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5)
要实现无为而治,就要使社会倒退到原始初民状态,即:“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韩非并不同意老子的历史观,而主张今不法古。在《五蠹》中韩非说道:“......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4)
韩非欣赏墨家主张简朴实用的观点,认为君主治理国家也应从实际出发,注重实用。他举了一个反例来证明他的看法: 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右御冶工言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今知王不能久斋以观无用之器也,故以三月为期。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今臣冶人也,无以为之削,此不然......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12)
疲惫不堪的晋军正在邢国城内庆祝胜利时,突然城外出现了齐国的大军。晋军久战于外,士兵已显疲弊,哪能抵抗住养精蓄锐已久的齐军呢?他们一触即溃,弃了邢国,回晋去了。于是齐桓公重整社稷,再建宫庙,在一堆废墟上恢复了邢国。 邢国国君感激涕零,想把女儿献给桓公做内侍,表示感谢,桓公没有接受。天下诸侯听说了这件事,都佩服桓公的高义。......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4)
晋平公说:“寡人不喜欢别的,只喜欢听美妙的音乐,师涓你就为寡人弹完吧。”于是师涓就重新调整琴弦,从头弹起。 这支曲子极尽忧伤凄恻之美,哀怨委婉,如泣如诉,晋平公听了大为感动,就问师旷:“这是一支什么曲子?” 师旷说:“这就是所谓的《清商》啊。” 晋平公问:“《清商》是天下最悲伤的乐曲吗?” 师旷回答说:“《清商》虽悲,......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8)
160多年前的楚国,当时楚康王曾实行新政,加强法制建设,以军功立国,楚国贫穷落后的面貌顿时有了改善,但因为王公贵族的拼命反对和破坏,使“量田种植,减轻赋税”等改革措施没能实行多久。想到这里,楚悼王着急地问道:“寡人想使楚国尽快富强起来,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 “推行新法,改革旧制。”吴起毫不犹豫地回答,“现在楚国荒闲的......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16)
韩非对晏婴持批判态度,既反对“义以生利”的观念,也反对“权有无、均贫富”的政策。韩非明确指出,“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使民以力得富”(《六反》),“使民以功赏而不以仁义赐”(《奸劫弑臣》),而绝不是“义以生利”。韩非还对“均贫富”的主张提出尖锐的批评:“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奸劫弑臣》) 韩非的......
-
〓 周泊:法家思想与企业制度化管理
讲到现代企业制度化管理,人们自然想到满大街飘香的《哈佛管理制度》,而我也曾经将它视为现代企业制度化管理的《圣经》。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从中抄一个片段,再根据企业自己的实际情况稍加修改而已。现在的人已经不再需要去思考制度的由来,直接COPY就行了。就好象电脑维修,当硬盘坏了,你不需要在这个硬盘上下死功夫,直接将硬盘更换就行......
-
〓 翟玉忠:法家与儒家的分野
今天我们必须再度重复那句老话: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误!最近和一位推崇儒家的朋友乘地铁出游,在西直门地铁口,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女士突然从后面赶上来说:“先生,您文件包的拉链没有拉,我一位同事就曾这样东西被人偷了!”我和朋友连声道谢,那位女士很快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上了出租车,我说那女士真好,朋友立刻指出:“儒家宣扬的就是......
-
〓 林文勋:源远流长的古代盐专卖制
摘要:专卖制度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其源起、性质、作用等诸多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拟以此为切人点,立足于盐专卖制度,考察中国古代专卖制度的形成过程。产生原因和历史作用。专卖制度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的一项重要基本经济制度。到目前为止,对于这项制度,已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
-
〓 保育生:说说李国文对司马迁的妄评
李国文在《闲话建安七子》(《文学自由谈》1996年第二期)中,涉及司马迁的议论,是迹近荒唐的。在他的文章中说:“像司马迁……之流,……文学不过是他们讨好皇帝老子,巴结王公贵族的谋生手段”;不仅如此,这位可敬的作家先生同时还在《报任安书》里发现了司马迁“那种对于帝王委曲求全到低三下四的心态”。这,多么地令这位高贵的作家先......
