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趣谈:有文化就能长寿吗
近日,有人撰文认为,文化修养乃健康长寿的重要基石,就仿佛文化名人们的长寿都与深厚的学问有关,甚至还以文化名宿周有光先生和杨绛先生的高寿来佐证这个观点。情况真的如此吗?满腹墨水未必就高寿 文化大家们真的不在乎养生锻炼,全凭腹中墨水就能健康长寿吗? 文化修养固然对提高认识,勇于践行,具有一定的裨益,但这......
-
〓 今天我们如何整理古籍·袁行霈:为青年编辑创造学术成长的空间
这次获奖的几部大书,整理时间都超过了十年,是两代甚至三代以上的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选题的重要性、整理的难度、学术的坚守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思考、传播、宣传。马王堆简帛是出土文献的代表,《史记》是正史的第一部,杜诗是集部的重中之重,三部大书展示了中国典籍整理的三个重要方面,是我们这个时代传统文化研究的精华,体现了当代学......
-
〓 用阅读打好生命底色
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既是为了纪念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也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儿童阅读的关注。所以,在这个时候谈谈儿童阅读,很有必要。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无须再做强调,已有过许多种阐述。阅读可以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
-
〓 光明时评:高校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近日,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向媒体表示,北大的综合改革正稳步推进,未来将尝试取消院系行政领导的行政级别,并采用聘用方式,进一步弱化行政级别,加强人员流动。这被视为高校去行政化的破冰之举。大学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其管理运行理应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学术的规律。然而,在当下的高校制度设计下,往往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来处理学术事务。无论......
-
〓 阎廷瑞——从闯关东到闯关东大潮
光绪二十三年(1897),我舅公阎庭瑞(泽溥,1879-1932)从燕山界岭口附近的一条盘肠小道,攀援到长城一个坍塌的豁口前。他不会辩赏边塞古堠的风光,对他来说后面是重峦叠嶂,前面还是重峦叠嶂,只不过穿过豁口到了关外,就逃脱了直隶官府的追捕。他也不会意识到,他正站在近代东北历史的一个节点上——那一年被认为是清封......
-
〓 人才史话:知人善任
资料图片 赵鞅,时人尊称其赵孟,因谥号简,史书便以赵简子相称。在《赵氏孤儿》中,那个险些丧命的男孩赵武,就是赵鞅的祖父。半个多世纪后,年轻的赵鞅继承父志登上政坛。他革故鼎新,倡行法治,选贤任能,扩亩薄税,终于使赵氏东山再起。 赵鞅是个有远大抱负和政治远见的人,他深知,“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
-
〓 宝玉父子情思考
内容提要:《红楼》中,作者描写宝玉和贾政的篇幅较多,也很精彩;作者正话反说,暗含了宝玉的父子情,也寄托了作者的父子情感。《红楼梦》里,曹雪芹主要是描写宝玉和众姑娘丫环的事情,描写宝玉和众男人的事比较少。但是,描写宝玉和父亲贾政的事篇幅却不少,份量也较重,而且也很精彩。这是何意?难道光是为了描写一个封建官僚、一个正统父亲......
-
〓 国学视野下的高校德育教育探索
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亦可称为“人学”,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哲学包括人生价值、人生境界、道德修养等众多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国学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再创造,国学教育体系中有关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为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提......
-
〓 点将台·老鲍谭古:艰苦以求卓绝
孔子学生中,曾子曾参并不聪明,在孔子生前,也没有什么特别优异的表现,不仅不在四科十哲的名单里,还得到孔子“参也鲁”的资质鉴定。 但后来的曾子无疑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这一脉,接连出现子思、孟子这样的大家,奠定了儒学正宗的地位。其实,在孔子生前没有优异表现的他,却有些特别的表现,关注这些特别的表现,也许能理解......
-
〓 干部谈读书:从历史中寻找温情和敬意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读历史,在思考后转化为自己的评价体系、考虑问题的视角,方能拓展我们思想的纵深度对历史书的最初兴趣,来源于小时候阅读镇上书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画册,里面豪气冲天、肝胆相照的盖世英雄,陪伴我度过了生活平淡的童年。细细品味近20年的阅读体验,大到文明更替、民族兴衰,小到史海钩沉、人物传记,是历史书......
