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易参同契—同类合体章第十二
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冰雪得温汤,解释成太玄。金 以砂为主,秉和于水银。变化由其真,终始自相因。欲作伏食 仙,宜以同类者,植禾当以谷,覆鸡用其卵。以类补自然,物 成易陶冶。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 宝。燕雀不生凤,狐兔不乳马。水流不炎上,火动不润下。时 间多学士,高妙负良材。邂逅不遭遇,耗火亡资财......
-
〓 八十年代台港老庄研究概述
(原刊《江南学院学报》〔无锡〕1999年第1期 经作者授权,转录于此) 洛阳大学 东方文化研究院 张京华80年代台港地区对老子、庄子道家学说的研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进展,涌现出了一批中青年学者,出版的各类著作非常丰富,研究比以前更加深入,更为系统,也更为普及,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在海外“新儒家”思潮一波又起之际,给人的......
-
〓 邵若愚《道德真经直解》研究
摘要:本文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为背景,对南宋道教学者邵若愚的老学著作《道德真经直解》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认为其以“无欲”解《老》,追求“无心”之境,不仅反映了宋代老学发展的时代特征,而且反映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重大影响以及道教哲学在义理上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关键词:邵若愚 《道德真经直解》 无......
-
〓 庄子哲学本体论
一、天运庄子的纯哲学本体论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古代物理学的宇宙论和抽象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经验的和直觉的认识方法是古代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以直觉方式为认识基础的古代物理学是庄子本体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庄子本体论的首篇。庄子关于古代物理学宇宙论的论述主要有两方面:一,对物理现象、物质的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的论述;二,对宇宙起......
-
〓 测字秘牒—卜字
朝宦请余问婚姻,书卜字。余曰:“大贵!非本郡,比年 翁犹高数倍之家,且易成。”宦悦曰:“果在都中议婚,男女 两家亦远隔五百余里,果系大贵。敢求教字理。”余曰:“字 之体,金枝玉叶,一竖为金枝,一点为玉叶,故知其为于金小 姐也。卜字乃外字之边,则不在本郡。可知卜字可上可下,则 其易成可决。”宦叹赏而去。...
-
〓 测字秘牒—包笼测法
包笼者,字之全体不动,而将笔周围包裹之,另成一字。 稚(灊) 韭(騑、歼、签) 贝(遗、测)矢(族、 痴) 由(会、遭) 尹(仓、絺)里(墨)玉(宝) 牛(逄、 迟) 昔(翙、泬) 辛(衬、幸)石(磨) 弓(泼)主(囗)...
-
〓 辟谷、服气与采气(3)
以存思为主的服气法,逐步发展为采气法。例如《上清握中诀》所载“服日芒法”及“服月芒法”,便是初期的采气工夫。“服日芒法”为:“平坐,临目,直存心中有日象,大如钱,赤色,紫光,九芒从心上出喉至齿而回还胃中。良久,存见心胃中分明,乃吐气,漱液,服液三十九过止。一日三为之。”夜间可行“服月芒法”,即存想月亮在泥丸宫,月光芒四......
-
〓 庄子自由主义的特质及其对中国知识阶层的影响──以“游”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提要:从政治和精神双重层面把道家与“自由”联系起来所进行的考察,已经有了不少成果。如果说道家在政治上的自由(我们称之为“自治”)观念,主要是由老子道家建构起来的,那么,道家在精神领域中的“自由”取向则“主要”由庄子道家所代表。这里的问题本身,也许容易引起质疑,即所谓“精神”领域的“自由”,是否能够称得上是“自由”。......
-
〓 测字秘牒—飒字
一人以飒字差别行人,余曰:“风前立见,朝暮当来。” 复一人亦指飒字问行人,余曰:“人不能来,去几时了?”其 人曰:“系逃亡去,一载矣。”余曰:“内犯玄武,外带勾陈, 安得能来?交辛月当在,有意无意中得信也。”又一人仍复将 飒字问行人,余曰:“三天后至。”于是旁人问曰:“行人是 甚亲?”其人曰:“伙计,往南京置货。”旁人......
-
〓 【解经闲谭】(1)
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说到《老子》,一般的人耳熟能详的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而且一讲《老子》就习惯说《道德经》,就要从"道可道 "开始。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本《老子》,却是另一付模样,它一开篇不是"道可道",而是"上德不德"。完全颠覆了今天看到的通行本《老子》 "先道后德"的......
