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教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摘要:本文对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道教文学的研究现状从文学通史通论、体裁分类、作家作品、文学专题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一研究现状从论说视域和论说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反思,以期对这一交叉性的新兴课题的研究现状做一全景式的勾勒和评述。 关键词:道教文学 通史通论研究 体裁分类研究 作家作品研究 文学专题研究 如果要在中国宗......
-
〓 测字秘牒—焉字
一人书焉字问病,余曰:“瘫症也。似马非马,不能行动 ;似为非为,服药无用。”其人曰:“果然!疯瘫四年矣,近 日以得足疾,故问之耳。”...
-
〓 测字秘牒—满字
黄龙书满字问田禾,余曰:“时雨滋苗,十分生发,秋收 可以称心。”...
-
〓 测字秘牒—家字
一游宦书家字问家中事,余曰:“一家完全,人口皆安逸。 守字头,缘字脚,且在此地守禄,家中毋庸虑也。”至新正赴 郡,得起复之信,自来述喜。...
-
〓 张伯端的性命思想研究
摘要:张伯端在形而上层次以真一统帅真精和先天气,落实到形而下而有精、气、神三宝合修的主张。为了圆融地处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不得不把精气神的理论发展为性命理论。张伯端在综合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二分,发展了前人关于性命关系的思想,提出了先命后性、性命双修、重性轻命等思想,为后世道教的性命理论确立......
-
〓 受启于道教保护环境的戒律
内容提要:道教在保护环境方面有完整的宗教戒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被道教所演绎。人类欲解决当今的困境,或许从道教这里可以找到有益的思想资源。关键词:道教 戒律 尊重生命 保护环境道教大约是东汉时期成长起来的中国宗教,依据先秦时代保护环境的思想对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从“道法自然”的角度出发,对保护环境作......
-
〓 测字秘牒—病字
一人书病字问病,余曰:“女乎?“曰:“然”。曰:“ 无妨!内省不疚,何忧何惧?上面主人安稳,下面内人端正, 决无害。丙属火,逢土日泄其气,可愈。”其人去,未十日来 云病已愈。...
-
〓 测字秘牒—陆字
钊生书陆字问天晴雨,余曰:“必晴。”曰:“此时将午, 已霏霏矣,安得晴乎?”曰:“包晴!字左乃阴不阴、阳不阳 之象,本日天色自然晦而无雨。字右却有两个土字,土能克水, 岂有雨乎?但土空则陷,恐来日当有雨耳。”果然。...
-
〓 测字秘牒—弦字
一人书弦字问曰:“聘一伙友,约在腊月前来,今已新正 尚未见到。”余曰:“此人不来矣!字左乃膋蛇,字右乃玄武, 二人相合已共事矣,岂来乎?”因批曰:“龟蛇二将相连,彼 已别生枝叶,祖师不可认真,伙计须当另觅。”其人曰:“龟 蛇之说信有之。吾闻其新遇一人,将有共事之意。吾疑信未定, 故来问耳。”...
-
〓 李筌《黄帝阴符经疏》的真伪考略
李筌,号达观子,新旧《唐书》俱不载其身世,大约为唐玄宗(712-756年)至唐肃宗(756-763年)时人。按敦煌本《阃外春秋》残卷卷首进书表,末署有“天宝二年六月十三日少室山布衣臣李筌上表”,推知筌在天宝二年(743年)尚为布衣。晚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提“李筌郞中为荆南节度判官”、“后为邓州刺史”,此说与曾慥《集仙......
-
〓 测字秘牒—幸字
一人书幸字问病,余曰:“不吉。”因问病人年庚,曰: “四十九岁。”余曰:“幸字反有三不幸焉。问病不宜见士与 木,今数中士木交加,一不幸也。木中桑木为最坚久,今不成 桑木,二不幸也。不完五十,三不幸也。人不能全天命之年, 虽幸,实不幸。逢辛日或辛月,恐不能侥幸。若挨过八月至十 月,方可谓之幸也。”一月后果卒。...
-
〓 论西域文化对魏晋南北朝道教的影响
汉武帝开辟西域之后[1],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趋频繁,西域各国的使者、商贾怀着不同的目的纷纷来到中土[2]。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东渐,大批的西域教徒来到中国传教,而中国的使者或僧侣也频频西行出使或取经,西域各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日趋密切,其宗教文化必然会对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产生重大的影响。学者们几乎一致认为,道教......
-
〓 测字秘牒—凫字
一人书凫字问官司,余曰:“大不利。”其人问故,曰: “枭神头,白虎脚,勾陈身,膋蛇尾,四凶齐犯。若到官,夹 打俱有。一倒便见矣。”因将凫字倒置几上,令彼自观,时旁 观者皆叹服。...
-
〓 测字秘牒—瓦字
一人书瓦字问摇会得否,余曰:“得会。”曰:“人众尚 在初起。”曰:“虽系初会,必得!”因批云:“瓦盖众人之 头,字形二十九点。得会!”其人去,顷复来曰:“会得矣, 点亦如数。”...
-
〓 测字秘牒—指事测法
凡事之来,即因其事□□,此则散格、双句格之法也。其 法必审其情性,察其动静,兼明其踪迹方妙,所谓“观梅之深 者也”。 内分十法:曰观人,曰察色,曰辨言,曰辨事,曰察墨, 曰辨纸,曰观时,曰相机,曰正论勿好奇,曰言语不可杂。具 此十法,则一事即指一事之理而断之,判字易如反掌矣。...
-
〓 庄子生存思想的现代阐释
十余年前,在开始研究中国诗性文化时,我曾把庄子哲学称为“痛苦的智慧”,最近看到时晓丽博士《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一书,颇有他乡遇知音之感。该书以开阔的现代视野、深邃的人文理念阐释《庄子》,得出了审美生存是庄子思想核心的全新结论,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全书处处折射出作者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参与意识,使读者在感慨......
-
〓 《老子的帮助》:第四章 和光同尘(2)
请想想看,既然每件具体的事物都有个根源,有个本质,有个出生与灭亡,有个变化过程,那么万物万象岂能没有一个总的根源、总的概括、总的归宿?称之为道,岂不正好?道的特点是实而虚之,似有而似无之,它是道路、道行、自然、有与无的存在表象,是混沌的存在;又是道理、法则、能力与主导,是玄而又玄,怎么概括也够不着它,因为它就是无限大,......
-
〓 术数学的发展(3)
陈抟后学有张无梦、刘海蟾、张伯端、陈景元等,皆得内丹法诀真传,在社会上声名卓著。后来陈抟的象数之学和易图辗转传到刘牧、邵雍、周敦颐、蔡元定等人手中,开宋代易学之新风,讲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太极、无极之说,将内丹学的术语充斥于理学家著作之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传》所记诸占......
-
〓 从老子对诸子百家的影响看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
一、老子其人其书及《老子》主要理路 (一)老子其人 姓李名耳,生于公元前571年,楚国苦县(现在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代末期,在周王朝担任守藏室史官。他是孔子的老师,"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曾去周都,问道于老子,回来之后,对他的弟子赞叹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 (二)老......
-
〓 《老子的帮助》:第三章 虚心实腹(2)
横看成岭侧成峰。老子的这一章论述,具有后现代的文化批判主义色彩。知识、计谋、欲望、追求、心思、志向,所有这些被文化的发展所充实、发育起来,大大地扩充延伸起来的东西,果真就是那么美好吗?知识高的人幸福指数一定比知识少的人高吗?计谋多的人成就一定比计谋少的人大吗?为什么情况多半是相反呢?甚至于,智商到底高到什么程度对于自身......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