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葛洪:抱朴子外篇·用刑卷第十四
14.1 抱朴子曰:莫不贵仁, 而无能纯仁以致治也;莫不贱刑, 而无能废刑以整民也. 或云:“明後御世, 风向草偃. 道洽化醇, 安所用刑? ”余乃论之曰:“夫德教者, 黼黻之祭服也;刑罚者, 捍刃之甲胄也. 若德教治狡暴, 犹以黼黻御剡锋也;以刑罚施平世, 是以甲升庙堂也. 故仁者养物之器, 刑者惩非之具, 我欲利之......
-
〓 刘翠溶:清代仓储制度稳定功能之检讨(下)
三、常平仓功能之二:出借常平仓谷除用于平耀以调节粮价波动外,另一顼功能是出借给农民作为籽种口粮,以解决一部分青黄不接时农村发生的困难,并达到仓谷出陈易新之目的。一般的办法是春借秋还,还时加收百分之十的利息(即借一石收息一斗),歉年则只收谷本而不收息。[21]至于每年出借的仓谷是多少?出借和平粜是否同时举行呢?官书上没有......
-
〓 冼岩:新法家之谬
毫无疑问,中华民族曾经拥有辉煌的古代文明。以千年为度观之,任何头脑正常的人都会因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但是,近代以来,西方确已后来居上,以科技、工业、市场横扫天下,所向披靡。挟此蓬勃之势,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迄今已居当代文明的巅峰。当下之世,中国并非没有长于西方之技、之术,但主要都是在那些因传统差异而......
-
〓 饶石生:有感于光武帝奖励郅恽
据《后汉书》载:东汉光武帝曾立规矩,京都洛阳入夜关城门,严禁进出,任何人不得违犯。一天,光武帝出城打猎深夜才归,来到东门外,随从大叫开门。守城小吏郅恽回答说,起更关门,此是皇帝立下之令,岂能违命。随从告诉郅恽,是光武帝打猎归来,并请光武帝行近城下,让他看个明白。郅恽仍说夜里看不清楚,拒不开门,光武帝只好绕由东门进了城。......
-
〓 张建国:汉简《奏谳书》和秦汉刑事诉讼程序初探
1983年末至1984年初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发掘的247号墓,出土了一批汉简,其中包括重要的古代法律文献。1985年第1 期《文物》登载了张家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的《江陵张家山汉简概述》一文,对这批汉简作了简要的介绍。经整理小组几年来的整理,现已分两次公布了汉简中属于《奏谳书》的释文。 《奏谳书》是竹简原有的标题,共有简......
-
〓 陈汉生:李斯与法治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为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避)禁。──《史记·秦始皇本纪》引李斯言李斯,战国后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又是先秦法家理论在秦的实践者,他的思想主张和政治活动,是跟秦朝的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李斯是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
-
〓 黄留珠:秦礼制文化述论
关于秦的礼制,历来研究者不多。因为一提到秦,人们通常想总是其军事的强大,所谓“齐之技击不可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是也 [1] 。我自己亦每每著文,宣传秦文化即军事文化的观点[2]。按一般的理解,军事以“ 暴力”“强制”为其特点,而与“礼”格格不入。这样,论者不重视秦礼制的研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事实......
-
〓 法家思想简介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
-
〓 法家是如何冲破传统思想,提出法治思想的?
如何想学好中国法制史,或者对某一次变革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阅读一些古代法律思想家的代表著作。他们的语言精悍、篇幅短小、论述精辟,是最好的学习资料。所以,我给大家提供翟青写的一篇文章,名字叫“读韩非的《五蠹》篇”。 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杰出代表。他总结了新兴地主阶级在变革实践过程中的正反面经验,彻底批判......
-
〓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5)
陈平这番话道出了“任势”的重要性,他在担任丞相期间,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明智的君主掌握大权,但也善于“任势”,从而达到国家大治。韩非的“任势”观点,西晋的刘颂也同样提到。晋武帝时,淮南相刘颂上书皇帝,详陈治国方略:“秦汉以来,分设九卿、典客、宗正、大司农、少府,以丞相统御。如今事无巨细,均由尚书定夺,而诸侯却无所事......
