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子“六相”说解密
先与后(上)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阐明了美论和善论之后,立即,一连说了六个“相”。就是: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及前后之相随。美论与善论,似乎偏重于总的理念,而接下来的“六相”,似乎偏重于做事做人的实际方法。“有无之相生”,就是无中生有,然后有又归还于虚无。在我祖父的时代,做梦也想不到......
-
〓 庄子随想之知北游
世间万物都是依一定的规律而存在、变化,无论是其内在本质还是外在的形式。具体地说,万物有个性与共性两种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物”,只有相似的“物”,即使是同一个“物”,此时与彼时也不同,此即个性;万物又不是孤立的存在,万物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必然联系,是依“类”而分的,不管是主观的“类”还是客观的“类”,......
-
〓 发现自己庄子
在现代生活中,哲学家差不多是世界上最受人尊崇,同时也最不受人注意的家伙,如果这么一个家伙真的存在着的话。“哲学家”已经仅仅变成一个社交上恭维人家的名词了。任何一个莫名其妙,深奥不易了解的人都被称为“哲学家”。任何一个不关心目前状况的人也被称为“哲学家”。然而,后者这种意义中却含着相当的真理。当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A......
-
〓 悟真篇—悟真篇卷之中(二)
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总由心。 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鸟兔药来烹。 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舟不解生。 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 聚散氤氲成变化,敢将玄妙等闲论。 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 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 纵识朱砂及黑铅,不知火侯也如闲。 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迟不作丹。......
-
〓 悟真篇—悟真篇卷之中
七言绝句六十四首,以象卦数 道自虚元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万物芸芸各返根;返根复命即长存。 知常返本人难会,妄作招凶众所闻。 但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 若会杀机明反覆,始知害里却生恩。 祸福由来互倚伏,还如影响相随逐。 若能转此生杀机,反掌之间灾变福。 妥......
-
〓 海内十洲三岛记—祖洲
祖洲近在东海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万里。上有不 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 当时活也。服之令人长生。昔秦始皇大苑中,多枉死者横道, 有鸟如乌状,衔此草覆死人面,当时起坐而自活也。有司闻奏, 始皇遣使者赍草以问北郭鬼谷先生。鬼谷先生云:“臣尝闻东 海祖洲上有不死之草,生琼田中,或名为养神芝......
-
〓 周易参同契—自叙启后章第三十五
会稽鄙夫,幽谷朽生,挟怀朴素,不乐权荣,栖迟僻陋, 忽略利名,执守恬淡,希时安宁,晏然闲居,乃撰斯文。歌叙 大易,三圣遗言,察其旨趣,一统共论。勿在顺理,宣耀精神。 神化流通,四海和平。表以为历,万世可循。序以御政,行之 不繁,引内养性,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 不离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长存。配以伏食,......
-
〓 周易参同契—补塞遗脱章第三十四
参同契者,敷陈梗概,不能纯一,泛滥而说,纤微未备, 阙略仿佛。今更撰录,补塞遗脱,润色幽深,钩援相逮,旨意 等齐,所趋不悖,故复作此,命三相类,则大易之情性尽矣。 乙「浮右」 丁「文火」 已物辛「世银」癸「真铅」 五 位相得 三木 二火五土 四金一水 甲「沉左」丙「武火」戊药庚「世金」 壬「真汞」而 各有合 大......
-
〓 周易参同契—鼎器妙用章第三十三
圆三五,寸一分,口四八,两寸唇,长尺二,厚薄均。腹 齐三,坐垂温。阴在上,阳下奔。首尾武,中间文。始七十, 终三旬,三百六,善调均。阴火白,黄芽铅。两七聚,辅翼人。 赡理脑,定玄升。子处中,得安存?来去游,不出门。渐成大, 性情纯。却归一,还本原。善爱敬,如君臣。至一周,甚辛勤。 密防护,莫迷昏。途路远,复幽玄。若达此......
-
〓 海内十洲三岛记—长洲
长洲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五千里,去岸二十 五万里。上饶山川,及多大树,树乃有二千围者。一洲之上, 专是林木,故一名青丘。又有仙草灵药,甘液玉英。又有风山, 山恒震声。有紫府宫,天真仙女游于此地。...
