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杜浩:清明文化随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这些都是关于“清明”的古典诗歌名句。一个民族的诗歌文学,往往是这个民族的心灵世界的写照,反映着这个民族的精神的、灵魂......
-
〓 文化评析:文物保护奖励合法还需合情
10月26日,陕西丹凤县水泥工人李磊在作业时发现一柄战国时期楚国的青铜剑,主动上交给县文物部门之后,获得荣誉证书和奖金500元。李磊对于自己上交宝剑的行为无怨无悔,但对于500元的奖励,李磊觉得有些难以接受:“太少了,怎么也应该几千元啊。” 造成李磊难以接受的原因,与其上交文物的价值密切相关。据当地博物馆......
-
〓 大地漫笔:听《幽兰》读孔子
夏日昏昏懒读书。于是听曲。可静心凝神的,首选古琴。著名的“老八张”里,第一张第一首便是《幽兰》。《幽兰》是保存下来最早的古琴曲。据东汉蔡邕的《琴操》记载,《幽兰》为孔子所作。这位郁郁不得志的哲人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一度离开鲁国,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但孔子的游走并无收获,他的才智未得到赏识,只得返回鲁国。在由卫国返回鲁国的途......
-
〓 张广智:寻井记
我想说的“井”,是指苏州九如巷张家老宅中的那口百年老井。苏州,因唐代诗人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一名篇而享誉古今;因荟萃中国古典园林之精华的园林群,比如拙政园,就吸引了万千中外游客,遑论虎丘的塔影。不过,我对这座古城的了解,却因为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萌芽》杂志上,读了陆文夫的成名作《小巷深处》,那时......
-
〓 灵隐寺中谈人生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唐·宋之问《灵隐寺》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以西,灵隐山麓为著名的江南古刹,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
-
〓 京城图记:公主坟琐记(下)
“公主”这一称呼,据考证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史记·吕后本纪》上说“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这可能是“公主”称呼较早的记载。从西汉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同时,因和亲等缘故出嫁的宗女或宫女,一般也加封为“公主”。到了清代,前清时期“大汗”(......
-
〓 文化评析:乡愁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发出了“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热切呼唤,使“记得住乡愁”拥有丰富的内涵和隽永的韵味,营造出带有淡淡甜蜜、微微苦涩、脉脉思念的审美体验。 乡愁是一种从容期待的慢慢品味。庄稼的种管收储讲时节。到了冬闲,农民站在一望无际的麦田,想象着麦盖三场被、搂着蒸馍睡的......
-
〓 大师“自损”,戳破了乡愿的窗户纸
“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近日,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1934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所写的一段抱怨考试的日记引发关注,网友纷纷称赞大师真性情。日记出版时曾被建议删改,季羡林则决定一字不改:“我70年前不是圣人,今后也不会成为圣人。” 虽然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已经作古,而先生学问思想中的精华,依然还在......
-
〓 文化评析:给实体书店更多的政策扶持
“自2014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2013年年底,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算是给全国不分地域、不分大小、不分经营性质的各类书店一份最为珍贵也最有意义的新年礼物。一份新年大礼,透露出国家对于每况愈下的图书实体销......
-
〓 专家学者评论·刘海峰专栏: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
近几年,围绕高考出现纷繁复杂的现象。一方面,有不少学生弃考,或者录取后不去高校报到,以及选择参加“洋高考”出国读大学。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一些类似衡水二中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那样,对高考极度重视的震撼场面。 恢复高考后相当长的时期,考上大学等于直接从农村跨进象牙塔,“知识改变命运”,既是勉励广大青少年努力......
-
〓 创意港:让故宫不再“高冷”
4月15日,由本报和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主办的“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论坛”在宁波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就如何让博物馆文化资源活起来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双宫记”。看似“高冷”的故宫博物院,何以能在短短数年间成为时尚产业的弄潮儿?两位故宫“掌门人”向大家分享着各自的秘籍。从他们的分享中可......
