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土地制度史讲稿》新序
这部《讲稿》,共约十八万字,1978年9月在学校印刷厂付印时,曾写《后记》一篇;而今事过境迁,感到有重写的必要,故曰“新序”。事情有必要追溯到更遥远的一些年代。1961年,江隆基同志来兰大当校长。当时,我正处在监督改造之下,只配在资料室等处行走,不能登上讲台。可是江校长却一来就指名叫我教《中国通史》。当时66级学生刚刚......
-
〓 [宋元时期]特殊的同居大家庭——《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一章第三节
第一章家庭的类型和传延方式第三节特殊的同居大家庭家庭只含有直系血缘关系,家族则含有旁系血缘关系,介于二者之间的还有一种以直系血缘关系为主,稍稍扩展到旁系的家庭结构模式,即同一个祖父或曾祖父的所有的子孙都不分家的大家庭,社会学上称作“联合家庭”,我国古代称作“同居共财”、“累世同居”,朝廷旌表的时候称作“义门”,此外还有......
-
〓 从分流到合流从边缘到中心——全球史视角下西方的中国史研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本、物资、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交流愈来愈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学者们开随始把区域研究置于全球背景中进行考察,尤其是对互动关系的研究,成为了在全球视野下进行区域史研究的核心议题。由此,研究者们在一定程度上匡正了19世纪以来内化在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欧洲中心论”,新的全球视角倾向于将区域史放在全......
-
〓 屯垦边疆的守望者伊犁锡伯族历史遗存考察——走进锡伯族之一
锡伯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在新疆,这令人颇感意外。然而,事实便是如此。锡伯族清代来到新疆并且在此扎根,其间充满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和一个民族的艰辛奉献。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县城距伊宁市17公里。该县是目前我国锡伯族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全县人口近19.2万......
-
〓 中国传统商业招徕市声
中国传统的商业广告民俗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以色彩、造型等视觉标识播布信息的招幌,一是通过有声语言和器乐音响招徕顾客的市声。根据经营方式和商品特点,或采用前者,或采用后者,或两者兼用。招徕市声,源远流长,透过这独具风采韵味的漫长乐章,可使人置身于充满乡土情思而别有洞天的风俗画长卷之中,获得一种天籁境趣的享受。一、叫卖吆喝......
-
〓 理解中国的小农——《四千年农夫》中文版序
2011年,是为辛亥百年纪念,也是《四千年农夫》英文版出版一百周年。在与中国这百年来诸多不谙洋务却食洋不化之辈相互印证的、近乎无慨而慷的作缅怀态中,愿意认真反思百年激进现代化历程中制度变迁成本的中国人之鲜见,竟使我的两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地做“在地化”生态农业试验研究的博士生抽空翻译出版的这本书《四千年的农夫》,......
-
〓 “三少民族”文化变迁与发展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96期5版“独家报道”文章之一。桦皮文化、怒日格勒、赞达仁……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三少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但随着社会形态、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三少民族”与各自的传统民风民俗也渐行渐远。如何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已成为“三少民族”研究者和社会学家们共同......
-
〓 红色文物:激情燃烧岁月的永久记忆
本报独家报道小组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88期5版“独家报道”文章之一。 西藏的“红色遗迹”是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领导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历史见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激情燃烧岁月的永久记忆,也是“老西藏精神”的浓缩。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到来之际,记者在拉萨实地参观了记录西藏和平解放历程的红色文化遗产。......
-
〓 货币供给量、货币结构与中国经济趋势:1650—1936
【内容摘要】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存在很大争论。本文通过对1650—1936年近三百年间中国的货币供给、货币制度和货币结构的变化,以及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了经济近代化过程中货币与经济的关系。研究表明:18世纪货币量的充足供给推动了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为现代经济的成长准备......
-
〓 珠三角盐业与城市发展(序)
作者简介:刘志伟(1955一),男,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两年多前,东莞市举办了一次“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东莞)区域史国际研讨会”,邀我做主题发言,谈谈自己对东莞在珠江三角洲区域历史的角色的一些想法。我在发言的时候,提及东莞作为帝国行政体系一部分的历史,是从设立盐场盐官开始的,国家最初在这里设立的行政机......
