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清史研究》绪论
历史既指已经逝去的客观过程,又指人们对这一过程的记录与认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实在的事实是一成不变的,而历史事实的知识则是随时变动的;记录里的历史是印板的,解喻中的历史是生动的。”【1】本书是关于20世纪明清历史研究的学术史,尽管会涉及明清两代客观过程,以各种历史记录载体为依据,但核心是对以往有关明清历史著述、学术研......
-
〓 对中国和日本“十七世纪危机”的几点观察
【核心提示】明王朝和德川幕府极具反差性的政治命运,或许使得17世纪中国和日本的历史之间相互可理解性不甚明显。17世纪的中国通常被描绘成一幅暮气沉沉的灰暗画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地是,关于对同时期日本的研究则往往对一些“积极”的发展饱以赞美之辞,由此我们或许可以获致这样的一个印象,即元禄年间的首个世纪是一个和平、稳定且经济......
-
〓 [清代]山东博山和北京西部煤矿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五章第三节
第三节山东博山和北京西部煤矿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一、清代的采煤技术和煤矿业概况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而历代开采并不甚广。这是因为,在近代工业兴起前,煤炭主要用于炊爨,在柴薪比较充足的时候就毋需用煤。北宋时,据说”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1】”以后煤矿的开发也多是伴随城市的发展而来,北京地区煤矿业资本主义萌芽的......
-
〓 清代前期上海的航业船商
【内容摘要】清代前期上海作为南北洋航运中心,既是南北商品流通格局变化下的产物,也是清廷商品流通政策变化下的产物,海运业在上海的早期兴起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上海的兴起井迅速崛起,是建立在全国各地地域商帮的大规模商品流通基础之上的。上海的海运业者,来自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其中势力最大者,是上海及其邻近沿海地区......
-
〓 清代前期的粮食运销和市场
清代前期全国范围的粮食流通量是相当大的。本文拟就这一时期的粮食运销和市场问题做一考察。清代前期的粮食市场就全国范围来说,以米谷为大宗,稻米是清朝普遍食用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稻米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数量很大,是南粮北调的主要品种。值得注意的是,在南米北运的同时,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南调北米。例如:陕西汉中的米谷运往湖北;豫南的......
-
〓 刘伯温的政治韬略与人生智慧
十四世纪中期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元朝由盛转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使统治集团受到沉重打击,并一步步走向衰败。公元1311年,在浙南大地上诞生了一位对元明鼎革产生深刻影响的历史人物——刘基。刘基,字伯温,自幼熟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润,广泛涉猎天文、地理、军事、文学等知识,很快成长为忧国忧民、抱负远大......
-
〓 清代前期全国商贸网络形成
【内容摘要】明清中国商贸网络的特点:第一,贸易路线作为商品流通的载体,十分庞大,是秦王车同轨以来整个封建时代的长期产物。经过先人两千多年的不断筛选和修治,到了清代,这一交通体系已经达到了封建时代可能达到的最为完美的状态。加之,明清以来,沿海运路的开辟与发展,与內地江河、陆路相联系,使原本的交通体系更完善,是史无前例的。......
-
〓 清朝“存在”多少年?
今年我国将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一段时期以来国际上,尤其是美国也出现了“新清史”的学术热潮。这使得清史再次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我们在回顾清末民初这段激荡人心的历史时,却发现了一个很有基础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清朝在中国历史上到底“存在”多少年?这个问题可谓众说纷纭,......
-
〓 论明遗民之生计
【内容提要】明清易代后,明遗民以“不仕二姓”为政治姿态,而以“体制外”的方式“偷生”于新朝,这就意味着“生计”问题将成为他们遗民生涯的严峻考验。显然地,遗民立场的坚守,“生计”保障是最低限度的考量。然而,作为汉文化的担当者,明遗民毕竟不能沦为逐利之徒,因为他们有更为超越的关怀。职是之故,择业之慎、生计之苦以及治生言说之......
-
〓 晚清第一次股市风潮
19世纪80年代初,在上海发生了近代中国第一次股市风潮,其成因及影响发人深省。一、上海股市渐趋火热晚清上海股票买卖源于中国商人对洋行股票的认购。1872年(同治十一年)轮船招商局创立,成为第一家发行股票的中国企业。四年后,开平煤矿也向社会募股。继之,上海机器织布局、平泉铜矿、荆门煤铁矿等企业陆续创立,均在上海等通商口岸......
