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闻随笔:人文关怀是大学最可爱之处
近日,两封信刷屏朋友圈,成为测试人们泪腺是否通畅的一碗鸡汤。甘肃男孩魏祥从小身患残疾,童年遭遇父亲亡故,遭受着来自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但在坚强的母亲陪伴下,12年求学路风雨无阻,今年高考考出了648分的好成绩。恩怀虽报,但新愁又上心头。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大学依旧离不开母亲的陪伴与照料,魏祥因此有个小小的请求,希望有......
-
〓 善读无字书
南宋的一个夜晚,在越州山阴陆家宅院的书房里,74岁的南宋诗坛领袖陆游,正以自己一生的读书体验教育自己最小的儿子陆子聿。诗人教子,出口成诗,于是留下了这首至今传诵的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告诉儿子,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浅薄,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
-
〓 新闻随笔:惊蛰至雷声起桃花开
过了雨水,就是惊蛰。 惊蛰在“九九”之末,大地回暖之际;蛰伏的昆虫睁开了眼睛、鼓起胸腔,张开了嘴巴,开始歌唱。我上大学之前,在湖北东部山县乡村蛰伏了十九年,每到惊蛰时节,总能感受到冬小麦拔节生长的声音,在雨水滋润下,准备春耕的土肥堆上长出成片的高粱嫩苗。随着惊蛰春雷的发动,原本寂静的田野,突然响起蛙声一片......
-
〓 为戏曲的传承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戏曲是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雅俗共赏的重要形式,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而且是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化。戏曲是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为一体的高度综合的表演艺术,它的创作和演出,除了演员之外,还有编剧、导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乐师等。就演员而言,亦有生、旦、净、丑不同角色行当分工,因此必须要有一个由这些人员组成的团体。......
-
〓 阮直:现代化就是让多数人惰性化?
作了几十年的编辑,突然发现自己会写的字越来越少了。那天老婆发短信,问我“襄樊”的“襄’字怎么写,我怎么也想不起来,我说你转到拼音键不就完事了,可她又不习惯打拼音。便有了讽刺我:“你也算个编辑?”近些年由于我完全依赖键盘的字母书写汉字,别说复杂的字,就连一些常用的字不借助拼音输入法有时也想不起来了。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给人们......
-
〓 保护和发展:并非不可调和
漫画:朱慧卿绘近日,有关南宋皇城遗址上要建豪宅的新闻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沸沸扬扬的争论背后,分流成两种声音:学者们惋惜的声音——旧城改造、危改拆迁对文物的破坏太大了,是要豪宅,还是要文物;官员们不那么理直气壮的声音——楼盘在遗址保护区外,这块地不让用,那块地不让用,财政收入哪里来?古城保护与发展的争论在新中国至少有50......
-
〓 高校用人不可太功利
创建一流大学,青年教师要有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的良好心态,高校也要创造一个让他们安心的学术环境,在用人方面不可过于功利化近年来,在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很多高校实行了新聘教师“非升即走”政策,即新聘教师经过1—2个聘期,约6—8年的聘用后,如果没有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就不再续聘。作为一种竞争机制,这一政策的引入......
-
〓 冯友兰:人生的四种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
-
〓 光明论坛: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清明节将至,父亲早早就安排好了清明当天的行程:早上去扫爷爷及曾祖父的墓,上午开车回一百公里外的老家,给高祖父及以上祖宗扫墓,然后到香火堂(相当于分祠)把笔者刚出生的宝宝的名字写在家谱上,接着去总祠给爷爷上牌位,再回香火堂吃午饭,与宗亲们叙叙旧。一天下来,满满当当,既有对新生儿的祝福和期待,也有对先人的礼敬和追述......
-
〓 流光容易把人抛——品读李商隐的《西溪》
西溪李商隐怅望西溪水,潺湲奈尔何。不惊春物少,只觉夕阳多。色染妖韶柳,光含窈窕萝。人间从到海,天上莫为河。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京华他夜梦,好好寄云波。《西溪》,真的有这么一条水叫西溪,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四川柳仲郢的幕府中任职之时所作的。根据历史上记载,李商隐有一封信写给柳仲郢(《谢河东公和诗启》),他说:我于日前偶然......