-
〓 冯友兰:汲黯治理东海
汲黯(死于公元前112年)濮阳人,汉武帝时候推行黄老政治的一个人物。司马迁记载:“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当汲黯任东海太守的时候,用这种办法治理东海。据说,只用了一年多时间,东海就大治了。 汲黯的这种黄老政治合乎法家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上无为而下有为”。汲黯责成他的属......
-
〓 王安石的变法之路
王安石是北宋的名相,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于是向宋仁宗《万言书》,要求改革吏治、实行变法。到了宋神宗时期,王安石积极推行 "新法",与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展开斗争,确保"新法"的颁布实施,被列宁称为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的诗文造诣也很高,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文章......
-
〓 1974年新华社电稿:三号墓获大量文物对硏究汉初儒法斗争提供新资料
【新华社北京一九七四年八月十八日电】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最近对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进行了发掘。这次发掘,获得了大批珍贵文物。特别是三号墓出土的帛书,用墨把古书抄録在帛上,字体为小篆或隶书,共有十二万多字,大部分是已经失传了一两千年的古籍。这些佚书的出土,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哲学思想,研究西汉初期的儒法斗争,提供了丰......
-
〓 徐喜辰:论法家先驱者管仲的出现
管仲像一 周征服殷以后,用以统治中国的主要是其亲属,另外还有些功臣。统治集团中的亲属关系乃是一套宗法系统,周天子派出他的亲属至各地代其统治的任务,是为封建。 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周天子乃是天下之人宗,分封出去的诸侯,在其诸侯国内也是大 宗。诸侯以下的卿、大夫、士,亦复如此。而宗与宗之间的权力授予的关系乃是“天子建国, ......
-
〓 于振波:“文法吏”的含义
关于秦汉时期的"文法吏",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加以探讨。这里主要想通过对"文法吏"的分析,以期对秦汉法律与吏治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文法吏"是战国以来随着官僚制度的建立而形成的一种官僚类刑,其主要特点就是尊奉主上、晓习法律并善于合乎法律规范地处理纷繁复杂的公文和具体事务。韩非子认为:"人臣毋称尧舜之贤,毋誉汤......
-
〓 先秦法家立法原则初探
在中国的历史上,商代已有可证的法律事实,传说还可以上溯到夏代,乃至更早。但是关于法的理论的出现却要晚得多。从现存文献看,最早具有法学理论萌芽的作品是周初的《康诰》、《酒诰》和西周后期的《吕刑》。这些文献中关于法的理论,大抵还只限于施刑原则问题。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法学理论的开山祖,应该说是李悝。他不仅集诸国刑典制定了一部完......
-
〓 第六章 明断决策,雷厉风行大智慧(14)
由此可见,北宋灭亡之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顺应潮流,因时而变。 而在明朝神宗时期,统治机构近乎解体,财政濒于破产,张居正临危受命,顺时而变,自上而下发动了一场挽救王朝统治危机的运动。他有句名言:“当大过之时,为大过之事,未免有刚过之病,然不如是,不足以定倾而安国!”这“刚过”,充分表现出他以刚毅明断的见识和魄力,把新政以......
-
〓 张钊:法家与法治
在今天有关中国的制度建设的讨论中有两个读音完全相同,意义含混的词:法治与法制。1997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定义“法制”为:“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方法和工具。”同书将“法治”定义为:“①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为准则,统......
-
〓 第四章 驭臣之策,正名责实弄权术(2)
刘邦不以为然地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若论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使军饷粮食不断供,我不如萧何;若论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当今杰出之士,我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干,所以才能夺得天下。而项羽恰恰相反,喜欢逞匹夫之勇,不知利用谋臣大将的作用。他只有一个范......
-
〓 第四章 驭臣之策,正名责实弄权术(1)
韩非在《扬权》中提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里的“要”,就是纲领。对于治理人民来说,这个纲领就是臣下。臣下应该对君主忠心耿耿,执行君主的命令,遵循君主所立的法度。而君主是决策者,应该善于借助臣下的智慧,知人善任,选用贤能,使臣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抓住纲本,明主治吏不治民 韩非为如何利用他人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