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史撷趣:莲塘春社谜趣多
元宵佳节,中国民间素有观灯猜谜的习俗。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就开始流行。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也多有提及。《夜雨秋灯录》是晚清问世的一部笔记体文言短篇小说集。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天长宣鼎作《夜雨秋灯录》十六卷,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上海申报馆在刊行序言中称这部......
-
〓 从文让人——摘自《半生书缘:寻访世纪文学心灵》
(本文摘自《半生书缘———寻访世纪文学心灵》,李黎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8月第一版,定价:29.00元) 我们来到沈从文的长眠之地———距离凤凰县城仅只一公里的一处幽静的山麓。山名很雅,叫“听涛山”,附近还有个“凤凰第一泉”———凤凰本就多清泉。从刻着“沈从文先生墓地”的大石牌旁拾级而上,先是有一......
-
〓 文化类节目如何做“文章”
近两年的电视荧屏上,相继涌现的一批原创文化类节目成为一道新景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最美是中华》等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接地气的节目形态,让传统的文化类节目变得更好听、更好看,实现了传承文化、涵养心灵的传播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央视近期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以“走心”的节目设置......
-
〓 思考者说:读书三境
真正读书有成者,必经三种境界,那就是: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开卷古人都在目,闭门晴雨不关心;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 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以读书为乐,将读书世家引为自豪,此乃第一境也。读书有成,缘于对书的挚爱。一旦与书结下情缘,便会“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以读书......
-
〓 文化评析:传统历法当活起来
国家标准委日前发布《农历的编算和颁行》国家标准,首次将农历编算和颁行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体系,同时对农历的颁行提出规定,要求公开发行的日历产品必须包含公历和农历的日期对照以及二十四节气,且须符合标准规定的编排规则、计算模型和精度及表示方法。阴阳是中国的传统说法,日月是阴阳的突出代表。日为太阳,月为太阴,现在普遍称“太阳”......
-
〓 平凡却又非凡——《诗经》关于马的解析
自古以来,有关于“马”的成语多为褒义词。如:马到成功、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是人们较为喜欢的动物之一。 在《诗经》中,马较其他动物而言出现的频率很高,尤其是在“小雅”中。据统计,关于马的称谓词就有50多个,使用的次数就有91次。可见,在古时候,马在人们的心中是有一定分量的。为什么古人会如此倾心于马呢? 在古代,马是一......
-
〓 旅人心语:静立的名人故居
欧洲国家游历,会走进众多名人故居,那是一处处让人景仰和回味无穷的纪念地。位于瑞士伯尔尼克拉姆大街49号的爱因斯坦故居,是个连厕所都没有的普通小楼,一楼是咖啡馆,30多平方米的二楼被隔成两小间,更小的后半间仅能放下书桌,前面的墙上贴着爱因斯坦著名的相对论公式:E=MC2,上有一行醒目的字:“1905年,突破性的一年。”爱......
-
〓 男儿当自强——杜牧《题乌江亭》诗赏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七言绝句,为中国历史上的悲剧英雄项羽而发。项羽出身于战国楚贵族,秦末,随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一带)起义。项梁战死后,他率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威震天下。秦亡,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后来刘邦发动与他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他恃血气之勇......
-
〓 浅貌深衷——李清照《如梦令》再读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小令,自其诞生日起至今,历来为人称赏,论者甚多,今又拈出,实有班门弄斧之嫌。惜花伤春确为此首小词透辟出来的情愫,也为历来论者所共道。文人伤春,自古而然。唐孟浩然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 关于孔子“和而不同”的再思考
笔者发表了小文《“和而不同”辨析》(载《人民日报》2012年7月5日第7版)之后,引发了一些读者的兴趣及讨论,这里就相关问题略作进一步说明与阐发,不当之处尚请批评指正。一、“和而不同”的“和”与“和实生物”的“和”不是一回事。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的“和”字,应当说与《论语·学而》篇中“礼之用,和为贵”的“和”涵义相同......
-
〓 莫砺锋:硅谷窥园记
我一向都是“目不窥园”的,倒不是想学董仲舒,而是我寓所的窗外通常只见邻家的屋顶,要不就是远处的一片水泥森林,根本无园可窥。女儿来电话说她在美国的新家有个小小的后园,园中花木葱茏,引起我强烈的窥园兴趣。当女儿控诉邻家的猫常潜入后园偷偷排粪时,我就义愤填膺,想买一架弹弓带去帮她打猫。我自幼喜用弹弓射鸟,虽然命中率极低,后来......
