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古代对矛盾命题的思考
【核心提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波兰学者首先提出一种理念,即某种逻辑系统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不遵守矛盾律。到了六七十年代,巴西和秘鲁学者又提出,在特定条件下矛盾律不再普遍有效,A和非A同时成立,但不可漫无边际地推出其他任何命题。这迅速得到国际学界的认可。令人惊异的是,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公孙龙子•指物论》中就隐含着某种......
-
〓 2011年秦汉史研究综述
2011年秦汉史研究成果丰硕,成功举办“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史论坛:出土简帛与地方社会”、“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出版论著、整理资料4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以出土文献与传世史籍的结合为主流,各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政治文化、祭礼、社......
-
〓 2010年宋史研究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北京 l00732)2010年宋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发表论文约600余篇,出版的研究著作和论文集约50余种。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政治史政治:专著有顾宏义《宋初政治研究:以皇位授受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平田茂树著,林松涛、朱刚等译《宋代政治结构研究》(上海古籍......
-
〓 技术-经济-社会史:重铸经济史辉煌的新学科
【内容提要】技术-经济-社会史是从技术角度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新学科。它以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的反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创新了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为基本进路。构建该学科是现当代技术、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也将为经济史研究注入强大活力,把处于“危机”中的经济史引出困境,走上持......
-
〓 20世纪以来国内环境史研究的述评
摘要:地理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的总和,它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个自然要素,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的必备的外界条件。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受到战后所兴起的现代环保运动的影响和推动,环境史的研究在美国率先成为一门新学科。它的出现和在......
-
〓 2010年中国当代金融史研究述评
【内容摘要】本文以2010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为基础资料,按金融业的发展与改革、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货币政策、通货膨胀问题、金融市场发展、农村金融等专题,评析了当代中国金融史的研究状况。指出,2010年当代金融史研究有所推进,但学术界的研究重点集中于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对改革开放前30年的金融问题缺乏研究。在研究方......
-
〓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陈晋文,男,1971年,山西高平人,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研究。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是中外经济关系中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最早的国际贸易学科在中国产生到现在,相关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而且取得了很大成就。大体上来看,关于中国近代贸易的研究可以以1949......
-
〓 墨学的当代价值——2011年墨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由《职大学报》主办、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11年墨学国际研讨会”近日在内蒙古包头市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的60余位专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墨学当代价值之一:墨家关于和谐思想的理论在中国先秦各学派中最为突出。专家们认为,墨子提出的“兼爱”“非攻”思想的内涵,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甚至优......
-
〓 论费孝通的乡村工业化思想
【内容摘要】基于改变农村落后状态和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愿望,费孝通早年就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乡村工业化思想。这一思想是他对中国农村社会认真思考的结果,有着相当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在费孝通的经济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并与小城镇思想、区域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对小城镇思想的提出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是这两种......
-
〓 打开中国历史的秘密
导言我的老师侯外庐先生认为,中国历史与中国思想文化有她自己的特色,不同于西方。中国从氏族社会走向文明社会,保留旧有氏族血缘关系去建立国家组织,可以称之为“早熟”文明。后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和这种氏族血缘的遗存有关。封建制社会中的宗法、宗族力量就是从氏族血缘关系演变而来。外庐先生的挚友白寿彝先生说过:“侯外庐研究......
-
〓 2009—2011年的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史研究
【内容提要】2009—2011年间,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史研究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一方面,从新的角度或层面继续探讨了近代中国教育、女性、宗教、法律与习俗、社会阶层与群体、社会生活与社会转型等传统领域;另一方面,关注了文化传播、词语分析、历史记忆与民间信仰等以前较少研究的社会文化现象。......
-
〓 2011年隋唐五代史研究综述
2011年隋唐五代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发表论文近千篇,出版专著50余种。现择要分类综述如下:一、政治与法律政治制度。陆离《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制度研究:以敦煌新疆出土文献为中心》(中华书局)对吐蕃统治时期河陇西域地区的官职、告身、兵制、驿传、法律、赋税、劳役、仓廪、市券、寺户、僧管等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
-
〓 记忆中的筱苏(史念海)先生
——“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之二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我第一次看到筱苏(史念海)老师的名字,是在1978年初夏。我因年龄超过三十一足岁,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无法报名。到1978年研究生公开招生时年龄放宽至四十足岁,又没有学历要求,就抓住这最后机会。当时只是为了圆此生“考大学”的梦想,并未寄多大希望。初试结果我获得复试资格,按规......
-
〓 天气预报:从占卜到科学
清代的测雨台高空探测气球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卫星气象云图有人曾经调侃说,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人是做天气预报的人。的确,气象预报员可能测量了各种数据,进行了复杂的计算,得出明天有雨的预报,你只是随口说一句明天没雨。结果,你对了,预报员错了。天气不仅受到各种气团的影响,而且受到当地地形、水域状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任何随机的因素变化......
-
〓 市场、权力与资源流失
——近代东北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再探讨
内容提要:市场机制在近代东北地区农村扩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权力通过市场逐步获取资源的过程。在由权力掌控的市场机制中,资源不等量地进行传递。市场机制中资源的流动,不但造成资源流出地区生态系统的恶化,也造成了该地农民的贫困化。权力不但使东北农村与外界市场间通过资源的传递实现了贫困的传递,也使近代东北农业因资源匮乏而不能通过......
-
〓 中国考古学的历史主义特征与传统
【英文标题】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rcheology【作者简介】张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市,100871【内容提要】中国考古具有鲜明的历史主义特征,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考古学研究中以历史文献为线索,以考古为实证的证史主义倾向;其二,借助于文......
-
〓 真假亚当·斯密
——从“没有分工的市场”看近世中国乡村经济的变迁
【内容提要】本文聚焦于阿里吉《亚当·斯密在北京》一书,对国内外中国经济史学界有关斯密型动力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批评与讨论,对阿里吉与加州学派有关斯密分工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所做的解读提出强烈质疑,并通过阅读斯密、马克思的原典,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斯密,即强调“社会分工”的斯密,并引入吴承明“没有(社会)分工的市场”概念,主......
-
〓 “文化”的“译”与“释”:思想史背景下的概念引进和学科建构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一词,对于中国语文而言,是一个新词和新概念。“文化”概念的引进是西学输入的结果,对于“文化”与“文明”等词汇的语言学研究和转输过程的讨论,既有研究已经走出了就概念来理解概念的阶段,注意将其置于历史语境之下来进行解析,提示了极佳的研究取向。而作为中国学人广泛接受和使用的“文化”概念,它在西语及其输入过......
-
〓 传统时代燃料问题研究述评
人类历史是一部火的燃烧的历史。没有了燃料,人类无法生存;没有了燃料更新换代,人类将止步不前。燃料是最重要的能量载体,在社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统时代已然如此,故而研究燃料的历史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目前学界对燃料的关注仍然不够,研究也很薄弱。下面就相关研究成果做一概要的介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一、大区......
-
〓 2011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
2011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发表近200篇论文。出版十数种著作,数量颇丰。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社会经济卷》(上、下册)。《辽宋西夏金代通史》是根据邓广铭先生和漆侠先生的提议,由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委会,制定编写大纲,邀请国内70余位专家编写的。该书社会经济卷全面系统论述了辽......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