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诸子时代·荀子︱用兵策略“六术”“五权”“三至”指什么
这个话题选自《荀子》第15篇《议兵》篇。战争自古以来便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如何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关乎一国存亡。荀子在《议兵》篇中提出了“六术”“五权”“三至”三大用兵策略,认为这是军队将领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原则。这三者究竟指什么?又如何在战争中发挥作用?“六术”——军队管理的六大策略荀子所说的“六术”,可以理解为军事......
-
〓 學問的入與出:錢賓四先生與理學(上)
提 要無錫錢賓四先生一生篤行理學家言,而又能針對大時代的學術議題,客觀地研究理學。錢先生一方面強調研習理學必須本於學者自身的實踐,一方面也重視對於理學的歷史背景與特質之客觀分析。他認為做學問要先能入而後能出,不融入無法真正瞭解,不跳出則無法知道它的特質乃至限制,然而學者首先要能深入,卻不宜急切求出。理學之於錢先生,從作......
-
〓 王阳明的格物实践及其本体论转变
在宋明理学中,圣人之道和为圣之方是圣人之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它们在一个成熟的儒家哲学体系中相互依赖,相互成就,构成一个以成就圣人品格为最高目的的包括宇宙论、生存论及方法论在内的有机的理论整体。圣人之道是指人的终极存在和终极意义问题,其中包含有宇宙本体问题,格物问题是为圣之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成圣成贤的方法论问题......
-
〓 简帛《五行》新探——兼论《五行》在思想史中的地位
【提要】《五行》篇中“形于内”的“德之行”与“不形于内”的“行”实际是一种双重道德律,它与郭店简其它篇目中的“仁内义外”说表达的是一个意思,这是理解《五行》思想的关键;《五行》突出“圣”、“智”之论,表现出道德实践中的二元论倾向;《五行》前半部分主要谈“形于内”的“德之行”,后半部分谈“不形于内”的“行”,前者影响了孟......
-
〓 吴邦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同于乌托邦
吴邦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同于乌托邦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就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切实贯彻好会议精神发表了重要讲话。全会通过的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
-
〓 再论孔子与《春秋》
(陈强) 韦先生: 您好!收到来函真有棒喝之感。先生谆谆相责[0],知道都是为了我好,高情深谢。我在印大的论文可不敢写得那么自由,否则恐怕连文凭都拿不到---美国研究所从来都是一板一眼。学校本是“人才工厂”,永远在制造着社会所需的各种型号的人才,而象在下这样废料恐怕什么型号也合不上。在此地念书没有奖金,全靠家里支持,所......
-
〓 儒家箴言三百句(二十一)
儒家箴言三百句(二十一) 23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昌黎先生集·进学解》) [译文]事业、业务精良的原因是勤学,事业、业务荒废的原因是只知游玩嬉戏。行为是通过认真思考后形成的,毁坏于随心所欲,不认真对待。 238,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 (吴兢《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
-
〓 谭飞三看《大长今》:看儒家文化的超凡魅力
争论《大长今》中饺子为什么叫馒头,争论到底谁是第一个做外科手术的女人,这很无聊。就跟争论粉笔跟墙壁谁更白一样无聊。有些“爱国者”对韩国宫廷剧老抢中国历史风头义愤填膺,一定要在技术环节上分出个先来后到,但足球是早就分清先后了,英国人从来都大方承认足球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宋代就叫蹴鞠,还有个叫高俅的“超级球星”,但有什么用......
-
〓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
面对西方精神文化的挑战和某些传教士直至黑格尔(Hegel)以来西方学界视儒学为一般世俗伦理的误导,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无不重视儒学内部所蕴涵的宗教精神的开掘。从一定意义上说,20世纪儒学的一个重要的面相是通过讨论儒学的宗教性问题,一方面与西方精神资源相沟通并对话,另一方面由此而深化对于先秦、宋明儒学等五经传统、四......
-
〓 世纪末儒学的沉思
(孔祥震孔红晏) 为纪念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孔子文化节筹委会于1999年10月7日至12日联合在北京和曲阜举行了,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大会和儒学与21世纪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美、俄、英、荷、以、澳、韩、日、新加坡、印尼......
-
〓 世纪之交的孔子与儒学研究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他逝世后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人们对他褒贬不一。像他这样热烈地引起后人争议的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一)孔子思想的历史价值 历史上任何一位有影响的思想家都不能脱离他的历史时代;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不仅反映了思想史的真实,而......
