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史哲》《中华读书报》联合推出:2015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
近年来,国内人文学术研究日益繁荣,并正在发生深刻变迁。为及时总结人文学术领域的新进展、新现象、新问题,推动人文学术研究的繁荣与进步,提升公众对人文学术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文史哲》杂志与《中华读书报》联手开展了“2015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评选活动。这也是我们连续第二年举行这一评选。 1世界学术文化重心东移......
-
〓 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在人民大会堂的报告
9月16日,吴良镛院士在人民大会堂为首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00多名研究生新生作报告。齐殿斌摄 编者按 9月16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北京市政府联合举办的2014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吴良镛、杨乐、杨卫三位院士以自己的经......
-
〓 张海:书信结“砚”缘
我来了(书法) 费新我 费新我先生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其左手执笔习书,是20世纪以“左笔”蜚声中外的书法家。自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与费老从通信到相识,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费老一共给我写了多少信已无法统计,尽管当初保管不当或多次搬家难免丢失,现仍存近两百封。这些信有用毛笔写的,也有用钢笔写的;有的长达数页,有的寥......
-
〓 品味古籍:璀璨唐诗耀千古
在中国文学历史哲学思想各种典籍中,唐诗传播最为广泛,从三两岁的孩童到耄耋老人,都能背诵《唐诗三百首》里的名篇。李白有诗曰:“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唐诗健美多情风姿美妙,既有建安文学的风骨,又有大小谢(谢灵运、谢朓)的清纯可人。这是文学史发展的必然,犹如大江大河穿过千山万壑到中流变得格外辽阔有气势一个道理。初......
-
〓 黄朴民:一张试卷中的历史记忆
1982年,我很侥幸地考上了本科就读的母校杭州大学历史系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是中国古代史先秦史研究方向,导师是黎子耀教授。 说“侥幸”,并非矫情,因为我入学考试的成绩并不理想,虽然中国通史、历史文献等科目考出较高分数,政治一门更取得了76分的高分……好多考生都栽倒在这门科目面前,当年的及格线也就45分,可是......
-
〓 对以马克思主义治史的一些思考
几天前,我给张政烺师的夫人傅学霖先生通电话,随便说到我准备写此文。出乎我意料者,是傅先生表示强烈的赞成,赞成我宣传和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并且告诉我,说张先生在生前对马克思主义的研读非常认真和用功,以至他所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单行本,封面都无例外地磨损。这也可纠正人们对张先生的一些误解,似乎张先生是只重考据之学。当然......
-
〓 红军北上抗日的昂扬战歌——毛泽东抗战诗词赏读(上)
说到毛泽东诗词中与抗日有关的诗词,首先要提《七律·长征》。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红军抢渡湘江又遭惨败,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在红军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毛泽东向中央政治局提议,放弃北上湘西往敌人重兵把守的圈子里钻的错误主张,改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进发。经过激烈争论......
-
〓 冷眼观潮2015·书法:书写出时代的笔墨气象
2015年的书法界,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及领导机构的换届。之所以受关注,在于此次换届响应中央精神,终于对为社会一直诟病的顽疾,以官员、公务员退出书协领导层作出了积极回应。即使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官员也一律退出!这种退出,让社会对书坛产生了更多期待:协会的官气是不是随之去掉了?书法创作环......
-
〓 重温“一带一路”上的藏传佛教绘画艺术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在2015年进入实操阶段。“一带一路”的提出,就是要以文化为通道,以不同地方共同的历史与文化记忆,筑造新丝路“梦网”。在这条堪称人类历史最壮观的“文化运河”上,藏传佛教绘画艺术惊鸿一瞥,描绘出一段属于丝路的华彩乐章,并留下大量的绘画艺术遗产,以难以磨灭的物质印记昭示丝路的精神记忆,是法......
-
〓 唐诗故事:太白醉草
清平调李白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槛杆。国学这三首《清平调》,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最为人称道的诗作之一。而且同李白其它名作不同的是,它是按帝王之命当场......
-
〓 红军北上抗日的昂扬战歌——毛泽东抗战诗词赏读(下)
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也作于1935年10月。对于这首词,特别是对“昆仑”象征什么,众说纷纭。毛泽东自注说:“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都不合实际。”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战早已拉开序幕,田汉、聂耳的......
-
〓 干部谈读书: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读书,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
-
〓 悦读:守得安静,才有精进
91岁的叶嘉莹女士曾表示:她喜欢多些安静的时间,多读些好书,多些静思,多些与先哲的神交。百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守静功力更是了得,她和钱钟书春节时一样专注学问,面对前来拜年的客人只透过门缝寒暄几句,没有让客人进屋,有些不近人情。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超常守静的功力,才铸成大美之作。“动静等观”。人的生命与动密不可分,生活中要有动态......
-
〓 创作的长度
“火不灭,心不死,永不搁笔!”秉持如此信念的巴金先生,创作年轮与人生周期几近等长,最好地诠释了作家两个字眼背后的分量。代表作《家》从1931年在《时报》连载,1933年开明初版,到1980年一共改了八次。90岁后,《家书》和《巴金书简——致王仰晨》两本书信集相继出版,分别收集了与夫人萧珊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300多封......
-
〓 点点滴滴:故意的错别字危害更大
对于错别字的批评由来已久。学生不小心写了错别字情有可原,但成年人如果是特意把别字和错字嵌入词语哗众取宠,则实在不妥,其危害不容小觑。对于成年人来说,看了带有错别字的词语,可能一笑置之,但对于还未建立起牢固的正确词语搭配的学生来说,极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有位毕生研究中文的老先生曾说,汉语是祖先传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
〓 访古识香——浅谈中华传统香文化
明人画十八学士图 汉代流行的博山炉上,就把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夸张结合起来,在炉体上雕塑或刻画上神仙、动物等形象,炉中香烟飘出时,意象中的“天国”就直接享用到了这些香烟。图为汉代彩陶绘香熏炉。 中华传统香文化博大精深。从最初燃香祭祀和驱瘟避疫起,在5000年的香文化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养礼、养心、养生这三大用香......
-
〓 节气·物候·小寒——天寒地冻 滴水成冰
小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两个节气。小寒属十二月节气,一般在公历1月5—7日之间,今年小寒交节是1月6日6时08分,此时太阳位于黄经285°。根据中国多年的气象资料,小寒基本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日子,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民间也常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从冬至开始起的计算寒天的“九九”,“三九”是最冷的时段,......
-
〓 故人情:说不尽的张同吾
8月8日正要吃午饭,同吾先生的夫人孟繁琛老师打来电话,说张老师于上午9点40分走了。闻之哽咽,悲痛之心难以言表。20多天前,我才去医院看望过张同吾先生。他很憔悴,几乎吃不下饭,有时吃进了还吐,本打算看看他就走,不想一聊竟是20多分钟。我和同吾先生相识40多年,每每相见都有说不完的话,实在不愿离开,可又怕他太累,......
-
〓 “慕课”来了,中国大学怎么办?
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CFP 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加盟MOOCs三大平台之一的全球最大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成为加入Coursera的第一所中国内地高校,将和耶鲁、MIT、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
-
〓 学人随笔:文章千古事文风甚重要
杜甫有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意思是说,文章影响久远、关系重大,而写得好与不好作者是心知肚明的。文章写得好与不好,既取决于文章的思想内容,也与其文风有莫大的关系。“文章”的“章”字从“音”从“十”,从音乐会意而来的“文章”一词原本就有文风方面的规定性。只有读来如音乐般清新悦耳、优美动听的文字,方配得上“......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