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15)
韩非的经济思想显然受到了管仲的影响。管仲认为人类的自利观念是其行为的根本动力,其著作《管子·禁藏》中记载: “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故善者势力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7)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根据道家的观点,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事物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顺利发展,如果人为干涉事物的发展进程,按照某种主观愿望去干预或改变事物的自然状态,其结果只会是揠苗助长。因此,明智的人应该采取无为之道来养生治世......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5)
要实现无为而治,就要使社会倒退到原始初民状态,即:“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韩非并不同意老子的历史观,而主张今不法古。在《五蠹》中韩非说道:“......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14)
在这种形势下纣王不仅不悬崖勒马,反而更加恣意妄为。这时微子见大势已去逃出了国都。商朝的太师、少师也拿着商家的祭器和乐器投奔了周人。箕子忧心忡忡,一筹莫展,只得装疯,却被纣王囚禁起来。比干冒死进谏,劝纣王励精图治,纣王不听,他三天不出宫门。纣王恼羞成怒,说:“我听说叔父的心有七个孔,与平常人不一样。”下令把比干杀了,拿出......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13)
商朝最后一个国君叫做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纣王非常聪明,也很有才干。他能言善辩,敏捷过人,体格魁梧,力大无比,能与猛兽搏斗。但是他的聪明和才能不仅没能挽救商王朝的灭亡,反而成了商王朝灭亡的催化剂。 周大夫王孙满说:“商纣暴虐,鼎迁于周。”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纣王实行了一系列残暴的对内对外政策,像火上烧油一样,加速......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3)
韩非评论道:“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他用这个故事就是为了说明反对儒家那种夸夸其谈的作风,他认为儒家口若悬河的理论如同华而不实的外盒没有实际作用,不能对国家的治理产生效用。追求华丽的包装会喧宾夺主,价值连城的珍珠反而不能被重视。 从前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他想让晋国为他女儿装饰打扮而自己不给她事先......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12)
疲惫不堪的晋军正在邢国城内庆祝胜利时,突然城外出现了齐国的大军。晋军久战于外,士兵已显疲弊,哪能抵抗住养精蓄锐已久的齐军呢?他们一触即溃,弃了邢国,回晋去了。于是齐桓公重整社稷,再建宫庙,在一堆废墟上恢复了邢国。 邢国国君感激涕零,想把女儿献给桓公做内侍,表示感谢,桓公没有接受。天下诸侯听说了这件事,都佩服桓公的高义。......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4)
晋平公说:“寡人不喜欢别的,只喜欢听美妙的音乐,师涓你就为寡人弹完吧。”于是师涓就重新调整琴弦,从头弹起。 这支曲子极尽忧伤凄恻之美,哀怨委婉,如泣如诉,晋平公听了大为感动,就问师旷:“这是一支什么曲子?” 师旷说:“这就是所谓的《清商》啊。” 晋平公问:“《清商》是天下最悲伤的乐曲吗?” 师旷回答说:“《清商》虽悲,......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11)
商汤灭夏顺应了历史潮流,值得肯定。不过他的“让国”之举难免有“用术”之嫌,但历史上诸多思想家仍将他作为圣人的代表,将他与尧、舜、禹并列为贤君,大赞他的德才。 另一个成功用“术”既解决了问题又为自己赢得美名的,是齐桓公救邢。 晋君派兵攻打邢国,刚一交手,邢见晋兵势大,马上向齐求救。齐桓公接见了邢国派来求救的使者。因为......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1)
《韩非子》集法家之大成,提出“法、术、势,皆帝王之具也”。韩非以犀利的目光,冷静理智的态度,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人生进行了洞烛幽微的审视和入木三分的剖析,发人深省。他推崇“法”的至高无上,不论地位尊卑贵贱都应该受法的约束。这种看法在中国古代社会浓厚的严别血缘亲疏、地位尊卑的氛围中是相当具有突破意义的。 韩非所生活的战国时......