-
〓 雅趣说字:水
水 这个字可以横起来看,仿佛把水画出来一样,或长或短的笔画,正像长短不一的水纹。“益”字也从水,其上半部分应该是水字本形。...
-
〓 传统文化止于独行盛于大众
当众人被“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撩拨起续诗的兴致时,有人却嗤之以鼻:“参加接龙的很多人对诗的用韵一窍不通,折射出大众对真正传统文化的外行。在任何时代,真正的诗人都是寂寞的,诗歌都是小众的”,使不少网友“诗情酒兴渐阑珊”。这一观点体现出当今一些人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存在的一大弊病:总是端着架子,否认群众基础,摆出一副盛气......
-
〓 品智生活·汉字:言之有“礼”
“礼”,这个笔画简单的字眼,解释起来却有些复杂。 这世上本来没有“礼”,只是因为集体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产生了“礼”的仪式,造出了“礼”的汉字。因此,“礼”字也是社会生态的描摹。“礼”字的繁体是“禮”,本字为“豊”,一看便知与祭祀有关。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合起来......
-
〓 随笔:爷爷和书的故事
据说,在每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家长会在书上涂上蜂蜜然后让孩子舔,所以犹太小孩从小就对书有好感,喜欢读书,就像品尝蜂蜜。让我热爱书籍、迷恋书香的是我的爷爷。 由于家里变故,爷爷只念了两年私塾,便没有再读书。爷爷说,他很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私塾老先生教书时摇头晃脑的样子,他经常示范给我们看,那神态......
-
〓 “极端”的通识教育——我的经历和反思
一、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 我今年五月毕业于美国的圣约翰学院。圣约翰学院在美国以极端的通识教育著称。四年都不分专业。所有课程基本都是必修,均是原典阅读和由教授带领的十几人的小班讨论。课程的核心是贯穿四年的经典阅读讨论会,按照规定好的、大致基于年代顺序的书单进行:大一有荷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
-
〓 文化评析:把好出版物文字质量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最近下发《关于“质量管理2016”辞书、教材教辅和地图类编校质量不合格出版物的通报》。通报显示,有19种出版物编校质量不合格,涉及16家出版单位。目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依据《出版管理条例》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相关出版单位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给以警告的行政处罚,并要求相关出版单位在30日......
-
〓 扛标旗的少女——我的春节记忆
作为民俗的春节与作为个人记忆的春节是两回事。你兴奋不已的,他人未必感兴趣;反过来,别人津津乐道的,你也很可能插不上嘴。说全国人民享有“同一个春节”,在我看来近乎幻象。共享的,只有休假与美食;就连团圆与否、鞭炮有无,如今也都成了未知数。其他习俗,更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我记忆中最美好的春节,属于1986年。无关“国泰民安”......
-
〓 小瓶谁寄一枝春——瓶花漫述
图片为作者插花作品宋·无款·《胆瓶花卉图》 曾经有客人在店内浏览,忽然问:“你插花是宗‘××流’吗?我们是同门呢!”我愕然——那“××”听着耳生——继而答:“没有‘流’。” 插花而有流派,是日本的特色,岛国之民极尽细腻幽微,历来盛出将简单事复杂化的大师。插花在彼上升为“道”,亦不免小题大做。日本园林、插花,......
-
〓 眷眷之心别杨绛
杨绛 资料图片钱钟书先生去世时,我写过一篇《心祭钱钟书》的悼文,那时表达的是深深的悲痛之情。如今杨绛先生寿高百零五善终,虽难掩伤感与不舍,但想到这是她所说的“回家”,心生几分慰藉,唯有在无尽的怀念中,对远去的老人致以祝福。我与杨绛相识已有三十多年了。她的人品和学识,在文化界称得上交口赞誉,而随着与她交往的增多,我对老人......
-
〓 新评弹:多给“土秀才”掌声
山东老家的文敬大叔今年多了项“使命”:访问家族健在的老人,查阅皮庄村的资料,在已经城镇化的社区附近搜寻乡土的记忆。我们徐姓以前是村里的大姓,据说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迁来山东,民国时祖上在周边十里八村小有名气,“闯关东”讨生活的也有几家,如今在城镇化大潮下,乡亲们都“洗脚上楼”了——一本家族变迁史,也是一部浓缩的家国历史。......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