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评析:老街文化离不开人间烟火
据媒体报道,武汉吉庆民俗街文化中心建成四年,一直没有人气,偶尔放一两场电影,也是观众稀疏。最近这里又挂起“汉口历史文化展示中心”的牌子,但也未见对外“展示”什么。民俗街文化中心遭遇的尴尬,实际上映射了武汉吉庆街之困。熟悉武汉的人都知道,老吉庆街曾是武汉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是最纯正的“汉味生......
-
〓 人才史话:人品决定结果
资料图片 曹彬像 北宋开国名将曹彬,当初在周世宗柴荣手下做供奉官时,掌管茶、酒等公共物资。尚未发迹的赵匡胤与曹彬交好。赵匡胤有一次想喝酒,就直接找到曹彬,想弄点酒喝。但是,说什么曹彬也不给。最后,曹彬自己花钱,买了瓶好酒,送给赵匡胤。后来,赵匡胤当了大宋朝的开国皇帝,给大臣讲他与曹彬的这个故事,说曹彬这个人的人品......
-
〓 快评:更名前,掂掂性价比
给改地名算账,乍一听只和钱有关。重新刻章、换牌匾、换身份证……从表面看,支出和收益成了具体的数字,地名仿佛也被量化了。其实,算账的实质是讨论改地名的性价比。关于收益,是对更名后的知名度、经济收入等方面提升的预期,而在成本端,要考虑的除了行政支出等看得见的成本,还有一些看不见的成本:给当地群众带来的不便利、地名背后的文化......
-
〓 舌尖上的国运
《鹤林玉露》中记载了一个有名的故事。宋代一位地方官从京城买了一个小妾,小妾自称曾经是蔡京府上包子厨中的一名厨师。于是这名官员就要她做几个包子,小妾却说不会做。官员生气地说,既然你是蔡京府上包子厨的厨师,怎么连包子也不会做。这名小妾回答说:“我只是包子厨中专门负责缕葱丝的人。”厨房之中居然还有专门做包子的包子厨,包子厨中......
-
〓 汉字闲议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是两种:一种是拼音文字;一种是象形文字;或者是还有第三种,拼音和象形相结合的文字,如日文。汉文字,象形文字,一个音节一个字,是从图画发展来的,后来发展成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文字,象形文字,一个音节一个字,适合记录汉语的词,因为汉语的词,多是单音节的。许多外语,往往一个......
-
〓 随笔:跟风买书与营销异化
CFP 近见网上一位书店营业员撰文,说现在常有这样的顾客:某明星微博上说看了哪本书,很快就有粉丝跟着来买。有人连莫言名字都不知道,只说:“听人讲有人得诺贝尔文学奖了,要一本这个人的书。”更常见先问近来什么书畅销,众人买,他也买。这是典型的跟风买书。 肯花钱去买书,总是正当事。如果是跟热门好书之风去买,那更不......
-
〓 光明论坛:国家观培育离不开公共文化空间
40多年前,史学家陈垣作古,子孙们把他的手稿捐赠给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不久前,陈垣弟子、史学家柴德赓的后人将其《史籍举要》等著作的手稿也捐赠给国家图书馆。至此,这些记录着师生两代爱国学者学术历程与人生选择的手稿有了共同的归宿,成为一个民族的公共文化记忆。20世纪40年代,陈垣写于北平沦陷区的《通鉴胡注表微》,发......
-
〓 历史的相似性:“三闾大学”的镜子
通俗史学,这几年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算得上是很“热火”的,它之所以“热”,我觉得,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当在于“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它把过往的既定史实与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从而激发了人们走近历史、认识历史、进而开发历史的心理期待与生命追求。 正因为历史有相似之处,人们才会在历史中看到现实的影子,从现实......
-
〓 评论员随笔:读取毕业致辞中的人生密码
一个好的毕业致辞,既需要用温馨片段进入听众的情感世界,也要给予远行的游子以人生的滋养又到毕业季,很多人要告别熟悉的校园,少不了会有些离愁别绪。出发前,聆听毕业典礼上的简短致辞,成了毕业生们学成下山前的必备行囊,而后仗剑天涯。就在几年前,当华中科大的校长“根叔”因风趣的毕业致辞走红,很多人还在议论,“大学校长不能太根叔”......
