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干部谈读书:读书给基层工作插上翅膀
10年前,我从高校毕业后到基层工作,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基层干部,基层工作的繁忙与琐碎,让我的生活一度与读书“划清界限”。可是随着工作的慢慢深入,渐渐发现,缺少了读书,就像莎士比亚说的,“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而重拾读书后,生活犹如插上一双翅膀,掠过之处皆为风景。“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刚到街道办事......
-
〓 蔡邕独创“飞白书”
按飞白书者,后汉左中郎蔡邕所作也。王隐、王愔并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劲。文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王僧虔云:“飞白,八分之轻者。邕在鸿都门,见匠人施垩帚,遂创意焉。”——摘自“国学宝典”/唐·张怀瓘《书断列传》卷一汉朝的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
-
〓 智海观澜:师道二字值千金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段话可谓是对师道的最好阐述。中国历史上不乏恪守师道之人,比如刘师培、黄侃。 古文经学大师刘师培,被章太炎誉为“国学界的凤凰”。刘师培一家五世治《春秋》,但对《春秋长律》中的历法问题一直没有搞清楚,故迟迟未能......
-
〓 两年忠州吏百首盛唐诗
重庆忠县白公祠 资料图片 重庆忠县白公祠与洛阳“唐少傅白公墓祠”齐名,是我国仅有的两座白公祠之一。忠县白公祠临长江依山而建,俯瞰江山,气势恢宏。门联上“遗泽被山川万民长忆贤刺史,宏篇映日月百世同仰大诗人”的诗句,道出了人们对大诗人白居易的景仰和追慕。 忠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超过2300年,是巴文化、盐文化和忠......
-
〓 许民彤:我们的时代需要更多的好书
据报道,近日豆瓣网友发起了一场“晒好书求再版”的活动,这些爱书者呼唤,“太多好书已成绝版!大家来分享那些一直没有再版的书”,言辞之恳切表达了不少网友“求绝版书若渴”的心声。活动开始没几天,已有近千名网友参与,晒出的书单涵盖建筑类、地质学、数学、外语类、程序设计、童话书等各个门类专业。不过,“求再版”声音最大的还......
-
〓 摧不垮的大学风骨·抗战时期主要大学迁移图
制图:杨震、陈鹏、晋浩天 全面抗战八年,烽火连天。 彼时,炮弹、牺牲,中国大学在艰难困苦中愈发强大。彼时,抗争、迁徙,中国大学在颠沛流离中发展壮大。 中国大学内迁,有“保全国家元气”之目的。然而,必须承认,这场史无前例的中国大学大迁移,更是一种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强烈释放。 这张“抗战时期主要大......
-
〓 中国传统文化从政修养内涵及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从政者正己修身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强大生命力,对当今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仍有重要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为政以德、正己修身”等中国古代主张,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强调从优秀......
-
〓 刘绪源:晋祠随记
这个冬天去了次山西,忙里偷闲,作晋祠半日游,不料有了颇多感想。 太原的冬天,绿色褪去后,本来就是灰蒙蒙的,一片水泥色。今年正大拆大建,就像报上说的,整个太原成了个大工地,于是尘土更其飞扬。这时来到晋祠,顿有豁然开朗之感,仿佛到了桃花源中,一派心旷神怡。 在山西诸多景致中,晋祠是独一无二的,我过去就有......
-
〓 曾艳兵:“后诺奖”时代的文学选择
《酒国》英文版书影《红高粱》英文版书影 2012年诺贝尔委员会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颁赠给了中国本土作家莫言,释放或者说结束了中国作家乃至中国读者大半个世纪以来的“诺奖情结”。一时间所有有关莫言的话题都成了热门话题,都成了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据说莫言远在山东高密老宅里的草木,也因此而遭了殃。随着所有的问题都成为莫言......
-
〓 紫竹斋诗话:千古诗心共明月
中秋(粉瓷彩板) 李磊颖/作 中国嘉德提供 咏月诗词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文中,可谓俯拾即是。历代诗人似乎没有不咏月的。有托月言志的,也有赏月写景的,有望月思乡的,也有对月恋情的,风格多样,情怀迥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充满了深切怀念的情绪;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则是一幅养......
-
〓 喜庆奋进“甲午马”
《甲午年》生肖“马”邮票发行 新华社记者 孙参摄 《甲午年》特种邮票今天发行,我看后有许多感想。 “甲午马”是神奇吉祥马。此马是白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白马日行千里,乃神奇之马。《山海经·海内经》中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鲧是夏祖,这说明白马是夏人的图腾。成语“白驹过隙”,以白驹的神速,......
