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时评:让政策惠及真正的寒门学子
政府每年统计的农村贫困孩子上重点高校的数据,有必要进行深入甄别。应该弄清楚这些学生究竟是来自农村的生源,还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从而将国家政策惠及真正的寒门学子。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这是此前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目标。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最近却对此表......
-
〓 大家手笔:研究合为现实而行
“文章合为时而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一句名言,是他长期生活阅历和饱读书史的心得体会:“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也是白居易写诗作文的主张:反对脱离现实生活的“嘲风月,弄花草”,提倡“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的“比兴”意义,有......
-
〓 文化评析:传统历法当活起来
国家标准委日前发布《农历的编算和颁行》国家标准,首次将农历编算和颁行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体系,同时对农历的颁行提出规定,要求公开发行的日历产品必须包含公历和农历的日期对照以及二十四节气,且须符合标准规定的编排规则、计算模型和精度及表示方法。阴阳是中国的传统说法,日月是阴阳的突出代表。日为太阳,月为太阴,现在普遍称“太阳”......
-
〓 对联:妙句出意蕴生——从《红楼梦》联句说起
周汝昌先生贾宝玉登沁芳桥亭,举头题对。戴敦邦绘连珠成句,缀玉为联,对联可谓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绵密巧思与和谐审美的文学样式。有感于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93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欣然撰文,引领我们走入充满智趣闪光的《红楼梦》联句天地。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独门”的文化现象和文学形式。所谓“独门”,是说全世界就只......
-
〓 肖复兴:春分之祭
在中国二十四节气里,有一些具有祭祀的意义。由于二十四节气和农业以及大自然密切相关,这些节气的祭祀意义,便是对大自然之神的祭祀,带有原始自然崇拜的色彩。比如,过去的人们讲究:春分祭日,秋分祭月。这种定位,将这两个节气的祭祀属性分割得格外清爽,又和大自然匹配融合得那样恰如其分。按照我们文化的传统,则是阴阳的对立和交融。春分......
-
〓 让成语“活”起来
成语,不仅是汉语的精华,而且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一部成语词典,就是一部传统文化词典。几千年语言文化的主要信息,保留在成语里。不仅如此,成语还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 成语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运用,它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就连文化程度一般的百姓,也运用自如。成语这种大众性、普及性的特点,也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
-
〓 福祸生肖
生肖也叫属相,是代表十二地支的十二种动物,作用主要是用来记录时间,特别是记载人出生的年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十二生肖往往象征吉祥,远古时的先民已将龙、虎、猴、兔等制作为吉祥物佩戴或装饰,古代的建筑、陵墓、服饰、器皿上有许多生肖动物形象,如腾云的龙、矫健的马、斑斓的虎、狡黠的兔等等,都具有象征吉祥的意义,也反映了人们对生......
-
〓 我们该不该回去—“文学史研究是否该回归中国文学本位立场”对话实录
对话嘉宾:王锺陵(苏州大学东吴国学院教授、院长) 方铭(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屈原学会会长) 主持人:王卓君(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主办:苏州大学 光明日报《国学》版、《文学遗产》版 承......
-
〓 家风家教大家谈: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家风
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相当重要。父母说一句话,孩子记一辈子,会影响终生。 从小,我父母就对我讲,“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句话,我一辈子都受益,也一直在努力这样去做。从1956年考入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开始,我就将对无线电的兴趣变成了我一生的事业。我这一生就做了一件事:研制雷达,然......
-
〓 小小方寸显身手
第三轮生肖邮票精选二○一五年中国发行的第三版生肖羊邮票 CFP 2015年1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乙未年(羊年)生肖邮票,这是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三轮生肖邮票的收官之作。至此,我国自1980年2月15日首次发行庚申年(猴年)生肖邮票以来,历时36年,已经完整地发行了三轮生肖邮票。 第三轮生肖邮票的特色,可以概括......
