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谓大先生
编者按金秋9月,我们迎来了第37个教师节。37年前,伴随着尊师重教的时代之声,教师节诞生了。37年来,尊师重教深入人心,我国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大发展,如今又到了如何上台阶、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师要成为大先生”,不仅充分表达了对教师的尊重,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大先生、成就......
-
〓 一线讲述:文物保护需要更多“科技利器”
今年7月20日,郑州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一场降雨。依山而建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巩义石窟寺,因受山体崖壁坍塌、山顶岩土体滑坡等因素影响,整体下沉了三米左右,并发生裂缝、漏雨、塌落、破损等险情。所幸,由于提前制定预案、封堵保护及时,石窟寺内几乎没有进水。我们为预防性保护而做的窟沿起了很大作用,虽然窟沿被砸坏,但文......
-
〓 陈尚君:网络时代的传统学术
一我这里所说传统学术,指西学传入以前的中国固有学术,是以四部分类为格局,以修齐治平为目标,以文本解释为重点,以文献会聚与考证为特色的学术工作,绵延两三千年。专家多皓首穷经,得成就一书以存名后世;大家通人则博通群籍,淹贯浩博。西学之科学严谨,分野清晰,学科壁垒森严,探讨深入,近代以来取旧学而代之,是必然趋势。将近四十年......
-
〓 “故宫屋顶无法落鸟”?别神话古建筑文化
关于“故宫屋顶无法落鸟”的传说广为流传,文化学者马未都也曾在节目中表达过类似观点。为了证明上述观点“站不住”,最近从事建筑遗产保护研究的微博用户“陆地围脖”展示了一段鸟在故宫太和殿屋顶停留的视频。在“陆地围脖”看来,所谓“鹰不落”“(鸟)站不住”的说法,只是人们“对传统的美妙幻想”。关于故宫一直有着各种传说,其中之一是......
-
〓 各界看两会·姜昆:人民曲艺滋润百姓心田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曲艺艺术传承发展的驱动力和价值所在。新征程上,曲艺工作者应秉持家国情怀,用艺术实践创新,借科技发展突破,在革故鼎新的同时审视自身,努力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我在手机上经常“刷”到浙江义乌渔鼓老艺人叶英盛的视频。“党恩唱不尽,生活日日新,渔鼓声声响,乐坏新农民!”......
-
〓 富含网络趣味 发掘文化之美——评系列微纪录片《重生技》
运用“人造皮肤”丝素蛋白修复丝绸,从大蒜中提取大蒜素给象牙除霉,采用金属配合物为青铜器治疗“癌症”……这些帮助尘封千百年文物焕发新生的现代科技,通过系列微纪录片《重生技》,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重生技》是每集约15分钟的文物修复类微纪录片,近期同时登陆央视和网络视频平台,主要讲述了8类文物8种不同修复......
-
〓 文化评析:古籍数字化,让更多人共享经典魅力
近期,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进行了第七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携手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新增发布古籍资源6786部(件),为中华古籍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再添新果。 本次发布的资源包括诗词文集、年谱目录、稿抄本、石刻碑帖等多种类型,上起汉魏下迄民国,其中不少是稀......
-
〓 光明艺点:数字技术给中国画带来了什么
当代中国画的创作与教学都面临着新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创作者不仅仅依靠画笔,还可以通过电脑制作的融合,创作出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绘画世界。随着电脑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画已经不仅仅只是画案上的“水墨功夫”。电脑的多重技术的介入,视频的全立体的教学方式,电脑模拟形式的教学和创作,“云空间”的巨大储量,对于历代经典高......
-
〓 文化评析:谁说年轻人不爱非遗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产品琳琅满目,新模式推陈出新,新生活丰富多彩。与此同时,有些行业消失了,有些产品萎缩了,有些技术失传了,不少有识之士发出“救救非遗”的呐喊。毋庸置疑,非遗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保护传承刻不容缓。各级政府在行动,激励政策相继出台;专家学者在探索,活化路径妙招涌现;非遗传承人在坚守,创......
-
〓 新闻随笔:南京大学首提“去国际排名”意味着什么
在一些高校动辄拿自己的各种排名榜成绩做文章的背景下,南京大学主动淡化国际排名的做法,很难不引人注意。 日前,有媒体注意到,南京大学党委一份文件提出,要精准办学发展目标定位,特别是“全面梳理以学科亮点工程为主的学科评价体系和预算目标设置体系,清理以论文数量、国际排名为参考的评价标准”。在《南京大学“十四五”规划》和......
