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私爱与公义
诗圣杜甫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与世长辞了,而他的父亲又在外地当官,于是,这个苦命的孩子只好寄养在东都(今河南洛阳)仁风里二姑家中。有一次,杜甫与二姑的儿子同时病倒了,巫医说,睡在堂屋廊柱东南的地方可以痊愈。二姑的儿子原本在那个地方睡,一听此话,二姑便把杜甫与自己的儿子调换了一下。时隔不久,杜甫竟奇迹般地痊愈了,而二姑的儿......
-
〓 诗话清明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篇》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岁时百问》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寒食 (唐)韩 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
-
〓 平静象牙塔里的波澜壮阔——选自颜宁在清华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家长们、来宾们: 大家好!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最后一集的结语让我印象深刻:“如果到先辈的智慧中寻找答案,他们也许会这样告诫我们短暂的一生: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不知大家是否和我一样,从孩提时代,就困惑于人存在的意义。人......
-
〓 绛珠草是何种植物
有人认为,《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名字来源于西山出产的一种画眉石。其实,“眉”跟石头毫无瓜葛,而是与一种叫绛珠草的植物有关。《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含义之一是“假宝玉”——真石头。石头,可能是一种寓意:拒绝雕琢、没有用途的顽石;还有一种可能:石头,就是贾宝玉生活中的原型的名字。那么书中的女一号林黛玉,难道也是石头么?因为贾宝......
-
〓 大人物,他们这样过年
从辛亥革命算起,要不要过旧历年,中国人已经被反反复复折腾过很多次,如今,还有人说,“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陋习”!可是,一百年过去,该过的年还是要过。合家团圆,在响彻云霄的爆竹声中过一个和乐年,不仅是走卒贩夫升斗小民的期盼,皇公贵胄、文人墨客、革命领袖,也概莫能外……1890年张之洞当皮箱过年春节晚清名臣、湖广总督......
-
〓 编撰现代《四库全书》说易行难
中国早已摆脱饥饿,但精神上的饥饿不容忽视。全国人大代表二月河认为,如今我们这么大的国力、财力,可以集中一批有识之士和专家,对于我们自身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梳理,把哲学、历史政治、社会科学、宗教、民风民俗等文化分成板块进行研究,可以造就一批文化工程,类似于像《四库全书》、《永乐大典》,还可以成就一大批权威性的文化大家......
-
〓 李白因何未应科举试
内容提要:李白因何未应科举试问题,过去论者有两种说法:一曰商人不仕;一曰性格使然。此两说太过表面化,而事实亦非如此。本文从李白家世、特殊的家庭环境与独特的成长经历等方面加以考辨,认为李客根本就没有培养李白走科举之途,李白亦不具备科举考试的学识修养。关键词:李白;科举试;原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
〓 肖复兴:小暑宜茶
中国的节气设置很有意思,天冷了,有小寒大寒、小雪大雪之分;天热了,有小暑大暑之分;非要将冷与热的温度,如同官阶一样分出等级来。但是,这只是在一冷一热的两极中,才有的细致划分。在春秋两季中,是没有这样的划分的。其实,对于一般人来讲,小暑节气的到来,就是说天热了。但在农村老一辈人看来,小暑大暑的划分,是和种庄稼相关的。对于......
-
〓 虞翻之贬对士人的影响
【作者简介】罗昌繁,男,武汉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11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三国两晋贬谪文化与文学》。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学界对这位汉末东吴名臣的《易》学贡献多有述及,却罕有对其贬谪文化史贡献之探讨。据《三国志·吴书·虞翻传》,由于直言获罪,虞翻被贬岭南十八年,在这瘴疠之乡,他幽愤愁郁,云:“自恨疏节......
-
〓 王韶华:问月
头顶每每升临浑圆晶莹的月亮,自然就会生发联想:人们走向了月亮,还是月亮走向了人们。 记起三大诗人张若虚、李白和苏轼写月的优美诗篇。 先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闻......
