惊蛰节气的特征。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在公历每年3月5日至3月7日之间。其意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者,藏也。 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
-
〓 雒三桂:八月十五啃月饼
在我少年时代的记忆里,中秋节虽然不如春节热闹,却也非常温馨。 对于河南北部乡村的乡民而言,“中秋节”是一个书面称呼,乡民们并不知道,而直呼之为“八月十五”。虽然这一晚的月亮非常大、非常圆,在看惯了明月的我的心中,却并不觉得比其他月半时的月亮更大更圆。内心最盼望的,是八月十五的特殊食物月饼。在普遍穷困的年代......
-
〓 两年忠州吏百首盛唐诗
重庆忠县白公祠 资料图片 重庆忠县白公祠与洛阳“唐少傅白公墓祠”齐名,是我国仅有的两座白公祠之一。忠县白公祠临长江依山而建,俯瞰江山,气势恢宏。门联上“遗泽被山川万民长忆贤刺史,宏篇映日月百世同仰大诗人”的诗句,道出了人们对大诗人白居易的景仰和追慕。 忠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2300年,是巴文化、盐文化和忠......
-
〓 幼儿读经要有所选择
电视上的“国学”节目拥有高收视率;高价的“国学”班,大家争先恐后报名;书架上的“国学”论著触目皆是……近年来,我国各地迅速掀起一股国学热潮,孩子们成为热潮中的主流。然而,对少儿教育来说,国学启蒙是一把双刃剑,在帮助儿童学习传统美德的同时,也要注意拒斥其中糟粕的不良影响。 在许多家长和老师看来,包涵孝、礼、......
-
〓 刘绪源:晋祠随记
这个冬天去了次山西,忙里偷闲,作晋祠半日游,不料有了颇多感想。 太原的冬天,绿色褪去后,本来就是灰蒙蒙的,一片水泥色。今年正大拆大建,就像报上说的,整个太原成了个大工地,于是尘土更其飞扬。这时来到晋祠,顿有豁然开朗之感,仿佛到了桃花源中,一派心旷神怡。 在山西诸多景致中,晋祠是独一无二的,我过去就有......
-
〓 金台随感:别错字
年轻的同事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篇文章,推介他们的视频项目,其中有一句:让我们一起带上耳机……我的“文字强迫症”又犯了,提醒他:兄弟,是“戴”不是“带”!那兄弟乐了:你老先生真的老了,一看到错别字就敏感,是衰老的标志。现在,年轻人在网上用的不都是这样的错别字?我被他的回复呛住了。老了?错别字已成常态?那倒是,新来同事的简历......
-
〓 且说收藏:“活起来”勿忘本
让博物馆藏品“活起来”,强化藏品的合理利用,让蕴藏其中的文化内涵成为今天的精神动力,既是博物馆人长期以来的实践,又是当今业界的新锐课题。让藏品“活起来”,在陈列展览和教育活动中,即是充分展示藏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及其对今人生活和未来的启示,使观众能便捷、自然地获取信息,实现藏品与观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对话。在实现这一......
-
〓 求同存异:我们的节日病
去年圣诞夜,11万狂欢者给昆明南屏步行街留下了触目惊心的垃圾;今年元旦前夜,上海外滩的跨年晚会上,踩踏事件瞬间夺去了36个年轻的生命……岁末年初,坏消息接踵而来,刚过去的阳历新年过得确实有点尴尬。 眼下,春节临近,该怎样健康过节虽说是个不受待见的老话题,可放眼看去,在把一连串“洋节”过成“购物节”、把所有......
-
〓 “夫妻”称呼多
古人称呼夫妻,有许多雅致的叫法。不仅给人以无限遐想,也寄予了对夫妻情深的美好祝愿。我们常说“伉俪情深”,“伉俪”指的就是夫妻。今天很常见,古代却不能随便乱用。“伉”指匹敌,相当;“俪”指配偶。孔颖达说:“伉俪者,言是相敌之匹偶。”身份不匹敌、情趣不相投、感情不真挚的男女,不能称为“伉俪”。“伉俪”一词,最早见于《左传·......
-
〓 人民论坛:敬畏历史,就是捍卫良知
近日,备受关注的侮辱革命烈士邱少云案一审宣判,二被告被判决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消息传来,人们都说“痛快”。“快”中有“痛”。现实中,总有一些人出于各种目的,或借解构历史的由头、或假学术研究之名义,罔顾历史事实,任意剪裁素材,去臧否史实、编造故事、扭曲是非。在他们眼中,历史似乎是个可以任由自己打扮的小姑娘,......
-
〓 冯其庸:梦里的家乡
我离开家乡已经整整六十年了。20岁前我一直在前洲镇冯巷农村种地。这是一个四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前后都是农田,我是在农田和竹树丛中长大的。 我上学必须翻过一个大坟岗,叫松坟岗,名字叫松坟岗却没有一棵松树,连一棵小树都没有,只是一大片荒草离离、高低不平的坟地。走完坟地,右边就是一条小河,叫葫芦头沟,河不长,约半......
-
〓 大家手笔:中华文化具有会通精神
《庄子·天下篇》说,天下大乱的时候,产生了许多学说,“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儒家《易传·系辞上》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主张思想文化的融会贯通。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诸子百家立论不同,但也有彼此相通的方面。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学说“......
-
〓 观点摘编:挖掘民间侵华日军罪证文献
从事史学研究,挖掘利用民间保存第一手史料推动学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毋庸赘言。以日本细菌战罪行专题研究为例,学者虽从不同领域和视角展开研究,但所参考的史料档案多为公藏档案,且日益趋同化,这影响了学术成果的质量。散落民间的日军侵华罪证文献文物极其丰富,蕴藏大量鲜为人知的证据信息,可为日军侵华问题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
-
〓 我与国学网
我是在2002年时,学习《楚辞》。由于《楚辞》中有许多生字,不懂的语名,我查了很多资料。后来上网查一查,刚开始查的是一个四库全书网站,而后才查到国学网。我那时年轻,十分好学,正在打国学的基础。读了一些如:四大名著,《史记》,《楚辞》之类的书,对于没有读到的书,特别感兴趣,正如孔子所说,学犹如追也。对于读书十分迫切,热爱......
-
〓 大家手笔:中华文化要“自己讲”“讲自己”
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一个善思的民族。自商周直至清代,虽有王朝更替,但国家没有亡、文化没有断。然而,近代以来,受欧风美雨的影响,我们似乎逐渐失去了自己文化的主导权、话语权,或照猫画虎式地“照着讲”,或承袭衣钵式地“接着讲”。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我们必须超越“照着讲”“接着讲”,理直气壮、自作主宰地“自己讲......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