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诸子时代·荀子︱用兵策略“六术”“五权”“三至”指什么
这个话题选自《荀子》第15篇《议兵》篇。战争自古以来便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如何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关乎一国存亡。荀子在《议兵》篇中提出了“六术”“五权”“三至”三大用兵策略,认为这是军队将领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原则。这三者究竟指什么?又如何在战争中发挥作用?“六术”——军队管理的六大策略荀子所说的“六术”,可以理解为军事......
-
〓 孔子茶道
第一道:“志于学”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茶道”从志于学开始,是我们学习孔子思想的第一道。孔子从15岁便立志学业,他主张“先难而后获,先苦而后甘”,这是第一道吃苦的茶,没有开始的“苦茶”,就没有以后的“甘茗”,年轻志于学时不吃苦努力,老大只能徒伤悲。 第二道:“而立茶”孔子曰:“三十而立。”他并且告诫儿子“......
-
〓 新释儒学的“知止”观
北师大李景林教授开讲市民文化大讲堂新释儒学的“知止”观“今天我们研读孔子有什么用?深圳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化的大都市,市民的结构从总体上看年龄也比较年轻。那我们讲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孔子、讲《论语》,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北师大李景林教授日前在市民大讲堂上首先向在场关心儒学的听众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要理解这个关......
-
〓 易学与近代科学
自十七世纪始,由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乾嘉学派中几位可谓身兼“科学家”的易学大家已有某种“以科学治易学”和“以易学治科学”的意识,如方以智、江永和焦循等。从近代科学立场解释和阐发易学始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当时的欧洲,关于中国的研究被认为是西方对东方的“挑战”作出的反应。其实并非如此,追求进取精神正旺的西方学者很快发现了......
-
〓 熊十力、梁漱溟佚札三通与佚文一篇
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2000年春季拍卖会古籍版本专场于是年6月17日在上海静安希尔顿酒店举行。为此,朵云轩公司事先印制了精美的图册。从图册中看,拍卖品606号为熊十力函札一通,608号为梁漱溟函札两通,分别标价3—5千元人民币。兹据彩色图片,将此三通函件整理如下,并考证其年代,略作注释,顺便纠正一些误记。著名文学家......
-
〓 波士顿学者论儒家(1):杜维明论儒学的跨文化发展
【作者按】由于国家教委的一个项目,我有幸于去年9月份来哈佛大学进修,为期一年。利用进修时间我傍听了不少课程。在这边听课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提高外语,而且可以借听课之机了解西方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听课之外,也对个别学者进行了私人访谈,围绕有关观点展开了较深入的探讨。值此访问行将结束之时,我忙里偷闲写了一点东西,把我在美期......
-
〓 王元化谈《论语》
王元化谈《论语》小引元化先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写了几篇《论语》简释的文章。不想十余年后出现了一股《论语》热。元化先生对于经典的普及是赞成的。他因年老多病、目力不济,对现在的一些畅销书看得很少,就闻见所及,他认为现在有些做法,如媒体以娱乐文化的收视效益去取代经典本身的人文价值,只会对传统文化产生一种负面效果。也有些人虽然看......
-
〓 儒学在美国:动向与反思
一、南乐山论儒学的现代意义前波士顿大学神学院院长南乐山(Robert C. Neville,2000)几年前出了本名叫《波士顿儒家——现代晚期的可行传统》的书,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儒学在西方的传播及发展非常有帮助。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介绍这本书的产生,起因于波士顿地区出现了一个以杜维明、南乐山、白诗朗(John Bert......
-
〓 对“生活儒学”的批评 ----致黄玉顺先生的一封信
此信传杨祖汉先生(并请转吴汝钧先生)、林安梧先生、周博裕先生、FSCPC(李淳玲小姐或FSCPC的朋友可否将此信转给李明辉先生?)、陈明先生、蒋庆先生。---- 作者玉顺先生:《述神》蒙贵网站采用,您的识量非一般所能及,首先表示感谢。其次,你说我没有了解你所说的“生活儒学”是什么,那么我愿再作以下的答复,以为说明。先只......
