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武帝的财经整顿剑指何处?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开始收民间银、锡,铸行白金三品,正是这一年“初算缗钱”。元狩五年(前118年),废三铢钱、半两钱,行五铢钱(郡国五铢)。元鼎二年(前115年)又推出了赤侧钱。与白金三品并行一年后,白金三品废止。正是这一年,元鼎三年(前114年),“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又过了一年,元鼎四年(前113年)......
-
〓 它是“天下第一剑”!剑主人你一定知道
这把剑举世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一剑”出土那一刻仍然剑气如虹、寒光闪闪穿越两千多年依旧削铁如泥、毫无生锈今天,一起认识越王勾践剑1剑主人鼎鼎大名你在课本里一定听说过1965年冬天在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了一把春秋战国的青铜宝剑即使深埋地下数千年当剑从剑鞘中抽出时寒光凌厉,光洁如新在剑的近剑格处写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
-
〓 隋唐时期黄河上中游的农牧业地区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农牧地区分界编》之二
本文所论述的黄河上中游,和当前一般说法所包括的范围略有不同。当前的说法是西起青海湖畔,东迄太行山上,南始秦岭,而北达阴山。这里所论述的却是根据唐代的地方区划,大体是指唐代的关内道、河东道和陇右道的东部。这里没有根据隋代的地方区划。隋代的地方区划最高的只是郡。在这一地区中设郡将及40个,不能一一备举,故以唐代3道为准。唐......
-
〓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序
序一马曜本书是高立士同志所著《西双版纳傣族的历史与文化》的续编,着重论述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环境保护与水利灌溉的关系。傣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傣族的水崇拜与图腾信仰以至民族节日等文化艺术,都和水发生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水利灌溉,水稻栽培就无法进行,而要保持水源,就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傣族“垄林”文化就是这......
-
〓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目录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史念海著,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8目录序王守春前言史念海第一编黄河侵蚀编…………………………………………………………………………………………………(1)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侵蚀与原的变迁…………………………………………………………………………(1)一、原的古今差异……………………………......
-
〓 纯朴的生态观——《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第二章
西双版纳有30余个大小不等的自然勐(勐即平川,俗你坝子),每勐均有“垄社勐”即勐神林;600多个傣族村寨,每寨均有“垄社曼”即寨神林(以下简称“垄林”)。顾名思义,“垄林”即是寨神(氏族祖先)、勐神(部落祖先)居住的地方。“垄林”的一切动植物、土地、水源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严禁砍伐、采集、狩猎、开垦,即使是风吹下来的枯......
-
〓 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内容提要】唐宋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拥有财富和良好文化教育的新的社会阶层崛起。这就是“富民”阶层。“富民”阶层一经崛起,迅速成为社会的中间层和稳定层,极大地改变了唐宋社会的阶级关系、经济关系,以及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使整个社会呈现出流动性、市场化和平民化的显著特征,从而使唐宋社会有别于汉唐的“豪民社会”。“......
-
〓 新世纪以来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热点问题述略
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学者们的努力下、特别是各沿海相关省市政府的直接推动下,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不断深入,其中一些问题逐渐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热点。对于这些热点问题的探讨,可能各自的角度各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可能大相径庭,但对于深化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这些热点主要......
-
〓 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
【内容简介】本文透过耙梳历史文献和运用田野调查,揭示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地方人士在使用各种族群标签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资源的争夺。在明清时期,在珠江三角洲一些乡镇中,涌现了不少强宗大族,他们拥有大面积的沙田、控制市场和庙宇、举办各种士大夫的活动。这些经济和社会活动,是地方上正在攀升的人群使用的文化手段,用......
-
〓 爵位官位的历史沉浮
西汉时期,人们最大的追求是获得封爵而非官职秦代建立了帝制,百官都必须向皇帝效忠,而且百官处理的一切事务都由皇帝行使最终的裁决权。不过,秦代建立起的这套官僚体制,到了西汉初年,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周代传统的影响,汉初功臣们“封邦建国”的意识依然较强,而且建国过程中刘邦联合了东方六国的贵族,贵族对于封爵和土地的要求也因此影......
