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2)
至此,嬴政在亲理政务后,两年之内先后消灭了两大臣子势力,把国家权力集中到他一人手中,稳固了自己的统治。此后又经过十年时间,秦国在嬴政的统治下先后灭了其他六国,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在完成统一大业后,嬴政吸取了历史教训,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树立自己的权威强化统治。首先,采纳廷尉李斯的......
-
〓 王粲:爵论
选自《全后汉文》依律有夺爵之法,此谓古者爵行之时。民赐爵则喜,夺爵则惧,故可以夺赐而法也。今爵事废矣,民不知爵者何也。夺之,民亦不惧;赐之,民亦不喜,是空设文书而无用也。今诚循爵,则上下不失实,而功劳者劝。得古之道,合汉之法,以货财为赏者不可供,以复除为赏者租税损减,以爵为赏者民劝而费省,故古人重爵也。(《艺文类聚》五......
-
〓 王红旗:中国古文化中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先夏时期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有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说:“良史也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历代注家都说是“古书名”,贾逵说:“三坟,三皇之书;五典,五帝之典;八索,八王之法;九丘,......
-
〓 张伯元:《汉律摭遗》与《二年律令》比勘记
《汉律摭遗》是清末大法学家沈家本(1840—1913)潜心著述的一部扛鼎之作,成书在他的晚年,于1912年刊行。在《汉律摭遗》自序中他说:“《唐律》之承用《汉律》者不可枚举。”认为探求《唐律》的根源,不能不研究《汉律》。但可惜的是《汉律》早已亡逸,它散见在史书中的也百不存一。为此,沈家本摭拾遗编,穷搜博征, “搜罗排比......
-
〓 中国青铜法典的前世今生
2005-02-25 11:14:41 西安晚报 记者:雷县鸿 陈丹匜 曾被董宏哲当做枕头用过的国宝今年是董家村青铜器窖藏发现30周年。 在这一重大窖藏发现中,有着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完整的诉讼判决书,它被冠以中国“青铜法典”的美誉。同时,因为这些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涉及西周中晚期的租田易地和法律判决等史实,董家村窖藏被......
-
〓 于振波:从籴粟记录看汉代对西北边塞的经营
汉代对西北边塞的经营,以军事行动为先导,并通过移民实边和徭戍、屯田等多项举措加以巩固,对此,前人已有很多研究成果。本文拟根据新公布的额济纳汉简,[1]从一个侧面对汉代经营西北边塞的成效加以考察。新公布之额济纳汉简中有这样两枚简,简文如下:关都里张齐田十三亩已得茭钱三百六十 、今[米+翟]粟小石六石直三百六十丙申入丙申自......
-
〓 高凯 :《二年律令》与汉代女性权益保护
据李学勤等专家对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的分析,那里的“二年”应为“吕后二年”,即公元前186年。而就在这部距今2188年的汉代“律令”中,我们可以找到若干汉代女子充当户主、女子可以继承夫爵、子爵和财产等法律条文。因而,在没有新的考古发现之前,我们可以把《二年律令》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涉及保护女性权益的成文法。 首先,在......
-
〓 中国古代法家思想中的政权合法性分析
摘要:这个过程当中,社会思想又发挥着其先导作用。一个国家的建立总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其中“如何使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同”又是每个朝代首先要解决的难题。这篇文章介绍了不同朝代及不同学派是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一问题的。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000-01......
-
〓 陈丽桂:近三十年出土古佚文献在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与贡献
一、前言 对中国思想文献的研究者而言,1973与1993、1994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代,因为继1972年山东临沂县银雀山两座汉墓《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大量古兵书,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夫人不腐遗体及殉葬物的先后出土,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前所未有的,大量帛书古佚文献,与定州......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1)
韩非提出“明君贵独道之容”,即圣明的君主应该重视独一无二的“道”的作用,这个“道”是为君主所独有的。君主应该独裁自处,运用“自神术”将自己神秘化:不在臣下面前暴露自己的行动和思想轨迹,不在臣下面前显露出自己的好恶,从而让臣下无法琢磨君主的真实想法。君主要虚静无为,但又要明察秋毫,这样才能实现君主无为于上,而臣悚惧于下。......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21)
韩非十分强调信用,明智的君主治国,必须从小事守信开始,这样在大事上的信誉才能建立起来。因此,明智的君主应当不断向人民证明自己是守信用的。虽然韩非子是从法令禁规能否顺利推行的角度立论的,但从中我们也可看出讲究诚信是多么重要。 “君无戏言”,君王如果不守信用,那么君主的威信将无以为继,国家的法令将难以实施。孔子提出“民无信......
