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易参同契—圣人上观章第四
於是仲尼赞鸿蒙,乾坤德洞虚,稽古当元皇,关睢建始初, 冠婚气相纽,元年乃芽滋。圣人不虚生,上观显天符。天符有 进退,屈伸以应时。故易统天心,复卦建始萌,长子继父体, 因母立兆基。消息应中律,升降据斗枢。三日出为爽,震庚受 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 蟾蜍与兔魄,日月炁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
-
〓 周易参同契—爻变功用章第十九
朔旦为复,阳□炁始通。出入无疾,立表微刚。黄钟建子, 兆乃滋彰。播施柔暖,黎蒸得常。临炉施条,开路正光。光耀 渐进,日以益长。丑之大侣 ,结正低昂。仰以成泰 ,刚柔并 隆。远游交接,小往大来。辐辏于银,运而趋时。渐历大壮, 侠列卯门。榆荚堕落,还归本根。刑德相负,昼夜始分。夬阴 以退,阳升而前。洗涤羽翮,振索宿尘。乾健......
-
〓 周易参同契—龙虎两弦章第九
火计不虚作,演易以明之。偃月法炉鼎,白虎为熬枢;汞 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上弦兑数 八,下弦艮亦八,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二八应一斤,易 道正不倾。...
-
〓 八十年代台港老庄研究评价
(原刊《江南学院学报》〔无锡〕2000年第1期 经作者授权,转录于此) 洛阳大学 东方文化研究院 张京华台港地区对老庄学说的研究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研究能够持续地展开,在时间上保持一贯的连续性,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由于台港地区对古代文化、儒家文化的研究比较深入持久,从而更为明显地反衬出了道家一系的独特性质,也推动老......
-
〓 测字秘牒—焉字
一人书焉字问病,余曰:“瘫症也。似马非马,不能行动 ;似为非为,服药无用。”其人曰:“果然!疯瘫四年矣,近 日以得足疾,故问之耳。”...
-
〓 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智慧
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关注的中心。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大德非小惠。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
-
〓 测字秘牒—绣字
一人书绣字问婚姻,余曰:“婚姻必成,且十分得意。” 问:“何故?”曰:“红丝紧系萧郎足,姻缘自成更美者。字 末三川六段,又为地天交泰之象,夫妇可以偕老。”其人悦而 去,至十二月成伉俪。...
-
〓 测字秘牒—转注测法
一字有二义、三义四义,如为(平)、为(去),行(蘅) 、行(杭)、行(沆)、行(慎),王(平)、王(旺),长( 场)、长(障)、长(掌)、长(仗),夫(平)、夫(扶) 类。不可不随机应变而用之也。 如临字问病,断不吉,则曰临丧,临乃去声也。王字问求 财,断曰旺相,王乃去声读之。以此应人,谁曰不然。余有诗 曰: 一字......
-
〓 《老子的帮助》:第一章 众妙之门(2)
中国人有一种聪明,他不致力于创造或者寻找人格神或神格人,因为这样的人—神,具有二律悖反的麻烦。《达·芬奇密码》中提出了耶稣的妻子抹大拉的问题。《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提出了圣徒是否大便的问题。中国神学不把精力放在这样未免可笑的烦琐问题上,而是对于人—神采取存而不论、敬神如神在的态度。老子等致力的是寻找世界的本质、起源与归......
-
〓 术数学的流传(6)
十七、扶乩 又称扶鸾、扶箕,为古代流行于知识阶层之间的通灵预测术。将乩笔缚在丁字形木架(乩架)上,请两名“鸾生”架乩在沙盘上写字,请神问答吉凶。以乩降神之术古今多有记载,许地山先生有《扶箕迷信底研究》一书传世。 十八、杂占 古代术数家为了预测世事人生,流传的占验之术种类甚多。《后汉书·方术传》云:“神经、怪牒、玉策、金......
