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易参同契—圣贤伏炼章第三十一
惟昔圣贤,怀玄抱真,伏炼九鼎,化迹隐沦,含精养神, 通德三光,津液腠理,筋骨致坚,众邪辟除,正气长存,积累 长久,变形而仙。忧悯后生,好道之伦,随傍风采,指画古文, 著为图集,开示后昆,露见枝条,隐藏本根,托号诸名,覆谬 众文,学者得之,韫椟终身。子继父业,孙踵祖先,传世迷惑, 竟无见闻,随使宦者不仕,农夫失耘,商人弃......
-
〓 庄子随想之知北游
世间万物都是依一定的规律而存在、变化,无论是其内在本质还是外在的形式。具体地说,万物有个性与共性两种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物”,只有相似的“物”,即使是同一个“物”,此时与彼时也不同,此即个性;万物又不是孤立的存在,万物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必然联系,是依“类”而分的,不管是主观的“类”还是客观的“类”,......
-
〓 海内十洲三岛记—祖洲
祖洲近在东海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万里。上有不 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 当时活也。服之令人长生。昔秦始皇大苑中,多枉死者横道, 有鸟如乌状,衔此草覆死人面,当时起坐而自活也。有司闻奏, 始皇遣使者赍草以问北郭鬼谷先生。鬼谷先生云:“臣尝闻东 海祖洲上有不死之草,生琼田中,或名为养神芝......
-
〓 周易参同契—日月悬象章第三
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忽日月,穷神以知化,阳往 则阴来,辐辏而轮转,出入更卷舒。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 摘符,符谓六十四卦。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当斯之际,天地 媾其精,日月相担持。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混沌相交接, 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蠕动莫 不由。...
-
〓 极端化:《庄子》谲诡怪异风格之成因
《庄子》一书,思想惊世骇俗,艺术手法怪出尘端。为表现其骇俗思想,其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趋于极端化。在此略陈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东云见鳞、西云见爪:隐显思想的极端化手法庄子思想与世不合,但他似乎不愿与世人作对,而又不能不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他有意将思想隐藏于文字中,故意制造朦胧模糊的云山雾海。他往往并不直奔主题,而是风诡......
-
〓 老子哲学源流(上)
【摘要】郭店《老子》出土面世,为解决“老子其人其书”问题提供了可靠证据。老子姓老氏,名聃,春秋宋国沛人,与孔子同时且长于孔子。郭店《老子甲》积极应世,主张以“道”佐人主治国,以“亡事”取天下。《老子甲》的“道”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范畴,是老子的发明,是中国古始神话本原的理性升华。老子通过对自然之“象”的领会,把握住“混沌......
-
〓 周易参同契—三圣前识章第十三
若夫至圣,不过伏羲,始画八卦,效法天地。文王帝之宗, 结体演爻辞。夫子庶圣雄,十翼以辅之。三君天所挺,迭兴更 御时。优劣有步骤,功德不相殊。制作有所踵,推度审分铢。 有形易忖量,无兆难虑谋。作事令可法,为世定诗书。素无前 识资,因师觉悟之。皓若寒帷帐,嗔目登高台。火记六百篇, 所趣等不殊。文字郑重说,世人不孰思。寻度其......
-
〓 周易参同契—龙虎两弦章第九
火计不虚作,演易以明之。偃月法炉鼎,白虎为熬枢;汞 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上弦兑数 八,下弦艮亦八,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二八应一斤,易 道正不倾。...
-
〓 庄子哲学:认识论
张京华(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一、小大之辩先秦诸子百家都是在探求真理,即探求世界万物的根据和规则中建立各自的理想和学说的。什么是天地万物的根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庄子哲学最终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庄子哲学的出发点。《史记·律书》说:“神生于无,形成于有,形然后数。”《汉书·律历志》说:“数者,一、十、百、千、......
-
〓 【解经闲谭】(4)
据文献记载:西汉初年,国运维艰,汉王室推行"无为之治",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骄人的一幕--"文景之治";李唐开国不久,即封老子为"太上玄光皇帝",立道教为国教,造就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元太祖成吉思汗在草原称雄时,得益于道士邱处机指点玄机。元朝建制后,在北京特别为邱道士建造了一所修道的大宅子,就是今日北京的白云观;......