-
〓 纵情田园做“农夫”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才子,是乾隆、嘉庆时期的代表诗人。他活跃诗坛六十余年,存诗四千余首,还著有《小仓山房文集》等作品。他享年82岁,是古代文人中的寿星。他处世积极,说自己“八十不知老”,晚年更讲究闲情逸致,洒脱乐观的性格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其养生秘笈值得后人学习。袁枚喜欢养兰花,而养兰花与养生有密切的关系。他辞官以后,在南......
-
〓 语文的历史使命
【内容摘要】从夏商到清末,语文始终肩负着传道责任,教育、熏陶着中华民族,熔铸了中华民族的灵魂。虽然自开科举后,带上了功利主义色彩,阻碍了道德文明的传播,但中华文化还是传承下来了。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其实质是文化自虐运动、去中国化运动,开启了文化亡国的过程。肇始于新文化运动的现行语文教育,背弃了“传道”传统,抛弃了文化......
-
〓 坚守,通向英雄的道路——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要相信,在你人生路上所碰到的任何苦难,都将化作你心中的光明和火焰,去照亮你人生的道路,传播宽厚的温暖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们,你们毕业啦!你们是我任校长后第一次迎进中南大学的学生,在我的心里,你们有特别的位置。四年来,你们始终和学校一起,参与改革、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塑造价值,深潭无波、弦歌不辍。你们每个人都是最好的、最......
-
〓 燕云居剳记:声韵遐思录
说不清什么缘故,我对汉语的声韵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有时近乎痴迷。“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词义对仗工整固不消说,平仄相对也如此铿锵和谐!少小背诵《笠翁对韵》,曾生发出朦胧的求索欲。为什么寒暑、强弱、清浊、疏密、多少、先后、肥瘦、歌舞、辞赋、声色、忧喜、勤懒等等对偶字恰好一平一仄?为......
-
〓 不生气的秘诀
很多人都知道,“生气”对生气者本人只能带来负价值。比如历史上的武乡侯骂死王朗,三气周瑜,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些因生气而发生的故事甚至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而不生气则可以避免因动怒而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林则徐以“制怒”为座右铭。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生气呢?我们不妨从一个故事谈起。 古时候有个叫艾迪巴的人......
-
〓 曾宪年:无为的智慧
“无为”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何谓“无为”?老子说“以辅万物之自然不敢为”。这里“自然”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是事物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辅万物之自然”包含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及自觉遵循;“不敢”就是谨慎。全句大意为:遵循万物的本质、规律而不妄加干预。所以,“无为”就是不妄为,就是遵循规律、......
-
〓 “变化”是中国书法的生命力所在
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没有任何其他文字像汉字一样,最终发展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源远流长。这足以显示出中国书法的强大生命力。那么,中国书法生命力到底来源于哪里?我认为,就是两个字:变化。没有“变”,就无法诠释“篆、隶、楷、行、草”诸体之演进历史;没有“化”,更无法理解万变不离其宗的书法魅力。从创作实践上看,需要变。书......
-
〓 一身傲气若不屈?
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叫邓艾的少年,父亲早逝,母子俩相依为命。为了生存,邓艾不得不为大户人家放牛。不过,邓艾虽然贫穷,却喜爱读书识字。没有钱上学,母亲便亲自教他。邓艾学习很刻苦,常常是一手拿着牛鞭,一手拿着书本。牛放到哪座山,书就带到哪座山。众伙伴都笑他,欺负他。在这种高压环境下,邓艾养成了口吃的坏毛病。不过,邓艾虽然口吃......
-
〓 小钱币,大学问(三)
年号钱站稳脚跟宋朝都市繁荣,出现了手工业、商业集镇。商业的发达,带动了货币的流通量。宋代以年号钱为主,两宋改年号50多次,共有45种年号钱。每种又有草、篆、隶等多种书体,是我国品种最多、版别最繁、最富特色的钱币。《宋史·食货志》记载,太祖铸钱,曰“宋通元宝”,或读“宋元通宝”,是开国货币,但不是年号钱。太平通宝,宋太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