-
〓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原因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六章第一节
第六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迟缓及其历史作用第一节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原因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开始于明后期,比起西欧来已晚了约两个世纪。到清中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农业中,还是微不足道的;在手工业中,亦只占极小比重。经过300多年,直到鸦片战争前,也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比起欧洲,大为落后了。【1】......
-
〓 区域水利建设中的天地人——以乾隆初年崔纪推行井灌为中心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利用新发掘的档案史料,以乾隆初年并不局限于地方性知识的崔纪推行井灌为例,按照事件发生的次序与关联性来探讨区域水利建设中的天、地、人因素及其关系,在结合长期稳定或变化缓慢因素的同时,加强即时性的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研究,揭示区域水利活动的内在脉络、国家与地域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关键词】灌溉;崔纪;乾隆;......
-
〓 清代前期竹木运输量
清代前期竹木在全国的流通,经君健《清代前期民商木竹的采伐和运输》[1]一文,描述十分详尽,不仅包括全国长途贸易的竹木流通,而且还有甘肃、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区性的短途运输。竹木在清代前期的流通量是比较多的,这从政府专门设立征收竹木的税关,就可以得到证明。清代前期设立专门征收竹木的税关有7处,另有5处兼征其他税[2],由......
-
〓 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之二十二抄前短引【1】地区性研究的重要性,近来已渐为史学界所认识,特别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大国,人口众多,南北异俗差别很大,为掌握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的研究方法,应从地方看全国,又从全国看地区,有的还要看到世界历史变化的影响,才能抓住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这点我们早即注意及此。最近为着开展明清福建社会......
-
〓 水旱灾害与清代政府行为
内容提要:清代水旱灾害频繁,造成的社会损失巨大。为与水旱灾害作斗争,清政府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细密周详的官僚体制,并通过兴水利、建粮仓、开捐纳等途径,进行各种补救。即使是皇帝本人,也大多能以身作则,作舆论的引导,并从多方面努力,以期取得实效。总体而言,清代的救灾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肯定。关键词:清代;水旱灾害;政......
-
〓 明清工商业、高利贷中的合伙制——《中国古代合伙制初探》第四章
第四章明清工商业、高利贷中的合伙制对明清工商业、高利贷中合伙制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涉及到了,较早的是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和藤井宏,前者有《合本组织的发达——中国近世生业资本的贷借补遗》一文[1],简要地谈到了宋以后包括明清时期的“合本经营”问题;后者研究徽商资本形态时所论述的共同资本,实际上是一种合伙资本,参见《新安商人的......
-
〓 明代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与历史启示
一明朝建立后,经历了明成祖的“靖难”和短暂的“仁宣之治”,国家逐渐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尽管“土木之变”中,50万明军土崩瓦解,英宗被俘,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损伤明朝的元气,恰恰相反,明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进入到多元化社会。当时的多元化社会特征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价值观念诸方面都有所体现,如社会价值标准由单一的官本......
-
〓 清前期和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
清朝前期,我国和日本、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亚洲国家交往密切。其中,文化交流占有重要地位。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清代留寓日本的中国人,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影响。朱舜水(1600-1682)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顺治十六年(1659)到达长崎,从此留居日本二十余年。这期间,他参加了《大日本史》的编纂工作。该书参照中国《史记》,采用......
-
〓 清初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的缓慢恢复
顺治元年(1644年),以多尔衮为首的清廷入关,定鼎北京,开始统治全国。在自此而后的70余年间,清政府为着巩固和加强其政权统治,在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方面虽作了种种努力,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进展缓慢,在生产力方面未能有明显的突破。如何评价清朝入关,论者看法颇有分歧。本文拟对清初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经济缓慢恢复的关系作一......
-
〓 明代前期海禁政策下的瓷器输出
【关键词】明朝;瓷器;海禁;朝贡;琉球王国【作者简介】刘淼,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原文出处】《考古》(京).2012.4.84~91【基金项目】本文得到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项目号10CKG005。作为古代中国海上输出的重要商品,陶瓷的大规模输出往往通过民间商人的海外贸易......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