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孟驰北:隋朝儒士的悲惨命运
儒士是尊奉和宣传儒学的,儒学被证明是最能反映农民利益的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儒学有一套治理农业社会的政治模式,儒士也是维护这套模式的。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证明:治理农业社会,儒学是最佳选择。隋文帝即位初期,他作出了倡导儒学的姿态,社会上出现过短暂的振兴儒学的景象,但没有多久,隋文帝就露出“不悦儒术”,不悦《诗》、《书》,排......
-
〓 杜尚侠 张庆利:惠帝一朝与黄老政治
刘邦死后不久,萧何患病,惠帝前往探视,问他:“相国百岁后,谁可以代之?”萧何心中有数,却反问:“皇上比我更了解臣下。”汉长安城宣平门遗址惠帝又问:“曹参怎样?”萧何说:“皇上能用他,我死而无恨!”隔月,萧何就去世了,由曹参继任相国。萧、曹的关系曾有一个由近到疏的变化,但萧何却推荐关系早已疏远的曹参继承自己的职务,这主要......
-
〓 徐中舒:厉王革典与共和行政
《史记·周本纪》称:“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其后夷王之时,王室更加微弱,《礼记·郊特性》云:“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以下。”这说明周天子最高地位逐渐动摇,允许卫国独立为诸侯也应是夷王的失礼,但这些都是王室衰弱的表现。夷王的儿子厉王大约很想改变这种状况,曾进行过许多努力。《......
-
〓 陈汉生:李斯与法治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为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避)禁。──《史记·秦始皇本纪》引李斯言李斯,战国后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又是先秦法家理论在秦的实践者,他的思想主张和政治活动,是跟秦朝的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李斯是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
-
〓 王粲:爵论
选自《全后汉文》依律有夺爵之法,此谓古者爵行之时。民赐爵则喜,夺爵则惧,故可以夺赐而法也。今爵事废矣,民不知爵者何也。夺之,民亦不惧;赐之,民亦不喜,是空设文书而无用也。今诚循爵,则上下不失实,而功劳者劝。得古之道,合汉之法,以货财为赏者不可供,以复除为赏者租税损减,以爵为赏者民劝而费省,故古人重爵也。(《艺文类聚》五......
-
〓 陈新民:中国法家思想之内涵
追溯中国法家之历史,大体上可以春秋时代的管仲为先驱,其后历经战国时期的李悝、吴起,中期的商鞅、慎到、申不害,末期的韩非子、李斯等人,为主要的代表人物。关于法家的著作,我国已汗牛充栋,本文不欲再狗尾续貂的就先秦法家诸子各个人的思想来分别论述,而先综合法家思想的内涵,来接续对应李光耀相关的法治见解。法家的见解,可略举其重点......
-
〓 赵小雷:法家与先秦诸子的相互关系(二)
第三章 法家与道家 第一节道家对法家的影响司马迁称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这不单是说韩非,对于其他法家人物,如申不害、慎到和商鞅等,司马迁也持同样看法,故主刑名而本黄老,就成了法家的基本特征。由此正显示出法家与道家的渊源关系。具体而言道家对法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
〓 齐国邹忌推行法家政策
齐国任用邹忌进行改革,和韩国任用申不害进行改革、秦国任用卫鞅变法,几乎是同时的。 公元前三五七年齐威王即位。不久,邹忌就“以鼓琴见威王”,用“鼓琴”的节奏来说明“治国家而弭(安定)人民”的道理。他认为,君好比琴上的大弦,弹起来“浊以春温”;相好比琴上的小弦,弹起来“廉折以清”;政令好比弹起来“攫之深而舍(释)之愉(舒)......
-
〓 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
在中国的历代皇帝当中,没有比秦始皇更为重要、同时也更富有争议性的了。今天的历史学家在讨论其丰功伟绩的同时,也不免会得出颇为相左的结论。有些学者视其为一个英雄,认为他为中国寻求政治统一的悠久传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另一些学者则视其为一个罪人,认为他代表着最典型的不尽王道的暴君。从前的某些汉学研究者难免会在这两种南辕北辙的......
-
〓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12)
褚遂良很不高兴地说:“古代的左史右史记载君主的言行,好坏皆记,并不为君主的意念所左右。这是史官的职责所在,用来警戒君主不做非法的事。陛下还是不看为好,臣从未听说天子看自己史官是如何记载自己的。” 面对褚遂良的拒绝,唐太宗虽大感意外,却没有责备。他对褚遂良心生敬意,又故意询问:“如果朕做了不好的事,你一定要如实记下吗?......