-
〓 解读诸子百家:以法为教 法家的教育思想
法家是先秦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派利益的学派。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等。他们都是一批主张“变法”的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他们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极力辅佐一些国君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并从某些方面为维护地主阶级统治提供了理论、原则和方法。法家学派在政治上、理论上,一般说来都是主张变法革新,要求加强......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17)
众口铄金,三思而行察实情 假话是无中生有的,说的人多了,也便成了真话。韩非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虽然他是从君主治国的角度加以阐释的。但事不同,理相同。 韩非指出君主治国有八种法术,其中一种叫参验,就是说君主听到臣下的言论之后要加以检验,否则就有臣下会用狡诈的谬说来蒙蔽君主。如果很多人说同样一件事情,那么即便这件事是假的......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16)
韩非对晏婴持批判态度,既反对“义以生利”的观念,也反对“权有无、均贫富”的政策。韩非明确指出,“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使民以力得富”(《六反》),“使民以功赏而不以仁义赐”(《奸劫弑臣》),而绝不是“义以生利”。韩非还对“均贫富”的主张提出尖锐的批评:“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奸劫弑臣》) 韩非的......
-
〓 先秦法家诞生的社会根源及其思想渊源
法家诞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动摇,礼治的经济基础和血缘亲属基础遭到严重削弱,要建立一种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发展的统治秩序,只有寻求另一种途径和方式。 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1](P.425)......
-
〓 法家的绝对国家观
法家学派源于公元前4世纪,其学说在韩非(公元前280-前233)的著述中得以阐述。法家的出发点是:一个新时代之所以能取而代之,那是因为周朝的价值和统治方式已经失却了其存在的合理性。韩非写道:“古人寡,故粮有余……而今人多,故粮缺。是故人之有争。”5按照法家的观点,在一个这样的新世界里尝试着用旧的礼仪去治国,那是一件愚蠢......
-
〓 鄢烈山:谁要玩祭孔就让他们玩去
9月28日是孔子2556岁诞辰日,世界各地将举行祭孔仪式,央视将首次直播“2005全球联合祭孔”。据报道,台北孔庙将于27日、28日先后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的释奠习仪和释奠典礼。”我弄不清“释奠”何义,猜测“习仪”大约是“演习”?这祭孔的仪式,连曲阜的主祭人都茫然无所适从,我辈更蒙查查不敢置喙了。据闻,台湾的台......
-
〓 于振波:法家的伦常观念
先秦时代的儒家提倡亲亲、敬长,认为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法家则与之相反,例如《商君书·开塞》认为: 亲亲则别,爱私则险,民众而以别、险为务则民乱。 《韩非子·五蠹》曾列举两个事例,一个是楚国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另一个是"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
-
〓 孙开泰:法家的产生与三晋法家
三晋古文化中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的影响比较小的特点,是在长期发展的历史中形成的,因此我们要回顾一下晋国的历史。晋国历史中嫡长子与庶子之争造成内乱,最后庶子成师一系,战胜了嫡长子仇一系,而且得到周天子的批准。其后又诛杀所有原晋国国君的公子,即对晋国公室成员的大屠杀。这打击了晋公室的势力,而且对西周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和礼乐制......
-
〓 于振波:“约法三章”的本质
《史记·高祖本纪》汉元年十月,沛公刘邦举兵入关,"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此后言高祖"德政"者,无不及此,研究汉代法律,也无不始自"三章之法"。那么,"三章之法"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史记会注考证》引梁玉绳曰: 《汉书·刑法志》曰:汉兴,约法三章,网漏吞舟之鱼,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
-
〓 穆南珂:儒家典籍的语境溯源及方法论困境
郭齐勇先生《也谈“子为父隐”与孟子论舜——兼与刘清平先生商榷》(载《哲学研究》2002年第10期)一文,很不满于刘清平先生的儒家批判。他在回到古典语境的经典解读中,努力发掘历史上的儒家的“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与意义”,引申出一个重要而深刻的问题,那就是:该如何对待历史上的儒家?这个问题远远超出了“赞成”抑或“反对”这一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