-
〓 陈平原:关于“教”与“育”的思考
前些天接受专访,被问及是否“读书无用”,我当即回答:此乃伪命题。但如今谈大学生的读书热情,可就没那么乐观了。 长期在大学教书,且不时走南闯北,我深知中国大学的学术氛围不太理想。面对如此令人尴尬的话题,无论政治家、企业家、学问人、媒体人,还是众多学生家长,谁都能说上几句。比如,当下中国,大学校园里人满为患,......
-
〓 人才史话:嫉贤妒能削弱齐国国力
资料图片 邹忌与田忌,同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政要人。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们知道邹忌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口才了得。他历仕桓公、威王和宣王三朝,能言善辩,婉转讽谏,主张革新,修订法律,使齐之国力逐渐增强,资历不谓不深,能力不谓不强,史书评价他秀外慧中,华而有德,颇有君子风范。可当你仔细读过《战国策·齐策》就会发现,......
-
〓 新思想史:统合经学与子学
近九十年来,学术界出版了许多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著作,这些书越编越细,越编部头越大,但编写套路并没有大变,即差不多都是对自古以来思想家的评传。这些思想家的著作,若按传统的经、史、子、集的图书分类方法,主要是属于“子”类著作。我们或者可以说,近百来学者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比较重视较具个性化的“子学”的。 读了中......
-
〓 诗说节气:大暑
日子走着走着就到了大暑节气,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也就是百姓常说的盛夏季节。文人著文时常会在他们的文字中,出现一些诸如酷暑难捱、热气炙人、炎热难耐、炎暑逼人、骄阳灼人、烈日炎炎等文绉绉的书面语,意思都是言天气之炎热。 古时没有风扇空调,炎炎夏日,或栖于树荫下,或倚靠在水畔亭旁,避暑的方式完全是自然的。我......
-
〓 《金瓶梅》与明代的灯俗
作为反映明代市井生活的文学作品,《金瓶梅》不仅描写了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也有许多民俗,丰富多彩的节日彩灯就是其中一项,第十五回《佳人笑赏玩灯楼狎客帮嫖丽春院》就是一篇专门描写上元节(元宵节)彩灯盛景的回目。那一日,应李瓶儿之邀,西门庆的大小老婆月娘等人率家奴前往看灯。李瓶儿家的房子有“门面四间,到底三层:临街是楼……”......
-
〓 从枕草子说到线装书
读日本平安时代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忽然想到古代的线装书。清少纳言是平安时代的后宫女官,出身于书香门第。爱读《白氏文集》、《蒙求》、《汉书》等中国典籍。她以其机敏与才气,得以入宫侍奉中宫定子。宫中的权力斗争,家庭与婚姻的变故,使她最后落魄以终。她的这部《枕草子》,“这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将自然想到的感兴,随意纪录下来的......
-
〓 今天我们如何整理古籍·葛兆光:表彰沉静和耐心
我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出身的。这个专业过去是为中华书局培养编辑的,我们读了这个专业,深知做古籍整理标点、校勘、注释等都非常艰难,需要沉静,需要耐心。宋云彬古籍整理奖是一个表彰“坐冷板凳”工作的奖。在整个社会奔进浮躁的时候,我们与其跟着这个潮流去浮躁,还不如去表彰一个需要沉静、需要耐心的事业。宋云彬先生的后人不是......
-
〓 金台论道:作文为啥不写真话
最近我作为评委参加了某部委主办的以阅读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征文的评选。在连续几天看了580篇中学作文后,我的心情是既惊喜又沮丧,惊喜的是孩子们的文字功底普遍不错,遣词造句颇具章法,各种修辞手段也大都运用得体,有些段落写得灵气十足;沮丧的是孩子们很少在文章中袒露心声,很难透过文章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总体而言,这批作文有个......
-
〓 1958年的元旦节
1958年,举国上下大跃进,上千人一个大食堂,大笼蒸馍,大锅熬汤,每到开饭时候,人多为患,乱得如同一窝蜂。 那一年,我虚岁八岁,父亲在人民公社工作,分到很远的一个地方驻队。母亲在一个社办里当工人,夜里十二点才能下班。家里只有我和两个弟弟。大弟六岁,二弟才两岁。每天去大食堂领饭,我均要拉着大弟,背着二弟,手......
-
〓 文化的馈赠
如果追溯世界上几个古老文明起源的年代,中华文明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汉族不断与周围的民族相融合,形成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文明是多元的,但中华文明的演进......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