-
〓 范稳:在中国南海游泳
在中国南海游泳并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而是重温一堂中国地理课。这正如在某些特殊的地区,人们的活动总是带有行为之外的附加意义,去到南极绝不仅仅是为了一趟常人去不了的旅行,登上珠穆朗玛峰也不单是为了满足征服欲。而在我们的中国南海,面对涌翠叠玉的浩淼大海,我感到自己是躺在一块巨大而温润剔透的中国翡翠的怀抱里。得知获得邀请,参加由......
-
〓 曹文轩:阅读是一种优美的姿态
关于读书的意义,可以说出十条、二十条来,我也想说这么几句话。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加富有魅力。读书不仅能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读书还能改变人的外部形象。我去鲁迅老家绍兴的一个小学做讲座。我说你们这个地方曾经出现一个伟大的文学家,那些小孩都非常得意地说是鲁迅。然后我说,你们有没有想过,鲁迅这个小老头,他如果不是一个读书人,他走......
-
〓 高教论坛: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希望
今年5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一直以来,农村学生在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中比例趋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一决定和相关政策的实质,是通过政府强制力,在维持高考统一录取框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定点定向突破,逐步扭转农村学生......
-
〓 小明看两会:感受“文化”热度
今年两会,“文化”成了高频词汇,多位代表委员就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文化走出去等发表看法。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高度评价《中国诗词大会》,并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应覆盖教育的各个阶段,融汇到教材中,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委员说,引导青少年亲近传统文化需要循循善诱,使其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中国书法家协会......
-
〓 赵法生:“老实大量纯读经”问题何在?
近代以来,经典教育在中国可谓命运多舛,在历经一个世纪反复强制摧残打压之后,今天的经典教育似乎迎来了它的春天。但问题依然不少,目前关于读经方法的争论便是证明,争论的焦点之一是王财贵先生所提倡的“老实大量纯读经法”。这一方法的初衷无疑是为了推动大陆荒废已久的读经教育,但是,实践日久,其流弊也随之显现,到了不能不认真面对的时......
-
〓 传统文化复兴的实践与创造——景德镇田野考察记
乐天陶社茶室中外陶艺家作品。王宇文摄在景德镇工作的日本陶艺家的作品。方李莉摄景德镇创意市集(见图)、陶艺街、三宝国际陶艺村等,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景德镇吸引年轻人创业的主要场所。张 雪摄景德镇是我的家乡,十几年前我曾写过一本书《飘逝的古镇——瓷城旧话》,因为我目睹自己从小生活过的景德镇正在发生剧烈的变迁,许多老的坯房、瓷窑......
-
〓 以博物方式繁荣中华古典学
中华古代智慧既浓缩在以“经史子集”为载体的伟大文典中,也以实践形态深深扎根于先民的平常日用之中。比较而言,中华传统文化因其时代性而主要属于古典学范围。而古典学作为古典时代的人类智慧,又因与人之生存的切近特性及对生命本身的直接关照,在总体上属于人类早期共有的博物学传统。 今天,人们听到“博物”二字多感陌生,......
-
〓 书店灯光不熄说明了什么?
去年此时,北京文化地标、爱书人心目中的圣地“三联韬奋书店”开始试水“24小时营业”。一年过去了,三联书店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2014年营业额接近翻番,实现盈利,并计划开第二家24小时分店。这份成绩来之不易,既凝聚着全体员工的心血,也寄托着政府对实体书店生存发展的殷殷关切。实际上,三联书店是全国上百家获得政府财政补贴......
-
〓 习得——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为学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典出:《论语·为政》原文:同引用释义: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思考、不学习,思考也会陷入困境。注重学习和思考之间的关系。学习包括从书本上学,也包括从实践中学。“思”可以理解为问题意识,只有带着......
-
〓 孔孟谁更“圣”
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千古定论,谁更圣,还需要讨论么?然而认真读过《论语》和《孟子》,联系孔子与孟子各自的经历,才发现,孟子的许多思想认识和语言表述,其实都远远优于或深于孔子。孔子的一生,极度关心国家大事。他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之道。以世俗的眼光看,简直是个官迷。但孔子想当官的目的,不是为了捞好处,不是为了发横财......
-
〓 花开次序
春水 苏天赐/绘梅花开时天下春 李可染/绘春天,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朱熹曾在《春日》一诗中说:“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其实,春光并不是“一时”新的,五彩缤纷的花儿须遵从一定的物候规律次第开放。古代诗人对此有细致观察,故不妨借他们的慧眼,把这个问题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天凝地闭的严冬,众芳摇落,只有梅花独......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