-
〓 “仁”与“礼”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中国被称为“圣人”,其思想博大精深,为世人所推崇。但对于究竟什么才是其思想的核心,目前理论界似乎仍没有一个定论。穷其各种说法,“仁”说和“礼”说市场最广,呼声最高,竞争也最激烈。本人在这一问题上比较赞成“仁”说。理论界坚持“礼是孔子思想核心”的人,多数的主要依据是:孔子生长在鲁国,而“周礼在鲁”。且孔子......
-
〓 儒家箴言三百句(七)
儒家箴言三百句(七) 65.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方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名义地位不当,说话就不顺理;说话不顺理,事情就办不成……”6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正当,即使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
-
〓 儒家箴言三百句(八)
儒家箴言三百句(八) 79·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考察一个人时,许多人都厌恶他,一定要认真地考察;许多人都喜爱他,也一定要认真地考察。”80·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我对人人都进行教育 (没有贫富、贵贱、地域、年龄等区别。......
-
〓 当代儒学发展之趋势
国际儒联近日举行小型专题座谈会,讨论当前儒学发展趋势问题。参加会议的学者首先肯定现在儒学发展的形势大好,基本是健康的。儒学要想真正热起来,所有研究儒学的学者都要努力做普及宣传工作,将儒学传播到百姓那里,人人都会说几句《论语》和《孟子》中的话,还能在行动中贯彻儒学思想,弘扬儒家精神。同时,儒学也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雅文化......
-
〓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一)
儒家箴言三百句(十一) [译文]孟子说:“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113·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译文]孟子说:“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切地对待啊。”1......
-
〓 儒家精神的重定:补儒与超儒
李贽及整个泰州学派异端思想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它意味着宋明理学的式微,也意味着陆王心学同样无法解救现实社会的危机。然而在没有新的思想资源作凭借的历史条件下,思想家们的思考只能在旧有的范围内打转。于是在晚明思想界所涌现的清流运动,所反对的只能是逐步变质的宋明理学,所呼唤的也只能是儒家的早期精神。他们的表现形式虽与李贽等异......
-
〓 儒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性的儒学
“世界”一词源于汉译佛经,本义同于“宇宙”。唐代转译的天竺《楞严经》第四卷说:“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先秦《尸子》佚文以及汉代蒙书《三苍》佚文皆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文子·自然》谓“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淮南子·齐俗训》谓“古往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唐代成玄英疏《庄......
-
〓 论语别裁·前言
论语别裁·前言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对于时间,生性善忘,悠悠忽忽,真不知老之将至,现在为了出版这本《论语》讲录,翻检以前的记录,才发觉在这短短的十五年历程中,已经讲过三四次《论语》。起初,完全是兴之所至,由于个人对读书的见解而发,并没有一点基于卫道的用心,更没有标新立异的用意。讲过以后,看到同学的......
-
〓 范文澜与《诸子略义》
范文澜与《诸子略义》范文澜治学,博涉经、史、子、集四部。他在诸子研究上用力颇多,著有《诸子略义》一书,该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多言他人所未言,发他人所未发。书中的独到见解及其所昭示的治学精神,均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上世纪初,关于先秦诸子之源起,曾发生过争论。梁启超、夏曾佑等人坚持自班固以来的出于王官之说,但......
-
〓 思想大合,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历程
思想大合,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历程作者:周桂钿 转载于:中国教育报 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也是不断融合创新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固定的、僵化的模式。秦代不善于综合,很快就失败了。汉代善于综合先秦百家思想,形成多样统一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几百年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中华民......
-
〓 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国家宗教(2)
一直到了武帝(公元前140到公元前86年)这位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君主之一,才真正地重建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儒家学说国家化的第一次辉煌时期便由此开始了。为了管理那日益扩大的王朝并保持统一,武帝需要两样东西:远离京都的官员以及那些外省侯爵们的忠诚;官吏治理下的民众尤其是农民站在拥戴皇帝的一边。这二者唯有借助于儒家学说中那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