-
〓 李学勤:张家山汉简研究的几个问题
出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3 期, 1983年底发掘出土的江陵张家山247号墓汉简, 经过较长时间的整理研究,全部整理报告已以《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为题,最近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整理小组本来希望尽快发表这批十分珍贵的文物材料,但竹简的地下保存状况不像性质类似的云梦睡虎地11号墓秦简那样完好......
-
〓 波澜不惊:新法家的自由观
新法家追求人类真正的自由,是范围最大、程度最高的自由,而不是由少数人享受的被阉割的虚假自由自由,是人类在历史的进程中一直不断追求的目标。人对自由的追求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每一次社会的进步,都带来了全人类自由程度的提高, 当今社会,很多学说也都说自己追求自由,但是,如果不能说清楚什么是自由,不能拿出实现自由的途径,那么这......
-
〓 翟玉忠:新法家“新”在哪里——兼答乐蜀
读了乐蜀先生的《 也谈“新法家”:对翟玉忠看法的旁观者观察》一文,便产生了当面求教的念头,因为无论在对日本“新法家”的认知上,还是在复兴法家的目标上,我和乐蜀先生都没有原则性分歧。然而当笔者通过各种渠道同乐蜀先生联系的时候,却发现乐蜀先生是故意不想站到前台来——可能是一个人所处的社会位置不同吧——在这种情况下,以文会友......
-
〓 刘翠溶:清代仓储制度稳定功能之检讨(上)
一、常平仓储谷量之变动 清代各地方常平仓所收贮的仓粮,一般是未去壳的谷子,其种类则因地而异。常平仓储谷量之变动,可由两方面加以观察:一方面是以各省为单位进而观察全国总储量之变动;另一方面是以资料较多的州县来加以比较。前者所需之数字可于清代官书记载中得之,后者则尽可能由地方志中搜集得到。全国总体的观察可以给我们一个概括的......
-
〓 乐蜀:也谈“新法家”,对翟玉忠看法的旁观者观察
大概这个世界真的变得自由了,思想多元化的时代让曾经因循守旧的传统学术研究多了一些“新”的气象。于是,“新儒家”独占鳌头的辉煌黯然消退,新墨家、新道家以及“新法家”的说法逐渐映入人们的视线,沉寂许久的思想界亦似乎开始活络起来。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思想界因“新法家”学说而滋生了诸多奇怪现状。数月前,《儒学联合论坛》曾围绕韩东......
-
〓 陈新民:中国法家思想之内涵
追溯中国法家之历史,大体上可以春秋时代的管仲为先驱,其后历经战国时期的李悝、吴起,中期的商鞅、慎到、申不害,末期的韩非子、李斯等人,为主要的代表人物。关于法家的著作,我国已汗牛充栋,本文不欲再狗尾续貂的就先秦法家诸子各个人的思想来分别论述,而先综合法家思想的内涵,来接续对应李光耀相关的法治见解。法家的见解,可略举其重点......
-
〓 赵小雷:法家与先秦诸子的相互关系(二)
第三章 法家与道家 第一节道家对法家的影响司马迁称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这不单是说韩非,对于其他法家人物,如申不害、慎到和商鞅等,司马迁也持同样看法,故主刑名而本黄老,就成了法家的基本特征。由此正显示出法家与道家的渊源关系。具体而言道家对法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
〓 赵小雷:法家与先秦诸子的相互关系(一)
第一章 中国古代社会与法家思想 第一节 独特的早熟路径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历史的一大变局。所谓百家争鸣正是新旧制度的交替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故凡治先秦思想史者,莫不涉及到当时制度变迁的各个方面,因而“不明先秦时代政治及社会之情形,亦断不能明先秦诸子之学也”1。这固然是基本的研究方法,然而仅限于此,......
-
〓 诸葛亮依法治蜀经验谈
千古贤相诸葛亮励精图志治蜀二十年,使得“国贫民虚,地处孤绝”的蜀汉上下“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如此卓越的政绩与他“科教严明,厉行法治”的治政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一、诸葛亮依法治蜀的历史背景建安十九年,刘备平定成都后,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管理益州政务。原益州牧刘璋“性宽柔,无威略......
-
〓 白奚:先秦黄老之学源流述要
黄老之学是先秦百家争鸣时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学术思潮,对它的重要意义和地位,著名学者蒙文通先生曾有一个很好的概括:“百家盛于战国,但后来却是黄老独盛,压倒百家。”①不了解黄老之学,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学术发展。黄老之学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正如“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②一样,老子开创......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