-
〓 蔡 葩:孙皓晖和他的《大秦帝国》
他说,海南岛是最适合做学问的地方他把自己关在书斋里,制作“深海炸弹”皇皇500万字的鸿篇巨制横空出世--- 2002年,孙皓晖的系列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出版发行。一时间,《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文学报》、新浪网以及香港《文汇报》等媒体将聚光灯投向这部皇皇500万言的《大秦帝国》。自此,众多媒体随着《大......
-
〓 翟玉忠:我为什么反对“儒化”,主张“法化”
“以法治国”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今天,让我们洗掉中华文明堆积千年的儒学尘土,恢复它作为强大国家的原精神——法家!今天,中国思想界似乎达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共识,这个目前尚未被诉诸文字的共识就是大家几乎一致主张中国应该实行“儒化”,用儒家思想重新构筑现代中国社会。没有人否认,作为一种伟大的哲学思想,儒家对当今世界的确具......
-
〓 《管子》的经济谋略
来源:齐文化大观点管子促多谋善断,他不仅把智谋用于政治和军事,还用于经济用于理财,《管子》一书记载了许多生动的事例。一、统计理财谋管仲很重视统计在理财乃至整个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巨乘马》、《乘马数》、《山国轨》等几篇都是讲统计筹划的。《管子》认为,国家对土地、人口、需用、常旨、货币都要有统计,县、乡和国家都要心中有数。......
-
〓 王安石的变法之路
王安石是北宋的名相,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于是向宋仁宗《万言书》,要求改革吏治、实行变法。到了宋神宗时期,王安石积极推行 "新法",与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展开斗争,确保"新法"的颁布实施,被列宁称为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的诗文造诣也很高,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文章......
-
〓 中国青铜法典的前世今生
2005-02-25 11:14:41 西安晚报 记者:雷县鸿 陈丹匜 曾被董宏哲当做枕头用过的国宝今年是董家村青铜器窖藏发现30周年。 在这一重大窖藏发现中,有着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完整的诉讼判决书,它被冠以中国“青铜法典”的美誉。同时,因为这些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涉及西周中晚期的租田易地和法律判决等史实,董家村窖藏被......
-
〓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19)
刘备托孤时,文托诸葛亮、武托李严,其间大有用意。其实刘备对诸葛亮并不放心,虽然刘备在世时君臣二人关系融洽,但谁能担保诸葛亮不会欺主年幼取而代之呢?因此刘备又令在川中自成一系的李严掌管内务。名义上协助诸葛亮,实际上是让他们相互制衡。李严是个奸佞小人,这一点刘备也是相当清楚的,将内务托给一个奸佞小人,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一奸一......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20)
大业十二年(616),隋炀帝的暴政已激起天怨人怒,农民大起义的烈火在四处燃烧,可是竟无人敢向炀帝讲真话。宰相苏威不愿意说假话,在炀帝问起“盗贼”情况时,就将身体隐藏在廊柱后面,好让炀帝看不到,不要问自己。炀帝特地把他叫到跟前来问,他只好回答:“我不主管这些,不清楚有多少,只担心贼众离我们越来越近。”隋炀帝问他是什么意思......
-
〓 孙景坛:《黄帝四经》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黄帝四经》的政治思想不是“德”,而是“法”,所以它应属法家。1973 年, 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四篇古佚书《经法》、《十六(大)经》、《称》和《道原》,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唐兰先生最先断定它为西汉初期“黄老之治”的《黄帝四经》,后经李学勤、余光明等先生研究考证,此说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自此,学术界从这一角度,对《......
-
〓 翟玉忠:中国新法家不是日本“新法家”
将日本一代大儒荻生徂徕开创的思想称为“新法家”是极为荒唐的,这种错误论断的最大贡献在于,它告诉人们对明治维新影响甚巨的十八世纪日本儒家仍以中国为师,尽管他们的目光已经移向了儒家的对立面——法家 为了将国家力量打造成一把信仰的利剑,法家治国理念成为资本/技术依附时代中国社会主义者的必然选择。从中国新法家诞生那一刻起就决定......
-
〓 吴显庆:《晏子春秋》并非成于西汉初年
《晏子春秋》的成书年代,长期存在争论。弄清这个问题,对思想史及文学史和先秦西汉有关古籍研究都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根据以往研究没有运用过的材料,特别是根据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本《晏子》与今本《晏子春秋》、竹简《孙膑兵法》、汉墓帛书《经法》等四篇古佚书、《战国纵横家书》的比较,根据《晏子春秋》自身的时代特征以及它与《左传》......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