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俞敏洪:大学,改变我一生的地方
大学岁月,我们这么过 日前,本版以整版篇幅推出《大学课堂,患了什么病》,精彩的课堂渐行渐远,一些学生选择了“逃离”。现在的你,还记得初入校门时的兴奋与忐忑吗?还怀念伴随你成长、成人的生动一课吗?本期约请杨振宁、王小谟、俞敏洪回望当年的大学岁月。一个课堂 大学,改变我一生的地方 俞敏洪 可以说,大学是改变......
-
〓 人才史话:人才与口才
在我国古代,嘴上功夫了得、擅长折冲之道的人,通常叫说客,或称之为纵横家。充当说客的人,不但谈锋凌厉,而且绝顶聪明,尤为具备临场发挥的机智。历史记载的那些伶牙俐齿的说客不胜枚举,如晏婴、毛遂、苏秦、张仪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贡,他不过偶尔做了一次说客,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功效。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田......
-
〓 只鸡絮酒
鸡是农家必养的家禽,家中有鸡,说明粮食丰收,粟米稻谷除了用来食用,还可以有余,以饲养鸡鸭,陆游在赞美农家的丰足时,有这么一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虽然农家的酒水不是那么高档,有点浑浊,可小百姓家的日子还是很殷实,起码家里有足够的鸡和猪来招待客人,陶渊明也在《桃花源记》里这样描述世外农家的幸福生活:“设酒杀......
-
〓 谈盛世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中华崛起的光辉前景,已信心百倍,如今憧憬着建设时代盛世文化,企盼造就“大唐盛世”、“欧洲文艺复兴”那样的文运再现,要造就一个人性解放、社会文明高尚、科学技术蓬勃发展、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伟大时代。这正是我们人民自信心和美好愿望之时代文明理想。我们在满怀信心展望未来的同时,......
-
〓 写给高考的儿子
紧张的高考正在进行中。这是一位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作家母亲写给今年高考的儿子的一封信,在切切絮语中是慈母对孩子的叮咛和对人生的思考。据说,为不打扰忙碌备考的孩子,母亲还没有把信交给孩子,只是在自己的同学朋友圈里传阅。今刊登此文,并祝福所有的学子,和他们未来的有无限可能性的人生。——编者 儿子,今年3月31......
-
〓 赵园:雨中过居庸关
那年夏天由包头返回北京,清晨时分车过延庆,车窗外正在落雨。偶尔瞥见了道边“狼山”这地名,精神为之一振。之后又与“青龙桥”这字样迎面相遇,瞥见了车站边的詹天佑墓;而后是居庸关。我对于地名,略有一点“文字敏感”,在日本看到“浅草”这地名,就不免望文生义,有某种意象浮出脑际。以往多在京城以南往返,那次由内蒙回京,初过......
-
〓 诗说节气:惊蛰
民间有谚语云:“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这均为惊蛰节气的特征。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在公历每年3月5日至3月7日之间。其意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者,藏也。 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
-
〓 新评弹:文物保护须联合推动
笔者采访全国唯一一家“文物警察局”——新疆阿克苏地区公安局龟兹石窟分局时,该局局长介绍文物保护的龟兹经验,即公安部门与文物部门不分你我,由阿克苏地区公安局和新疆龟兹研究院共同成立文物警局,并与县级文物局联合执法,主要保护阿克苏地区东四县的500多处文物遗址,打击破坏文物行为。为什么专门成立一个文物警局?这与目前的文物保......
-
〓 不带走一片云彩——送别曾华鹏先生
曾华鹏 去年的冬天特别的冷,仿佛沐浴于漫天飞雪,又仿佛身陷冰河。就在立春的前几天,我的老师、扬州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曾华鹏教授,永远地留在了那个冬天,他正如那首诗所吟诵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蜡炬成灰,曾老师的确走得悄无声息。 最初得知老师身陷沉疴......
-
〓 雒三桂:八月十五啃月饼
在我少年时代的记忆里,中秋节虽然不如春节热闹,却也非常温馨。 对于河南北部乡村的乡民而言,“中秋节”是一个书面称呼,乡民们并不知道,而直呼之为“八月十五”。虽然这一晚的月亮非常大、非常圆,在看惯了明月的我的心中,却并不觉得比其他月半时的月亮更大更圆。内心最盼望的,是八月十五的特殊食物月饼。在普遍穷困的年代......