-
〓 金台论道:遗址损毁该当何罪
近年来,历史遗迹损毁的消息不时传来,从早期人类文明遗址、历史文化遗产、抗战文物、革命历史遗迹,一直到最近曝光的辽宁阜新“万人坑”。每次都是媒体竞相转载,舆论强烈批评,闻者义愤填膺,但似乎所有这些报道、抨击和义愤都挡不住“历史遗迹损毁严重”的再次出现。“故意损毁名胜古迹”是犯罪,相关的法律也不是没有,但为什么历史遗迹还是......
-
〓 钟敬文旧作:忆社戏(1926年)
社戏(资料图片) 风急天高,已届暮秋时节了。在这当儿,故乡各地正热闹地演唱着社戏呢。 在我们那南海之滨的故乡,自然社会上的风俗、习惯,不少还是属于中古时代的,其实,在我们这古老的国度里,除了少数的地域,受了欧化的洗礼,略有些变动外,大部分不仍是如此吗?那一年一度的演唱社戏,便是古代风尚的遗留了。 每......
-
〓 题壁涂鸦有好诗(四)
杨凝式题壁苏轼《题西林壁》右军题壁图 张大千/绘从数量上看,题寺壁、驿壁、斋壁,是题壁诗的大项,精彩多多,影响也比较深远。南宋偏安后,朝廷避谈恢复,逸乐于歌舞升平,诗人林升讽刺当朝忘怀国耻只顾享受,曾经写过一首《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郁闷至深,不形于色,淡淡道来......
-
〓 趣话羊
甲午马年即将过去,乙未羊年正向我们招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羊。羊伴随人类的时间之久远、与人关系之密切,的确值得大书特书。因其形体适中,攻击力差,对人几乎毫无威胁,不似豺狼虎豹之凶猛令人毛骨悚然,于是便成最理想的狩猎目标之一。又因其食之者草,产出者奶、肉、毛、皮,加之其性格温顺,易于驯服,故而成为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古......
-
〓 张同吾:在徐志摩的故乡
去年晚秋时节,在北方已是万木萧疏了,而在江南海宁却仍是杂花生树层林尽染,浓浓的绿荫掩映着红顶楼房,一派幸福安详的景象。 海宁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曾三次登临百里长堤观潮,白光耀眼,惊涛裂岸,声如万马奔腾,状若山倾海翻。我因而理解了:是海洋文化和潮文化,在海宁人聪颖细腻的文化性格中增添了大气、潇洒与果敢,所以这......
-
〓 文化评析:一部《黄金时代》无法展现真实的萧红
熟悉中国电影市场的人都知道,国庆这样的长假,国外大片是不能进入院线的。喧嚣扰攘中,《黄金时代》以其题材的深邃澄幽、叙述的冗长克制在一众国产影片中显得格格不入,在这个国庆,它给人带来了片刻的宁静与思索。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去梳理民国文坛错综复杂的纠葛,于是乎,票房惨淡也属情理之中。 影片围绕着萧红的三段感......
-
〓 “大师”岂能制造?
大师,是一个尊称,是在某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浮躁心理膨胀,市场经济的资源热炒,“大师”这个本来为人敬仰的名头高帽漫天飞,在一些艺术场合想不碰到一位“大师”都难。人们不禁怀疑,这样的艺术生态健康吗?这么多“大师”是从哪里“生产”出来的呢?下面以陶瓷为例,看看陶瓷艺术大师的产生......
-
〓 人才史话:以诈察人不可取
资料图片 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清除朝中奸臣。唐太宗说,我以为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臣,你知道谁是奸臣吗?那人回答说,我身居草野,不能确知谁是佞臣。请陛下假装发怒,以试群臣。若能犯颜直谏者,就是正直之士;若曲意逢迎者,就是奸佞小人。太宗回头对身边大臣们说,流水清浊,在于源头。君主乃政令之源,臣民犹如......
-
〓 苏诗“山胡”考
内容提要:本文广泛查阅古今载记,在前人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苏轼《涪州得山胡次子由韵》诗中所写做了进一步的名物考证,认为“山胡”即今黑喉噪鹛。关键词:苏轼;涪州(涪陵);山胡;黑喉噪鹛作者单位: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重庆涪陵408003嘉祐四年(1059)十月,苏轼苏辙兄弟服母丧期满后,与父洵再度出蜀,前往京师开封。舟过涪州......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