-
〓 徐昌强: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
本文从“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者的地位与权限”、“和同僚的关系”、“改革者信念和毅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之不同的原因。北宋和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相近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与改革。但是,将王安石的变法与张居正的改革进行比较,则王安石变法的......
-
〓 徐中舒:厉王革典与共和行政
《史记·周本纪》称:“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其后夷王之时,王室更加微弱,《礼记·郊特性》云:“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以下。”这说明周天子最高地位逐渐动摇,允许卫国独立为诸侯也应是夷王的失礼,但这些都是王室衰弱的表现。夷王的儿子厉王大约很想改变这种状况,曾进行过许多努力。《......
-
〓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20)
雍正即位后,年羹尧与隆科多并称雍正的左臂右膀,备受器重。雍正元年(1723),雍正发出上谕:“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这一年十月青海发生叛乱,年羹尧率领大军横扫敌军,于雍正二年二月平息了叛乱,“年大将军”的威名震慑西陲。雍正因此更加器重年羹尧,年羹尧虽远在边陲......
-
〓 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摘要
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2003-6-21发布一、王家台秦墓的发掘及秦简的出土与整理 王家台位于楚都纪南城东南五公里处,一九九三年三月荆州博物馆在此发掘了秦汉墓葬十六座,其中的十五号秦墓出土了一批竹简。M15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规模很小,其墓圹上部遭到破坏,底部长2.2、宽1.12米。墓内有单棺一具,棺......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17)
韩非对春秋战国时期活跃的这些游说者非常反感,把他们归为五蠹之一,认为他们不过是夸夸其谈,中饱私囊而已。因此韩非设计了一些听取言论的方法,其中一条就是设定一定准则来衡量游说者的话。 韩非在《外储说·左上》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虞庆造房时对工匠说“屋子太陡了”,工匠说这是新房子,泥土潮湿,椽木未干透,必须陡一些。虞庆说不对,......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3)
韩非评论道:“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他用这个故事就是为了说明反对儒家那种夸夸其谈的作风,他认为儒家口若悬河的理论如同华而不实的外盒没有实际作用,不能对国家的治理产生效用。追求华丽的包装会喧宾夺主,价值连城的珍珠反而不能被重视。 从前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他想让晋国为他女儿装饰打扮而自己不给她事先......
-
〓 解读诸子百家:以法为教 法家的教育思想
法家是先秦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派利益的学派。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等。他们都是一批主张“变法”的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他们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极力辅佐一些国君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并从某些方面为维护地主阶级统治提供了理论、原则和方法。法家学派在政治上、理论上,一般说来都是主张变法革新,要求加强......
-
〓 宁宗、韩侂胄禁道学和北伐战争
来源:蔡美彪《中国通史》赵汝愚是宋朝的皇族。孝宗朝中状元,曾任太子侍讲,为光宗讲授儒学。后来,出任福建军帅,镇压农民起义。他是朱熹道学的有力支持者。宁宗即位,赵汝愚任枢密使,又任右相,自称要学习司马光。赵汝愚执政的第一件事,就是荐用朱熹做焕章阁待制兼侍讲,为宁宗讲道学。朱熹在潭州得到诏命,当天就启程上路。到临安后,和赵......
-
〓 臧知非:张家山汉简所见西汉继承制度初论
摘 要: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等表明,西汉已建立系统的蛙承法.继承方式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继承内客既有身份继承也有财产继承。身份娃承包括二十级爵位和一般户主的身份在内,二十级爵位除彻侯和关内侯的爵位世袭罔替之外,其余均降级不均等继承,一般意义的财产继承原則是诸子均分。继承人及继承顺序按血缘亲等确定而兼顾权......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