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家手笔:读史使人长智慧
当社会文明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智慧就作为信仰融进了宗教意识。比如,佛教推崇的佛法无边又称“智慧海”;基督教的《圣经》赞美:“人有智慧就有生命的源泉。”虽然宗教追求的是超脱的智慧、天惠的知识,具有理性和神性的双重色彩,然而无可置疑的是,不论在东方和西方,人们都把智慧视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须臾不可分离。那么,智慧从何而来......
-
〓 选择——摘自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2013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开栏的话 临近7月,大学校园迎来了毕业季。告别的泪水,真诚的祝福,交织着毕业典礼上师长们的语重心长。为此,我们在这个特别时间段里开设《校园·毕业季》栏目,为毕业心情筑一个放飞的花园。首篇,我们推出《选择》一文,摘自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该校2013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致词。在张校长充满才情与气势的排比句中,......
-
〓 关于孔子“和而不同”的再思考
笔者发表了小文《“和而不同”辨析》(载《人民日报》2012年7月5日第7版)之后,引发了一些读者的兴趣及讨论,这里就相关问题略作进一步说明与阐发,不当之处尚请批评指正。一、“和而不同”的“和”与“和实生物”的“和”不是一回事。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的“和”字,应当说与《论语·学而》篇中“礼之用,和为贵”的“和”涵义相同......
-
〓 燕云居剳记:心灵的拷问
若干年前,时任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在犹太死难者墓地的真诚一跪,想来仍令人心灵一颤。这当然不只是一种外交上的姿态。据称,勃兰特当年是反法西斯的英雄,他个人与希特勒的战争行为没有任何瓜葛,然而在他的意识里,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进行心灵拷问。这种“人人有份”的思考发自内心,而非迫于外力,于是人们看到,历史在这里不再是桎梏,......
-
〓 文化景区贵在“文而化之”
景区要做到文化惠民,关键在于“活化”,让文化能够方便地走到老百姓的跟前,实现人和文化的零距离接触在此前不少景区纷纷涨价的背景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山东曲阜“三孔”景区,最近“逆势而动”,宣布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向全国教师免费开放。这是继“背《论语》免费游‘三孔’”举措后的又一创新。无独有偶,故宫近日也再次发出邀请......
-
〓 谈谈1970年《新华字典》的修订
1970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辞书奇缺,《新华字典》停售。上级提出修订《新华字典》,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北京大学中文系。辞书奇缺给社会各界带来极大的不便,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据传某地一位小学教师,备课中有些字不认得,便跑到附近的公路上,等过路的人有文化程度较高的,向他们请教。《新华字典》修订工作开始后,成立了修订班子,教......
-
〓 历史名人话北京:北京的春节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
-
〓 年年五月初——画说端午
端午图(中国画)齐白石屈子行吟图(中国画)傅抱石午瑞图(油画)郎世宁中华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出于农事活动的生存之需,因了自然主义的信奉,非常注重节气。为感恩自然、领受自然,每个节气都有着一种祭拜与兴感共含的“节”,端午节也不例外。端午节的发端与楚文化紧密相连。楚文化有着一种神秘的气氛,巫山云梦,幽谷茂林,让人们......
-
〓 我对“境界说”的理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文艺批评的“境界说”,大大丰富了文艺批评的理论。在“境界说”提出来以后,人们广泛地接受并运用了它。“境界说”成了在文艺批评领域里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探讨“境界”意义的文论也多得很。因为《人间词话》里又出现了另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词“意境”,于是“境界”与“意境”的关系也就成了人们讨论的内容。笔者......
-
〓 钱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读《论语》的故事
钱逊 郭红松绘 我认真读《论语》,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后这30年,从未间断。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加深着对《论语》的理解。就拿对《论语》第一章的理解来说,我逐渐有深刻的认识。 1988年,我写了《论语浅解》。这本书中,对于第一章是这样说的: 《论语》第一章就提出以学习为乐事,要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
-
〓 谈徐渭的大写意画
徐渭(1512—1593),字文长,号青藤,是我国十六世纪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他在文学、诗歌、戏曲和绘画史上都占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绘画方面,对后世四百多年的大写意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郑板桥说:“徐文长、高且园两先生不甚画兰竹,而燮时时学之弗辍,盖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也。文长、且园才横而笔豪,而燮亦......