-
〓 在西江之上——《四千年农夫》第四章
3月10日的早晨,我们乘坐南宁号渡轮沿西江行驶220英里前往广西的梧州。南宁号是两艘英国同型轮船中的一艘,两艘船定期在这两地之间行驶,在1906年夏季的一次旅行途中,其中一艘船遭遇海盜袭击,所有乘载船员和头等舱乘客都遭杀害。据说遭受这次袭击的原因是,破坏性的洪水毁坏了三角洲的稻谷和桑树园,阻断了粪便和豆糟的运输,这些导......
-
〓 “水利周期”与“王朝周期”:农田水利的兴废与王朝兴衰之间的关系
——《江汉论坛》2011年第8期环境变化与社会变迁笔谈之一
【作者简介】鲁西奇,男,1965年生,江苏东海人,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厦门,361005。冀朝鼎在其名著《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中曾经谈到水利与政治的关系,指出:发展水利事业或者说建设水利工程,在中国,实质上是国家的一种职能,其目的在于增加农业产量以及为运输,特别是为漕运创......
-
〓 珠三角盐业与城市发展(序)
作者简介:刘志伟(1955一),男,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两年多前,东莞市举办了一次“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东莞)区域史国际研讨会”,邀我做主题发言,谈谈自己对东莞在珠江三角洲区域历史的角色的一些想法。我在发言的时候,提及东莞作为帝国行政体系一部分的历史,是从设立盐场盐官开始的,国家最初在这里设立的行政机......
-
〓 [宋元时期]家庭生活中的精神文化活动——《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三章第五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第五节家庭生活中的精神文化活动我国古时候的多数家庭终日为温饱而忙碌奔波,有暇顾及娱乐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是上层富贵家庭。不过,普通人家尽管生活压力大,生活单调,同样也需要休息、放松和调整,所以也有自己的休闲和娱乐方式,他们的家庭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呆板。总的说来,上层富贵家庭以琴棋书画之类的......
-
〓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的演变及其特点(上)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专题研究》第三章(上)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简称“人地关系”) 及其演变有其显明的区域特点。[1]近十余年来,以一批中青年为主体的研究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总的说来,现有研究分别在两个领域进行:在历史学领域,一般侧重于经济开发史研究,也涉及经济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但因多为分阶段研究,对长时段......
-
〓 大唐帝国的崩溃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六章
第六章大唐帝国的崩溃与运河宪宗元和年间以后,运河对于南北的连系又渐渐由密切变为松懈,其后更完全失却它的作用。在唐末运河不能把军事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连系起来的形势下,大唐帝国遂跟着本身力量的丧失而整个崩溃下来。宪宗死,穆宗立。穆宗长庆二年(822—823),久已停止的汴州军乱又再死灰复燃[1];在过去不像汴州那样常常叛变......
-
〓 [宋元时期]家庭理财观念和消费开支——《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以往的经济史研究过于注重社会化的角度了,讲“国计”多,讲“民生”少[1],忽视了民间日常经济生活特别是家庭经济生活方面的问题,似乎古时候的人们除了给官府纳税服役,除了在租佃关系中剥削和被剥削,就没有了其他的经济活动内容。其实,与近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不一样,古时候的生产过程和日常生活都是在家庭里面......
-
〓 西王母文化考察记
西王母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神祇形象,西王母信仰起自远古,绵延至今,并传播到海外华人世界。在昆仑神话世界中,青海湖是昆仑主神西王母的居住地,被称为仙海、瑶池。在今天的青海湖环湖地区,不但有许多与西王母信仰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而且西王母至今仍受到民间的敬奉,香火不绝。近日,在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文物考古......
-
〓 真实的故乡想象的家园:一株尽人皆知的大槐树
一、移民史上的洪洞大槐树现象在中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发源地,大概要算山西洪洞大槐树了。“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一首广泛流传在华北民间、妇孺皆知的歌谣。与此相关的还有《胡大海复仇》、《燕王扫碑》、《三洗怀庆府》等传说故事,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政府下令从洪洞迁民......
-
〓 大唐帝国的极盛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三章
第三章大唐帝国的极盛与运河高宗以后政府因长安物资供给困难而常常迁往洛阳办公的情形,自开元二十四年玄宗由洛阳西返后即告终止;此后他便长期住在长安,不再东幸。开元二十四年后政府所以能够长期驻在长安,主要由于关中的经济状况发生激剧的变化,即关中的物资供给由过去窘困贫乏的状态一变而为丰富宽裕,足以供应中枢因经费开支激增而起的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