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细致、周到 先贤老子留给我们的做事智慧
帛书老子《道德经》中有一章中说:“我恒有三,葆之。一曰兹,二曰检,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夫兹,故能勇;检,故能广;不敢爲天下先,故能爲成事长。今舍亓兹,且勇;舍亓后,且先;则必死矣。夫兹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女以兹垣之。”这个“兹”字,在通行本中作“慈”,很多人将这个字理角为“仁爱”、“慈爱”,其实这样理解是偏颇的......
-
〓 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的现代意义
人的存在大体上分为认知、伦理和审美三种方式。“审美生存”是相对于其他生存方式而言的,是对认知、伦理的审美化,是人的生存态度和生存方式的审美化。庄子始终从人的问题出发,以是否符合人性作为衡量一切关系的标准,他以“道”观物,反对世俗的知识和道德观,还原它们的本真美,把人与世界实用、功利的关系转变为审美关系,把人的现实生存世......
-
〓 《老子的帮助》:前言(2)
第六,他带来的是汉字所特有的表述的方法、修辞的方法、论辩的方法、取喻的方法、绕口令而又含蓄着深刻内容的为文方法。他将汉字的灵活性多义性多信息性弹性与概括性简练性发挥到了极致,他贡献给读者与后人的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句句格言、段段警世、页页动心、处处奇葩、自由驰骋、文如神龙巨鲸。这是汉字的真正经典,是汉字古文的天才名篇。 ......
-
〓 《老子的帮助》:前言(1)
年轻时已经迷上了《老子》(又名《道德经》),那时看的是任继愈教授的注译本。一个天地不仁、一个宠辱无惊、一个上善若水、一个不争故莫能与之争、一个无为、一个治大国若烹小鲜、一个生也柔弱死也坚强,就把我惊呆了。我觉得老子深不见底,我觉得他的论述虽然迷迷瞪瞪,却是耳目一新,让人大开眼界,一下子深刻从容了许多。 青春作赋,皓首......
-
〓 关于道家哲学
道家的“无为”和儒家的“中庸”由于人们的望文生义,曾经引起极大的误解。作为道家核心思想之一的“无为”是和另一核心观念“自然”紧密相连的。“自然”既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大自然,也不是西方哲学观念中与主体“我”相对立的客观世界的总和,而是一个形容词——“本来如此”。老子相信,无论天地宇宙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本然的运行轨道,......
-
〓 比较老子、孔子思想的异同
老子是道家之祖,孔子是儒家之宗。司马迁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该怎么看待二者思想的异同呢?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受到重视老子长期担任周朝图书管理的史官,官不大,但学问大,最多是图书馆馆长吧,这使他有条件阅读大量别人看不到的各种图书典籍,主要是老子的天才与勤奋,使他通晓政治、历史、......
-
〓 道——自然性的泛神論的神
道——自然性的泛神论的神——从宗教学的角度看《道德经》作者:曾兰,武汉大学宗教学系本科生【摘要】本文从宗教学的角度出发,对《道德经》的“道”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道”具有神性,但其神性具有非人格化的自然性的泛神论的特性。【关键词】道自然性泛神性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它产生于人类的原始时代。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
-
〓 当鞋子合脚时(谈庄子)
第一章当鞋子合脚时庄子是最难得的开悟者之一,甚至比佛陀或耶稣更加难得。因为佛陀与耶稣主张有为,而庄子强调的是无为。有为当然能做成事,但无为能做成的事更多;许多事可以通过意志来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过没有意志来做成。无论你通过意志做成什么,总是会成为一种负担,一种冲突,一种内在的紧张,你随时都有可能失去它,它必须被持续地......
-
〓 老子"道法自然"的先见之明,与三个代表思想的永恒价值
老子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揭示自然客观规律是绝对永恒的真理。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无不受制于自然客观规律。"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故称老子哲学是自然主义哲学。 一《老子》书中五次提到"自然"均非指自然界。自然界是纯物质概念。而"自然"是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J是宇宙运动的必然规律,是无可争辩的客观事实。"希言自......
