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家学者评论·刘海峰专栏:高考改革不能脱离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向我们走来,今年直接参加高考的考生有900万人左右。因为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许多中学的办学成效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绩,事关教育公平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所以高考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 高考是高竞争、高利害、高风险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小考场连着大社会,一到高考时节,社会各界为高考服务、让路......
-
〓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写在第三十一个教师节
教师节前后,老师的故事频见报端。耐人寻味的是,不少媒体选择了同一个关键词——坚守。安徽蒙城“弯腰老师”朱景科坚守讲台27年、河北邯郸好老师段春芳坚守基层17年、云南昭通无臂教师江声发坚守山村12年……在那广袤的乡土,在无数学子渴盼知识的地方,他们从成为老师的那一刻起,就不曾离开过。他们坚守的理由也质朴得几近相似:“如果......
-
〓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给历史学科带来的思考
8月23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从1938年,胡适只身一人前往苏黎世参加第8届大会,到2015年,第22届会议在中国举办,中国学者1709人参会,其间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当然,除了会议本身,它所带来的思考和影响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会议之外,我们又该看到什么呢?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中......
-
〓 文化综艺需要因势利导
最近一段时间,综艺节目《朗读者》备受关注。为什么《朗读者》会火?笔者认为,《朗读者》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根本原因在于节目适应了当前大众的文化消费心理。可以说,《朗读者》《见字如面》《非凡匠心》《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综艺节目触动的是人心底的情感和情怀,是在市场化思维的工业流水线模式和互联网思维的I......
-
〓 禅的生命,禅的正受——读耕云先生《安祥集》
耕云先生所揭橥的“安祥禅”,乃是当今社会环境下顺世适时、契理契机,适应相当部分在家居士根机的禅。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究竟方便,而化导无量众生者一也。唯其法门之施而能顺世适时,契理契机,最为难得。正由于此,“安祥禅”一经面世即在两岸居士中,乃至海外居士中,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回响。为什么会有如此广泛而强烈的回响呢?首先是时代......
-
〓 商业推土机,请离明故宫再远些
越在流光溢彩的时代,越需要拒绝过度商业化,拒绝将城市建设凌驾文物保护之上南京明故宫原占地面积超过100公顷,部分遗址至今仍可见,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可如今,在明故宫皇宫遗址西南角40万平方米的地块上,一个总投资额达200亿元的商业地产项目——中航科技城,正在火热建设中。媒体的“起......
-
〓 大学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大学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的场所,也是一个拥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组织。从当前大学的发展态势与竞争优势等方面来看,文化正日益成为反映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如何发展大学文化,办出学校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增强高校的文化软实力,已是大学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文化融合在大学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大学的文......
-
〓 傅抱石与“水”
松溪观瀑 傅抱石 中国嘉德供图在中国艺术史上,“水”占有极其特殊的重要位置,不仅因为山水画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更因为水墨作为原料与技法,本身具有对文人精神气质的塑造作用。傅抱石的绘画作品最为突出的主题就是水意象,尽管他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较为严重的恐水症。傅抱石的水墨作品积极探索了“水”在艺术表达上的多元性,挖掘了“水”......
-
〓 文化评析:乐见故宫多晒珍宝
日前,故宫在其官微上公告了九月即将推出的七大展览,不仅有赵孟书画精品、以《千里江山图》为代表的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还有故宫藏瑞鹿文物特展、养心殿数字体验展等。其中《千里江山图》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只公开展出过3次。这对于艺术爱好者和展览迷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近距离接触书画珍品与国宝的机会。像《千里江山图》在过去的半个多......
-
〓 文学时空:虞美人
“虞美人”,草乎?花乎?药乎?一言难尽,中国古代林木花草,芳名无数。然如“虞美人”者,纤纤草茎、艳艳红花所承载的是楚汉争霸之历史,英雄美人之情怀,则它花无记。项羽被困垓下,已是英雄末路而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罢自刎,虞姬从之,血溅垓下荒土而生草,开红花,......
