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非遗传承保护的新思考
自2004年8月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已成为拥有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名录和优秀实践名册最多的国家,赢得了缔约国的赞誉。在这个重要时点上,有必要反思我国履约十年来的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用《公约》思维观照当下非遗传承保护实践,为传承前人的智慧、赓续文化的薪火、丰富文化多样性作出贡献。 ......
-
〓 金台论道:警惕“精神返祖”
日前,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位80岁的老太为了“祈福”,竟朝所搭乘的客机发动机撒了一把硬币,所幸被其他乘客发现后及时通知机组人员,硬币被全部找到并取出。这条新闻之所以令人冷汗直冒就在于,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搭乘的航班不会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近些年来类似的场景已经屡见不鲜了,不论是殷墟遗址的墓穴还是成都宽窄巷子的普通水池,不......
-
〓 何正权:河的命
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不禁想起了一年前“行走大运河”时所感受到的沧海桑田……去年7月。苏州枫桥路边的古运河静默着,看不出水活着还是死了,睡了还是醒着。我因为配合大运河“申遗”,跟随大河报团队进行“行走大运河”的专题采访,一次又一次地探访这条河流。从郑州出发,到聊城、徐州、淮安、扬州、无锡、苏州,目的地,则是京杭大运......
-
〓 争鸣与探讨:“草根”看学术
像我这样的人,大概是不太适宜到光明日报高等教育版上来奢谈学术的,因为对于高居殿堂的学术来说,咱只是一草根。只是因为平时爱读点孔孟,读点马列主义,所以读了近日《光明日报》上刊载的刘振天《我们怎么看待所谓的“垃圾学术”》、秦春华《到底是“学术”,还是“垃圾”——与刘振天先生商榷》、朱文通《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垃......
-
〓 人民论坛:走进每一位受难者的世界
第三个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一些来自国外的消息引人注目: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二读通过议案,意在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安大略省“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物理学家郑洪以大屠杀幸存者的真实经历为题材,历经10年创作的《南京不哭》问世;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第一次走进法国,名为《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的展览,突出......
-
〓 人才史话:人品决定结果
资料图片 曹彬像 北宋开国名将曹彬,当初在周世宗柴荣手下做供奉官时,掌管茶、酒等公共物资。尚未发迹的赵匡胤与曹彬交好。赵匡胤有一次想喝酒,就直接找到曹彬,想弄点酒喝。但是,说什么曹彬也不给。最后,曹彬自己花钱,买了瓶好酒,送给赵匡胤。后来,赵匡胤当了大宋朝的开国皇帝,给大臣讲他与曹彬的这个故事,说曹彬这个人的人品......
-
〓 舌尖上的国运
《鹤林玉露》中记载了一个有名的故事。宋代一位地方官从京城买了一个小妾,小妾自称曾经是蔡京府上包子厨中的一名厨师。于是这名官员就要她做几个包子,小妾却说不会做。官员生气地说,既然你是蔡京府上包子厨的厨师,怎么连包子也不会做。这名小妾回答说:“我只是包子厨中专门负责缕葱丝的人。”厨房之中居然还有专门做包子的包子厨,包子厨中......
-
〓 人才史话:动态察人识良莠
庄子像 资料图片 在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看来,人的心灵、阅历以及当前的遭遇,是可以通过面色、表情特别是眼神表现出来的。但是,静态看人如同相面,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更谈不上深度和精度。有道是,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的心性和潜质、智慧和特长,只有在动态情况下才会明显呈现。因此,鉴别人才的最好办法还是那句老话,是骡......
-
〓 黄伟嘉:长长的波士顿大学
有一所大学很长,长长地排列在大街的两旁,这就是波士顿大学。 波士顿大学创建于1839年,是美国第三大私立大学,有16个学院,3万多名学生,1万名教职员工。这么大的一所大学排列在一条大街上,要形容她的规模,就只能论长短了。 波士顿大学所在的大街是波士顿有名的联邦大道(Commonwealth Ave)......
-
〓 节气·物候·立秋——末伏夏尽凉风渐至
立秋时节按传统历法,立秋是七月的节气。但按公历,立秋一般在8月7-9日之间,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35°。今年立秋交节时刻是8月8日4时01分。我们先看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
-
〓 王郁:天凉好个秋
当高温不再炙烤,当蝉儿不再鸣叫,妩媚的盛夏便渐行渐远。紧随其后,秋色在天地万物之间一点一滴地开始弥漫,秋意也一天天地浓郁起来。进入秋天,大自然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在这种魔力的作用下,山川、河流、森林全都变换了一种气场,一种清爽、冷峻、素淡的气场。秋天的雨,温柔、缠绵,散发出清新的气息,雨丝飘落,地表有一层微凉在缓缓地升腾......