-
〓 肖复兴:清秋寒露时节
白露、寒露和霜降,是3个连在一起的节气。这3个节气是秋天渐行渐远的脚步,以水凝结成露、进而为霜这样三种形态为标志,让一个秋季特别是深秋季节,变得如水墨画一样,可触可摸。在这里,露两次出现,显示出在秋季位置的重要性,与蒹葭或落叶或鸿雁等秋季常出现的象征物相比,都要格外别致。如果说前者都有些秋季的萧瑟感觉,唯独露显示出秋季......
-
〓 漫谈教育·秦春华:何谓好大学
CFP 世界上有许多大学,但真正能够称得上是好大学的并不多。在美国,对一所大学的最高评价,是说它是一所好大学。好在哪里呢?首先,学生愿意去。一所学校申请的学生越多,说明它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越高。因此,许多大学把录取率——被录取学生占申请学生的比例——视为学校声誉的重要标准。其次,教授喜欢去。世界上的顶尖高手......
-
〓 2014,怀着希冀前行:贯通人才成长之路
素描:罗雪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共60条,其中的第42条,讲的是对教育改革的具体而及时的意见。从中深感教育改革形势大好。我从1993年起任复旦大学校长,历时6年,再从2001年起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历时12年,其间从2004年起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至今。以我在过去20......
-
〓 《庄子的快活》选载十一:圣人之过?文明之罪?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dì)。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yīn)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伯乐之罪也。——《庄子·外篇·马蹄》这个马,生活在陆地上,吃草喝水,高兴时互相用脖子抚摩,生气时背对背尥蹶子。所谓马的智力不过如此罢了。可人要给马匹加上辕木、......
-
〓 文化评析:对汉字的变化,不必杞人忧天
从甲骨文到当下的汉字,汉字形体的变化鲜活体现了汉字发展的与时俱进,只要顺应形势妥善处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近期,央视一档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获得了高收视率,激发了全民书写汉字的热情,还让大家对收录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汉字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而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同样赢得了不错......
-
〓 兔年说说兔“宝贝”
兔儿爷 玉兔 商代晚期,长10厘米,高5.8厘米,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兔尊 西周,高13.8厘米,长20.4厘米,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8出土。 中国圆明园兔首像 《蕉荫群兔》 谢海燕 《雪中游兔图》 清 沈铨 《兔》 德国 丢勒 《双喜图》 北宋 崔白 再过几日就是“兔年”了。我们可以通过兔......
-
〓 今日谈:假日照见“书香中国”
国家图书馆内座无虚席,回字形阅览区里书籍浩瀚,少长咸集;四川省图书馆里处处是人,书架旁、走廊上、自习室里,有的人甚至席地而坐品味书香……国庆假期,全国许多图书馆都迎来了读者高峰,人们的阅读热情让这个黄金周书香充盈。“与其去景点看人山人海,不如在阅读中畅游书山学海”“假期中每天陪孩子读两小时的书,也算是一份有意义的节日礼......
-
〓 启功谈艺──薪火相传教书法
1992年,启功先生招收了一位来自南阳的博士研究生,师从他攻读古典文献学专业,这个学生叫张志和。这一年,启功先生80岁,作为学者书法家,可谓人书俱老;这位学生也有一个非同寻常之处,就是于所学专业之外,用启功先生后来的话说是“对书法有瘾”,他自幼学书,到这一年已经临池学书25年。由于兴趣使然,师生之间便于文学的专业之外多......
-
〓 在古诗词中找寻生态保护之道——《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启示之三
今天我们在谈论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时,不妨先从古诗词中感受美、培养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大众化形式的包装,让更多人通过诗词贴近自然,感受变化,体会生命的节律,从而领略自然之美,并由此生发出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意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期间,且不论参赛选手的表现,仅是回味那些诗句,就是一份美好的享受。诗句中描绘的春天,......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