-
〓 杨振宁:一场辩论秉烛夜谈的联大岁月
杨振宁关于我在联大做研究生的经历,很多年后我曾作过这样的描述: 1941年到1942年,我是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四年级的学生。这个系比较小,共有约10位教员、10位助教、几位研究生和一些本科生。本科生每班不到20人。1941年秋天开学的时候,一个新的面孔出现了,那就是黄昆。当时,他已经从北京燕京大学获得了物理学......
-
〓 古史撷趣:莲塘春社谜趣多
元宵佳节,中国民间素有观灯猜谜的习俗。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就开始流行。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也多有提及。《夜雨秋灯录》是晚清问世的一部笔记体文言短篇小说集。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天长宣鼎作《夜雨秋灯录》十六卷,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上海申报馆在刊行序言中称这部......
-
〓 文化类节目如何做“文章”
近两年的电视荧屏上,相继涌现的一批原创文化类节目成为一道新景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最美是中华》等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接地气的节目形态,让传统的文化类节目变得更好听、更好看,实现了传承文化、涵养心灵的传播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央视近期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以“走心”的节目设置......
-
〓 快人快语:低俗语言非治不可
在当前的各种怪现象中,低俗泛滥不容忽视。用上“泛滥”一词,足见问题之普遍。在这股低俗风气中,有一种低俗,不少人不仅不避讳,反而津津乐道,这就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低俗语言。语言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既是社会风气的反映,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风气。互联网兴起后,各种怪诞、恶搞、另类、粗鄙的语言被贴上来自生活的标签广为流传。而......
-
〓 做丝绸之路文化的挖掘者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渺无人烟,也不见草木,一排排风车矗立在视野的尽头,缓慢地舒展着自己的“手臂”。这片大漠就是丝绸之路几千年来的必经之地。数月来,《丝绸之路传奇》剧组转战天山南北,过草原、穿沙漠,战胜高温和沙尘暴,辗转于和田、吐鲁番等拍摄地。这是一部讲述新疆纺织工业60年发展巨变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在和田宾馆的大厅里,......
-
〓 思考者说:读书三境
真正读书有成者,必经三种境界,那就是: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开卷古人都在目,闭门晴雨不关心;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 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以读书为乐,将读书世家引为自豪,此乃第一境也。读书有成,缘于对书的挚爱。一旦与书结下情缘,便会“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以读书......
-
〓 让成语“活”起来
成语,不仅是汉语的精华,而且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一部成语词典,就是一部传统文化词典。几千年语言文化的主要信息,保留在成语里。不仅如此,成语还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 成语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运用,它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就连文化程度一般的百姓,也运用自如。成语这种大众性、普及性的特点,也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
-
〓 集邮撷趣:赛龙舟
据传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2011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位列其中。在我国发行的邮资票品中,经常出现赛龙舟的激烈场面。我国最早出现赛龙舟的邮票是1895年8月1日福州书信馆发行的“商埠龙舟”邮票,全套9枚同图,邮票刷色和面值不同,图案描绘的是端午节闽......
-
〓 旅人心语:静立的名人故居
欧洲国家游历,会走进众多名人故居,那是一处处让人景仰和回味无穷的纪念地。位于瑞士伯尔尼克拉姆大街49号的爱因斯坦故居,是个连厕所都没有的普通小楼,一楼是咖啡馆,30多平方米的二楼被隔成两小间,更小的后半间仅能放下书桌,前面的墙上贴着爱因斯坦著名的相对论公式:E=MC2,上有一行醒目的字:“1905年,突破性的一年。”爱......
-
〓 男儿当自强——杜牧《题乌江亭》诗赏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七言绝句,为中国历史上的悲剧英雄项羽而发。项羽出身于战国楚贵族,秦末,随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一带)起义。项梁战死后,他率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威震天下。秦亡,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后来刘邦发动与他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他恃血气之勇......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