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易参同契—养性立命章第二十
将欲养性,延命却期。审思后末,当虑其先。人所秉躯, 体本一无。元精云布,因炁托初。阴阳为度,魂魄所居。阳神 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性主处内,立置鄞鄂。 情主营外,筑垣城郭。城郭完全,人物乃安。爰斯之时,情和 乾坤。乾动而直,炁布精流;坤静而翕,为道舍庐。刚施而退, 柔化以滋。九还七返,八归六居。男白女赤,......
-
〓 阴骘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 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 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于是训于人曰: 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 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
-
〓 析毛泽东对早期道教的原始社会主义的解读
从文化的维度来考察毛泽东,我们就会发现: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毛泽东深深地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从他的留下的大量文章、诗词和讲话记录稿等文献中,我们都发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俚语俗言信手采撷、推陈出新;不仅妙语迭出,而且高意频现。同时,这种浸润和熏陶也突出地表现在他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吸纳上。〔1〕......
-
〓 从“化胡”到“化全球”
《老子化胡经》曾经是道教的一部经典,相传作者是道士王浮,南朝僧佑在他《三藏集》中的《法祖法师传》里说:“昔,祖(师)平素之日,与浮(王浮)争正邪,浮屡曲,即竟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经》,以诬谤佛法。”王浮是西晋时的道士,而且是一位道教的祭酒(领袖)。最早《化胡经》的作者是王浮,得到了佛教文献的旁证。该书主要的内容是认为......
-
〓 测字秘牒—长字
一人书长字问:“买一骑好否?一日可行几多路?”余曰 :“马化龙肠,千里龙驹也;良字脚,德力兼全,宜买。若乘 之,自然驰聘得意。”...
-
〓 简论陈撄宁先生的“三教”观
在二十世纪中国道教史上,陈撄宁先生不仅是著名的领导者(第二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而且是道教理论的优秀探索者,同时也是道教修炼的卓越实践者。他还开创了道教中最为晚近的一个新生派别——仙学派。从某种意义上也许可以说,他是二十世纪中国道教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以致被称为“当代的太上老君”1。我们知道,儒释道三教2之争是一个绵延......
-
〓 受启于道教保护环境的戒律
内容提要:道教在保护环境方面有完整的宗教戒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被道教所演绎。人类欲解决当今的困境,或许从道教这里可以找到有益的思想资源。关键词:道教 戒律 尊重生命 保护环境道教大约是东汉时期成长起来的中国宗教,依据先秦时代保护环境的思想对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从“道法自然”的角度出发,对保护环境作......
-
〓 测字秘牒—陆字
钊生书陆字问天晴雨,余曰:“必晴。”曰:“此时将午, 已霏霏矣,安得晴乎?”曰:“包晴!字左乃阴不阴、阳不阳 之象,本日天色自然晦而无雨。字右却有两个土字,土能克水, 岂有雨乎?但土空则陷,恐来日当有雨耳。”果然。...
-
〓 测字秘牒—凫字(三)
一人以凫字问生意,余曰:“凫凫鸟乘风,可以翱翔得意, 然无尽日飞腾之理,恐不得久。”其人笑曰:“神数!我所卖 者,要货也,大抵半月已耳。”又一人即指此字问生意与月建, 余曰:“岛屿风轻鸟倦飞,此数不利,当慎之。”...
-
〓 测字秘牒—弦字
一人书弦字问曰:“聘一伙友,约在腊月前来,今已新正 尚未见到。”余曰:“此人不来矣!字左乃膋蛇,字右乃玄武, 二人相合已共事矣,岂来乎?”因批曰:“龟蛇二将相连,彼 已别生枝叶,祖师不可认真,伙计须当另觅。”其人曰:“龟 蛇之说信有之。吾闻其新遇一人,将有共事之意。吾疑信未定, 故来问耳。”...
-
〓 试析容格评论《太乙金华宗旨》的意义
内容提要:容格无疑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活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对东方思想的关注和研究在本世纪的西方学术大师当中也是最为突出的。容格学说之于中国思想的关联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易学、道教、禅宗、藏传佛教。本文即以其评论《太乙金华宗旨》的文本为据,着重探讨他对道教内丹学的理解和发挥,并且透过他的创造性诠释工作来分析当代中西思想比较......
