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大学之道”烛照青年心灵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好桥梁,让教师成为青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又逢“五四”青年节。青年,富有活力、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是反映时代的最灵敏的一个晴雨表。青年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又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节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定型,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如何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
-
〓 崔树强:艺术也需“无用之用”
齐白石在这张纸上画了一只轮廓简略的小鸟。题跋写到:“己未六月十八日,与门人张伯任在北京法源寺羯磨寮闲话,忽见地上砖纹有磨石印之石浆,其色白,正似此鸟,余以此纸就地上画存其草。真有天然之趣。” 莫言在其简短的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
-
〓 文化评析:劣质图书摆上学校书架,谁之责
校园本是书香飘逸、知识荟萃的地方。日前,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图书馆原馆长唐克俊在媒体撰文,指出近年来有大量的低劣图书进入校园,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对教师、学生的各种阅读活动,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也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金。从近年来的新闻中,我们也不难看到类似案例:某县一中学图书室所藏6万册图书,超过六成是非法出版物,一些还涉及......
-
〓 叶嘉莹古典诗词系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品读陶渊明《咏贫士》之一
《咏贫士》之一陶渊明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陶渊明真是一个有勇气的人,他能够在孤独寂寞之中支持下来、活下来,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孤独与寂寞。“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千古以来写孤独形象写得最好的就......
-
〓 大家手笔:学术“公器”岂能私用
“夫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这句话历来为学术界所推崇,亦为许多学者所践行。但近年来人们总会一遍又一遍地议论这样一个久远而又现实的话题,主要是因为学术界和整个社会存在与此不一致的地方,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学术是有系统的专门学问,系统揭示的是规律,探索规律形成科学。科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术自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故学......
-
〓 习得——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治理篇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典出:《老子》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释义:做事,要在尚未发生以前就着手;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中国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主张在时间流中......
-
〓 高校智库“热”也需“冷”思考
制作:蔡华伟高校智库作为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在蓬勃发展,并迎来了百舸争流的新时代。但在喜人的形势之下依然有不容忽视的隐忧。如何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智慧成果,如何防止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虚热”与“虚胖”,如何实现从“智”到“治”的转换,真正实现让政府“信得过,用得上,想得起,离不开......
-
〓 袁文良:话“福”
每当辞旧迎新之际,大街小巷、居民楼院随处可见大红“福”字。对“福”字的解释,《书经》中讲得最透彻。《书·洪范》论“九畴”中,提出了治理天下的九种方法,其第九种即为“五福”。哪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仔细咀嚼品味,这“五福”之说,确实闪烁着智慧的哲理之光。“五福”之中,除“寿”和“考终......
-
〓 《红楼梦》里的茶香
据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研究考证,《红楼梦》一书中写到茶道的多达279处,吟咏茶道的诗词诗联有23处;有红学爱好者曾统计,《红楼梦》中言说茶的地方有400多处,“茶”和与“茶”相关的字词出现频率高达1520余次,这在中国文学史的其他经典作品中,是极为罕见甚至是无出其右者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后人以诗概括:一部《红楼梦》,满......
-
〓 产业评论:让文化资源“活起来”
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把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工作的重托和希望,文化工作者为之振奋,奔走相告、摩拳擦掌。 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资源大国。文化资源藏在哪里?主要集聚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公共文化机构,像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
-
〓 陈洪标:“三改一拆”别误伤老建筑
目前,浙江省改造旧住宅区、旧厂房、城中村和拆除违法建筑的三年行动计划,正在深入开展。这项被称为“三改一拆”的工作,目的是为推进新型城市化、改善城乡面貌、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浙江,是一项令人称道的民心工程。然而,其中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在“三改一拆”范围之中,隐藏着大量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避免它们被误......
-
〓 人民时评:请呵护孩子们的文化基因
在基础教育中被疏离于中华文化之外的孩子,等于被文化之母遗弃。“无根”,则必有文化抑郁与惶惑,又怎能以健康包容的心态,坦然自处于世界文化之林?大约少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唐诗宋词。中秋,李白会浮上亿万国民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端午是拜祭屈原的诗魂;春节就轮到了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
〓 汲古:清代整治民间“滥办酒席”
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四川南部县金源场文生帅震等25人关于“严禁扰民耗财,正世俗除恶习”的禀文。翻阅清代四川南部县衙档案,其中有一些是关于整治“滥办酒席”,杜绝奢靡之风的,既有民间崇俭戒奢的强烈呼声,也有官府严禁恶俗流弊的若干禁令。古人崇尚节俭的美德,对于我们今天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民间......
-
〓 人才史话:真金也怕火炼
冯唐像 资料图片 真金不怕火炼,是从金子本身的物理特性说的。其实,真金也有怕火炼的时候。譬如,金子做成的各种物品,一经火炼,虽不会变质,却会失去使用价值。 人才通常被比喻为真金。人才经过“火炼”,可以辨其真伪,但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不讲方法、没有节制的“火炼”,也可能会 “炼”过头,适得其反。 西汉初......
-
〓 新论·把脉城市:建筑是活着的城市历史
时隔3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提出新理念、描绘新蓝图。新世纪以来,一个农耕大国开启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大批朝气蓬勃的现代化都市耸立于世界东方。然而,一边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边是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等“城市病”,城市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城市,怎样走出一条建设新路?人们如何才能诗......
-
〓 编辑札记:遥望,是为了超越
近年来,随着“民国热”的升温,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亦被看成是大师众多、高峰林立的学术黄金时代。毫无疑问,那是一代知识分子面对民族危机、时代困境,面对西方文化冲击、社会转型的挑战所交出的不俗的答卷。那也是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化的关键性时期。当时的社会科学几乎是从西方直接或间接引进并建立的,甚至一些中国传统的学问,也是在采用......
-
〓 文艺观察:“标题党”的语言暴力
漫画 徐鹏飞网络语言的丰富和活力赋予个人以更大的表达自由,但我们不应付出语言粗鄙化和趣味衰退的代价最近,诗人余秀华在微信朋友圈中爆红。一篇原名《诗里诗外余秀华》的评论,对某刊采用《晃晃悠悠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为题、以诗人残疾身体为卖点表达了不满。但在此帖转入微信后,它的标题却被改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可......
-
〓 半日闲谭:赴一场与荷花的约会
七月荷花香。前段日子出差去福建上杭,没想到竟意外邂逅了一大片荷塘。满眼的碧绿和那点缀在其中的粉红,于南方大地青山绵延的背景中,真如同一首田园诗,一幅水墨画。此番偶遇,让我念念难忘。中国人讲究“随时令而动”,一年中不同的季节做不同的事:春天万物复苏,是出门踏青的好时节;秋天秋风萧萧,最适合登高并望远;冬天雪花漫天,此时又......
-
〓 书界观察:摒弃“伪校点”“伪注解”
日前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揭晓,点校本《史记》修订本、《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和《杜甫全集校注》获得图书奖。在近十几年出版的古籍整理著作中,这三种书的体量不算特别大,整理难度却着实不小。其难度,既源自文献文本的复杂,也在于今天的整理本如何超越前贤。《史记》位列正史之首,历代不乏笺释研究者,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点校本《......
-
〓 再版重印书的尴尬
图书出版是精神产品的一种复制行为。而再版重印,又是这种复制过程重复进行的重要环节。再版重印书上市,或因重新修订,内容更臻完善;或因需求旺盛,市场脱销。种种情形,无疑都是市场利好的风向标。它不仅会带给出版社良好的效益,而且经过了市场检验,读者购买时也更加放心。所以,再版重印书的品种及频率,往往成为出版社产品及信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