-
〓 翁家烈:厘清源流推进夜郎研究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80期4版“独家报道”文章之一。关于历史上的夜郎一直存在争议。对此,本报记者就夜郎研究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原所长翁家烈。在翁家烈的研究中,他肯定了贵州的仡佬族是夜郎人的后裔。作为一个对夜郎的民族、文化等多有研究的民族学学者,翁家烈对记者说:“必须承认,......
-
〓 锡伯文:解开满文历史档案的钥匙——走进锡伯族之六
“如果没有锡伯文,满文可能已经断绝了。”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采访时,当地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这样自豪地告诉记者。据悉,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一支锡伯族人的力量,在整理和翻译满文档案。锡伯文与满文到底是什么关系,何以能够保留已经被众多满族人遗失的那把进入满族语言文字大门的钥匙?来自新疆的锡伯族学者,又在满文历史档案事业中发......
-
〓 隋唐宋元南方陂湖塘堰的发展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编水网圩田和挡潮工程技术的发展第三章陂湖塘堰山丘高亢地区,地表水易流失,干旱是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而一降大雨,又易发生山洪,毁坏农田和房屋。因此需要修建蓄水工程,拦蓄水流,达到滞洪和灌溉农田的目的。陂湖塘堰是南方山丘地区农田水利的主要工程形式,有利用环山抱洼的有利地形,修筑长堤,围成陂湖的;有在平地凿池,或......
-
〓 试论两汉的土地所有制和社会经济结构
——《中国土地制度史论要》第三章
两汉的土地所有制,或者说,两汉的社会经济,是学术界长期以来的难题。从史料说,无论从数量或质量方面看,都比三代井田时期丰富多了,但可据以论证的关键性、要害性资料和数据,仍然很少。加以字句间的纠缠,这就是陈寅恪氏为什么说“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1】这个话的原由。开国以来,1957年曾有过一个两汉社会经济探讨的高潮,以张恒寿......
-
〓 北宋帝国的崩溃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八章
第八章北宋帝国的崩溃与运河北宋时代的运河,曾经长时间把军事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连系起来。已.如上述。可是,到了北宋末徽(1101—1125)、钦(1126—1127)二宗时代,由于种种的原因,运河却渐渐丧失它这种连系南北的作用,以致中央政府不能得到江淮物资的大量接济,而北方和西北的国防上的需要也无从满足。在这条沟通南北的......
-
〓 中国古代环境卫生的治理及其特点
广州南越王宫遗址发掘的水井。左图是渗水井,右图是食水井。渗水井井底遗留有过滤的沙和煤渣,进行污水的净化处理;食水井外围专门铺设了圆形槽沟,防止泥沙流入。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认识到地理位置、环境、水质等与健康长寿有密切关系。如《左传》等书就有关于水土影响人体健康的论述。《左传·成公六年》云:“土薄水浅,其恶易觏,……于......
-
〓 “云端”争夺战
有句话叫“神马都是浮云”。2012年,这句调侃的话也许会变成很严肃的现实。如果说1945年改变世界的是一朵“蘑菇云”,那么今后改变世界的可能是另一朵云。尽管“云计算”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讲还很陌生,但它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并且对国际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第一次用活字印刷术印制了《圣经》,使......
-
〓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目录、内容简介、后记、组织者的话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史大系),张芳著,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内容提要本书是系统阐述和总结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的发展进程和历史成就的专史。依据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发展的历史阶段特征,全书分为五编,即新石器时代至夏商西周水利工程技术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大型灌渠及陂塘技术的......
-
〓 休休室读史札记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之十二一、福建人祭遗迹偶拾“人祭”的风俗,在我国古代社会史上颇会盛极一时,根据近人的考证,我们知道古代的殷人与春秋的楚、宋诸国,都实行有此种习惯。其实,这个残迹,在宋代的福建,尚可以见到。日前翻读福建地方志,适得有两条的记载。一在闽南的宁洋县:曹四公,集宁里香寮人。生时香雾浓山,三昼夜不散,因名其......
-
〓 《华北的农村》第三章园艺的分类
园圃者,种菜之所也。古人果木为园,菜蔬为圃,实有分别,后来园圃就相浑了。华北一带都说园,如果木园、菜园,说圃字时就很少了。按泛泛的说,菜园也是农业,似乎无需另谈,可是不然,可以说是完全两事,不但艺完全不同,所种的物完全不同,而其对物质取用的目的,也大不一样,所以自古对此就特别重视。例如《说文》曰种菜曰圃,《周礼·天官·......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