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人随笔:古籍整理研究是文化兴盛的基石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兴国之本,固本纳新则文盛国强,这是中国数千年历史所证明了的经验。当前,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看来,古籍整理研究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工作。 建设文化传承体系从哪儿入手?仁者见仁。有人说从儒家经典入手,有人说从史书、子学入手,有......
-
〓 如何保住古诗文的美——由小学教材增加古诗文想到的
漫画 徐鹏飞比单纯在教材中增加古诗文数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自主、自在地“悦”读,让他们爱上古诗文,在他们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古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但上世纪初以来,古典诗文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反映到小学教材上,就是曾一度不见它们的踪影。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选入一些,后来有所增加。近些年随着传......
-
〓 干部谈读书:读书生活引领人生航船
“吾家世守农桑业,一挂朝衣即力耕。汝但从师劝学问,不须念我叱牛声。”偶读宋人陆游的这首诗,回想起自己的读书经历,感触颇深。我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一个农村贫困家庭,小时候父亲卧病在床,整个家靠母亲惨淡经营做手工面的小本生意支撑。瘦弱的母亲挑着上百斤面,在酷暑里、寒风中走村串巷的画面,自幼年时就深深烙在我脑海。正因如此,入学......
-
〓 舜造围棋
相传尧帝娶妻散宜氏,生下儿子丹朱。丹朱行为不端,常滋事寻衅,横行乡里。尧至汾水之滨,见二仙对坐翠桧,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尧帝上前请教训导丹朱之术,一仙道:“丹朱善争而愚,当投其所好,以闲其情。”遂指着沙道石子说,“此谓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丹朱由尧帝处学了围棋,据说......
-
〓 文化素养岂能速成
暑假期间,各种披着“神奇效果”外衣的培训班粉墨登场。“一周写出好字”“三十小时抵上三年”“七天成诗人”“蒙眼能辨色”,这些速成班的广告语让人大跌眼镜。我不由得想起前些日子“大火”的“百变神医”“刘洪斌”们。“一天治好糖尿病”“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攻克癌症”“不用吃药、不用打针”……似曾相识的夸张语言,似曾相识的神奇疗效......
-
〓 猴年说“猴”茶
时光荏苒,转眼挥别铃儿叮当的小羊,欢喜的猴儿便一个跟头翻过来。在此,编辑部向各位新老读者奉上一声祝福,愿大家羊辞旧岁山佩玉,猴接新年日流金。其实,中国茶中也有几款和猴相关的茶,它们不但滋味鲜爽香气沁心,背后还有善念结缘、令人感怀的传说。太平猴魁中国名茶,绿茶属类。产地: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一带,......
-
〓 赵大民:拥书与读书
寂寞文章事,坐闲斋、书拥万卷,视如拱璧。书是经年随意买,口诵心仪无几。只一过、封函而立。少壮求知书恨少,顾而今难再从头理。空辜负,少年志。 书曰:“夫子言差矣。古圣贤、韦编三绝,世传《周易》。后世藏书如藏宝,不惜搜珍觅佚。只屋内、屋金颜玉。万卷诗书谁通读?取半篇《论语》安社稷。”闻书道,我无语。 《......
-
〓 干部谈读书:朗读者,读出时代心声
前不久,我参加了《朗读者》的新书读者分享会,深感“朗读者”这个词,无论作为一档电视节目还是作为一本图书,都已超出本身的意义,具有了特别的力量。电视、书籍这两种不同的媒体,通过阅读、通过朗读者联系起来,将现代传媒与心灵需求结合,是一件应该点赞的事情。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到电视的出现,让许多人在夜晚远离了书桌、疏远......
-
〓 观花拾趣:牡丹诗话
晚唐诗人李商隐曾用八个与花毫无关联的典故咏赋牡丹:“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诗人以“锦帏初卷”(典出《典略》)、“绣被犹堆”(典出《说苑·善说篇》)描写牡丹浓艳的色彩;以“垂手乱翻雕”“招腰争舞”(典出《西京杂记》......
-
〓 金台论道:“冰书挑战”挑战了什么
在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之后,一场“冰书挑战”正在中国网络上持续发酵:参与者需要晒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10本书,然后挑战10人,被挑战者回答后再挑战10人。“冰书挑战”短短数日便吸引上万网友参与。在传统阅读日渐式微的今天,能有这么多网友参与这一活动,令人感动和欣喜。不过也有人质疑说,人家“冰桶挑战”是慈善捐款,你们搞“冰......