-
〓 周易参同契—圣贤伏炼章第三十一
惟昔圣贤,怀玄抱真,伏炼九鼎,化迹隐沦,含精养神, 通德三光,津液腠理,筋骨致坚,众邪辟除,正气长存,积累 长久,变形而仙。忧悯后生,好道之伦,随傍风采,指画古文, 著为图集,开示后昆,露见枝条,隐藏本根,托号诸名,覆谬 众文,学者得之,韫椟终身。子继父业,孙踵祖先,传世迷惑, 竟无见闻,随使宦者不仕,农夫失耘,商人弃......
-
〓 周易参同契—君子居室章第十七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谓万乘之主, 处九重之室,发号出令,顺阴阳节。藏器俟时,勿违卦月。屯 以子申,蒙用寅戍。余六十卦,各自有日。聊陈两象,未能究 悉。立意设刑,当仁施德,逆之者凶,顺之者吉。按历法令, 至诚专密。谨候日辰,审查消息。纤芥不正,悔吝为贼。二至 改度,乖错委曲。 隆冬大暑,盛夏霜雪。二分......
-
〓 周易参同契—阴阳精气章第十六
乾坤刚柔,配合相包。阳秉阴受,雌雄相须。须以造化, 精气乃舒。坎离冠首,先映垂敷。玄冥难测,不可画图。圣人 揆度,参序元基。四者混沌,径入虚无。六十卦周,张布为舆。 龙马就驾,明君御时。和则随从,路平不邪。邪道险阻,倾危 国家。...
-
〓 庄子的人格理想
如果以西方哲学的解释模式与框架来看待中国哲学史上的庄子哲学,庄子的人格理想内容似乎并不见容于西方“哲学”这一学科的尺度标准。因此胡适之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这本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中谈到庄子哲学,竟取了《庄子》中的“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比附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胡适说:“这十一个字竟是一篇‘......
-
〓 周易参同契—金丹刀圭章第十四
以金为堤防,水入乃优游。金计有十五,水数亦如之。临 炉定铢两,五分水有余。二者以为真,金重如本初。其三遂不 入,火二与之俱。三物相含受,变化状有神。下有太阳气,伏 蒸须臾间。先液而后凝,号曰黄□焉。岁月将欲讫,毁惟伤寿 年。形体如灰土,状若明窗尘。擣治并合之,持入赤色门。固 塞其际会,务令至完坚。炎火张于下,昼夜声正勤......
-
〓 周易参同契—爻变功用章第十九
朔旦为复,阳□炁始通。出入无疾,立表微刚。黄钟建子, 兆乃滋彰。播施柔暖,黎蒸得常。临炉施条,开路正光。光耀 渐进,日以益长。丑之大侣 ,结正低昂。仰以成泰 ,刚柔并 隆。远游交接,小往大来。辐辏于银,运而趋时。渐历大壮, 侠列卯门。榆荚堕落,还归本根。刑德相负,昼夜始分。夬阴 以退,阳升而前。洗涤羽翮,振索宿尘。乾健......
-
〓 庄子哲学:本体论
一、天运庄子的纯哲学本体论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古代物理学的宇宙论和抽象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经验的和直觉的认识方法是古代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以直觉方式为认识基础的古代物理学是庄子本体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庄子本体论的首篇。庄子关于古代物理学宇宙论的论述主要有两方面:一,对物理现象、物质的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的论述;二,对宇宙起......
-
〓 论道教思想对《镜花缘》的影响
内容提要: 《镜花缘》是一部与道教思想颇有渊源的长篇章回小说,本文从小说的主题倾向、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试析道教思想对《镜花缘》的影响,并且指出:道教思想的影响不但在《镜花缘》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这一影响在明清的其它小说中也同样普遍存在。 关键词: 道教思想 主题倾向 人物形象 情节结构 《镜花缘》系清人李汝珍......
-
〓 测字秘牒—非字
一人书非字问谋圣,余曰:“此事成矣!将来四面纤巧, 更有大利。”其人曰:“果系已成之事,何以知之?”曰:“ 非为韭芽,自春至秋不绝,其利故大。非乃纤字之心,故四面 纤巧事皆从心而起,故曰将成。”其人大悦,果得利,乃盐院 事也。”...
-
〓 重温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
摘要:鲁迅讲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是一科学的论断,它完全符合中国学术文化的历史事实。鲁迅在批判中国旧文化时,也曾批判道教中存在糟粕,但并没有完全否定道教;也并未从道教文化中“悟”出一个“食人民族”的结论。另外,还可从鲁迅先生对宗教的认识:宗教与迷信应严格区分,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客观的社会根源,反对盲目主张消灭中国宗教......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