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曾文:怎样读《六祖坛经》
一、禅宗的兴起佛教创立于古印度,公元前后传入中国,经过长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会通和结合,在隋唐时期实现中国化,重要标志就是先后成立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在这些宗派中,以禅宗最具民族特色。正如近代倡导佛教革新,提出“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的太虚法师所说:“中国自晚唐、五代以来之佛教,可谓完全是禅宗之佛教”“......
-
〓 西行归处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广开西域,敦煌得盛名。当我们行走在西行路上,几步、几十步乃至几万步之内几乎寸草不生,忽而回眸,眼见一丛瘦瘦的针叶状的骆驼刺隐于沙海之中,甚至抱住一棵快要风干的胡杨树都想掉泪的时候,我们就能理解、感受为什么会在高悬的绝壁、砺石沙砥之上,以草为身、以泥裹覆、以彩为衣、以心为情,雕凿幻化出辉煌绚丽到无......
-
〓 两个世纪的80后和90后
每年的五四青年节都是社会关注青年发展,探讨青年问题,为中国青年的未来思考的时刻。在这个时刻,重温五四精神有着重要含义。 五四是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最为重要的节点之一。回溯五四,我们可以看到十九世纪的80后和90后中国人,承担起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既开启民智,以科学民主为根基,为民族的发展确立现代文化的精神根源;......
-
〓 出版业供给侧改革关键在提高编辑含量
供给侧改革是目前的热词,对于出版业来讲,同样也存在如何从供给角度来深化改革的问题。我认为,要做好出版业供给侧改革这篇文章,关键是要提高出版物的编辑含量。持续向社会提供质量上乘的精神食粮,多出好书,是出版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让编辑们以“宁静致远”的心境,对内容资源注入更多的编辑含量,是多出好书的必要条件。只有当编辑们专心......
-
〓 观察者说:降一降“虚火”
自2001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走过10多年历程。不断的关注与投入,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迅速划出一条由冷转热的轨迹。但这种热闹之中也不乏“虚火”。可以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起步时间虽晚,却提前迎来了自己的“浮躁期”。如何在热闹之中多一份冷静......
-
〓 天工开物的当代命题——由传统工艺振兴谈非遗传承
树高叶茂,源于根系。无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还是制度自信,都离不开文化自信,离不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传承积淀。历经碰撞与融合的中华文明,在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文化形态的同时,也留下了名目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今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从2001年昆曲入选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开始,中国非遗事业就以联合国《......
-
〓 品智生活·汉字:石不能言最可人
石字的象形比较直观,一看便知是悬崖下的石块,形象好记。为使音节读来上口,汉字有个习惯,通常在单字后边缀一个头字,来表示同一事物。在国人词典里,石头这玩意儿,百变其身,万般形色。可钻木取火,能针砭入药,可垒墙造屋,能混凝铺路,可填充配料,能堵塞沟壑,可打磨器物,能攻击对手,可提炼精华,能收藏观赏,可绕颈垂胸,能环......
-
〓 《思适寓斋图自记》标点及篇目琐议
思适寓斋是清代乾嘉时代著名学者顾千里(广圻)的书斋名。斋名“思适”,取自北齐邢子才(邵)“日思误书,更是一适”之语。顾氏被誉为“清代校勘第一人”,《思适寓斋图自记》也因提出“不校校之”的校勘理论,而多为人称述。仅笔者目力所及,就有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光明时评:大学自主招生不能“比新比怪”
大学自主招生考题一方面要有合理性,另一方面要让考生发挥想象力,形式上的矫枉过正、内容上的舍本逐末,只会使自主招生变成一场求新求怪的游戏。 “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大象把蚂蚁踩到骨折,怎么办?”“面包和馒头打擂,谁会赢?”……这些搞怪的脑筋急转弯式“神题”,皆出自一所国家重点大学4月13日的自主......
-
〓 人民时评:在“诗和远方”中涵养文脉
见字如面,睹物相思。感情波动不分孰优孰劣,再笨拙的一支笔,即使写出内心万一,也足够令人感动没有华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只是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却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在荧屏内外,收获掌声无数。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持续霸屏朋友圈。“有多久时间,没有提起笔来好好写一封信......
