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小雷:法家与先秦诸子的相互关系(三)
第五章 法家与儒、墨学派 第一节 法家与懦家一 儒家对法家的影响儒家学说本多为法家所否定,然而由于春秋战国之际的文化思想特征,即官学的私学形式所决定,因而尽管是两个对立的学派,但由于为之服务的政权形式只有一个,所以彼此之间仍然有某些不可分割的联系,即所谓的“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汉志·诸子略》所引《易传?系辞下》......
-
〓 柏杨:历史上最大的魔术——秦国变法
来源:柏杨《中国人史纲》 历史发展到现在,本世纪(前四)已过去三十余年,位于西方蛮荒的秦国还默默无闻,没有人看出这个落后而贫穷的小国有什么前途,能维持现状,不被魏国并吞,已算上等运气了。 两位伟大的政治家使历史改观,一位是秦国国君赢渠梁,一位是吴起的同乡、祖籍卫国的法家学派巨子公孙鞅。赢渠梁主持的虽然是一个贫穷的小国,......
-
〓 先秦法治理论的宣言:《商君书》
战国末年,秦国所以能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这个历史功绩不能不归功于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革新变法。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政策措施是什么,这些答案都反映在《商君书》中,《商君书》是记载商秧思想言论的资料汇编,又称《商君》、《商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商君》二十九篇”,班固注曰:“名鞅,......
-
〓 谭宝刚:先秦法家诞生的社会根源及其思想渊源
法家诞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动摇,礼治的经济基础和血缘亲属基础遭到严重削弱,要建立一种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发展的统治秩序,只有寻求另一种途径和方式。 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1](P.425) 春......
-
〓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11)
胶鬲本是商朝的忠臣,他经常直言谏诤纣王的过失,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这次来周索玉,自知无理,实在是身奉王命迫不得已。见周文王这么说,也只好作罢,空手回京复命去了。 胶鬲走后,众臣都怕纣王会兴兵讨伐。文王对大家说:“商王要的东西,不能不给。咱们也不是不给他,但是胶鬲来要却不行。商王下次一定要另派人来,那时再给不迟。” 果......
-
〓 第四章 驭臣之策,正名责实弄权术(7)
获释后孟尝君一行立即驾车向齐国方向逃去,大约半夜时分赶到了函谷关。按照秦国的制度,每天早晨鸡叫后,关口才能开门放人。这时秦昭王已经反悔,派出追兵在后面赶来。孟尝君一行进退不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危急关头随行门客中擅长模仿鸡叫的门客站了出来,学公鸡打鸣,果然经他这么一叫,周围的鸡群也都跟着叫起来。守关的人以为开门的时间......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17)
韩非对春秋战国时期活跃的这些游说者非常反感,把他们归为五蠹之一,认为他们不过是夸夸其谈,中饱私囊而已。因此韩非设计了一些听取言论的方法,其中一条就是设定一定准则来衡量游说者的话。 韩非在《外储说·左上》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虞庆造房时对工匠说“屋子太陡了”,工匠说这是新房子,泥土潮湿,椽木未干透,必须陡一些。虞庆说不对,......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16)
西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用心考察钦定的接班人,刘弗陵年幼即位,其同父异母兄长燕王刘旦心里很不服气,老是想着夺位自立。辅政大臣霍光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钉,意欲除之而后快。于是燕王勾结霍光的政敌上官桀等人密谋先除掉霍光,再废掉刘弗陵以自立。 一天,霍光出长安城去检阅御林军,并且调了一个校尉到大将军府。上官桀等人乘机以燕王刘旦的名......
-
〓 城南废人:对<法家之法不是法治之法>的质疑
该文对法家之法有所误解,甚至张冠李戴,把儒家之礼教与法家之法混为一谈。再者,我们是否有需要完全照搬个人主义价值观作为立法基础,值得商榷。 一、如果说当代法治社会中所用之“法”,指的是“正当行为规则”,则法家之法,也是指正当行为规则。只不过是当时社会的正当行为规则而巳。法律本身就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当然属于统治手段,不管......
-
〓 张闻玉:关于《逸周书》
一 《逸周书》,本名《周书》。先秦典籍《左传》、《国语》称引《周书》多次,考查文字,在今《尚书》之中。《墨子》、《战国策》也称引《周书》多次,考查文字,与今《逸周书》同。《左传》引今《逸周书》之文,或日“周志”或曰“书”。 《汉书·艺文志·书类》:“《周书》七十一篇,周史记。”可 见,《周书》当是本名。 自汉以来,大学......