-
〓 一线讲述:主题书店,鲜活的文化现场
2019年,第一次来到码字人书店时,就因为“戏剧·诗歌·电影”的主题很符合我的爱好而印象颇深。2021年暑假,我来到码字人书店做兼职。 我的工作包括整理书架、结账、帮会员借书还书、制作一些简单的饮品,等等。第一天上班,准备闭店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竟然还有一个客人。那时已经过了关店时间近二十分钟。他眼睛红得像只兔子......
-
〓 说文谈史:千秋名序费猜评
魏晋风流擅雅情,千秋名序费猜评——这里说的是东晋名士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短文不过324字,却引发历代学人持续千年的热议。“《文选》未录此序,自宋逮清,臆测纷纭。”(钱钟书语)近百年来,更是洪波鼓荡,沸沸扬扬,卷进来许多学术名家,包括海外学者。叩其原因,自与《兰亭集序》为名篇、《昭明文选》(又称《文选》)为名著、作者编......
-
〓 戏曲动漫:用动漫呈现和传播戏曲之美
说起戏曲动漫,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然而这个看似小众的艺术形式却将传统戏曲之美表达得别有一番风味。在探索戏曲传承路径过程中,传统戏曲与时尚传媒形态、新型艺术形态的结合不应被忽视。戏曲动漫不是戏曲和动漫的简单叠加,而是开拓性的艺术创造。它将戏曲艺术中的人物塑造、表演形式、音乐舞蹈、服装扮相等巧妙地运用到动画中,运用现代动画......
-
〓 灵兔呈祥——兔画·画兔
寅虎摆尾辞旧岁,灵兔呈祥送春归。配属于十二地支中对应春天的卯位,兔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春之使者”。春天不仅迎来万物的苏醒,更孕育着新生,令人憧憬。而癸卯兔年的来临,似乎又格外引人欢喜。今天,无论从我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的命名,还是从儿童口中经久传唱的歌谣,抑或是一粒小小的大白兔奶糖,无不显示中国人对兔的青睐。这种好......
-
〓 剑胆琴心读岳飞
岳飞是一位舞刀挥枪、意气风发的武将,也是一位舞文弄墨、豪情万丈的文人。 他出身贫寒,勤耕好读,刻苦用功,“涉猎经史”,“书传无所不读,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读书时“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他学有所用,懂文法、习礼法、研兵法、立军法,自成系统,均有建树;他喜好诗词,留下不少文采飞扬的题壁、题记、题跋、表奏......
-
〓 兔子是兽吗
提及“兽”,我们一般会想到威猛凶狠的老虎、狮子之类,但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却说“兔,兽也”,即将兔子视为“兽”中一员,这似乎与我们脑海中温顺可爱的兔子形象相去甚远,不禁使我们感到诧异:兔子是兽吗?是许慎错了,还是我们对“兽”的理解出了问题,抑或对“兔”与“兽”的认识古今不同? 为此,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何谓“兽”。关于“......
-
〓 光明论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提炼”智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近年来,视听传媒艺术领域在“提炼”中华文明的“标识”和“精髓”方面不断着力,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表现突出。当前正热播热议的《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中国国宝大会》第二季、《诗画中国》《一馔千年》等文化类节目,在推动中华优秀传......
-
〓 新闻随笔:要“网红老师”更要“长红老师”
线上学习已经成为很多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一些线上授课老师也引起公众关注。日前,媒体刊文探讨为何一些网红老师能拿捏住吸引年轻人的“流量密码”。文章称,那些真正给人带来精神力量的网红老师,往往都是懂得尊重、充满真诚的温暖之人,并且具备真才实学。 一个个打破空间局限的线上学习平台,适应了现代人便捷学习的需要,吸引众多......
-
〓 鲁迅笔下的“蟹”故事
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我在不同年龄阶段读过,感受不一,先为其梗要叙述白蛇娘娘的故事吸引,后为其彻底的反封建压迫的思想感情打动。近二十多年来,我研究中华螃蟹文化,换了一个视角,又觉得鲁迅是一个技术娴熟的吃蟹行家,最近为追溯“蟹和尚”传说的来龙去脉,发现鲁迅更是一个在螃蟹话语上有继承开拓之功的文学大家。“蟹和尚”的......
-
〓 光明论坛:让城市生态与文脉传承并向而行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推动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方案》尤其强调,要推动历史文化传承和人文城市建设;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宜居、韧性、......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