-
〓 摧不垮的大学风骨·抗战时期主要大学迁移图
制图:杨震、陈鹏、晋浩天 全面抗战八年,烽火连天。 彼时,炮弹、牺牲,中国大学在艰难困苦中愈发强大。彼时,抗争、迁徙,中国大学在颠沛流离中发展壮大。 中国大学内迁,有“保全国家元气”之目的。然而,必须承认,这场史无前例的中国大学大迁移,更是一种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强烈释放。 这张“抗战时期主要大......
-
〓 题壁涂鸦有好诗(四)
杨凝式题壁苏轼《题西林壁》右军题壁图 张大千/绘从数量上看,题寺壁、驿壁、斋壁,是题壁诗的大项,精彩多多,影响也比较深远。南宋偏安后,朝廷避谈恢复,逸乐于歌舞升平,诗人林升讽刺当朝忘怀国耻只顾享受,曾经写过一首《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郁闷至深,不形于色,淡淡道来......
-
〓 新语:保护长城,别帮“倒忙”
近日,一条“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700年历史的国宝面目全非”的帖子引起关注。有700年历史的国家级文保单位、位于辽宁绥中、被誉为“最美野长城”的小河口长城的一段城墙与地面被灰色路面覆盖,被网友戏称是把“长城”修成了“水泥路”。在《长城保护条例》颁布10周年的时候,出现这样的新闻,不能不令人唏嘘感叹。对于这个两千余岁的......
-
〓 求同存异:我们的节日病
去年圣诞夜,11万狂欢者给昆明南屏步行街留下了触目惊心的垃圾;今年元旦前夜,上海外滩的跨年晚会上,踩踏事件瞬间夺去了36个年轻的生命……岁末年初,坏消息接踵而来,刚过去的阳历新年过得确实有点尴尬。 眼下,春节临近,该怎样健康过节虽说是个不受待见的老话题,可放眼看去,在把一连串“洋节”过成“购物节”、把所有......
-
〓 情动于心,鉴往知来——看纪录片《中国通史》有感
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剧照 正史尤其是通史,大多为官方记录,很多时候史实被埋没,成为事件的罗列,毫无情趣可言。令人欣喜的是,近日,央视电影频道播出的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选取了以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主体作为前7集的故事,从诸葛亮治蜀到隋炀帝亡国。这段介于汉、唐两朝“大治”之间的“大乱”,堪称中国中古史上最丰富也最波......
-
〓 天堂里来了一位出版家——追忆杨德炎先生
杨德炎 又是清明时节,阴冷的雨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寒意。我的心中再次萦怀着一个人。三年了,我多次想以文字表达对他的思念与敬意,但始终未曾落笔。 我是一个从不参加遗体告别和追悼会的人,唯有对他,我第一次破例去了八宝山。我与他不是同事、师友,但我们相交、共事十余年,一直到他退休、谢世,如果不是他的仓促辞世,我相信......
-
〓 方启:考古应自己撕去面纱
时下,公众考古已成为一个热词。公众从未像今天这样将如此多的关注赋予考古领域,全国各地的公众考古活动层出不穷。 但是冷静地看一下就不难发现,目前国内公众考古活动中的业外人士远远多于业内人士;而有业内人士参与的公众考古活动中,民间性质的又远多于官方;即使是业内人士参与的官方公众考古活动也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笔......
-
〓 文化评析:腾退亮相让古建筑“活”起来
创造性地“腾退亮相”,可谓一举多赢:既将文物建筑从生活区腾出来,避免在柴米油盐间遭遇磕磕碰碰,保留了古建筑的“体面”,又改善了老住户的居住环境。但凡有历史的城市,估计都不缺文保单位。文物要“活”起来,首先要兜底保护起来。于此而言,一切文保工作都离不开合理的公共财政支出。来自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2016年会......
-
〓 人民时评:给老师的最好赞美是信任
人与人的信任建设,从信任教育、信任教师开始,很合适开学伊始,就迎来了中国第三十一个教师节。这样的日子里,说起老师,你是怀着满满的感恩和祝福,还是有说不出口的心思纠结?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在新班主任家访时塞红包被拒。老师推挡中说的一句“不用客气,来日方长”,让家长愈思量愈纠结,前两天终于忍不住上网请教:“这究竟是意味着......
-
〓 贺捷生:铁马冰河入梦来
贺捷生(左)与战友们在观礼台上。 在世界瞩目的9月3日上午,当我站在天安门城楼西侧阅兵观礼台上,看见我军的50个受阅方队,从长安街由东向西铁流滚滚铿锵而来,看见走在最前面的抗战英雄部队中“雁门关伏击战英雄部队”那面鲜艳的大旗迎风飘扬时,我在心中默念起了陆游的诗句:“铁马冰河入梦来。”长眠在雁门关的先烈,还有在雁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