-
〓 于振波:从籴粟记录看汉代对西北边塞的经营
汉代对西北边塞的经营,以军事行动为先导,并通过移民实边和徭戍、屯田等多项举措加以巩固,对此,前人已有很多研究成果。本文拟根据新公布的额济纳汉简,[1]从一个侧面对汉代经营西北边塞的成效加以考察。新公布之额济纳汉简中有这样两枚简,简文如下:关都里张齐田十三亩已得茭钱三百六十 、今[米+翟]粟小石六石直三百六十丙申入丙申自......
-
〓 章太炎论法家
《艺文志》称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余谓此语仅及其半。法家有两派:一派以法为主,商鞅是也;一派以术为主,申不害、慎到是也。惟韩非兼善两者,而亦偏重于术。出于理官者,任法一派则然,而非所可语于任术一流。《晋书·刑法志》:“魏文侯师李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六篇,商君受之以相秦。”此语必有所本。今案:商鞅本事魏相公叔座,为......
-
〓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20)
雍正即位后,年羹尧与隆科多并称雍正的左臂右膀,备受器重。雍正元年(1723),雍正发出上谕:“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这一年十月青海发生叛乱,年羹尧率领大军横扫敌军,于雍正二年二月平息了叛乱,“年大将军”的威名震慑西陲。雍正因此更加器重年羹尧,年羹尧虽远在边陲......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8)
160多年前的楚国,当时楚康王曾实行新政,加强法制建设,以军功立国,楚国贫穷落后的面貌顿时有了改善,但因为王公贵族的拼命反对和破坏,使“量田种植,减轻赋税”等改革措施没能实行多久。想到这里,楚悼王着急地问道:“寡人想使楚国尽快富强起来,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 “推行新法,改革旧制。”吴起毫不犹豫地回答,“现在楚国荒闲的......
-
〓 刘翠溶:清代仓储制度稳定功能之检讨(下)
三、常平仓功能之二:出借常平仓谷除用于平耀以调节粮价波动外,另一顼功能是出借给农民作为籽种口粮,以解决一部分青黄不接时农村发生的困难,并达到仓谷出陈易新之目的。一般的办法是春借秋还,还时加收百分之十的利息(即借一石收息一斗),歉年则只收谷本而不收息。[21]至于每年出借的仓谷是多少?出借和平粜是否同时举行呢?官书上没有......
-
〓 冼岩:分不清政治与学术的“新法家”
在只闻其言、未见其行之前,我愿意视所有争论对象为“求真”的思想者。在此意义上,我们都是同道。但是,读罢翟玉忠先生的《驳冼岩:中国新法家不会作西方自由民主的注脚》一文,我不能不得出结论:这个“新法家”颇有点特殊——他似乎秉承了韩非子以来的传统,将包括思想学术在内的一切都视为政治的当然领地,思想争论也成了政治斗争的一部分,......
-
〓 张钊:法家与法治
在今天有关中国的制度建设的讨论中有两个读音完全相同,意义含混的词:法治与法制。1997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定义“法制”为:“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方法和工具。”同书将“法治”定义为:“①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为准则,统......
-
〓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2)
至此,嬴政在亲理政务后,两年之内先后消灭了两大臣子势力,把国家权力集中到他一人手中,稳固了自己的统治。此后又经过十年时间,秦国在嬴政的统治下先后灭了其他六国,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在完成统一大业后,嬴政吸取了历史教训,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树立自己的权威强化统治。首先,采纳廷尉李斯的......
-
〓 蒹葭从风:桑弘羊 与 《盐铁论》
东周末年,天下大乱,五霸七雄互较一时之长短,最后终于归秦一统.天下虽定,但始皇巡天下,辟弛道,修长城,造陵寝,建阿房,征发苦工,横征暴敛,百姓始终没有得到安宁.后来胡亥即位,荒淫益甚.终有陈胜、吴广首先揭竿,而后群雄并作,楚汉相争,到垓下一战,楚歌四面,项羽自刎,天下复归一统,这便是光耀华夏的大汉盛朝。 大汉朝得以兴盛......
-
〓 王红旗:中国古文化中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先夏时期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有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说:“良史也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历代注家都说是“古书名”,贾逵说:“三坟,三皇之书;五典,五帝之典;八索,八王之法;九丘,......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