-
〓 儒的演变
按照胡适的分析,以治丧相礼为主要事务的儒者阶层至少在殷代已逐步脱离直接劳动者而相对独立。也由于他们脱离直接劳动,故久而久之就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非体力劳动阶层。他们的职业相对低贱,收入也相对菲薄。但是由于他们有了相当的余暇时间,从而使他们有条件、有可能且也需要那些礼仪形式与礼仪理论。而正是这种职业性的需要,使得......
-
〓 论儒家的宗教情怀
内容提要:中国儒家传统所讲的“仁”、“理”其最高的依据乃是“天命”或“天理”,它类似于西方现代宗教学中所言的“终极实在”。“天命”化生了宇宙万物并与之相伴;人为万物中最灵秀者且自觉到自己在宇宙中的使命。儒家把天地万物存的原因归结为宇宙神秘的生命力,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不断地展现这种生命力。由于儒家思想是在以家庭为本位的农......
-
〓 儒家文化有没有中断过
问:日前有学者称,犹太教是一个连续的没有间断的传统,而中国的传统则是间断了的传统。据我所知,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和内核的中华文明,是唯一连绵延续下来的文明。传统儒家文化中断过的说法,此前从未听说过。请问,实际情况到底怎样?———上海宝山泗塘二村 屠甦答: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相比,中国文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她的连绵不断,传承......
-
〓 唐仲友与其经制之学
唐仲友(1136—1188年),字与政,骛州金华(今属浙江)人,世称说斋先生。绍兴进士为陕州西安簿;后又中宏辞科,通判建康府。孝宗时上万言书以议时政,遂擢秘书省著作郎、江西提刑,为朱熹劾罢,居家著作,益肆力于经制之学,以学者而终。《宋元学案·说斋学案》称其学“不专主一说苛同一人,隐之于心,稽之于圣经,合者取之,疑者阙之......
-
〓 黄玉顺·〖从《商君书》看法家的儒家思想渊源及其变异〗
仁爱以制礼,正义以变法:从《商君书》看法家的儒家思想渊源及其变异【摘 要】将法家与儒家截然对立起来是错误的,法家其实是儒家的支流之一。法家在现实政治中的成功,乃是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儒家的正义原则、尤其是时宜性准则;而其最终失败、及其个人悲剧,则是由于背离了儒家的仁爱精神,以至正义原则成为了无源之水。【关键词】商鞅 ......
-
〓 袁济喜·〖国学与中华文化之魂〗
主讲人:袁济喜 国学与中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脉,是中华文化之魂。中华文化有着人文地理与文化人类学上的深厚根基,中华民族的这种文化传统是在洪荒年代艰苦卓绝的生存环境中萌生的,其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意蕴与历经沧桑而不泯的血脉,植根于这块黄河长江流淌滋润的农业文明大地之上。《易传》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
-
〓 比較朱子與王阳明的「格物」義
1. 朱子由橫攝系統所開出的格物義儒家所言「內聖之學」的本義,是相應於道德的本質,自覺地作道德的實踐,以至充其極地建立道德人格,在有限的生命中,發展成為無限而圓滿的生命進程,此即由實踐踏上成聖成賢的階梯。道德的本質根源於「仁義內在」的本心自己,在自覺、自發、自律地自定道德律令,所以,「內聖」是內在於個人自己,能自覺地作......
-
〓 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
内容提要:在历史和现实语境中,黄宗羲与卢梭常常相提并论。本文以卢梭的思想为背景,从整体和本质两个维度解读了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作者认为,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中尽管有与卢梭相似的话语,但它并不具有卢梭的人民主权诉求,它不是民主思想,它仍是传统的儒学民本思想;但它并不是民本思想简单的历史重复,而是对民本思想的深层次开发,它在很多......
-
〓 黄玉顺 ·〖儒学复兴的两条路线及其超越〗
——儒家当代主义的若干思考引言今天我想讲这样一个题目,那就是关于儒学复兴的问题。当初张杨教授 [①]跟我谈这件事的时候,还没有定题目,我是有点儿犯踌躇的:到“科技”大学,我能讲什么呢?但当时我想起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发生在1923年,那个情景与此有点类似。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派别,叫“现代新儒家”,这个学派的第一次浮出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