-
〓 光明论坛:国家观培育离不开公共文化空间
40多年前,史学家陈垣作古,子孙们把他的手稿捐赠给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不久前,陈垣弟子、史学家柴德赓的后人将其《史籍举要》等著作的手稿也捐赠给国家图书馆。至此,这些记录着师生两代爱国学者学术历程与人生选择的手稿有了共同的归宿,成为一个民族的公共文化记忆。20世纪40年代,陈垣写于北平沦陷区的《通鉴胡注表微》,发......
-
〓 金台论道:“保护性破坏”如何终结
近日,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公园在建设中被曝“野蛮施工”“破坏文物”,一位作家在现场拍摄的视频显示,工人们用电钻把旧砖撬掉,换上仿古新砖。有关部门在调查后认为,“该工程施工中使用电钻剔除残砖的做法,确属不当,存在野蛮施工的问题。”工程于是暂停,进行整改。修缮不当所造成的破坏如今已经成了文物保护中的普遍现象。辽宁“最美野长城......
-
〓 范稳:在中国南海游泳
在中国南海游泳并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而是重温一堂中国地理课。这正如在某些特殊的地区,人们的活动总是带有行为之外的附加意义,去到南极绝不仅仅是为了一趟常人去不了的旅行,登上珠穆朗玛峰也不单是为了满足征服欲。而在我们的中国南海,面对涌翠叠玉的浩淼大海,我感到自己是躺在一块巨大而温润剔透的中国翡翠的怀抱里。得知获得邀请,参加由......
-
〓 凭栏处:暑假生活,多点“无用之用”
这是一个一年级小学生的暑期计划表:从早8点半到晚9点,从周一到周日,除了吃饭睡觉,都辗转于各种培训班,有语文、数学、英语,也有轮滑、游泳、篮球……丰富多彩,“日理万机”,学校生活与之相比,简直太轻松了。暑假怎么过?在很多家长看来,查漏补缺、“弯道超车”,比傻玩两个月好得多。别人都在学,自己不努力,等到9月一开学,恐怕哭......
-
〓 小明看两会:感受“文化”热度
今年两会,“文化”成了高频词汇,多位代表委员就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文化走出去等发表看法。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高度评价《中国诗词大会》,并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应覆盖教育的各个阶段,融汇到教材中,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委员说,引导青少年亲近传统文化需要循循善诱,使其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中国书法家协会......
-
〓 我们为什么喜欢猴
猴年以来,有关猴的新闻层出不穷,让我们看到了猴的高人气。早在去年暑期,动画片《大圣归来》就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新纪录;新发行的第四轮猴年邮票,大版的价格从38.4元暴涨到了1100元,升值近28倍;春晚的猴年吉祥物图案,引发全民讨论的热潮;猴年甚至刺激了人们的生育愿望,有媒体预计2016年“猴宝宝”将扎堆出生。为什么我......
-
〓 文化评析:“新编京剧”引发的思考
最近,台湾国光剧团排演的系列新编京剧“伶人三部曲”(即《孟小冬》《水袖与胭脂》与《百年戏楼》)在上海上演。他们在为观众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剧体验时,也带来激烈的争议。一边厢,“伶人三部曲”不但吸引了传统戏迷,而且还赢得了时尚人士的青睐,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一边厢,传统戏剧界对该剧所代表的“京剧新美学”的责难声也......
-
〓 书店灯光不熄说明了什么?
去年此时,北京文化地标、爱书人心目中的圣地“三联韬奋书店”开始试水“24小时营业”。一年过去了,三联书店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2014年营业额接近翻番,实现盈利,并计划开第二家24小时分店。这份成绩来之不易,既凝聚着全体员工的心血,也寄托着政府对实体书店生存发展的殷殷关切。实际上,三联书店是全国上百家获得政府财政补贴......
-
〓 不要让吟诵变成才艺表演
吟诵是旧体诗歌的一种传统活动,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吟诵一度不绝如缕,可喜的是在文化界一些前辈的呼吁倡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之下,吟诵如今已经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有全面复兴之势,各地的吟诵社团纷纷建立,各种吟诵活动也热闹非凡,但毋庸讳言实际社会效果并不理想,一般大众对吟诵仍然是狐疑观望乃至敬而远之。个中......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