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74年新华社电稿:三号墓获大量文物对硏究汉初儒法斗争提供新资料
【新华社北京一九七四年八月十八日电】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最近对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进行了发掘。这次发掘,获得了大批珍贵文物。特别是三号墓出土的帛书,用墨把古书抄録在帛上,字体为小篆或隶书,共有十二万多字,大部分是已经失传了一两千年的古籍。这些佚书的出土,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哲学思想,研究西汉初期的儒法斗争,提供了丰......
-
〓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15)
蒙古贵族崇尚武功,根本没有税制观念,因此他们根本无法预见这种改革会带来国家的强盛。以近臣别迭为代表的人主张以牧业为主来保证国用,这些人居然主张将汉人赶走,侵占他们的土地作为牧地用来放牧牛羊。耶律楚材深知如今的蒙古国已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保守地强调畜牧,是狭隘的、不合国情的落后政策,因此他极力反对改耕地为牧地的主张,而提......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19)
在韩非子看来,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君主存在。能够听得进意见的君主,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的国家走向富强。那些不听劝谏一意孤行者,大多会身败名裂,为人耻笑。后世的隋炀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隋炀帝因暴政而亡是普遍的看法,不过隋炀帝的暴政达到专横无以复加的地步,也与他的刚愎自用、骄傲自大、拒谏杀谏有着直接的关系。 隋炀......
-
〓 杨猛:和商鞅学执行
写在前面:数据显示,1955年财富500强企业中,今天仍然存在的还不到一半,1957年的500强企业中只有74个企业在 1997年仍然存;全球华人家族企业的寿命为10.3年,缺乏执行能力正是众多中外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财富杂志认为:"只有不到10%的有效建立起来的战略得到了有效执行";"70%企业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5)
要实现无为而治,就要使社会倒退到原始初民状态,即:“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韩非并不同意老子的历史观,而主张今不法古。在《五蠹》中韩非说道:“......
-
〓 解读诸子百家:以法为教 法家的教育思想
法家是先秦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派利益的学派。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等。他们都是一批主张“变法”的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他们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极力辅佐一些国君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并从某些方面为维护地主阶级统治提供了理论、原则和方法。法家学派在政治上、理论上,一般说来都是主张变法革新,要求加强......
-
〓 中外爵位制度(下)
外国的爵位 当你在阅读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时,扑面而来就有主持法庭审判的威尼斯公爵,接连向鲍细娅求婚的又有巴拉庭伯爵、英国的福根勃琪少年男爵、德国撒克逊公爵等等。初学外国文学的读者,一时往往被这些头衔搞得眼花缭乱,迷惑不解。因此,了解一点外国爵位的由来及其内涵,是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知识。 爵位是欧洲封建......
-
〓 刘奉光:汉简所记敬老制度研究
摘要:武威汉墓出土的“王杖诏书令”规定给70岁以上的老人授王杖,使其享受种种优惠,并严惩抗令不遵者;而且颁赐王杖不分穷、富、男、女,这充分体现了汉代的养老、敬老制度,也给今人以深刻的启发。1959年9月至11月,甘肃省博物馆在武威市新华乡缠山村磨嘴子高地发掘了31座汉墓,出土了木简10枚,鸠杖13根。其中18号墓出土了......
-
〓 晓方:纪念云梦秦简出土30周年
文/图 湖北日报记者晓方 通讯员李长明 陈群 实习生黄雅丽(2005-09-01 08:19:27)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沉睡了2000多年的秦代竹简面世,震动了考古界。被历史学家、文物专家誉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与黄陂商代盘龙城、江陵西汉古尸、随州曾侯乙编钟一起,被列为湖北考古的四大发现,被列为建国50......
-
〓 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摘要
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2003-6-21发布一、王家台秦墓的发掘及秦简的出土与整理 王家台位于楚都纪南城东南五公里处,一九九三年三月荆州博物馆在此发掘了秦汉墓葬十六座,其中的十五号秦墓出土了一批竹简。M15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规模很小,其墓圹上部遭到破坏,底部长2.2、宽1.12米。墓内有单棺一具,棺......
