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温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
摘要:鲁迅讲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是一科学的论断,它完全符合中国学术文化的历史事实。鲁迅在批判中国旧文化时,也曾批判道教中存在糟粕,但并没有完全否定道教;也并未从道教文化中“悟”出一个“食人民族”的结论。另外,还可从鲁迅先生对宗教的认识:宗教与迷信应严格区分,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客观的社会根源,反对盲目主张消灭中国宗教......
-
〓 测字秘牒—纸字
一人书纸字问山地风水,余曰:“一边皆纺绩缝织之旁, 此地必多生女,先从终字起,后全氏字,又应夫终而氏存,主 多出寡妇。不利之地,勿用。”...
-
〓 测字秘牒—寅字
正月初八,一人指时宪书上月建之寅字,问曰:“闻得圣 驾南巡否乎””余曰:“宇宙一人之象,正是兆民仰问圣上之 字也。上有离宫之形,下有甲胃之人卫之,财巡必矣。寅,阳 木。下月水日到。”后到二月初七壬午日,驻跸维扬。...
-
〓 道教教义中的环境保护思想初探
内容提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具有深邃的生态智慧。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道教教义中的环境保护思想:(1)道教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观念中所蕴含的生态整体思想;(2)道教关于“一切有形,皆含道性”的观念对自然价值的尊重;(3)道教的自然无为观念所蕴含的因应物性、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思想......
-
〓 测字秘牒—衡字
吴友于灯下书衡字问行人,余曰:“二人同行,中有急字 头,内有思字形,欲来之急也。今晚是丁丁,行到亭止之象也, 明晨当至。”次以二人同至。...
-
〓 关于老子的一句名言
在《道德经·四十八章》中,老子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对于这句话,历史上不乏各种解读者,我们在这里不作纯考据学的例证,而是就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于我们的启示作一点浅显的说明,以期对我们的生活有若干帮助。首先,什么是“为学”、“为道”?“为学”的对象是知识和技术。对于这些东西,人不去学习......
-
〓 测字秘牒—测字散格法
夫所谓格者,骨格也,品格也。品格,前已录有成语,可 为后学楷式。到骨格,则未之详也。盖骨者,束字义之物。用 束字义之物为断字义之文,灵妙变通,亦犹夫人之筋络束骨, 而骨为筋络肌肤之架子也。善用者,触类旁通则应变不穷,可 以得心应手,动笔成文矣。 一(天心囗天上 生根囗大心) 二(月内手心工夫平正) 蕣(用心 降心......
-
〓 【解经闲谭】(4)
据文献记载:西汉初年,国运维艰,汉王室推行"无为之治",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骄人的一幕--"文景之治";李唐开国不久,即封老子为"太上玄光皇帝",立道教为国教,造就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元太祖成吉思汗在草原称雄时,得益于道士邱处机指点玄机。元朝建制后,在北京特别为邱道士建造了一所修道的大宅子,就是今日北京的白云观;......
-
〓 测字秘牒—象形测法
以字象物: 口了又 飞 马箫 廉 丨眉 木 云栅 以物象字: 乙(似鱼钩)亚(纱窗)弓(蛇)且(神主) 凫(啬 犯) 金(断柄伞) 外(旌旗)几(钟) 身(皂隶) 以字象字: 芒(破□)祀(破袍) 贵(破柜)虚(戏可) 殳( 收疫)工(进贡) 牙(穿心) 白(宿尾) 以意象字: 辛(似幸) 未(似来)......
-
〓 测字秘牒—杂占赋
吉凶祸福,推测可知。人事天时,莫逃乎数。 试观云开月朗,正为诸事豁达之机;雾合烟迷,定主百务 淹埋之象。风霾飘荡,摇捍难成。 雷霆过空,虚惊有准。风来溽暑,解郁畅怀。雪上严霜, 惨神刻骨。电光霍霍而可畏,露水晶晶而不常。月彩当空,无 非光霁。雨流湿物,尽是恩波。连阴最喜逢雷,久旱偏宜得雨。 天文取应,地理可推。水流......
-
〓 测字秘牒—减笔测法
减笔一法,非事之当而理之正,不可漫然用之也。凡当减 时,亦当略减方是。不然,混入摘字法矣。宽(苋、见)难(鞋) 莫(草)袍(祀) 鹑(鸣)...