-
〓 服饵、美容和食疗(2)
道书中所述服饵方虽多有效,但亦须经医生辨证用药,不可妄服。据王秉衡《重庆堂随笔》云:“神仙服饵见于杂书者不一,或亦偶遇其人,然不得其法则反能为害。”“尝见一人服松脂十余年,肌肤充悦,精神强固,自以为得力。久而觉腹中小不适,又久而病燥结,润以麻仁之类不应,攻以硝、黄之类,所遗者细仅一线,乃悟松脂粘附于肠中,积渐凝结,愈厚......
-
〓 关于道家哲学
道家的“无为”和儒家的“中庸”由于人们的望文生义,曾经引起极大的误解。作为道家核心思想之一的“无为”是和另一核心观念“自然”紧密相连的。“自然”既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大自然,也不是西方哲学观念中与主体“我”相对立的客观世界的总和,而是一个形容词——“本来如此”。老子相信,无论天地宇宙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本然的运行轨道,......
-
〓 为道学正名(1)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又云:“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终。”老子为春秋时人,为周朝的史官,和孔子并世且比孔子......
-
〓 葛洪及其人生哲学
摘要:葛洪的人生哲学与其人生际遇有关。葛洪人生观的形成是由儒而入道,最终立足于道,其人生哲学总的表征是《庄子·天下篇》所谓“内圣外王之道”。行善升仙,“得道匡世”,是葛洪超越人生困境的理想生活方式,是其所认为的人生意义之所在,是其人生哲学的基本内核。 关键词:葛洪;人生哲学;佐时修仙;得道匡世一、葛洪生平及其人生哲学形......
-
〓 古人乳名趣谈:“老子”或是乳名
在中国古代,婴儿自呱呱落地之日起, 三个月内便是“成名”期,即在此期间父母要给孩子起个名字。据《周礼·地官·媒氏》载:“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这有似今日的出生证。“名焉”,其意思就是“小名”、“小字”或“乳名”。孩子的乳名,一般都是由父母起的。社会上的人,其乳名虽纷繁各异,但命名缘由仍可分别成类的。......
-
〓 "回望"传统 老子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播
河南省越调剧团的越调《老子》获得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绝非偶然。这一艺术实践既是对当前呼吁保护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的积极回应,又是一次当代戏曲艺术汲取传统文化精髓,进而立足当下,打磨出艺术精品的典范性实践。在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被广泛认同和认识的今天,我们从什么角度“回望”传统,又如何通过艺术载体呈现和传承优秀传统......
-
〓 老子的"无为"
何谓“无为”?老子“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的表述已明确告诉我们“无为”的反面是“无不为”,“无为”即“不为”,别无他意,更无特别的深意。相比之下,学界关于“无为”的种种解读,多是借老子之“无为”表达自己的“无为”,已离开老子“无为”的本意。与何谓“无为”紧密相关的是谁之“无为”,也即“无为”者、“无为”的主......
-
〓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自然界的事物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西方科学的显著特点是区别事物,找寻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规定性;中国科学的重要特色是求同,探寻自然事物共同具有的气阴阳规律。以察异为特点的科学是累积性的,并且是按指数规律发展的;以察同为特色的科学则是相对静止的。察同和察异都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某种努力,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探索自然界的规......
-
〓 《老子》与科学思辨
《老子》历来被视为玄学:文字简奥,玄远莫测;但又能为大众文化所欣然接受,成为脍炙人口的大众经典,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玄学字面下蕴含着丰富的贴近人生的科学思辨,并能给人以深刻、顿悟的生存启迪。事物生成态的有序性本文的思辨,特指大众文化层面上的思考辨析。面对太阳下这个共同世界,人的第一思考:“这个世界是怎样来的?”《老子》第......
-
〓 老子的帮助
青春作赋,皓首穷经,从第一次接触到《老子》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六十年的沧桑。我以我的亲见、亲闻、亲历与认真的推敲思忖为老子“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的理论提供一个当代中国的人证、见证、事证、论证,也许还有反证。 ——王蒙老子对今人的帮助年轻时已经迷上了《老子》(又名《道德经》),那时看的是任继愈教授的注译本。一个天地不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