-
〓 《论语》绎义·君子的气象:读《论语·泰伯》心得
《论语》是儒家的第一经典,传世通行的《论语》共20篇,《泰伯》是《论语》其中的一篇。它的主旨不像《论语》其他诸篇那么显著和明确,但是,若细细加以寻绎,仍是可以有蛛丝马迹可捕捉的。孔子和他的弟子(主要是曾参),在这里或是通过对著名历史人物的评价,或是借助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大丈夫精神的讴歌,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内心深处的基本......
-
〓 光明论坛·温故: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2016年11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坚定不移破解区域互联互通瓶颈。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互联互通让亚太经济血脉更加通畅。我们要深入落实北京会议通过的10年期互联互通蓝图,采取更多集体和自主行动,促进基础设施、规章制度、人员交流互联互通。”“通......
-
〓 金台论道·关注传统文化系列谈②:盘活乡村国学
岁末年初,笔者考察了多处乡村,感觉广大农村的文化设施越来越现代,但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沉寂。有的地方几乎只剩下喝酒、打牌或者大妈们的广场舞。只有在春节,沉寂的乡村会一时热闹起来。现在,新农村建设、互联网、电视、电信正日益改变着农村和农民。我以为,农村的传统文化虽然有所衰弱,但还是保留了很多可以盘活的乡村国学资源。盘活这些......
-
〓 起锚,书籍向大众漂流
鸟巢书屋一对新人在图书馆里拍婚纱照。位于杭州浣纱路上的老杭州图书馆改造完成后,以“杭图生活主题分馆”的新身份,向公众开放。在图书馆里,你可以拍婚纱照,可以交流烘焙手艺,可以制作手工模型……生活味道浓厚。徐 晖摄砖读空间 范继文摄一次采访,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东亚部主任考恩先生问我:“你有多久没去图书馆了?”好吧,这个问......
-
〓 家风家教大家谈:记住郑板桥的家教箴言
清人郑板桥,52岁方得子。他爱子心切,也爱子有道,教子有方,特别突出一个“德”字。他在家书中写道:“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为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所谓作明理的好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教育子女做一个思想品格都是很高尚清正的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老爷,居然能把“学而优则仕”这样头等重要的大事视为小事,而把“......
-
〓 书林一叶:卞藏本《红楼梦》与藏书家刘文介
2012年10月,上海《红楼梦》研究者王鹏发现并购得《红楼梦》卞藏本题记作者刘文介的手稿《孟晋斋藏碑目》,为长达六年的卞藏本真伪之争画上了句号(详见笔者2012年11月1日在本报刊发的《卞藏本确为〈红楼梦〉古抄本》)。日前,王鹏进一步查得刘文介档案资料,并访得刘文介后人。一度湮没无闻的藏书家刘文介及上元(南京古......
-
〓 新评弹:文化创意也需工匠精神
在国家政策支持与社会民众的鼓励下,文化创意事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经营整体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相比差距很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尚未走出传统机制的保守模式。一是博物馆从事经营活动的依据模糊不......
-
〓 人民论坛:学术是一场“寂寞的长跑”
没有海外留学背景,也不在名牌大学执教,十年没有发表论文,“一夜之间”却成为“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家”。最近,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因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其关于基因编辑新技术的前沿研究成果,迅速从“无名之辈”成为名声大振的“学术高人”。这看似一个“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其实更是一碗有着纯正学风内核的“心......
-
〓 猴年漫说咏猴诗
辞旧迎新,农历甲申年按十二生肖的说法,申属猴,人们通常称“猴年”。猴是人们最熟悉的动物之一,猴与猿相似,但猿比猴大,无颊囊和尾,民间一般都把两者视为一种动物,故称“猿猴”。古代诗人对其多有吟咏,读来颇具韵味。猿猴群居在深山密林,饥食野果,渴饮流泉,攀援嬉戏,自得其乐。唐代诗人徐寅《猿》诗这样写道:“宿有乔林饮一溪,生来......
-
〓 文史馆员谈传统文化·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讲话,是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宣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观点,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有机统一的深刻思想,......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