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代中期关于漕粮加赋的三次政策辩论
【内容提要】清代嘉、道两朝江南有漕省份传统漕运体制的危机达于极点,漕粮应否在原额基点上加赋引起朝廷内部争议,“不加赋”的祖制虽一再受到挑战,却未被突破。咸丰以降,大故迭起,中国面临数千年未遇之变局,有漕省份相继更改漕务章程,原来恪守的“不加赋”祖制被打开缺口,鉴于完全依赖河运的漕运旧制支离破碎且已难照旧复原,胡林翼、曾......
-
〓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郑和下西洋
[内容提要]本文以欧洲大航海时代为参照,旨在从长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检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人因为对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资源的支配而取得的优势,对于欧洲长期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推进作用。郑和下西洋促进建立的朝贡贸易制度,结果却是中国统制经济的强化与市场经济的弱化。郑和下西洋船队空前庞大,经济意义却无足轻重......
-
〓 清代前中期云贵地区政治地理与社会环境
清代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经营比以往历史时期更为深入和广泛,云贵地区社会环境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背景主要有:一是随着行政、军事控制加强,王朝治边思想和政治举措在边疆地区逐渐深刻化;二是规模性移民及开发,使边疆地区总体上呈现出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局面;三是以矿业为主的生产与贸易活动,以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带动了边......
-
〓 洪武祖制与嘉靖前期革新
【作者简介】田澍,1964年出生,甘肃通渭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朱元璋研究会理事,甘肃省历史学会理事。出版《朱元璋传》(合著)、《宦官》等3部专著, 并在《文史》、《光明日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1999年被评为“甘肃省跨世......
-
〓 区域水利建设中的天地人——以乾隆初年崔纪推行井灌为中心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利用新发掘的档案史料,以乾隆初年并不局限于地方性知识的崔纪推行井灌为例,按照事件发生的次序与关联性来探讨区域水利建设中的天、地、人因素及其关系,在结合长期稳定或变化缓慢因素的同时,加强即时性的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研究,揭示区域水利活动的内在脉络、国家与地域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关键词】灌溉;崔纪;乾隆;......
-
〓 明清时期的山地资源开发及山区发展思想
【作者简介】张建民,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文出处】《光明日报》(京),2011.1.27.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人口急剧增长所形成的生存压力转化成为资源开发的强大动力,掀起了一次以农业垦殖为核心的资源开发高潮。由于此前的宜农土地垦殖已趋于饱和,以致“与山争地”及“与水争田”的趋势El渐......
-
〓 水旱灾害与清代政府行为
内容提要:清代水旱灾害频繁,造成的社会损失巨大。为与水旱灾害作斗争,清政府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细密周详的官僚体制,并通过兴水利、建粮仓、开捐纳等途径,进行各种补救。即使是皇帝本人,也大多能以身作则,作舆论的引导,并从多方面努力,以期取得实效。总体而言,清代的救灾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肯定。关键词:清代;水旱灾害;政......
-
〓 清代前期全国商贸网络形成
明清中国商贸网络的特点:第一,贸易路线作为商品流通的载体,十分庞大,是秦王车同轨以来整个封建时代的长期产物。经过先人两千多年的不断筛选和修治,到了清代,这一交通体系已经达到了封建时代可能达到的最为完美的状态。加之,明清以来,沿海运路的开辟与发展,与内地江河、陆路相联系,使原本的交通体系更完善,是史无前例的。第二,明清商......
-
〓 清代两淮盐政改革论纲
一清承明制,除少数地区外,各地基本上都推行晚明的专商世袭卖引纲法,连明代实行票盐法的部分地区,如山东、浙江、河东的一些地方,也都革票行引,以归画一。商收商运,专商专岸的纲法,其弊与日俱深。在清前中期曾因地而异对一些非主要盐区改行过官运、民运等其他形式,以期补救,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仍以纲法为主,“行之为广且久”。纲法得以......
-
〓 明代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与历史启示
一明朝建立后,经历了明成祖的“靖难”和短暂的“仁宣之治”,国家逐渐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尽管“土木之变”中,50万明军土崩瓦解,英宗被俘,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损伤明朝的元气,恰恰相反,明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进入到多元化社会。当时的多元化社会特征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价值观念诸方面都有所体现,如社会价值标准由单一的官本......