-
〓 修真九要
修真九要序 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难事。以其至大至难,古人皆谓之天下希有之事。是事也,非深明造化、洞晓阴阳,存经久不易之志,循序渐进者,不能行之。后世学人,不究此事为何事,未曾学道,即欲成道;未曾学人,即欲作仙。无怪乎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也。予自幼慕道,未遇正人,不辨是非,乃乱乃萃,几乎受害。幸逢......
-
〓 测字秘牒—门字
一人书门字问病,余曰:“死矣!尚何问焉?”问字理, 答曰:“门字之形,乃日有余、月不足耳。”其人曰:“女病 也。”余曰“必死!”阅十四日验。...
-
〓 《老子的帮助》:第五章 天地不仁(3)
老子个人未曾做过什么残酷的事,但是他看穿了人性中的丑恶,看穿了仁义道德的无力,看穿了多言只能数穷,不管你讲出多少花朵云霞。他还看出了百姓的没有力量,圣人的没有可能过于仁慈,天地的不闻不问,仁爱有些时候的无济于事。他看出了如黑格尔所说,你想进这间房子,结果只能是进那间不同的房子。他看出了许多美善的幻想都仅仅是一相情愿。他......
-
〓 《老子翼》研究
有与无的关系:常有常无统一论 有至于尽头必归于无:“方其有欲之时,人皆执以为有,然有欲必有尽,及其尽也极,而无所更往,必复归于无,斯与妙何以异哉?”(道可道章注) 不可舍有以求无,有与无不可从外在形体上加以分别,有与无不是相对的两个东西:“虽然老子亦不得已这未悟者言耳,实非舍有以求无也。苟其舍有以求无,则是有外更有无,......
-
〓 荣格与易经
内容提要:荣格在《易经》的影响下提出了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同时性原理”,这是一种与因果律完全不同的普遍性联系。本文介绍了荣格的这一原理,依据《易传》的相关论述对其作了深入剖析,并进一步用“同气相求”“同类相动”的道理,对同时性现象,包括占筮过程作了新的解释。文章认为,荣格在肯定《易经》科学价值的同时,正确地指出了《易经......
-
〓 庄子:入世者拿权威毫无办法 独立是遁世产物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心也。夫以出乎众为心者,曷常出乎众哉!因众以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庄子·外篇·在宥》 世上的俗人,都喜欢别人与自己意见相同,不喜欢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呢?其用心是自己的出人头地。一心想着出人头地,其实何尝能够出人头地呢......
-
〓 庄子留给我们什么?
什么是新道家?我们在此试提出三条标准。第一,保持先秦道家超感觉的开放的思维方式。第二,迎接新时代,解决新问题,特别是科学创造问题。第三,积极促成与当代新儒家的新互补,一方面以己之所长,弥补儒家封闭、僵化、独断的不足;一方面以儒家之所长,弥补道家人道实践的不足。 一 、作为哲学家的精神理路 也许我们可以说,哲学思考是人类......
-
〓 测字秘牒—磨字
一人书磨字问出地风水,余曰:“历字头、磐字尾,历年 悠久如磐之安。且数内人财两旺,将来富贵双全。”其人笑曰 :“先生何谬言也!消磨消磨,何发之南?请直言无讳。”余 曰:“王体公卿,吾视之如平人,岂肯因其贵而屈吾节以媚之 乎?今据所书之字测所问之事,不过言其理之如是。”其人曰 :“既然此地可用,敢求细细指教。”余曰:“上......
-
〓 神仙信仰及其当代观察
神仙信仰在当代社会有了越来越多的信众,对道教而言,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对当代神仙信仰进行一个即使非常粗略的观察,也会发现信众群体以及教外人士中尚存在着某些曲解和误解。飞速发展的社会和传统复兴的现实为道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道教发展的扛鼎者,教职人员能否认识到这一现象对道教发展的价值,能否正确......
-
〓 《道德经》是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万经之王,它之所以称之为万经之王。是因为它系统地揭示了宇宙的根本真理;揭示了宇宙万物形成和化生的源动力;揭示了人类与这个真理和源动力的根本依存关系;揭示了人类提升品质回归大道的必由之路。道是宇宙的本源,是天地万物众生的根蒂,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无色无相,无为无欲,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道,弥沦于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