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内十洲三岛记—炎洲
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北岸九万里。上有风生兽, 似豹,青色,大如狸,张网取之,积薪数车以烧之,薪尽而兽 不然,灰中而立,毛亦不焦,斫刺不入,打之皮囊,以铁鎚锻 其头数十下乃死。而张口向风,须臾复活。以石上菖蒲塞其鼻, 即死。取其脑和菊花服之,尽十斤,得寿五百年。又有火林山, 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赤......
-
〓 周易参同契—卯酉刑德章第二十九
刚柔迭兴,更历分布。龙西虎东,建纬卯酉,刑德并会, 相见欢喜,刑主伏杀,德主生起。二月榆落,魁临于卯,八月 麦生,天罡据酉。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复始。 含元虚危,播精于子。...
-
〓 周易参同契—流珠金华章第二十四
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化为白液, 凝而至坚。金华先唱,有倾之间,解化为水,马齿瓓玕,阳乃 往和,情性自然。迫促时阴,拘蓄禁门,慈母养育,孝子报恩, 严父施令,教敕子孙。五行错王,相据以生,火性销金,金伐 木荣。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诀,难以书传。 子当右转,午乃车旋,卯酉界隔,主客二名。龙呼于虎......
-
〓 周易参同契—傍门无功章第二十三
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深浅。弃正从邪径,裕速阏不通。犹 盲不任杖,聋者听宫商,没水捕雉兔,登山索鱼龙,植麦裕获 黍,运规以求方。竭力劳精神,终年无见功。裕知伏食法,事 约而不繁。...
-
〓 论“重玄”一词的佛教使用路向
摘要:本文梳理了自东晋至隋唐时期佛教诸家对于源自《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重玄”一词各取所需的借用,并且指出:被佛教最早发明的“重玄”义中的“双非双遣”义在佛教中观的语义背景之下为道家重玄学所接受和完成,并最终成为其最为重要的标识性概念,而这一现象无疑正是佛道互相交涉的结果。 关键词:重玄 佛教 双遣双非 ......
-
〓 王弼的性理《易》及其对朱熹的影响
至迟自南朝宋代,至宋明之间,王弼《周易注》一直立于学官,这一权威注释,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漫长时期《易》学的发展和演变,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漫长时期中国社会的思想和文化,因而关于王弼《易》学与程朱《易》学之关系的研究,可说是《易》学史研究的关键。过去,有些学者也承认朱熹源于程颐,程颐源于王弼,而一旦具体讨论时,王、程之间便掺......
-
〓 测字秘牒—沛字
一人以沛字问失物,余曰:“何物?”曰:“镜也。”曰 :“在!速归,向宅边阴沟处,寻有破衣断带裹之。”其人去。 到晚来曰:“得之矣!果在沟边,破衣坏带紥系。”...
-
〓 测字秘牒—凫字(三)
一人以凫字问生意,余曰:“凫凫鸟乘风,可以翱翔得意, 然无尽日飞腾之理,恐不得久。”其人笑曰:“神数!我所卖 者,要货也,大抵半月已耳。”又一人即指此字问生意与月建, 余曰:“岛屿风轻鸟倦飞,此数不利,当慎之。”...
-
〓 砚池堂本《老子》"德经"原文(1)
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失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
-
〓 【解经闲谭】(3)
这又扯出了另一个有趣的话题来了。我们可以在《论语》里看到,有多处提到一些当时有名的隐者。孔子对这些道家人物也颇为尊重,全然没有"道不同不相与谋"的意思,可能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好汉惜好汉,英雄识英雄。这种儒道领袖之间的相通相容的情怀,让人感慨、感动。不过,道家爱讲"无为",认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让万物自由长成,和谐共生,无......
-
〓 《老子的帮助》:前言(3)
证词一说使我满意至极。我曾想说是理解、是心得、是发挥、是体会,都太一般化了。我七十余年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悟所泣所笑所思所感,不是可以拿出来与老子对证查证掰扯一番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悟君一句话,回首七十载。老子是原告,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个人生活尤其是当时的主流观念孔孟之道则是被告。我是法庭所找的而不是原告或......