-
〓 清代新疆的分水措施、类型及其特点
——以镇迪道、阿克苏道、喀什道为中心
【内容摘要】清代新疆的水资源分配制度,有制度措施、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新疆存在多种类型的争水矛盾.因此新疆分水,亦有多种类型,有县与县之间的分水、同一水源下各干渠间的分水、同一干渠下各支渠的分水、同一干渠或支渠下各村庄之间的分水、同一流域或渠道下不同屯垦户之间的分水。分水的工程技术措施是有分水闸口,由民夫维护。【基金项......
-
〓 从《聊斋志异》看清初的物质文明
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1640-1715)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文学作品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则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聊斋》是蒲松龄在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的,也就是康熙十九年(1680)前后。通读细阅此书,可以从中了解清初物质文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侧面。清初玻璃仍很稀罕《聊斋》......
-
〓 明代西域朝贡贸易家族的兴衰——以写亦虎仙家族为例
【摘要】写亦虎仙家族是15世纪后期16世纪初活跃于明代西北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大族。写亦虎仙作为哈密回回首领,充当使臣,周旋于哈密与明朝、吐鲁番之间,得到明廷的厚赏与授职,在甘州、肃州等地积累了大量财富。他被甘肃守臣派往吐鲁番,由于向吐鲁番许下一千五百匹缎子得不到明朝认可,引发甘肃之变,被明朝逮捕。后结纳佞臣,得到明武宗青......
-
〓 16至19世纪前期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生丝、丝绸贸易为中心
【摘要】16至19世纪前期的中国对日丝、绸贸易,前后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究其原因,实不能单从输出的中国一方去找,而还应从输入一方的日本去找,其根本原因则在于随着日本蚕丝生产兴起和丝织生产的发展日方对华丝、绸需求的减少。输日华丝的由盛转衰,实质上反映了中日丝绸生产特别是生丝生产能力的前后变化,反映了日本随着生丝生产的发......
-
〓 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
【提要】明代中后期的1550年代至1800年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巨量白银流入有两个原因:贸易顺差和套汇。文章考察了这两个因素形成的机制。与晚明时期类似,当前我国也出现了持续的巨量贸易顺差。究其原因是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政策所致。本文认为,不能简单地评判贸易顺差的优劣,关键是贸......
-
〓 矿业监管与政府调控:清代矿厂奏销制度述论
内容提要:清代矿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与矿业发展政策有密切地关系,而国家矿业监管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代矿厂奏销制度的实施与完善,为国家矿业监管提供了矿业产销动态信息,便于政府进行适时调节和控制,促进矿业发展,满足国家资源需求。因此,本文对清代矿厂奏销制度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丰富对清代国家矿业监管的认识。关键词:清代 ......
-
〓 《民命所系:清代的农业和农民》前言、目录
民命所系:清代的农业和农民/郭松义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6 前言 《民命所系:清代的农业和农民》,是一本专题性文集。我之所以将此类论文编辑成集,是因为农业和农民,不但关系着当时社会的稳定和朝代的兴衰,即使在现代同样十分重要。而我所关注的农业、农民主要指清代,与近代时代相近。那时发生的事和遇到的矛......
-
〓 生态、交通与县际纷争——以清代漳河草桥的修造为中心
【作者简介】程森(1984—),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暨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西安710062)。【原文出处】《清史研究》(京),2010.4.129—14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06JJD770018)。我国南北地区的河流水文差异较大,南方地区受土......
-
〓 明代商税思想初探
【摘要】明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也是传统思想与反传统思想交汇碰撞的时期。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发育、商人资本实力等方面,都较以往社会有了很大提高。在此背景下,商税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在当时的经济思想领域中,丘浚、王夫之等思想家对征商纳税提出了一些较前代更为详细、丰富和具体的看法。总的来说,明代对商税的讨......
-
〓 论明遗民之生计
【内容提要】明清易代后,明遗民以“不仕二姓”为政治姿态,而以“体制外”的方式“偷生”于新朝,这就意味着“生计”问题将成为他们遗民生涯的严峻考验。显然地,遗民立场的坚守,“生计”保障是最低限度的考量。然而,作为汉文化的担当者,明遗民毕竟不能沦为逐利之徒,因为他们有更为超越的关怀。职是之故,择业之慎、生计之苦以及治生言说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