-
〓 让科研之秤公平有力
图为美国大学的课堂情景 张思赫摄 秤,市场上的小物件,平常并不起眼,如有问题,却会破坏诚信、扰乱市场;职称,是科研之秤,既称量学术水平、科研成果,也称量科研队伍以至科研体制,此秤不公或者乏力,同样会破坏科教秩序,阻滞科研步伐。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教学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有人甚至戏称重点大学校园内......
-
〓 文化评析:莫言家的墙砖有什么“文气”
前往莫言旧居参观并无不妥,但这种敬仰更应是一次与文学大师开展“精神对话”的过程,是一次价值共鸣的心灵之旅。 据媒体报道,清明小长假期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旧居成为热门景点,吸引了数千游客。持续的人流对莫言旧居造成了一定损害,有些游客挖走了墙角的砖头,有些游客则抠下了旧居的墙皮,说要带回去把土撒在家里沾......
-
〓 文艺新视界:提倡“大文学”教育
●今天以广大受众为对象的文学教育,需要从象牙塔的塔尖上走下来,从为少数人而设的文学精英教育走向针对大多数的文学普及性教育●文学的定义其实很宽泛,一切好文章都是文学作品,而目前我们文学史书写的文学主要是狭义的文学,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只学纯文学者从来不能真正地把文学学好●文学最重要的特性是诗性,然而今天的大学文学教育基本是......
-
〓 新闻随笔·雨水:春天的期盼
小时候,春节一过,最盼的节气就是“雨水”了。笔者的家乡在中原,是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地和基准点,每个节气的物候和我们那里都匹配。俗话说“春打六九头”,立春只是春天的序曲,春寒料峭,天气依然寒冷,只有到了雨水,气温才真正回升,才有了春天的感觉。“七九河开,八九燕来”,雨水正当七九,河里的冰化了,风也不再是吹入骨髓的冷,雪花变......
-
〓 宁宗一:我心中的来新夏先生
《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来新夏著,中华书局2010年出版1965年,来新夏先生在修订《林则徐年谱》作者与来新夏先生 “难得人生老更忙” 2014年3月31日下午4时许,突然收到来公去世的噩耗,我虽然有心理准备,如此高龄,走得也不能算是意外,但我却总是执拗地难以接受这一现实。事实上,就在几周前,受校友委托......
-
〓 国学与我偕行
我最初了解国学网是上大一的时候了。那时,我和朋友关于周代有没有井田制的问题发生了一点意见上的分歧。我们在查阅资料的时候也就找到了国学网。当时,我说:“周代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井田制的。你看, 孟子是叫嚣周代有井田的第一人。但他说的神神叨叨的,让我们很不明白。我想,他是见到战国土地兼并太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 智海观澜:古代清官“拒礼诗”
古往今来,大凡清官廉吏,都能严于自律,守持廉德,常常赋诗拒礼。 况钟为苏州知府时,人称“况青天”。明正统五年,况钟赴京述职,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送行。可况钟全部拒收,并作诗一首,倾吐心声:“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明人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为政清廉,一......
-
〓 金台随感:育人与育才
曾长期供职于福州一中,如今年逾八十的董埂老师打电话给我,说她中学时代的同学想编一本同学录,除了照片、电话与通信地址,每个同学还得有一句话以言心志。她想了八个字,“一世从教,毕生育才”,问我是否恰当。我说,就改一个字吧,把“育才”改成“育人”。育才与育人有什么区别吗?我以为无论是从“量”的角度,还是从“质”的角度,二者都......
-
〓 王仁湘:吸引围观,也是考古者的本份
我自退休之日起,宣称“三休”,休养、休闲、休息,不再写那些大众不大能读通顺的学术论文。没有想到,由公众层面旁观过去自己从事的考古行当,又看到了许多过去不见的风景。也可以说是由考古行当加入公众行列,用更自由更宽阔的视野检视考古,又有了一些心得。去年我自费去江西海昏侯墓发掘现场,确认考古工作者最初所说孔子像屏风应该是铜镜,......
-
〓 光明论坛·温故:不夭其生,不绝其长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