-
〓 于振波:“约法三章”的本质
《史记·高祖本纪》汉元年十月,沛公刘邦举兵入关,"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此后言高祖"德政"者,无不及此,研究汉代法律,也无不始自"三章之法"。那么,"三章之法"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史记会注考证》引梁玉绳曰: 《汉书·刑法志》曰:汉兴,约法三章,网漏吞舟之鱼,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
-
〓 于建嵘:清代与民国保甲体制的比较
在农村的基本组织制度方面,清承明制,在县以下推行保甲制度。早在顺治元年(1644年)清王朝就谕令:"凡保甲之法,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头,十牌立一甲头,十甲立一保长,户给印牌,书其姓名丁口,出则注其所往,入则稽其所来" i[i]。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甲法并没有认真推行。到康熙47年(1708年)重申保甲法。这一年,康熙下......
-
〓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21)
雍正先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使其不能胡作非为。雍正三年(1725)四月,年羹尧川陕总督职位被解除,雍正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信,调任杭州将军。 年羹尧调职后,内外官员更加看清形势,纷纷揭发其罪状。雍正以顺从群臣所请为名,尽削年羹尧官职,于雍正三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十二月,朝......
-
〓 宁宗、韩侂胄禁道学和北伐战争
来源:蔡美彪《中国通史》赵汝愚是宋朝的皇族。孝宗朝中状元,曾任太子侍讲,为光宗讲授儒学。后来,出任福建军帅,镇压农民起义。他是朱熹道学的有力支持者。宁宗即位,赵汝愚任枢密使,又任右相,自称要学习司马光。赵汝愚执政的第一件事,就是荐用朱熹做焕章阁待制兼侍讲,为宁宗讲道学。朱熹在潭州得到诏命,当天就启程上路。到临安后,和赵......
-
〓 诸葛亮依法治蜀经验谈
千古贤相诸葛亮励精图志治蜀二十年,使得“国贫民虚,地处孤绝”的蜀汉上下“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如此卓越的政绩与他“科教严明,厉行法治”的治政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一、诸葛亮依法治蜀的历史背景建安十九年,刘备平定成都后,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管理益州政务。原益州牧刘璋“性宽柔,无威略......
-
〓 朱渊清:秦始皇 “坑儒”了吗?
天下读书人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鲁迅用它来和希特勒焚书相比,博尔赫斯用它和造长城来对始皇帝大发议论。其实,所谓的“焚书”和“坑儒”是两个独立的事件。“坑儒”之说是很有些可疑的。秦始皇羡慕长生不死的“真人”,用韩众、徐市、侯生、卢生等方士求灵芝仙药。方士们因为无法交差而纷纷逃亡,不仅如此,还大说秦始皇的坏话。公元前2......
-
〓 徐昌强: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
本文从“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者的地位与权限”、“和同僚的关系”、“改革者信念和毅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之不同的原因。北宋和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相近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与改革。但是,将王安石的变法与张居正的改革进行比较,则王安石变法的......
-
〓 臧知非:张家山汉简所见西汉继承制度初论
摘 要: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等表明,西汉已建立系统的蛙承法.继承方式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继承内客既有身份继承也有财产继承。身份娃承包括二十级爵位和一般户主的身份在内,二十级爵位除彻侯和关内侯的爵位世袭罔替之外,其余均降级不均等继承,一般意义的财产继承原則是诸子均分。继承人及继承顺序按血缘亲等确定而兼顾权......
-
〓 安京:试论先秦国家边界的形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第3期内容提要夏、商、周时期是中原地区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国家组织逐步取代了氏族部落组织,以地缘为主体的社会关系逐步取代了以血缘为主体的社会关系,直接统治的方式逐步取代了间接统治的方式。与国家组织形态的变革相适应,国家的疆界形态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村落围沟、都......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1)
《韩非子》集法家之大成,提出“法、术、势,皆帝王之具也”。韩非以犀利的目光,冷静理智的态度,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人生进行了洞烛幽微的审视和入木三分的剖析,发人深省。他推崇“法”的至高无上,不论地位尊卑贵贱都应该受法的约束。这种看法在中国古代社会浓厚的严别血缘亲疏、地位尊卑的氛围中是相当具有突破意义的。 韩非所生活的战国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