-
〓 道并不虚幻 道家学说也是务实的
中华道的源头在哪,从伏羲创了八卦以来,众者纷说,八卦是以测古代天气,种田农耕的推算时就有的,而文王将八卦解为64卦,以于六十四卦推测多种人或事物。古书大多是对道有记载,有以社稷为重,国家次之,由此教育帝王,从老子的出现创出了道德经,道为人知晓,由此修道之人已有,中国最本土的宗派恐怕就是道教,它由道产生了术,得道之人可以......
-
〓 测字秘牒—乡字
一人书乡字问婚姻,余曰:“姻缘虽易成,男女亦相得, 第奈何以真童而娶再醮之女。幸末笑乃节字,到后却能守节。” 其人笑曰:“此女果作过养媳,未成婚而夫死,今翁姑欲嫁之 也。不识字理何居,先生何以备知若此?”余曰:“此无他, 乃牛郎织女巧相逢耳。因郎字全,织字只有半边,是以知之也。 ”复问:“到后守节,何以不守前夫。”答曰......
-
〓 庄子生存思想的现代阐释
十余年前,在开始研究中国诗性文化时,我曾把庄子哲学称为“痛苦的智慧”,最近看到时晓丽博士《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一书,颇有他乡遇知音之感。该书以开阔的现代视野、深邃的人文理念阐释《庄子》,得出了审美生存是庄子思想核心的全新结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全书处处折射出作者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参与意识,使读者在感慨......
-
〓 《老子的帮助》:第四章 和光同尘(3)
中国的佛学显然也受到了道家道教的影响,反对造作与夸张,反对高高在上,反对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反对捶胸顿足,哭天抢地,反对摆出动辄一个人与整个地球开战的架势,主张自自然然,平平淡淡。 这是因为,不论你对思辨与感悟有多么伟大神奇奥妙、超凡入圣的激情与骄傲,你的一切认知仍然来自生活,来自尘世,来自此岸。一切的形而上的伟大,......
-
〓 术数学的发展(4)
术数学的发展曾经给中国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带来动力。中国古代的教育没有自然科学的启蒙教科书,更没有专门的科学理论著作。由于《周易》被尊为儒家经典,周易象数体系实际上便成了对古代知识分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教科书。同时,中国术数学中的那些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四象九宫等象数模型也成了古代科学技术普适的理论框架。中国古代科学技......
-
〓 道家的回归自然
道家学派可追溯到“老子”,他属于公元前600年时昔日儒家的同代人。他著有一部有关“道的力量”的书,即《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宝库中诗歌式、富于哲理的名著之一。在道家的眼里,文明是所有灾难的起因,因为它使人背离了与自己和平共处的自然。故此,他们提出回归自然,而两千年后的卢梭①所提出的观点近似于此。那就是:人应该平静、无为地......
-
〓 术数学的发展(3)
陈抟后学有张无梦、刘海蟾、张伯端、陈景元等,皆得内丹法诀真传,在社会上声名卓著。后来陈抟的象数之学和易图辗转传到刘牧、邵雍、周敦颐、蔡元定等人手中,开宋代易学之新风,讲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太极、无极之说,将内丹学的术语充斥于理学家著作之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传》所记诸占......
-
〓 托尔斯泰与老子
托尔斯泰这样来介绍老子的一个基本论点:“他(老子)教导人们从肉体的生活转化为灵魂的生活。他称自己的学说为‘道’,因为全部学说就在于指出这一转化的道路,也正因此老子的全部学说叫做《道德经》。” 1891年10月,托尔斯泰在给出版商列杰尔列的一封信后面,附了一份“给我留下印象的作品”。这份书目罗列不足50部,记录了托尔斯泰......
-
〓 朴散为器与老庄伦理
“朴散为器”的“朴”是指“原木”。“朴散为器”,是说木匠通过对“原木”的削砍雕琢,将“木”制成各种器具。“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考工记》),而“桔槔”则可使人“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庄子·天地》)。“朴散为器”给人带来的便利和益处是不言而喻的。同样,这“朴散为器”还促使人类思维的进步。那就是人在“朴散为器”过程中......
-
〓 研究《老子》的一部新作
——评《老子道德经新编》董京泉所著的《老子道德经新编》,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根据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内在逻辑,对原有文本进行了重构,将其分为道论篇、德论篇、修身篇和治国篇,使老子的思想观点更为集中、脉络更为清晰。该书有两大特点:富有理论创造性。该书各章在原文、注释、译文、述评之外,特设“辨析”一栏,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