-
〓 测字秘牒—元字(二)
一人将元字问男女,余曰:“生男。”复以问他相字者, 则用吾前效应曰:“生女。”至分娩,乃一男。其人复来问字 理,余曰:“元乃乾健之体,四德元为之首。兄之所娠又系头 胎。况兼三笔写成,可改作儿字。故知生子无疑也。”其人问 :“师曾断此字生女,弟遂写此字求数;因复以问于贵同道, 彼亦断女。何故却生儿子乎?何故师所断与前异乎......
-
〓 《庄子》研究如何创新
以我的看法,《庄子》一书是中国传统典籍中最难读的一部书,虽然关于《庄子》一书,无论是字句训释,还是义理的研究,都已有了漫长的历史,其相关著作亦已汗牛充栋,但《庄子》一书仍然存在着字句与义理上的解读困难,这对于整个中国文化研究的深入,显然构成了严重的障碍。并且在21世纪的今天,《庄子》研究也该有一种新的思路。一、文本的解......
-
〓 【解经闲谭】(5)
解经之前的闲话到此就要结束了。我们最后来解一下西湖黄龙洞的那副奇联巧对,为即将开始的破玄解老、九九八十一章经文之旅热热身。话说杭州为数不多的道教名胜之一的西湖栖霞岭黄龙洞。在其保留着原先道观景象的山门入口处,两侧门柱上挂着一副蓝底金字楹联,联文仅八个字:"黄泽不竭,老子其犹"。上、下两联分别隐去了一个字,当然是有意为之......
-
〓 道并不虚幻 道家学说也是务实的
中华道的源头在哪,从伏羲创了八卦以来,众者纷说,八卦是以测古代天气,种田农耕的推算时就有的,而文王将八卦解为64卦,以于六十四卦推测多种人或事物。古书大多是对道有记载,有以社稷为重,国家次之,由此教育帝王,从老子的出现创出了道德经,道为人知晓,由此修道之人已有,中国最本土的宗派恐怕就是道教,它由道产生了术,得道之人可以......
-
〓 测字秘牒—假借测法
旦(借为春)千(借为夏) 甲(借为秋)夕(借为 冬)此四时借用于一日也。 立(逢人借为位,遇水借为泣,有女必为妾,得男可成童) 子(旁有女人,则事必好;若在门边,王有字来)此二 字皆借人事为用也。 口(见鸟过也,有欲鸣之象;见木过,主中)心(闻音 乐定然得意,在水边沁彻完全)化(见花为妙,遇草好观, 听旁人言必褵......
-
〓 《老子的帮助》:第四章 和光同尘(2)
请想想看,既然每件具体的事物都有个根源,有个本质,有个出生与灭亡,有个变化过程,那么万物万象岂能没有一个总的根源、总的概括、总的归宿?称之为道,岂不正好?道的特点是实而虚之,似有而似无之,它是道路、道行、自然、有与无的存在表象,是混沌的存在;又是道理、法则、能力与主导,是玄而又玄,怎么概括也够不着它,因为它就是无限大,......
-
〓 道家文化的创造智慧与创新精神培养
创造性是人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但无庸讳言,当代人比较崇尚理性和工具理性,而对于孕育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悟性,反而比较缺乏。虽然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对创造精神的培养,也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对如何培养创造性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还未能充分展开。诸如为什么会造成创新精神的缺失;创造精神、创造动力来自哪里......
-
〓 服饵、美容和食疗(4)
食盐味咸,入肾经,为除热润下之品。食醋味酸,性收敛,可散瘀解毒,下气消食。雪梨味甘性寒,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香蕉味甘性寒,有润肺肠、通血脉、填精髓之效。萝卜能消胀顺气;芹菜可健神止嗽。赤小豆可消肿解毒、清热止泻;红薯可补虚强肾,健脾强身。《隋书·经籍志》载有《神仙服食经》、《杂仙饵方》、《服食诸杂方》、《老子禁食经》......
-
〓 《老子的帮助》:第二章 知美即恶(3)
当然在那个春秋无义战的时代,在那个你争我夺、你杀我戮、你阴谋我诡计的年代,老子更多地强调无为、不言、不始、不有、不恃、不居,这是一个匡正时弊的理想,这是一个思想家的乌托邦式的良药与凉药。 其实老子也不能不向现实俯就,他在此章归结于“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就是说,你只有不居功自傲,你的功劳才能被众人长期承认。这样的说法......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