-
〓 说文:止其当止
唐代诗人祖咏,洛阳人,为盛唐前期的田园山水派诗人。公元725年(开元十二年),他到长安应试。在考场作应制诗,规定要作十二句,他只作了四句就交卷了,这种“止其当止”的为文范例,重温一下,也许不无益处。 唐代的科举制度,到玄宗朝,开明经与进士两科取士。明经要好考些,录取率为十之一二,进士要难考些,录取率为百之......
-
〓 《文史哲》《中华读书报》联合推出:2015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
近年来,国内人文学术研究日益繁荣,并正在发生深刻变迁。为及时总结人文学术领域的新进展、新现象、新问题,推动人文学术研究的繁荣与进步,提升公众对人文学术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文史哲》杂志与《中华读书报》联手开展了“2015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评选活动。这也是我们连续第二年举行这一评选。 1世界学术文化重心东移......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人才辈出是大学的最高荣誉
崔锐捷 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努力促进人才辈出,不仅是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实践要求,也是大学繁荣发展、基业长青的根本保证。从人文主义教育的先驱牛津大学,到研究型大学的鼻祖柏林大学,再到当代社会的轴心“多元巨型大学”,尽管大学的内......
-
〓 人民论坛:教育当避“下沉螺旋”
新学期开学在即,给在农村的老父亲打电话,问村里有哪些孩子考上好大学了。父亲说,村子里已经五六年没有人考上本科院校了,以前每年还有一两个呢。这样的情况并非个别,身边的同事、朋友也有类似感慨。人们不禁忧虑“寒门难出贵子”,而在一些困难家庭中,“读书无用论”“知识无力感”颇有市场。诚然,近年来从重点高校给农村学子抛去更多橄榄......
-
〓 成长的重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其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中原大学。中原大学为新中国培养革命干部和建设人才的办学初衷,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中南大沿袭数十年的办学宗旨,那就是培养经世致用之才,培养能参加国家建设和推动文明发展的精英人才。肇始于首任校长范文澜提出的“学以致用”的办学原则和他至今为人所称道的“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我们“......
-
〓 故人情:说不尽的张同吾
8月8日正要吃午饭,同吾先生的夫人孟繁琛老师打来电话,说张老师于上午9点40分走了。闻之哽咽,悲痛之心难以言表。20多天前,我才去医院看望过张同吾先生。他很憔悴,几乎吃不下饭,有时吃进了还吐,本打算看看他就走,不想一聊竟是20多分钟。我和同吾先生相识40多年,每每相见都有说不完的话,实在不愿离开,可又怕他太累,......
-
〓 学人随笔:文章千古事文风甚重要
杜甫有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意思是说,文章影响久远、关系重大,而写得好与不好作者是心知肚明的。文章写得好与不好,既取决于文章的思想内容,也与其文风有莫大的关系。“文章”的“章”字从“音”从“十”,从音乐会意而来的“文章”一词原本就有文风方面的规定性。只有读来如音乐般清新悦耳、优美动听的文字,方配得上“......
-
〓 凤求凰演绎千古情痴——《七弦味道》(六)
爱从这里起步,情从这里升华,铺垫成爱的基石,扎下亘古不变的爱情之根!懂得了宝玉的痴,忘却了黛玉的愁,感悟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欢,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得失,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陆游与唐婉的离合……那惊天动地的爱情绝唱,那一对对哀怨交融的生死恋歌!是的,爱情的生命需要通过时空的经纬,才能沉淀出它的价值。一生的情缘犹如大浪淘沙......
-
〓 人民时评:让博物馆文明融入社会心灵
“我们这个社会的希望,就在于把抢盐的队伍缩到无限短,把看展的队伍扩到无限长”“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十九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各地的博物馆或免费开放,或举行活动,为公众生活注入了新活力。“以开民智而悦民心”,当年,康有为将建设博物馆当作变革要务,或许并没有想到,100多年后的今天,博物馆已成为普通百......
-
〓 雅俗:共赏乎?分赏乎?
当雅文化与俗文化哪个更值得推崇的问题摆到面前,作何选择?雅俗,共赏乎?分赏乎? 荀子说过“终日之所思,不如须臾之所学”。翻开书一看,果然宋玉曾经跟楚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在郢这个地方唱歌,开始的时候他唱了两首,一首叫《下里》、一首叫《巴人》,唱起来的时候,周围好几千围观的人都跟着哼哼,接下来他又唱了两......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