-
〓 术数学的流传(4)
九、紫微斗数 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术、星平会海(又称果老星宗)都是推命的术数,其术数的层次依序增高。紫微斗数虽属初级的算命术,但流传较广,断语明确,不像徐子平推命术那样复杂难断。其术先查出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干支,继后画出人的十二宫图(命宫,父母宫、兄弟宫、夫妻宫、男女宫、财帛宫、疾厄宫、迁移宫、奴仆宫、官禄宫、福德......
-
〓 服饵、美容和食疗(1)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传说西方昆仑山和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乃仙人所居,上有吃了令人不死的奇药,于是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及秦始皇,皆曾派人求取不死之药。燕齐一带的方仙道,亦专以服食却老方为秘传的神仙方术,祖述仙人羡门高、安期生之属。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以谷道、祠灶、却老方见武帝云:“臣尝......
-
〓 存思、守一和坐忘(1)
魏晋神仙道教兴起之后,修炼方术由炼形、炼气逐渐转移到以炼神为重点,存思、守一、内视、守窍、心斋、定观、坐忘等法日益受到重视。《西升经·邪正章》云:“道别于是,言有伪真;伪道养形,真道养神;真神通道,能存能亡;神能飞形,并能移山;形为灰土,其何识焉?”这说明修道者已体验到精神(即人的意识)本身存在着常人还没认识的奥秘,炼......
-
〓 为道学正名(4)
甚至于道教徒亦根据老庄清净无为之旨,而不信有神仙。彼仙学者流,竟弄得东家不收,西家不纳,进退失措,左右为难。余今日迫不得已,将仙学从三教圈套中单提出来,扶助其自由独立,摆脱三教教义之束缚,然后方有具体的仙学之可言。”故陈撄宁先生以“仙学”名丹道,实出于“迫不得已”,他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后再无有“仙学”的提法。因之本书不......
-
〓 道家对生命的观点
般认为道家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幻想通过各种养生修炼而达到长寿不死,“因而开创了中医养生学” [③] ;或从考察养生学源流的角度说:“寿命的无限延长说,即源自哲学特别是老庄学说 [④] 。著名的中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强调指出:“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研究道家思想体系“对于了解全部中国科学......
-
〓 老子的"无为"
何谓“无为”?老子“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的表述已明确告诉我们“无为”的反面是“无不为”,“无为”即“不为”,别无他意,更无特别的深意。相比之下,学界关于“无为”的种种解读,多是借老子之“无为”表达自己的“无为”,已离开老子“无为”的本意。与何谓“无为”紧密相关的是谁之“无为”,也即“无为”者、“无为”的主......
-
〓 浅谈道德经
道家思想为我国文化思想主流之一,《道德经》则是道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原著五千余言,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一句就包涵一个妙义,作者老子被誉为道家宗师,道教人士尊为太上老君,即三清中的太清道德天尊。他著的《老子》一书到了唐玄宗时尊称为《道德经》。“道”字代表中国的宗教观,同时包含了中国的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
-
〓 悟真篇—悟真篇卷之上(二)
只候功成朝玉阙,九霞光里驾祥蛮。 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 北一西方四共之。戌己自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 婴儿是一含真炁,十月胎圆入圣基。 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初开绿叶阳先倡, 次发红花阴后随。常道只斯为日用,真源返覆有谁知。 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 阳里......
-
〓 周易参同契—养性立命章第二十
将欲养性,延命却期。审思后末,当虑其先。人所秉躯, 体本一无。元精云布,因炁托初。阴阳为度,魂魄所居。阳神 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性主处内,立置鄞鄂。 情主营外,筑垣城郭。城郭完全,人物乃安。爰斯之时,情和 乾坤。乾动而直,炁布精流;坤静而翕,为道舍庐。刚施而退, 柔化以滋。九还七返,八归六居。男白女赤,......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