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服饵、美容和食疗(1)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传说西方昆仑山和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乃仙人所居,上有吃了令人不死的奇药,于是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及秦始皇,皆曾派人求取不死之药。燕齐一带的方仙道,亦专以服食却老方为秘传的神仙方术,祖述仙人羡门高、安期生之属。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以谷道、祠灶、却老方见武帝云:“臣尝......
-
〓 行炁、布炁及胎息(2)
葛洪对行气之术甚为推重,他说:“故行炁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虎蛇,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行水上,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学行炁,鼻中引炁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已耳闻其炁出入之声,常令......
-
〓 为道学正名(3)
《旧唐书·经籍志》仍按经(甲部)、史(乙部)、子(丙部)、集(丁部)分类,子部分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天文、历算、兵书、五行、杂艺术、类事、明堂经脉、医术本草等,将沙门(释典)之书归之入集类。《宋元学案·序录》按濂、洛、关、闽等地域为宋代学术分类,并未以道学自居。张之洞《书目答问》将......
-
〓 道家哲学思想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以“道”为世界的最后本原,所以称之为道家。道家创立于春秋后期,创始人为老子(生卒年月不详)。由于对“道”的理解不同,到战国中期,道家内部开始发生分化,形成老庄学和黄老学两大不同派别。前者的思想以《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后者的思想以《管子》中的《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内业》......
-
〓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 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思想成形于先秦时期,直到东汉末“黄老”一词才与 神仙 崇拜这样的概念结合起来。就本身来,这种崇拜和道家思想没有相关联的份, 老子 、 庄子 都是以相当平静的心态来对待死亡的引起两者相关联的原因可能是在道家文字中描述了对于领悟了“道”并体“道”的长生者的意象。所以就道教老......
-
〓 中国文化与心理学
我们于;两年前,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一文,表达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中国文化的心理学的意义,进而发挥中国文化中所固有的心理学的精神与思想。那么现在,以“中国文化与心理学”为题目,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从中国文化来看心理学;来看中国文化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或者说应该具有的影响。我们拟就三个方面,......
-
〓 老子天下第一(五)
唯物哲学一部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唯物论与唯心论争论的历史。 哲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最基本的理论与工具,具有无比重要的地位。它,决定了人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与结果。 唯物论的出现与发展,无疑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是人类最伟大的进步。 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这是唯物论的基本观......
-
〓 道家文化作为崇尚悟性的创造智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造性是人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但无庸讳言,当代人比较崇尚理性和工具理性,而对于孕育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悟性,反而比较缺乏。虽然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对创造精神的培养,也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对如何培养创造性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还未能充分展开。诸如为什么会造成创新精神的缺失;创造精神、创造动力来自哪里......
-
〓 论老子之学术归止
【提 要】中国古代的学说大抵都是致用的,诸子百家无论其学说在“哲学”或说“为道”方面建树多高,也必有其社会政治归止。但是由“哲学”或说“为道”的学术原则方面看,老子的政治主张又是由其“哲学”或说“道论”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包括其社会政治主张的矛盾与分歧,也是由其“哲学”或说“道论”中合乎逻辑地产生的。概括地说老子的......
-
〓 周易参同契—日月悬象章第三
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忽日月,穷神以知化,阳往 则阴来,辐辏而轮转,出入更卷舒。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 摘符,符谓六十四卦。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当斯之际,天地 媾其精,日月相担持。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混沌相交接, 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蠕动莫 不由。...
-
〓 周易参同契—二土全功章第十一
子午数合三,戊己号称五。三五既和谐,八石正纲纪。呼 吸相含育,伫思为夫妇。黄土金之父,流珠水之子。水以土为 鬼,土镇水不起。朱雀为火精,执平调胜负。水盛火消灭,俱 死归厚土。三性即合会,本性共祖宗。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 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伏食之,寿命得长久。土 游于四季,守界定规矩。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
-
〓 略论《正易心法》的易学思想
内容提要:在道教易学史上,《正易心法》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一直未引起学界重视。“正易”、“心法”和“消息”等概念已透露它“复归”汉代易学及糅合佛家心性之学的旨趣。该书并非“历诋先儒之失”,其主张用“活法”自悟易道,体现了一种超越后天之是非知见、契证先天之觉性的意识。其虽建构了由“无”(无极)入“有”(太极)的宇宙化生模式......
-
〓 砚池堂本《老子》"德经"原文(2)
十八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嚘,和之至也。精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十九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闷,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
-
〓 测字秘牒—瓦字
一人书瓦字问摇会得否,余曰:“得会。”曰:“人众尚 在初起。”曰:“虽系初会,必得!”因批云:“瓦盖众人之 头,字形二十九点。得会!”其人去,顷复来曰:“会得矣, 点亦如数。”...
-
〓 测字秘牒—青字
壬午十月,有游宦书青字问曰:“昨闻邸报传云,圣驾南 巡已到红衣铺矣。弟有一故旧随来,意欲候之,不知何日至此 ?敢求细推。”余曰:“字中上乃主形,又是半个来字,必应 南幸来至半路矣。但作乃阴象,又是半个背字,塞北阴方必应。 圣心恋恋于阴方,将至半道而返也。”其宦犹未深信。果报: 驾未逾淮,得太后之旨,遂星夜回銮。...
-
〓 测字秘牒—添笔测法
凡字不添不减不足以尽变化。邵子曰:“当添亦添,当减 亦减。”或问:“保故用添减?”余曰:“此理易明!添乃补 不足,减乃损有余耳。” 唯(难)佳(雌、雄、帷) 忝(添、泰)合(命) 曹(会、槽) 鸟(鸾、凤、鸣) 目(贫、身、贵、贱)王( 玉、弄、全、旺) 巴(色、绝、疤、邑)才(财、木、牙) 良( 勣、琅、娘) ......
-
〓 《老子的帮助》:第二章 知美即恶(2)
有价值就有价值膨胀、价值夸张,例如中国“文革”中的唯意志论、继续革命论与个人迷信。价值还会制造价值霸权,我认定的价值你也必须接受,否则就强制你。价值还会制造价值疯狂,如恐怖主义。 有价值就有反价值。你认为财富是一种价值。我认为财富是一种罪恶,赤贫才是价值,三代贫农最光荣。你认为求美是人的天性,美是追求与梦想。我认为美......
-
〓 为道学正名(2)
明代王阳明心学传至李贽,则走向宋明“道学”的反面,伪道学的流弊暴露出来。李贽揭露道学家“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藏书·世纪列总目前论》),“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初谭集·释教》)。李贽进而宣称“道学可厌”(《初谭集·儒教》),斥责宋明理学为“假道学”,道学家为“假人”,“道学其名也,故世之好名者......
-
〓 庄子喜欢树的生命
庄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老子同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老子的全部思想,并且将它发扬光大。但是,他有自己的思想体系和独到的见解,其中人生哲学和‘齐物论’,可说是他思想的最大特色。 庄子的人生哲学,主要表现在‘逍遥游’这个观念里。庄子认为人应该追求人生的高层次和大境界,尽可能创造出绝对自我主动的自由。 庄子察觉到人的根......
-
〓 托尔斯泰与老子
托尔斯泰这样来介绍老子的一个基本论点:“他(老子)教导人们从肉体的生活转化为灵魂的生活。他称自己的学说为‘道’,因为全部学说就在于指出这一转化的道路,也正因此老子的全部学说叫做《道德经》。” 1891年10月,托尔斯泰在给出版商列杰尔列的一封信后面,附了一份“给我留下印象的作品”。这份书目罗列不足50部,记录了托尔斯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