-
〓 和谐同一话阴阳
一、“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在中国古代的理论体系中,如《易经》、《老子》中,非常注重由明暗组成的阴阳。 万事万物和谐同一地一体地存在是自然之造化。一切存在者,无论是意识的对象还是心灵的产物、亦或是所有生物,都以各自的方式作为存在者存在于人的语言之区域中。因此,万事万物中的每一个都能被人区分为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
〓 与刘清平教授谈老子——哪来的深度悖论
老子哲学素称深奥难解,古往今来诠释者颇多,但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是其是而已!毕竟老子已逝,谁能请他出来当面问清楚呢?何况【老子】一书辗转传抄与翻印,其中字句之脱落异植也复不少,再说其用字特少,含意特深,用简单之符码,寄托非常深邃丰厚的心灵契悟,欠缺类似契悟的人,就是看了符码,查了字典,读了文字学,也只能以字......
-
〓 海内十洲三岛记—生洲
生洲在东海丑寅之间,接蓬莱十七万里,地方二千五百里, 去西岸二十三万里。上有仙家数万,天气安和,芝草长生,地 无寒暑,安养万物。亦多山川,仙草众芝。一洲之水,味如饴 酪,至良洲者也。...
-
〓 海内十洲三岛记—元洲
元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万里。上有五芝玄 涧,涧水如蜜浆,饮之长生,与天地相毕。服此五芝,亦得长 生不死。亦多仙家。...
-
〓 周易参同契—如审遭逢章第二十五
如审遭逢,睹其端绪。以类相况,揆物终始。五行相克, 更为父母。母含滋液,父主秉与,凝精流形,金石不朽。审专 不泄,得为成道。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天地至象。 若以野葛一寸,巴豆一两,如喉辄僵,不得俯仰。当此之时, 周文揲蓍,孔子占象,扁鹊操针,巫咸扣鼓,安能令苏,复起 驰走?...
-
〓 周易参同契—水火情性章第十五
推演五行数,较约而不繁。举水以激火,奄然灭光明。日 月相薄蚀,常在朔望间。水盛坎侵阳,火衰离昼昏。阴阳相饮 食,交感道自然。名者以定情,字者以性言。金来归性初,乃 得称还丹。吾不敢虚说,仿效圣人文。古记题龙虎,黄帝美金 华。淮南炼秋石,玉阳加黄芽。贤者能持行,不肖毋与俱。古 今道由一,对谈吐所谋。学者加勉力,留念深思惟......
-
〓 真伪·是非·先后*——柳宗元以来的《文子》研究综述
研究文子,基础的内容不外是三条:今本《文子》的真伪问题,“文子”其人的是非问题,以及《文子》其书的撰作时代。研究的结果会使我们发现任何独断论都会被质疑的,辨伪与求真实在是相互表里的。——题记《文子》一书,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九篇,属道家类著作,班固自注“文子,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魏晋时......
-
〓 《列子》蕴含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摘 要:《列子》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其环境伦理思想包括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保护自然,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界产生不良影响,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的思想。对《列子》环境伦理思想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看待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和利......
-
〓 阴骘文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 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 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于是训于人曰: 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 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
-
〓 测字秘牒—芍字
一人书芍字问病,余曰:“病者必年少之妇,二十岁上下 之人也。”其人惊曰:“然!生死何如?”余曰:“病犯黄幡 豹尾,焉能得生?且花月,女象也,字中全是花残月缺之形, 吾恐其葬已的矣!”其人去后,未一月来曰:“先生神数!向 所测芍字,乃内人,二十岁矣,得輶羸之疾。昨忽驩语,至夜 身亡。次日偶检历本,恰是箕水豹值日。数之奇验......
-
〓 略论《正易心法》的易学思想
内容提要:在道教易学史上,《正易心法》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一直未引起学界重视。“正易”、“心法”和“消息”等概念已透露它“复归”汉代易学及糅合佛家心性之学的旨趣。该书并非“历诋先儒之失”,其主张用“活法”自悟易道,体现了一种超越后天之是非知见、契证先天之觉性的意识。其虽建构了由“无”(无极)入“有”(太极)的宇宙化生模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