-
〓 札记:哈佛印象
哈佛校园一瞥。CFP哈佛的精神是求真,是通过学术而求真,哈佛校训如是说。到过哈佛好几次了,但以前都是匆匆忙忙,开会或是讲座,这次时间比较长,有一个学期,可以稍微深入地感受一下这所大学。转眼已在哈佛待了三个多月。记得几年前去普林斯顿的时候,曾经对普林斯顿大学的“小”颇有感受。哈佛很大,散布在美国麻省剑桥小城,有些学院甚至......
-
〓 柳鸣九:法国书籍在中国的历史际遇
雨果像 范曾画 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由光明日报和中国外文局主办的“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与“在法国最有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大型评选活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是一次别出心裁、别具一格而又十分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庆典。它是对中法两个民族、两个国家自古以来直到今天精神文化交流史的一次珍贵的回顾,也是对......
-
〓 丁帆:知识分子该如何反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应该成为每一个知识分子所坚守的价值立场! 近三十年来我一直关注着知识分子自身的思想启蒙问题,我总是怀疑五四运动是在中国知识分子现代性思想尚未发育健全的时候就匆匆忙忙上阵去打扫封建主义的战场,难免会使许多倒地的封建僵尸每每适时复活,使一些原就是彷徨者的“战士”借封建主义的尸体还魂,而更......
-
〓 乡村教育需要留住“精神之根”
习近平总书记9日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殷切希望教师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表达出中央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贫困地区教育,一直面临着财政、机会、师资等多重困难。近年来,随着优质教育资源偏向县城,农村学校难留好教师的问题愈发严重,这......
-
〓 不应漠视的“文化病象”
3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些文学研究者、评论家和作家讨论“文学与人民的关系”的报道,其中严肃指出,“被热捧的‘帝王剧’‘宫廷戏’,以及泛滥成灾的‘才子佳人演义’,呈现出一派孱弱扭曲的文化病象。” 这是一种怎样的文化病象,有哪些种种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当下一些所谓的“师”和“家”们,热衷于“帝王将相”......
-
〓 干部谈读书:读书给基层工作插上翅膀
10年前,我从高校毕业后到基层工作,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基层干部,基层工作的繁忙与琐碎,让我的生活一度与读书“划清界限”。可是随着工作的慢慢深入,渐渐发现,缺少了读书,就像莎士比亚说的,“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而重拾读书后,生活犹如插上一双翅膀,掠过之处皆为风景。“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刚到街道办事......
-
〓 且说收藏:“海上丝路”的影响与启示
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中国在与世界展开商贸活动的同时,也推动了19世纪之前世界的和平发展;2000多年后,一条“新海上丝路”的战略构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必将开启一场全新的......
-
〓 新评弹:网络不是语言粗鄙之风的温床
当下,一些格调不高的字眼,时常出现在朋友圈、自媒体空间,以往人们羞于说出口的词汇,在自媒体时代,成了很多人脱口而出、随手即用的“时尚”用语,并在网络成风。更为可怕的是,当越来越多粗鄙化的语言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往往从排斥、反感,到渐渐漠视,直至最后变得无动于衷,甚至被同化而成为推手,而到这个时候,所谓语言使用的底线也就......
-
〓 人民论坛:敬畏历史,就是捍卫良知
近日,备受关注的侮辱革命烈士邱少云案一审宣判,二被告被判决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消息传来,人们都说“痛快”。“快”中有“痛”。现实中,总有一些人出于各种目的,或借解构历史的由头、或假学术研究之名义,罔顾历史事实,任意剪裁素材,去臧否史实、编造故事、扭曲是非。在他们眼中,历史似乎是个可以任由自己打扮的小姑娘,......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