-
〓 学者“赶会”风当刹
A教授和B教授最近都很忙,可忙归忙,他们一周之内总能见上几面,在各种名目的学术会议上。起初几次遇到时,二人还都略有尴尬,可碰面多了,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相逢一笑便取代了尴尬,心情好时,还会相互调侃,“呦,又碰面了。”不知从何时起,“赶会”成为了一些学者的“必修课”。每年的行程中,总有一半,甚至一大半时间耗在各种会议中,什么......
-
〓 阶梯阅读是差别化的精神滋养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俗语虽然未见得妥帖,但阅读的确关乎年龄。尤其对孩子来说,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需要有与其智力和心理发育水平相适应的读物。日前开始公开征求意见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状况,推广阶梯阅读”“出版单位应当......
-
〓 新评弹:从“青椒”掌掴院长说开去
这几天,“甘阳遭该校青椒掌掴”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消息称,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年度教职工会议现场,甘阳院长被一名青年教师打了几记耳光。消息指,打人事件起因是甘阳“拖延青年教师职称晋升”,当事人青年教师李思涯,“聘期将满,六年晋升无望,面临解聘。”消息一出,众声哗然。大学乃斯文之地,大学内的一举一动,不仅事关大学文化与气象,还......
-
〓 文化评析:文化的体谅比教育的“胜利”更有意义
近期,由BBC拍摄的中英教师与学生“对决”的纪录片在国内引发关注。最后的结果并没有太出人意料,中国老师带领的学生在各个科目上全面击败对手,而且每门课均超出10分左右。这说明,在应试教育方面,中国老师的对手恐怕并不多。 看到中式教育胜利的一幕,中国网友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从民族感情的角度来说,中国经验被......
-
〓 品味古籍:《红楼梦》的两个好处
《红楼梦》,一本全民叫好的大作,不光是书店里的常销书,也是许多红学家们吃饭的根据地。但是,这本书到底好在哪里,多数人还是不甚了了。我的一位朋友劝他儿子读一读《红楼梦》,因为是名著,因为大家都说好,不读该书,好像没有文化似的。他儿子好歹读完了,问其感想,儿子说:全书都是哼哼唧唧的女人,就一个男人,也跟女人似的。童言无忌,......
-
〓 学人随笔:古籍整理研究是文化兴盛的基石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兴国之本,固本纳新则文盛国强,这是中国数千年历史所证明了的经验。当前,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看来,古籍整理研究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工作。 建设文化传承体系从哪儿入手?仁者见仁。有人说从儒家经典入手,有人说从史书、子学入手,有......
-
〓 如何保住古诗文的美——由小学教材增加古诗文想到的
漫画 徐鹏飞比单纯在教材中增加古诗文数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自主、自在地“悦”读,让他们爱上古诗文,在他们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古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但上世纪初以来,古典诗文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反映到小学教材上,就是曾一度不见它们的踪影。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选入一些,后来有所增加。近些年随着传......
-
〓 干部谈读书:读书生活引领人生航船
“吾家世守农桑业,一挂朝衣即力耕。汝但从师劝学问,不须念我叱牛声。”偶读宋人陆游的这首诗,回想起自己的读书经历,感触颇深。我出生于湖南省永州市一个农村贫困家庭,小时候父亲卧病在床,整个家靠母亲惨淡经营做手工面的小本生意支撑。瘦弱的母亲挑着上百斤面,在酷暑里、寒风中走村串巷的画面,自幼年时就深深烙在我脑海。正因如此,入学......
-
〓 舜造围棋
相传尧帝娶妻散宜氏,生下儿子丹朱。丹朱行为不端,常滋事寻衅,横行乡里。尧至汾水之滨,见二仙对坐翠桧,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尧帝上前请教训导丹朱之术,一仙道:“丹朱善争而愚,当投其所好,以闲其情。”遂指着沙道石子说,“此谓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丹朱由尧帝处学了围棋,据说......
-
〓 文化素养岂能速成
暑假期间,各种披着“神奇效果”外衣的培训班粉墨登场。“一周写出好字”“三十小时抵上三年”“七天成诗人”“蒙眼能辨色”,这些速成班的广告语让人大跌眼镜。我不由得想起前些日子“大火”的“百变神医”“刘洪斌”们。“一天治好糖尿病”“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攻克癌症”“不用吃药、不用打针”……似曾相识的夸张语言,似曾相识的神奇疗效......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