-
〓 《老子的帮助》:第二章 知美即恶(1)
天下皆知美之为都知道什么是美,就丑恶了,因为知道了美也就美,斯恶矣;皆知善等于知道了美与丑的区别,就有扬美贬丑的事情出现,之为善,斯不善矣。就造成了纷争、夸大或缩小、伪与饰各种美的其实非美丽的弱点。 都知道什么是善,就不善了。同样,就有了善与恶以及中间无数细微的等级差别,就有扬善抑恶、隐恶扬善或隐善(对对手)扬恶,就......
-
〓 测字秘牒—添笔测法
凡字不添不减不足以尽变化。邵子曰:“当添亦添,当减 亦减。”或问:“保故用添减?”余曰:“此理易明!添乃补 不足,减乃损有余耳。” 唯(难)佳(雌、雄、帷) 忝(添、泰)合(命) 曹(会、槽) 鸟(鸾、凤、鸣) 目(贫、身、贵、贱)王( 玉、弄、全、旺) 巴(色、绝、疤、邑)才(财、木、牙) 良( 勣、琅、娘) ......
-
〓 《老子的帮助》:第一章 众妙之门(2)
中国人有一种聪明,他不致力于创造或者寻找人格神或神格人,因为这样的人—神,具有二律悖反的麻烦。《达·芬奇密码》中提出了耶稣的妻子抹大拉的问题。《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提出了圣徒是否大便的问题。中国神学不把精力放在这样未免可笑的烦琐问题上,而是对于人—神采取存而不论、敬神如神在的态度。老子等致力的是寻找世界的本质、起源与归......
-
〓 道家的回归自然
道家学派可追溯到“老子”,他属于公元前600年时昔日儒家的同代人。他著有一部有关“道的力量”的书,即《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宝库中诗歌式、富于哲理的名著之一。在道家的眼里,文明是所有灾难的起因,因为它使人背离了与自己和平共处的自然。故此,他们提出回归自然,而两千年后的卢梭①所提出的观点近似于此。那就是:人应该平静、无为地......
-
〓 西方心理分析家的中国之道
"人们为什么对荣格心理学与道家哲学同时萌发兴趣呢?我认为正是由于他们触及到了我们心灵的危机以及我们生命的意义。"——戴维·罗森一、又见老子在人类的文化史上,有许多奇妙的文化现象,其一即是关于老子《道德经》的。《道德经》一文,只有短短的五千言,虽然肯定赶不上现在的一篇硕士论文的字数;然而由古及今,注释的文章却汗牛充栋,仅......
-
〓 服饵、美容和食疗(2)
道书中所述服饵方虽多有效,但亦须经医生辨证用药,不可妄服。据王秉衡《重庆堂随笔》云:“神仙服饵见于杂书者不一,或亦偶遇其人,然不得其法则反能为害。”“尝见一人服松脂十余年,肌肤充悦,精神强固,自以为得力。久而觉腹中小不适,又久而病燥结,润以麻仁之类不应,攻以硝、黄之类,所遗者细仅一线,乃悟松脂粘附于肠中,积渐凝结,愈厚......
-
〓 百年《老子》散文艺术研究述要
摘要:20世纪以来,诸子学勃兴,“以子证经”的学术传统被打破,《老子》及先秦道家学统得到重新审视。百年间围绕老子其人其书和“五千言”真谛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老子》文学研究虽寂寞却也成绩斐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对《老子》的文体形式、情感内涵、艺术特色与文章风格等进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20世纪......
-
〓 老子哲学的生命精神
【内容提要】对生命及其精神的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理论架构是老子哲学的生命所在。在老子思想体系中,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的有机统一,与此对应,生命也依次呈现出"真"、"和"、"静"与"朴"的精神,它们是道在不同生命层面上的具体显现,具有层次性、个体性和本体性的特质。这些精神代表着生命的理想状态,指引着生命走向......
-
〓 为道学正名(2)
明代王阳明心学传至李贽,则走向宋明“道学”的反面,伪道学的流弊暴露出来。李贽揭露道学家“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藏书·世纪列总目前论》),“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初谭集·释教》)。李贽进而宣称“道学可厌”(《初谭集·儒教》),斥责宋明理学为“假道学”,道学家为“假人”,“道学其名也,故世之好名者......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